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9岁.吞咽不适,疼痛、梗噎感2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慢性消耗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0岁,以咽下梗噎感1月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化验检查均正常。胸片及腹腔脏器B超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见食管中上段有长约3cm~4cm的粘膜僵硬区,管腔轻度狭窄。内窥镜检:距门齿21cm~25cm处粘膜充血,不光滑。病理活检:粘膜低分化鳞癌。诊断:食管中上段鳞癌a期。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故只行单纯放疗,外照射DT70Gy/7周,下半颈预防性照射40Gy/4周。根据WHO疗效评定属于完全缓解(CR),2月后内窥镜检粘膜基本光滑,取活检未见存活癌细胞…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岁.入院前3月出现右上腹轻微持续性钝痛,伴进行性消瘦和食欲下降.入院前2月疼痛加重,右肋缘下出现一约鸡蛋大小包块,消瘦日渐明显,食欲进一步减退,按炎症予以抗感染治疗.因症状无缓解,包块进行性长大入我院内科治疗.查体:T 37.2℃,P80次/分,R 22次/分,消瘦,皮肤粘膜无黄疸及出血点,右上腹可触及约4cm×4cm大小包块,质软,轻度疼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尚光滑.脾未触及,肝区叩痛.血象正常,血色素10.08g/L.  相似文献   

4.
食管中下段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2岁.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6个月于1992年1月入院.x线钡餐造影示,食管中下段有15cm不规则弧形压迹突入食管腔内,管腔明显狭窄但粘膜无破坏.x线正位胸片示心影处有一不规则分叶状阴影,约18cm×15cm,侧位片阴影位于中下纵隔.术前诊断为食管中下段平滑肌瘤.同月在全麻下行左侧剖胸手术,术中见左侧胸腔内食管中下段粘膜下肌层内有一18cm×16cm×14cm巨大肿瘤,外观呈乳白色,不规则、分叶状、质地较硬,活动差,无明显包膜,食管肌层菲薄,肿瘤上极达主动脉下,下极达贲门,并向右胸腔突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2岁,颈前无痛性肿块1年余,进行性增大,渐感吞咽困难,呼吸费力而入院。病中,无低热、乏力、盗汗;无烦热、多食、多便、消瘦,查体:T36.6℃,P82次/分,R20次/分,Bp16/11Kpa,正常面容,颈前气管左侧可触及一约11.0cm×10.0cm大小,质地硬肿块,随吞咽上、下活动,无压痛、波动及震颤,周围淋巴结不大,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术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异位胃粘膜的上段食管腺癌国内文献尚未见报告、国外亦属罕见,现报告1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患者男,52岁,咽部紧缩感6个月,于1986年2月就诊,余无其他明显症状。体验各系统未发现器质性病变。食管钡片示主动脉弓上缘5cm管壁僵硬,粘膜中断,管腔无狭窄。内镜检查距门齿22~28cm的食管粘膜呈颗粒状改变,管壁扩张度好,28cm以远区域食管粘膜正常。病灶活检为腺癌。全身重要脏器功能检查除HBs Ag阳性外均未见异常。遂于1986年12月于全麻下经左胸探查食管、病灶主要位于主动脉弓上,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8岁。上腹部触及肿块1年余,1周来脐周阵发性疼痛,发冷发热,食欲减退。既往体健,月经正常,足月平产2胎。体检:T37.8℃,P96次/分,BP14.6/10.6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较消瘦,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一),腹略呈舟状肝剑下3cm,脾肋下2cm,边缘均光滑无压痛。脐正中上方可及2×2cm肿块,质硬,边缘清楚,表面光滑;右下腹触及散在性结节数个,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Hb118g/L,WBC5.8  相似文献   

