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重要治疗药物,但有效率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存在严重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本文从分子改变的方面就靶向EGFR单克隆抗体(anti EGFR mAb)治疗mCRC的耐药分子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anti EGFR mAb耐药机制提供参考,为mCRC患者实现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但随着应用的深入,耐药问题开始凸显。过去几年,针对继发性耐药和原发性耐药的深入研究,发现EGFR二次突变,MET基因扩增, K-ras基因突变等是EGFR TKIs耐药的主要原因。本文就EGFR-TKIs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机制,以及克服此类耐药的新型药物及其临床试验数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EGFR-TKI和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探讨治疗EGFR突变阴性和EGFR T790M突变继发性耐药的NSCLC的疗效。方法:应用EGFR突变阴性和EGFR T790M突变继发性耐药的NSCLL细胞原代培养及药敏技术检验EGFR-TKI和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的疗效。结果:检测厄洛替尼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处理对于15例EGFR突变阴性和8例T790M突变阳性的继发性耐药的NSCLC患者原代细胞的影响,应用浓度分别为50 μg/mL西妥昔单抗和1 μM厄洛替尼作用于EGFR突变阴性的NSCLC患者原代细胞,结果显示这三组间T/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T790M突变阳性的继发性耐药的NSCLC原代细胞这三组间T/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厄洛替尼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应用对于EGFR突变阴性的NSCLC患者无效,但对于T790M突变阳性的继发性耐药的NSCLC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4.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系统治疗手段,但原发性与继发性耐药是当前内分泌治疗的难题.雌激素受体通路与其他受体通路的交互效应是耐药机制之一.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分子通路逆转内分泌耐药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治疗以含铂双药联合化疗为标准治疗方案,多项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对于NSCLC的疗效已经进入平台期,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式已迫在眉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40%~80%的NSCLC中过表达,通过干预EGFR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已成为治疗NSCLC的主要方式。临床应用的EGFR抑制剂主要有EGFR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及特异性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目前已证实EGFR-TKI的疗效肯定,但其原发性及继发性耐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且耐药机制复杂。文章对EGFR-TKI在临床中的应用,EGFR突变与TKI敏感性的关系,EGFR-TKI的耐药机制及逆转耐药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高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进展期或手术不能切除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患者.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容易产生耐药,耐药机制主要有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其中继发性耐药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焦点.通过对继发性耐药机制的研究,可探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高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进展期或手术不能切除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患者.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容易产生耐药,耐药机制主要有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其中继发性耐药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焦点.通过对继发性耐药机制的研究,可探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EGFR-TKIs在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患者中约有20%天然耐药,即使治疗有效,在10~16月左右会产生继发耐药。迄今为止,研究发现可能的继发性耐药机制包括EGFR二次突变、旁路激活、下游信号激活、小细胞转化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等。近期,有研究发现BIM基因与TKI耐药相关。本文就有关耐药机制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靶向治疗中,尤其是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临床治疗,但EGFR-TKI耐药的产生不仅影响药物敏感性,甚至出现疾病进展,成为制约其疗效的主要瓶颈。微小RNA(microRNAs, miRNAs)是一种非编码蛋白的RNA,参与转录后水平基因的表达调控,最近研究发现,miRNAs参与了EGFR-TKIs耐药,影响肿瘤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本文就NSCLC中miRNAs与EGFR-TKIs继发性耐药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治疗肺癌的前沿手段,其产生的获得性耐药限制了靶向药物的发展。目前已有大量的有关EGFR突变耐药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人们正在探讨克服EGFR靶向治疗耐药的3个基本方法:强化EGFR的抑制、EGFR抑制剂与其他靶向治疗相结合以及通过替代途径改变抗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化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耐药。研究表明DLBCL细胞耐药与耐药基因及其耐药相关蛋白、细胞因子、黏附分子有关,并在造血微环境中通过信号转导介导细胞耐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和Bcl-2基因与胃癌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取新鲜胃癌手术标本98例,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进行原代胃癌细胞培养,MTT比色法检测原代培养细胞对化疗药物HCPT、CDDP、5-FU、ADM和MMC的敏感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Bcl-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5%和70.4%。