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24例AMI病人(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69±s9a),其中88%为发病12h内入院。入院即刻给阿司匹林0.3g,po,qd×3d,再改为0.1g,po,qd;入院即iv输注巴曲抗栓酶20BU溶于0.9%氯化钠液100mL,1h内滴完,以后每隔1d(即入院d3,d5)再用巴曲抗栓酶10BU,1次。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0%(6h内入院者为69%),住院病死率为12%,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用药后凝血因子I有显著降低。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病人分为3组,巴曲抗栓酶组20例,首次给10BU,继而隔日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共3次(总量20BU);蝮蛇抗栓酶组18例,给精制蝮蛇抗栓酶0.5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14d;右旋糖酐组22例,给右旋糖酐40,500mL加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qd×14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病人分为3组,巴曲抗栓酶组20例,首次给10BU,继而隔日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共3次(总量20BU);蝮蛇抗栓酶组18例,给精制蝮蛇抗栓酶0.5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14d;右旋糖酐组22例,给右旋糖酐40,500mL加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qd×14d。结果:3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在纤溶指标方面,巴曲抗栓酶组与蝮蛇抗栓酶组均显著降低凝血因子I及增加D-二聚体(D-dimer)作用(P<0.05);巴曲抗栓酶组尚有降低α2纤溶抑制物作用(P<0.05)。而另2组则无;巴曲抗栓酶总有效率达85%。3组疗效相信相仿。结论:巴曲抗栓酶降血粘度及溶栓效果好,治疗脑梗死疗效高。  相似文献   

4.
巴曲抗栓酶与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栓塞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经CT诊断的急性脑栓塞病人48例,随机分为巴曲抗栓酶组(治疗组)和右旋糖酐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按巴曲抗栓酶剂量分为10BU,iv,drip,qd×3d和5BU,iv drip,qd×7d2个亚组,按开始用药时间分为24h内和72h内2个亚组。对照组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液500mL/d,iv drip×10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wk末、1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经CT诊断的急性脑栓塞病人48例,随机分为巴曲抗栓酶组(治疗组)和右旋糖酐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按巴曲抗栓酶剂量分为10BU,iv,drip,qd×3d和5BU,ivdrip,qd×7d2个亚组,按开始用药时间分为24h内和72h内2个亚组。对照组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液500mL/d,ivdrip×10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wk末、1mo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平均减少分数(MDS)比对照组增加,但仅在1wk末时有显著性差异;剂量不同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而开始治疗时间24h内优于72h内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较好,但宜早期使用,疗程可延长。  相似文献   

6.
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病人血栓前状态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人的纤溶作用。方法:所有肺心病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及平喘药物),治疗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57±s7a)静脉滴注巴曲抗栓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wk,共2wk。对照组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55±3a)不用巴曲抗栓酶。结果:巴曲抗栓酶组治疗后PLG,PAI比治疗前下降(P〈0.05),TPA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人的纤溶作用。方法:所有肺心病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及平喘药物),治疗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57±s7a)静脉滴注巴曲抗栓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wk,共2wk.对照组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55±3a)不用巴曲抗栓酶。结果:巴曲抗栓酶组治疗后PLG,PAI比治疗前下降(P<0.05).TPA,D-dimer比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LG比治疗前降低(P<0.05)。2组病人TPA、PAI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巴曲抗栓酶对肺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运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芪注射液对巴曲抗栓酶在治疗脑梗死中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合用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2 例经CT 证实的脑梗死病人分2 组,常规治疗组48 例( 男性34 例,女性14例,年龄54 a ±s 5 a) 给予20 % 甘露醇250 ~500mL/d ×5 ~7 d 、巴曲抗栓酶d 1 用10 BU,d 3 和d 5用5 BU、胞磷胆碱1 .0 ~1 .5 g/d ×10 ~14 d 均静脉滴注;黄芪组54 例( 男性33 例,女性21 例,年龄54a±6 a)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40 m L/d , 静脉滴注10 ~14 d。结果:黄芪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wk 1 ,2 ,4 末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 分±9 分和20 分±11 分( P>0 .05) ;12 分±8 分和14 分±9 分( P> 0 .05) ;9 分±10 分和13 分±9 分( P< 0 .05) ;5 分±6 分和9分±11 分( P< 0 .01) ; 黄芪组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分别为67 % 和27 % ,P< 0 .01) 。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巴曲抗栓酶合用使脑梗死病人的近期总显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在健康男性国人中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6名健康男性国人po60mg尼莫地平普通片后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Cmax,Tmax,t1/2,MRT和AUC分别为69±34μg·L-1,1.1±0.3h,2.2±0.6h.33±09h和186±73μg·h·L-1.AUC和Cmax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对AUC值作频数和机率图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双态分布.提示尼莫地平药代动力学存在多态性.根据AUC值大小,将受试者分成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两类,结果显示受试者大多(24/26)属于快代谢型(AUC>300μg·h·L-1).  相似文献   

