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道炎是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道病征,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所致。在性病门诊中男性尿道炎的常见病因有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由淋球菌感染之外的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尿道炎称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但有大约50%的患者既检测不到淋球菌也无沙眼衣原体感染,称为非衣原体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CNGU)。  相似文献   

2.
男性急性尿道炎标本中淋球菌的检出及药敏试验韦树丰,刘若英,江雁琼,祝家乃,李思奉,李家富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邮政编码550004)2年来我室用几种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仍是目前男性急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因,但沙眼衣原体感染亦不容忽视。标本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泰国,淋球菌性尿道炎(GU)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分别占人口数的4.1/1000和1.6/1000。据报道,泰国淋病后尿道炎的流行率高达40%,提示常有混合感染。男性GU根据革兰染色作出诊断一般就可以了。在几个中心作尿道分泌物培养主要是为了监测淋球菌(NG)的抗菌敏感性,不常检测NGU的病原体,因为培养衣原体和尿素分解支原体(UU)是困难的。本作者研究确定了男性尿道炎患者中NG、沙眼衣原体(CT)及UU的流行率,并对患有这些病原体所引起的STD的士兵和平民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男性非淋球菌引起的尿道炎病因学复杂,除沙眼衣原体等已明确的致病菌外,仍有近50%患者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生物2群)、阴道毛滴虫以及单纯疱疹病毒等也与非淋球菌引起的尿道炎相关.阐明非淋球菌引起的尿道炎的病因学对其治疗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殖支原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殖支原体于1981年首次从2例男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成功并予命名,本文对该支原体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特征,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进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男性尿道炎尿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男性淋病或非淋患者经反复治疗后,仍有尿道不适症状,经实验室检查,淋球菌、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均阴性。为了解这些患者尿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并能针对性予以治疗,我院性病门诊于2004年5月~2005年4月对152例男性尿道炎患者进行尿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  相似文献   

7.
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我们对淋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阴性,仍有尿道炎症状的66例男性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感染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生殖支原体 (Mg)可能是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NGU)的病原体之一。由于Mg很难培养 ,常规PCR难以对支原体进行定量检测 ,迄今为止 ,尚无有关Mg含量与支原体对泌尿生殖道致病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 ,作者建立了TaqMan实 -时PCR定量检测Mg的方法。材料和方法 :①采集 30 0例男性尿道炎患者和76例无症状男性首段尿标本 2 0mL ,用AMPLICORSTD - 1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 ;用PCR及种系发生试验检测支原体和脲原体。所有Mg阳性尿标本用TaqMan实 -时PCR定量MgDNA ;②选用一对引物扩增Mg的 16SrRNA ,克隆、纯化PCR产物 ,制备MgD…  相似文献   

9.
门诊患者1 767例性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接受实验室性传播疾病(STD)检查的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应用试剂盒进行检测及结果观察。结果在1767例接受实验室检查的患者中21-30岁年龄段占55.03%。淋球菌涂片阳性率为19.67%,淋球菌培养阳性率为10.51%,衣原体阳性率为15.08%,支原体阳性率为47.29%,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率为14.48%,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率为22.84%。男性患者淋球菌涂片的阳性率为26.69%,女性患者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率为78.22%。目前性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21-30岁的青年人。在性病实验室检查中以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为主,占33.62%,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以解脲脲原体为主。在性病实验室检查中男性以淋球菌阳性率最高,女性以支原体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生殖支原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支原体于1981年首次从2例男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成功并予命名。本文对该支原体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特征、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对1993年 ̄1996年间的2197例男性由性病引起的尿道炎患者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并对混合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97例患者总的混合感染率为21.8%(478/2179),其中,淋球菌混合感染率为44.2%,沙眼衣原体为44.7%,解脲支原体为58.8%;混合感染特别是解脲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在近1 ̄2年增长迅速,而且90.3%发生在20 ̄40岁年龄组。提示对性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99年5月-2002年8月对1220例曾有性乱史者所致尿道炎和宫颈炎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引起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主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治疗推荐采用四环素族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而青霉素类则认为无效。匹氨青霉素(pivampicillin)抗沙眼衣原体的体外活性表明,它对治疗男性衣原体性尿道炎可能有效。本文作者用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匹氨青霉素和强力霉素治疗确诊了的男性衣原体性尿道炎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观察对象为80例经显微镜检查及培养证实为NGU的男性异性恋门诊病人。所有病人尿道分泌物培养沙眼衣原体均为阳性;淋球菌培养均为阴  相似文献   

14.
男性淋球菌感染最常发生的是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它也可以侵入皮下组织引起脓肿^[1]。但临床上少见。我们在近2年中治疗原发性淋菌性皮肤脓肿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地红霉素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应用地红霉素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红霉素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有效率可达到91.8%,偶尔有不良反应,改变服药方法后消除。结论地红霉素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是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男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谱,探讨防止男性尿路感染慢性化的途径。方法对男性尿道分泌物进行湿片及干片染色镜检和尿常规分析,明确有无尿道感染及病原体种类,检测滴虫和白念珠菌等;以细菌培养法检测淋球菌、加德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致病菌,以免疫金标法检测衣原体等;按病原体的种类和种数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314例尿道分泌物共检出病原体12类2084株,根椐检出的病原体种类可将尿道炎细分为9种。多数急性尿道炎是由淋病奈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单一感染引起(580/736),菌株数为946株;由MCP、加德纳菌等多重感染引起的慢性尿道炎有431例,菌株数为1124株。两者病原体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病例有5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部分病例镜检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数明显异常,但培养均未检出细菌。结论急、慢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有明显差异,尿道分泌物的病原谱分析可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尿道炎症提供依椐。慢性尿道炎病例可出现MUBV现象及ASU病例。  相似文献   

17.
67例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最初由Shepard(1954年)从尿道炎患者的分泌物中分离获得,现已被公认为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一种病原体^[1]。近年来,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为主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不断上升,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性不断增强。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对6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进行了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敏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男性最常见的STD之一。通过性或非性途径传播,由非淋球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其病原体主要为衣原体、支原体等。我们于2004年1月~2004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1例(NGU),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性接触引起的有尿道炎症状,但取材涂片或培养却找不到淋球菌患者。目前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而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而沙眼衣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但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国内检测沙眼衣原体还不普遍,所见报导较少。我们选用以色列沙威龙药厂生产的 IpA 酶法测定沙眼衣原体 IgG/IgA 抗体检测盒,对疑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阴道毛滴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毛滴虫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阴道毛滴虫感染是男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病因之一,并且是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因素之一。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测。传统的湿片法简便、价廉但敏感性低,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培养基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文中介绍阴道毛滴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