8.
食管粘膜下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食管良性肿瘤,我院遇到1例,特报告如下: 患者,女,66岁。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吞咽不适,不伴疼痛,无进行性加重感,先出现吞咽困难,于1989年5月3日入院就诊。X线检查:食管右前斜位可见食管下段贲门上约3cm处有一1.5cm的管壁充盈缺损,其边缘光滑,粘膜无中断,管壁柔软,钡剂通过较正常缓慢。认为食管肌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5岁,以吞咽梗噎1月,全身一般情况及临床检查无手术禁忌证,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中下段后壁充盈缺损粘膜破坏,钡剂通过不畅,其余各段充盈及通过正常,诊断为食管中下段癌(髓质型)。胃镜检查:距门齿32~35cm食管粘膜充血、糜烂、质脆,取材送病理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中见食管中下段肿瘤7cm×3cm×3cm,与周围粘连,易分离。游离胃后准备行弓上食管胃吻合。在向弓上游离时感弓上食管左侧壁有局限性增厚、硬韧感断定不正常,乃行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大体标本:距食管上切缘5cm有一1.2cm×0.8cm病灶,周…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声嘶11年,发现右声带肿物8d入院.查体:声嘶明显,无呼吸困难,喉外形正常,无骨摩擦感和气管移位.间接喉镜检查见右侧声带肿物,约1 cm×1 cm,灰白色,乳头状.入院行喉部、副鼻窦及胸部CT检查:右侧声带可见软组织肿块影,截面约2.1 cm×2.2 cm,边界尚清,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表现,与甲状软骨、勺状软骨关系密切,梨状窝未见明确狭窄,喉室变窄,右声带肿胀(见图1),其余未见明显异常.鼻咽喉镜检查:镜下见右侧声带一肿物隆起,约0.6 cm×0.6 cm,表面光滑,质韧,可随声门活动(见图2);左侧声带表面光滑,活动好,双侧声带闭合不全,前联合表面光滑,声门下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0岁,舌嚥困难一年余,阻塞感加重两个月入院。体检,双颌下淋巴结肿大似蚕豆大小,活动、质硬。X线示,食道上段轻度受阻,并见钡剂分流,粘膜破坏约4cm长。食道镜:进入20-25cm范围,见管壁右侧粘膜广泛隆起,不规则、边界不清,病变占管腔横径约1/4。取部份瘤组织送检。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 5岁。因双侧睾丸增大13年于2 0 0 1年4月住泌尿外科。查体:T 37 2℃,P 76次/分,R 19次/分,BP 130 / 80mmHg ,身高15 5cm。肤色黑、心肺及腹部无异常。阴茎稍小,包皮过长,双侧睾丸明显增大,均为8cm×6cm×5cm。质硬、无压痛。头颅MRI无异常、胸片(- ) ,精子活率>6 0 % ,活力不正常。性染色体:4 6 ,XY。肾上腺SCT示双肾上腺区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等密度肿块、内见钙化。右肾上腺内支见一结节状明显强化肿块:2 2cm×3 4cm×3cm、与右肾上腺低密度病变分界清晰、双侧肾上腺内支与病变分界不清,形态伸长,外支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13.
患女,14岁,哈尼族,因左下肢胫骨肿块切除术后复发入院.患者于1996年7月无明显诱因感左下肢疼痛,活动后加重,1997年11月到当地地区医院就诊,行左胫骨下段肿块切除术,曾诊断为“骨肉瘤”,1998年7月原手术部位再次发生包块,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小腿下部皮下胫骨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一个1cm×2cm骨性隆起,压痛明显,表皮温度不高,无静脉曲张.左踝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步态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血沉21mm/h、ALP140u/L、LDH105U/L.左小腿X线片示胫骨下段骨干增粗变形,其间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溶骨性破坏区,骨皮质膨胀变薄,边缘锐利清楚,无骨膜及应,其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影(见图1).病理诊断为左胫骨下一步段造釉细胞瘤.手术切除胫骨瘤段9.5cm,取对侧骸骨10cm、腓骨14cm,行自体骨游离移植,以螺钉、钢丝内固定.术中切除标本病检结论仍为造釉细胞瘤(见图2).术口拆线后左下肢管形石膏固定后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移植骨已有中量骨痴生长,内固定牢固(见图3).  相似文献   