10.
得理多与两种国产卡马西平片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两种国产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片(B,C)与北京CIBA-GEIGY产得理多(Tegretol)片(A)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FPIA测定人血清CBZ浓度。12名健康志愿者口服300mgCBZ片,采用随机单盲同体交叉试验,进行B,C与A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B,C对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0.7±20.9)%,(110.2±23.1)%;A,B,C的Ka分别为(0.15±0.11),(5.3±6.6)和(8.0±15.3)h-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6.3±5.4),(3.4±3.8)和(2.3±1.9)h;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42.0±9.9),(42.1±13.9)和(41.6±13.4)h;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65.2±59.4),(265.6±82.3)和(286.1±73.6)mg.h.L-1。经统计学分析B,C与A的Tmax,Ka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各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次给药后,CBZ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或多峰现象。结论:B,C生物等效,与A生物不等效  相似文献   

11.
巴曲抗栓酶对高粘血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高粘血症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高粘血症病人160例,男性128例,女性32例,年龄62±s8a(46 ̄82a)。首次给巴曲抗栓酶10B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00min输完,以后隔日1次给维持剂量为5BU,一个疗程为7d。结果:治疗后血浆比粘度、凝血因子I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显下降(P〈0.01)。病人瘀血缓解,血流加速,循环改善。结论:巴曲抗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高粘血症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高粘血症病人160例,男性128例,女性32例,年龄62±s8a(46~82a)。首次给巴曲抗栓酶10B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00min输完,以后隔日1次给维持剂量为5BU,一个疗程为7d。结果:治疗后血浆比粘度、凝血因子I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显著下降(P<0.01)。病人瘀血缓解,血流加速,循环改善。结论:巴曲抗栓酶是治疗早期高粘血症病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降纤酶与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比较降纤酶与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AICD)的疗效。方法:降纤酶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59±s9a)用降纤酶10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drip,qd×3d,d4剂量减半,iv,drip,qd×3d,均于1~1.5h滴完。川芎嗪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7±8a)用川芎嗪2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2d。结果:降纤酶组与川芎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与81%(P<0.01);血小板聚集率、血液粘度2组均有显著下降,凝血因子I与血脂仅降纤酶组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AICD明显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14.
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h以上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脑梗死发病6h以上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和CT证实脑梗死43例为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4±s13a,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抗栓酶按推荐剂量(d110BU,d3和d5各5BU)应用。另以30例为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9±8a,单以常规方法治疗。结果:神经缺损评分显示治疗组显效率72%,对照组显效率37%,2组比较经Ridit分析: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超过6h,如无用药禁忌症,仍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降纤酶与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比较降纤酶与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经CT确诊脑梗死病人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2组在常规治疗(甘露醇、胞磷胆碱等)基础上,降纤酶组于治疗d1~3给降纤酶10IU,d4~7给5IU,均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qd,7d为一个疗程。脉络宁组给脉络宁20mL,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7d。结果:降纤酶组总有效率88%,脉络宁组44%,(P<0.01)。起病6h内,24h内,及1wk内用药者,降纤酶组有效率依次为100%,92%及75%;脉络宁组依次为60%,42%及38%;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脉络宁。  相似文献   

16.
巴曲抗栓酶与尿激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与尿激酶作比较。方法: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病人65例,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52±s13a,用巴曲抗栓酶首剂量10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静滴),40滴/min,隔日剂量5BU,2wk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14a,用尿激酶1.5~2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60滴/min,qd,2wk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和73%(P<0.05),治疗组生化指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赛庚啶与氯喹治疗疟疾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赛庚啶治疗疟疾的疗效。方法:100例疟疾(间日疟)病人分为赛庚啶治疗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5±s9a),用赛庚啶8mg,po,bid×3d。氯喹对照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4±8a),氯喹总量1.5g(基质),d10.6g,po,d2,3各0.45g,po,qd。结果:赛庚啶组和氯喹组的治愈率皆为98%。结论:赛庚啶治疗疟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酪酸菌与庆大霉素治疗小儿腹泻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酪酸菌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患腹泻病儿400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用酪酸菌po,3mo~1a者0.2g/次,2~5a者0.4g/次,6a者0.6g/次,皆tid。对照组用多酶片0.3~0.9g,po,tid,急性腹泻伴粪检中有脓细胞10~20个/HP者,2组均加用庆大霉素2~3万U/(kg·d),分2次po,总疗程为急性腹泻3~5d,迁延性腹泻6~9d。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80.5%,P<0.01。结论:利用微生态制剂酪酸菌治疗小儿腹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性肺结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氧氟沙星0.4-0.6g,po,qd,异烟肼0.5g,po,qd;吡秦酰胺1.5g,po,qd,阿米卡星0.2-0.4g,vi或im,qd,疗程3-6mo,治疗曾用抗结核失败,且复发3次以上的肺结核25例(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54±s3a)。6mo后,痰涂片结核杆菌阴转22例,疗效肯定。提示了氧氟沙星与各药间起协同作用,无交叉药,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用氧氟沙星0.4-0.6g,po,qd,异烟肼0.5g,po,qd;吡嗪酰胺1.5g,po,qd,阿米卡星0.2-0.4g,iv或im,qd,疗程3-6mo,治疗曾用抗结核失败,且复发3次以上的肺结核25例(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54±s3a)。6mo后,痰涂片结核杆菌阴转22例,疗效肯定。提示了氧氟沙星与各药间起协同作用,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