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脑型血吸虫病肉芽肿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方法 将患者手术中切除的脑部病变组织,采用快速或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病理形态.结果 组织切片中见血吸虫病肉芽肿,急性期,中央为新鲜虫卵肉芽肿,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慢性期为退变虫卵,其外为增生的胶质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假结核样结节,以及纤维组织增生、胶元化.结论 血吸虫病肉芽肿是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以血吸虫卵为中心形成的肉芽肿病变,是脑型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学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吸血病的临床诊断表现MRI改变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收治的15例脑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周边水肿明显,增强后见多个实心结节呈簇状聚集成团,并见强化。直径多<5mm。结论 MRI在脑血吸虫的诊断中具有特异性,对早期诊断,早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脑血吸虫临床表现多样,须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腮腺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临床较少见,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伴血吸虫病异位更是罕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4.
潘清文  叶永生  陈哲  袁远程  梁志伟 《河北医药》2012,34(14):2171-2172
血吸虫肝硬化是患者被血吸虫所感染后,由于虫卵的长期沉积而形成的虫卵肉芽肿,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严重下降,继而虫卵肉芽肿慢慢被吸收而形成的纤维样瘢痕组织[1],到了病情发展的晚期,大出血就成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血吸虫再度发生了增长趋势,而血吸虫性肝硬化晚期并发大出血的病例也明显增长,严重影响了这些患者的生命安全[2].针对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大出血,由于病情的紧急性,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已经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晚期吸血虫肝硬化并发大出血的病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型血吸虫病误诊为脑肿瘤的原因,提高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通过对17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CT、MRI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回顾性分析,查找误诊原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血吸虫肉芽肿。结论:脑型血吸虫病易误诊为脑肿瘤,通过头颅MR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6.
蒿甲醚引起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皮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蒿甲醚(Art)对血吸虫皮层的作用。 方法: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7d和35d或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后49d,每dig Art200-300mg·kg^-1,共2d,并于治后不同时间取虫作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Art引起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皮层的变化相仿,主要是皮层褶嵴肿胀和融合,皮层表面的糜烂与剥落,以及空泡的形成和盘状感觉器的破溃,且日本血吸虫7d童虫开始出现皮层损害的时间较35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引起继发性枕叶癫痫常见脑内病变及其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3例症状性枕叶癫痫患者临床及磁共振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或典型磁共振表现证实。结果 23例患者枕叶病变分别为枕叶脑皮质发育不良5例、脑软化灶4例、炎性肉芽肿4例,动静脉畸形3例,星形细胞瘤2例、皮质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1例,脑膜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枕叶钙化1例。结论累及枕叶的多种病变均可导致枕叶癫痫,MRI是枕叶致痫灶的定位定性诊断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安络化纤丸对鼠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虎  黄海燕  黄加权 《中国药师》2010,13(12):1823-1824
目的:研究安络化纤丸对实验性血吸虫病肝纤维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及安络化纤丸组,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只攻击感染小鼠建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用安络化纤丸干预连续8周,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虫卵结节变化;SAB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SMA及TIMP-1的表达。结果:安络化纤丸组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个数较感染对照组少,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较感染对照组小。小鼠肝组织TIMP-1及αSMA的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可减小虫卵肉芽肿的直径,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TIMP-1的表达而达到抗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秋水仙碱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肝葡糖胺基聚糖(GAG)代谢的影响,方法:被日本血吸虫感染6-16wk的小鼠用秋水仙碱治疗,测量小鼠肝GAG的含量,显微镜观察感染后第6,10,13WK小鼠肝脏组织切片。结果:感染6wk以后,小鼠肝GAG含量显高于未感染的对照线组。GAG含量在第10wk达到最高峰,约为正常水平的6倍;感染组为56±9μg/g,无感染组为10±1μg/g,10wk后,无感染组GA  相似文献   

10.
李尤玲  杨靖  李健  李刚 《安徽医药》2017,21(4):615-617
目的 在建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基础上,研究没食子鞣酸对血吸虫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建立感染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没食子鞣酸高、中、低浓度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等5组,每组10只.血吸虫感染4周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不予药物干预.没食子鞣酸连续灌胃4周后,观察小鼠的生活状况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实验开始8周后处死小鼠取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造模组小鼠相比,3个没食子鞣酸干预组肝肉芽肿面积较小,纤维化程度较轻,肝组织CTGF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没食子鞣酸可明显减轻日本血吸虫对小鼠感染模型肝病理学损伤,缓解肝肉芽肿所致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内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内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合现有文献报道分析。结果本例脑内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头部MRI显示左顶枕叶大片长T1、长T2信号,明显强化;行开颅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病理为肉芽肿性炎症;术后效果良好,术后1年头颅MRI复查显示病变消失,脑组织无水肿。结论脑内炎性假瘤病例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完整手术全切除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蒿甲醚引起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皮层变化1肖树华,沈炳贵,JackHORNER2,BrianACATTO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200025,中国;2DepartmentofCli...  相似文献   