14.
《癌症》1986,(2)
气管良性透明细胞瘤含大量糖原故又名“糖瘤”,组织学易与肾透明细胞瘤相混淆。电镜下特点为糖原充满粘膜囊。 患者48岁、女,无吸烟史。1975年3月发现严重咳血而住院,气管镜检查于右肺中叶开口处见有突起的可疑病变经活检最初报告为癌。即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咳血消失。 1977年1月中旬,病人活动即感气短,干咳,胸部沉重。当年2月初咳鲜红色血块而急诊入院。有中度呼吸困难,伴咳血,呼吸25次/分。胸前可闻及响亮的“咯”音,呼吸音被掩盖。无哮呜音。胸片正常。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以"腹胀8 d"之主诉入院.8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上腹部为主,呈间断性,进食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偶感恶心,未呕吐,感口干、口苦、反酸,无嗳气、烧心,食欲、食纳欠佳,饭量较前减少约1/3,体重无明显变化.至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示:于胃角后角见一片状充血糜烂灶,约0.5 cm×0.4 cm,窄带成像内镜(NBI)+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无明显边界,局部腺管及血管结构略不规则,活检稍脆;胃窦(图1A)形态正常,皱襞细小,蠕动稍减慢,黏膜欠光滑,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诊断:①胃角部糜烂性质待定;②慢性胃炎(胃窦萎缩性).病理诊断:(胃角部)黏膜慢性炎,局部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部)10余年.入院治疗半个月后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角粗糙、充血,蠕动尚可;超声下见黏膜层层次融合,黏膜下层清晰完整;胃窦(图1B)形态正常,皱襞细小,蠕动稍减慢,黏膜菲薄欠光滑,呈颗粒样感,色泽灰暗,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下血管网透见,分泌物较少,大弯侧近后壁可见一1.5 cm × 1.8 cm扁平隆起,中央凹陷,黏膜充血水肿欠光滑,活检质韧;超声下(图1C)见隆起处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呈中低回声,欠均匀,边界不清,内似可见腺管样结构,最大切面9.3 cm×7.6 cm.诊断:胃窦部隆起考虑异位胰腺.病理诊断:胃窦部表浅幽门型黏膜慢性炎,局部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伴肠化(图2A).  相似文献   

16.
张嬿  唐红  杨健 《肿瘤学杂志》2005,11(1):78-78
1资料 患者,女性,51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紧5年,加重2周"入院.专科查体:心尖搏动正常,无心前区隆起及剑突下搏动,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心律不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胸片示:左心房轻度增大,双肺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逆钟向转位,左心房增大.  相似文献   

17.
网状肉瘤细胞白血病,系淋巴组织恶变之疾患。此病少发生于小儿,笔者曾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儿女性,9岁。因颌下,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年,于87年2月13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7℃,P125次/分,R38次/分,BP14.66/9.33KPa。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头部外观无畸形,双目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耳鼻喉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胸骨无压痛,心律125次/分,律整。颌下、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韧,分叶状,无压痛。腹软,肝剑下3.0cm,质韧,脾肋下2.0cm质韧。血象:Hb110g/L,Bpc132×10~9/L,WBC2.9×10~9/L,分类杆状核0.020,分叶核0.150,淋巴0.540,单核0.010,网状肉瘤细胞0.280。骨髓示增生明显活跃,早幼粒0.030,中幼粒0.055,晚幼粒0.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6岁,胆总管下段癌术后入院.患者于2000年10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尿黄、进而出现全身皮肤、粘膜黄染,且进行性加重,无畏寒、发热及腹痛等伴随症状.2000年11月2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总管下段肿瘤侵及十二指肠及胰头,遂行"Whipple术式+腹内置入动脉泵",术后病理报告为:胆总管下段低分化腺癌侵及十二指肠浆膜层及胰头;腹腔内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恢复可,黄疸消退.2000年12月25日转入肿瘤科拟行动脉泵内化疗.体格检查:T 36.5℃,BP 18.7/10 Kpa,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瘀斑、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正中可见13 cm的手术切口,愈合好,脐上2 cm可触及皮下动脉泵,腹部未见其它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13×109/L,RBC 3.41×109/L,PLT 227×109/L;肝肾功能正常;胸腹CT扫描及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9.
头皮恶性畸胎瘤较少见,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6岁,主诉右耳后头皮肿块30年史,近4个月来肿块增大明显,且伴有轻度疼痛及膨张压迫感,但无发热及全身不适症状,无头痛,无6次/分,R 20次/分,Bp 14.0/10.5kPa,头颅五官正常,头部右耳后发际皮下可见10cm×10cm肿块,质中,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于1996年10月4日在某地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20天,来我院诊治.患者有乙肝病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HBsAg、HBsAb、HBcAb均阳性,AFP7700μg/L.B超检查发现肝区回声呈中粗光点,分布均匀,血管纹理可见,于肝右叶可探及13.0cm×14.1cm异常杂乱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内回声强弱不均.CT扫描示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后肿瘤上半部分区域完全强化,下半部仅部分强化;提示:肝右叶原发性肝癌合并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肝脏上半部为典型血管瘤,表现高信号,下半部为稍高信号.患者于1996年11月25日在全麻下行有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肝右叶Ⅴ、Ⅵ段有6cm×6cm肿物,质硬、表面灰白色、凹凸不平、呈多结节融合状、无明显包膜,在Ⅶ、Ⅷ段见9cm×8cm暗红色肿物,光滑、质软、有压缩感.病理检查: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