Survivin阳性表达者对5-FU和ADM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U、ADM和MMC三种药物对Bcl-2阳性表达者的抑制率显著低于Bcl-2阴性表达者(P<0.05),其阳性表达与5-FU、ADM及MMC的体外耐药相关。结论:Survivin和Bcl-2基因与胃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Survivin与胃癌细胞原发性化疗耐受有关,检测其表达对选择化疗药物有实用价值。Bcl-2可能参与介导胃癌细胞的耐药,其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含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原发耐药,而对TKI治疗敏感的患者最终无法避免继发耐药导致肿瘤进展,其主要分子机制是T790M突变和MET扩增。研究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及联合应用药物克服耐药是目前临床科研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结合R显带技术对100例AML-M4、46例AML-M5与115例MDS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结果 有26 %(26/100)AML-M4患者发生了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8、t(8;21)、-7;有26 %(12/46)AML-M5患者发生了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11;39 %(45/115)MDS患者发生了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8、亚二倍体、-7。结论 对MDS和A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于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生于外阴1例、宫颈3例、宫体2例、卵巢5例。以宫颈与卵巢受累为主,占72.7%(8/11)。7例为原发,4例为继发。8例采用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辅以CHOP(COP)方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完全缓解6例,占75.0%。生存期最长已超过10年零8个月。结论: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原发和继发。肿瘤标记物、细胞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技术均可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手段。根治性手术 CHOP方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达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肿瘤对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是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由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等转运蛋白表达异常增高所致。MRP包含9个成员:MRP1-MRP9。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是三磷酸腺苷(A1甲)结合盒运载体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本文就MRP2基因的特性及其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1例伴有t(12;22)(p13;q11)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病例,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R显带技术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TV6基因断裂,反转录PCR检测ETV6-MN1融合基因表达及耐药相关基因GSTP1、MVP和MDR的表达.结果 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8,t(12;22)(p13;q11)[10];ETV6基因发生断裂,具有ETV6-MN1融合基因转录本,并经测序证实;表达耐药相关基因GSTP1和MDR.患者对标准的IA方案不敏感,给予CAG方案(阿柔比星剂量提高到每天7 mg/m^2×14d)治疗,经1个疗程再诱导化疗即达到缓解,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12;22) (p13;q11)是一种罕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可产生ETV6-MN1融合基因转录本,伴有该异常的患者对标准的诱导化疗耐药,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合并克隆性造血系统非肥大细胞疾病(SM-AHNMD)的认识。 方法 报告1例SM-AHNMD患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SM-AHNMD作为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第二种常见亚型,主要表现为骨髓或其他皮外器官多病灶致密的肥大细胞浸润,骨髓切片异染色质染色(甲苯胺蓝或姬姆萨)结果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类胰蛋白酶、CD117、CD25和/或CD2表达阳性,多数成人患者可发现c-KIT基因突变。同时SM-AHNMD表现出非肥大细胞系的其他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的相应临床特征。结论SM-AHNMD除了符合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非肥大细胞系的其他血液病的WHO诊断标准。SM-AHNMD治疗方法以治疗HNMD为主,且预后决定于后者,SM治疗则以对症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流能量图angio(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乳腺癌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术前观察74例乳腺癌的血流信号及血流能量图特征;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巢内MVD值,比较PDI与MVD两种方法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3个有腋淋巴结转移(LN+)组肿块以Ⅱ、Ⅲ级血流为主,血流主要分布在肿块周边多呈"爪"分布,血流信号较无腋淋巴结转移(LN-)组31个肿块明显丰富(P〈0.05)。LN+组MVD值〉LN-组(P〈0.05)。癌巢内MVD值随Adler血流分级的增高和肿块体积的增大而测值增高(P〈0.05),且随组织学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结论:乳腺癌的PDI及MVD值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结合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