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目的针对新会区3家食品生产企业接噪工人开展噪声危害和防护的认知情况及获得认知途径进行调查,为制定更有效的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方针提供基础依据,更好地促进接害工人的职业健康。方法随机抽取江门新会区3家食品生产企业300名接噪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不同途径获得职业病危害防控知识的工人对噪声危害和防护的认知情况,探讨工人普遍接受的有实际保护意义的职业卫生宣传教育途径。结果得到有效调查问卷298份,接噪工人对噪声危害的知晓率均达90.0%以上;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接触噪声作业期间需要全程佩戴耳部防护用品的知晓率均在75.0%以上;工作岗接触噪声强度知晓率63.4%;所使用的耳部防护用品的降噪防护效果知晓率为56.4%;判断耳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是否合适知晓率44.6%;主动更换耳部防护用品知晓率为32.9%。从合同告知、企业培训、宣传公告栏获得职业卫生知识的工人对防护用品的认知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对认知途径的关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食品生产企业接噪工人对噪声危害认知率较高,但对耳部防护用品的性能、岗位接噪水平、主动更换防护用品等认知率较低。不同途径获得职业病防控知识影响工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认知,合同告知、宣传公告栏、企业培训途径获得职业病危害防控知识的工人对噪声防护的认知更好,自我保护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卷烟生产企业一线生产工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进行干预,分析效果,降低该企业工人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方法选取该企业作为调查对象,整群抽样选取650名生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调查表法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对职业卫生防护知信行的相关知识等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基线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综合干预措施,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改造及工艺改进的建议、加强对生产工人的健康与安全培训等。结果通过职业卫生综合性干预,一线生产工人对职业卫生服务知识知晓率均显著增高(P0.05);干预前、后6种职业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采取的预防控制干预措施提高了企业生产工人对职业卫生知、信、行的认知。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干预措施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某大型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型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和预防控制效果,对今后蓄电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及结论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各年代工人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污染水平和铅中毒发病率,调查防护措施的使用情况。结果工人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大幅度下降,工人铅中毒发病率由1965年以前的13.73%下降到0%。结论根据目前国内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采取以局部通风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能够控制铅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企业工人对正己烷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的认知现状,从一线工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感受的角度,掌握他们认知方面的薄弱环节现状,为针对性的加以应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正己烷涉及企业的接触岗位的工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工人总的正己烷职业危害个体防护知识知晓率为49.5%,对于"出现正己烷中毒类似症状后的做法"、"安全使用"和"接触岗位"方面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达78.9%、77.5%和71.1%,"侵入途径"、"应急救援"、"含有溶剂"和"防护措施"几类知识的知晓率在50%左右,而"工作岗位禁忌"和"健康检查"的知晓率也仅为25%,知晓率以"临床症状"为最低,仅15.9%的工人识别出干扰项。"侵入途径"和"防护措施"两方面的知识知晓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相关性,"健康检查"方面的态度形情况成与行为持有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相关性。结论工人对于正己烷职业危害个人防护方面存在认知薄弱环节和误区,职业卫生相关机构应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工人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敦促工人个体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现场检测法,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防护设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现场检测该企业生产车间各作业场所丙酮、丁酮、二氧化锡、异丙醇、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噪声8 h等效声级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其局部通风设施通风检测结果达标,防护效果达到要求。结论该企业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可行的,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得到了控制,基本达到了预防职业病保护工人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硝酸硼砂法生产硼酸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强度,为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和健康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5月对某企业硝酸硼砂法生产硼酸项目进行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结果该硝酸硼砂法硼酸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其中浓缩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较差,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有效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电光源企业汞作业危害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某电光源企业工人进行尿汞检测并作调查分析。结果该企业122名工人尿样汞含量,超出正常值的有35人,占28.7%,其中灯管生产车间52名工人尿汞值超标有29人,占该车间工人数55.8%。结论该电光源企业工人尿汞值超标严重,应进一步改善防护措施,加强卫生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对某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防护设施合理性进行评价。该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噪声强度均未超标,在岗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未出现与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异常结果,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体控制较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局部通风、警示标识设置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企业作业场所生产环节复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从原辅料的加工生产到成品的包装储运,各生产环节都存在影响作业工人健康的物理、化学因素。其控制措施技术要求高,如果防护不当,可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汽车制造厂听力防护培训情况和接触噪声工人听力防护认知情况,为制定企业听力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某汽车制造厂接噪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噪工人听力防护知识培训率为51.2%,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噪声危害(74.2%);接噪工人听力防护知识总体认知率较高,但对听力防护用品的优缺点(54.7%)、防噪声能力大小(50.8%)等认知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和工龄在某些听力防护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听力防护知识培训后,工人在了解噪声危害、听力的重要性、听力检查的重要性、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及其优缺点和防噪能力及在意自己的听力等方面的认知率明显增高。结论通过听力防护培训可提高接噪工人听力防护知识水平;企业应扩大接噪工人听力防护培训覆盖率,对工龄长、文化程度低的员工培训要有针对性,培训内容要全面并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解锌的生产过程中,硫酸对作业工人皮肤、黏膜和牙齿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本文结合现场监测、作业工人一般情况、体检结果、个人防护情况等调查,探讨酸对工人呼吸系统、皮肤黏膜刺激的危害,为采取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惠忠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05-2306