13.
小析血吸虫     
“北边艾滋病,南边血吸虫”这种说法有些人可能听说过。在长江流域以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血吸虫的感染。血吸虫与艾滋病并重可见其严重性。在湖南的沅江芦苇种植场有700名村民,感染血吸虫的便有630人。在武汉从1990年到现今共治愈28.7万人占病愈总数的99.14%,但现今仍有38万人感染。血吸虫在我国是有很长的历史的。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堆西汉女尸及湖北江陵西汉男尸体内发现典型血吸虫卵。推断在2100余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已有血吸虫病的流行。我国最早于1905年Logan在湖南省常德县检查一下痢的18岁渔民的粪便中发现血吸虫卵。血吸虫在我国可谓是“渊远流长”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血吸虫病肝脏肉芽肿作用,分析其对Th17、Treg应答的影响。方法 45只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3周后,随机分为感染组、灌胃白藜芦醇治疗组、灌胃吡喹酮治疗组,另取15只正常小鼠为健康对照组。感染第9周,取肝脏HE染色观察虫卵肉芽肿,计数中性粒细胞;RT-PCR检测肝脏中IL-17A、Foxp3、CXCL1、CXCL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Th17、Treg应答。用PBS、SEA刺激正常小鼠脾脏细胞,分别加入白藜芦醇和吡喹酮,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应答。结果与感染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肝脏肉芽肿减轻,肉芽肿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P<0.01),Th17应答减弱(P<0.05),Treg应答增强(P<0.05),肝脏IL-17A、CXCL1、CXCL2表达均降低(P<0.05),Foxp3表达增高(P<0.01)。白藜芦醇促使SEA刺激的T细胞往Th17细胞分化减少(P<0.05),往Treg细胞分化增多(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降低Th17应答,增强Treg应答,抑制血吸虫病肝脏肉芽肿。  相似文献   

15.
黄灿南  李麟荪 《江苏医药》1999,25(2):109-110
对22例血吸虫肝硬化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术,显示TIPS术对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出血有可靠的止血效果,对顽固性腹水效果较好,且疗效较肝炎后肝硬化为优。但对脾功能亢进效果不明显。术后对肝功能的影响不大,肝性脑病较轻且易于控制。认为TIPS是控制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11例脑血吸虫病临床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脑型血吸虫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所临床部2005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11例脑型血吸虫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诊断为慢性脑型血吸虫病,1例诊断为急性脑型血吸虫病。全部病例均行内科治疗,10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脑型血吸虫病以慢性型多见,采用吡喹酮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钧  钱万红  李越希  陶开华  王勇  张兆松 《江苏医药》2004,30(6):455-456,i002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我国某些地区流行仍很严重。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分布、消长与血吸虫病感染关系密切。受水位变化和汛期洪水的影响,一些早已消灭钉螺的地方重新出现螺情,进而发展成再度流行血吸虫病的地区。目前已建立的血吸虫检测系统,主要依赖于免疫学诊断,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皆不够理想。传统的以解剖镜和显微镜为主要手段的诊断方法,既不灵敏又费时,难以提供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基因芯片技术适合于现场大规模应用。高效、正确地监测血吸虫和钉螺,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向荣  刘晓丽  李钢 《中国药业》2010,19(23):58-59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血吸虫感染患者化疗时血小板下降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18例肿瘤合并慢性血吸虫感染患者,于化疗前后进行外周血血小板监测。结果合并血吸虫感染的肿瘤患者在化疗后血小板容易出现Ⅲ~Ⅳ度下降。结论合并血吸虫感染的肿瘤患者因脾功能亢进,在化疗后血小板极易严重下降且不易恢复,临床上要严密监测血小板,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血小板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吸虫肝病合并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以单纯性戊型肝炎作对照,观察二组病人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变化、住院日以及疾病的转归。结果:血吸虫肝病合并戊型肝炎病情重,肝功能损伤严重,黄疸深、易引起胆汁郁积,少数病人病情恶化,转变为亚急性重型肝。结论:对于有血吸虫病史的戊型肝炎患者应加以足够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演变为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0.
正常成人60例脑电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翼麟  张均森 《云南医药》1995,16(4):277-277
正常成人60例脑电地形图分析张翼麟,张均森,杜丽红,付健,张毅脑电地形图(BEAM)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对脑电信号(EEG)进行二次分析处理,将脑电波转化为二维彩色图像,动态反映大脑的机能变化规律,并对颅脑病变的功能损害部位和范围作出明确判断。本组对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