铅蓄电池制造行业在生产中采用铅为主要生产原料,在铅蓄电池的极板生产与蓄电池装配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铅烟、铅尘、硫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果防护失当,会对作业工人造成较大的健康损害。为加强职业病防护工作,我们对铅蓄电池制造企业车间空气中的铅烟、铅尘、硫酸进行了现场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某汽车制造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张文勇  杨跃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11-2014,2022
[目的]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的种类和现状,指出其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重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现况调查,收集并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的一般情况、职业危害因素历年检测结果和工人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并查阅汽车制造的职业危害研究文献。[结果]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噪声强度历年检测超标率最高(37.75%),苯系物和二氧化氮未超标,工人体检结果显示噪声和苯系物的危害较大。[结论]汽车制造业的主要职业危害为噪声、粉尘和毒物。该企业今后应加强管理,加大对噪声和电焊烟尘的有效防护,并重视毒物长期低浓度接触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噪声是电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为减少噪声对裸线生产线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某电缆厂自2006年起对裸线生产工序噪声接触工人采取了一系列的个人听力防护措施。我们于2005年和2009年分别对该厂裸线生产噪声作业工人个人听力防护措施前后进行了噪声暴露情况调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唐山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为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唐山市辖区内的14个县(市)区及所有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进行调查,按照地区分布、生产规模分布、经济类型分布、行业分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唐山市有职业病危害企业5 027家,占企业总数的50.9%。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人200 610人,占生产工人总数的42.3%;男女接害工人性别比为5.99∶1。职业病危害企业中93.8%是小型企业,但大型企业接害工人达94 788人,大型企业男接害工人构成比高,占91.1%;小型企业女接害工人构成比高,占19.4%,其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病危害企业中内资企业占98.6%,内资企业接害工人比例较高(43.0%)。男接害工人主要分布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女接害工人主要分布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男接害工人构成比高,占98.2%、97.3%;塑料制品业女接害工人构成比高,占42.8%,各行业间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粉尘男接害工人构成比高,占88.4%;其他危害因素女接害工人构成比高,占48.9%。结论该市职业病危害企业和接害工人数量大,小型企业比例高,危害企业集中在内资高污染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物理因素,可根据分布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监测工作,对女接害工人的防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陶瓷企业作业场所职业性噪声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探讨陶瓷企业噪声职业病危害有效防控措施,为防控噪声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9家陶瓷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758名为噪声组,不接触噪声的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作业工人116名为对照组,进行听力测定、心电图、血压等健康检查,并对噪声组与对照组之间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听力、心电图、血压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产车间噪声超标率达67%。企业对防治职业性噪声存在布局不合理、减振降噪措施缺乏、劳动者个体防护缺失等不足。结论职业性噪声对劳动者听力、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布局生产设备,落实减震降噪措施,加强劳动者个人防护,缩短接触噪声时间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防控噪声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水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水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建议。方法以某市9家水泥企业为调查对象,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水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和噪声,粉尘、噪声和高温的检测结果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合格率分别为53.6%、80.9%和83.3%;9家企业中,2家企业尚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1家企业仅对接触粉尘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其中22名粉尘接触工人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14名噪声接触工人出现听力下降;所有企业均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但制定的制度均不完善;3家企业的口罩不符合相关标准,其中1家未给职工发放防噪耳塞,且每家企业均有部分工人未按要求佩戴。结论水泥企业应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护,给工人配备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且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珠三角某市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生产岗位噪声危害分级及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现状。
  方法  随机选择3家在珠三角某市的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的全部生产岗位及608名噪声接触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噪声危害情况及工人NIHL检出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IHL的影响因素。
  结果  3家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岗位LEX,W值超标率为39.6%(89/225),NIHL的总检出率为26.3%(160/608)。冲压和钻孔岗位的中度和重度危害级别岗位占比及岗位工人NIHL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岗位(P < 0.05)。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噪声作业岗位防护设施的配备率和生产工人佩戴护耳器的比例高于其他危害级别岗位(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 40岁、工龄 < 3年、噪声危害在轻度以下,年龄≥ 40岁、工龄≥ 3年、噪声危害在轻度及以上是NIHL的独立影响因素(OR = 1.75、2.03、1.99,P < 0.05);分别相比无防护设施、未佩戴护耳器,有防护设施、佩戴护耳器则是对抗噪声危害的保护因素(OR = 0.68、0.59,P < 0.05)。
  结论  珠三角某市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生产岗位噪声危害较重,作业工人NIHL患病率较高。工艺流程的改进是降低噪声水平的关键。应对工人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了解噪声危害,正确使用护耳器。对接触噪声时间较长的工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市工程塑料生产企业近年来新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情况,为企业管理与政府监督提供基础性参考资料。方法对南京市某外企试运行一年的高技术复合材料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情况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与评价。结果本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生产工人接触的炭黑粉尘、人造玻璃质纤维粉尘、其他粉尘、工频电场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生产工人的8 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要求。结论噪声危害是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在遵行已采取的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并落实相关建议的情况下,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得到控制,发生职业危害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国内相继发生了几起影响面较大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如2001年4月份起深圳市一家专门生产手机配件的日资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正已烷检测手机液晶屏 ,由于没有任何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至7月份 ,该企业已有26名生产工人被诊断为“正已烷中毒” ;5月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隧道公司在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吴家岭隧道工程施工中因没有配备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导致230多名筑路工人患上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其中已有10人死亡 ;2002年3月份 ,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一些私营箱包加工厂因违规使用含苯胶粘剂 ,又无防护设施而引起6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