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通Simulix-HQ型数字化模拟定位机靶区治疗中心校位方法及价值。方法:对50例使用核通Simulix-HQ型模拟定位机校位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手工移动定位床复位23例,计算机控制移动定位床校位复位27例。工作站软件ONCENTRA IMCON1.5进行图像比对,测量正位片在X、Y方向、侧位片在Y、Z方向上的治疗中心与定位中心位移距离,计算复位距离误差=x2+y2+z2。以〈1mm做为复位合格标准,复位误差介于1mm-2mm时,调整定位床修正;复位误差大于2mm时,对患者重新摆位和校对,若仍达不到要求,则重新CT定位。结果:在0mm-1mm、1mm-2mm、2mm-3mm和大于3mm误差范围内,手工复位例数分别为4(17.4%)、16(69.6%)、3(13.0%)、0(0%),计算机控制复位例数分别为9(33.3%)、15(55.6%)、2(7.4%)、1(3.7%);手工复位和计算机控制复位方法平均精度分别为1.46mm、1.31mm;经加速器治疗EPID首次验证,5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综合距离误差均被控制在2mm(1.02±0.41)以内。结论:计算机控制复位方法1mm复位误差符合率(33.3%)高于手工复位方法(17.4%),平均精度(1.31mm)亦高于手工复位方法(1.46mm),使用模拟定位机复位时,应尽量采用计算机控制复位方法;对于热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不论是手工校位方法还是计算机控制校位方法,最高只有33.3%的患者校位精度在质控要求(1mm)范围内,模拟定位机复位靶区治疗中心后必须进行射野中心验证和修正,以确保患者治疗误差有效控制在3mm范围内;核通Simulix-HQ型模拟定位机完全能够适用于靶区治疗中心的校位,方法简单,有利于提高放疗工作效率和机器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核通Simulix-HQ型模拟定位机在靶区治疗中心校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通Simulix-HQ型数字化模拟定位机靶区治疗中心校位方法及价值。方法:对50例使用核通Simulix-HQ型模拟定位机校位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手工移动定位床复位23例,计算机控制移动定位床校位复位27例。工作站软件ONCENTRA IMCON1.5进行图像比对,测量正位片在X、Y方向、侧位片在Y、Z方向上的治疗中心与定位中心位移距离,计算复位距离误差=x2+y2+z2。以<1mm做为复位合格标准,复位误差介于1mm-2mm时,调整定位床修正;复位误差大于2mm时,对患者重新摆位和校对,若仍达不到要求,则重新CT定位。结果:在0mm-1mm、1mm-2mm、2mm-3mm和大于3mm误差范围内,手工复位例数分别为4(17.4%)、16(69.6%)、3(13.0%)、0(0%),计算机控制复位例数分别为9(33.3%)、15(55.6%)、2(7.4%)、1(3.7%);手工复位和计算机控制复位方法平均精度分别为1.46mm、1.31mm;经加速器治疗EPID首次验证,5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综合距离误差均被控制在2mm(1.02±0.41)以内。结论:计算机控制复位方法1mm复位误差符合率(33.3%)高于手工复位方法(17.4%),平均精度(1.31mm)亦高于手工复位方法(1.46mm),使用模拟定位机复位时,应尽量采用计算机控制复位方法;对于热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不论是手工校位方法还是计算机控制校位方法,最高只有33.3%的患者校位精度在质控要求(1mm)范围内,模拟定位机复位靶区治疗中心后必须进行射野中心验证和修正,以确保患者治疗误差有效控制在3mm范围内;核通Simulix-HQ型模拟定位机完全能够适用于靶区治疗中心的校位,方法简单,有利于提高放疗工作效率和机器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常规模拟机测量和离线修正体部肿瘤患者的首次摆位误差。[方法]应用瓦里安模拟治疗机对138例体部肿瘤患者在治疗前拍摄正侧位影像,通过与治疗计划的DRR图像匹配,测出体部肿瘤患者首次的摆位误差并进行修正。[结果]138例患者首次摆位有81次误差大于3mm,需要移动治疗床调整。胸、腹部肿瘤校正比例分别为45,71和36/67。胸部肿瘤摆位误差x轴(-0.09±2.98)mm、Y轴(-0.38±4.63)mm、Z轴(0.95±3.97)mm,腹部肿瘤摆位误差X轴(0.40±1.90)mm、Y轴(-0.70±3.20)mm、Z轴(-0.80±2.20)mm。校正后摆位误差缩小。各方向误差值中,Y轴误差值最大。[结论]利用常规模拟机测量并修正首次摆位误差是-种简便有效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CT模拟定位机进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三断层面位置验证方法的建立,并分析此位置验证方式相对CT模拟定位机常规单层面位置验证方式的优势。方法:抽取90例头颈和盆腹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基于CT模拟定位机三层面位置验证方法的实验组44例,CT模拟定位机常规单层面位置验证方式的对照组46例。并按照两种不同的标记方式进行放疗摆位后进行CBCT位置验证,分别记录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中心点位置在X(左右)、Y(头脚)、Z(前后)轴三维方向上的摆位线性位移误差。结果:考虑到不同部位体位固定方式不同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将选取的病例分成盆腹部和头颈部两组分别进行比较。其中盆腹部实验组X、Y、Z轴三个方向上的线性位移误差分别为(1.33±0.78)、(1.87±0.94)、(1.26±0.87)mm,对照组三个方向上的线性位移误差分别为(2.22±1.75)、(3.23±2.38)、(1.70±1.30)mm;头颈部实验组X、Y、Z轴三个方向上的线性位移误差分别为(0.92±0.71)、(1.11±0.86)、(0.86±0.73)mm,对照组三个方向上的线性位移误差分别为(0.86±...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头颈部CBCT引导放疗图像层厚与配准范围对自动配准精度的影响,为IGRT摆位修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 mm层厚获取头颈部仿真模体的计划CT图像,并在加速器上模拟x、y、z方向摆位偏差,进行CBCT扫描和1、3 mm层厚重建图像。分别设置不同配准框范围(范围1:眼眶上缘至第七颈椎中间;范围2:颅顶至第七颈椎中间)对上述两种层厚CB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配准,评估配准精度。结果配准范围1在1、3 mm层厚图像配准误差为x方向(0.5±0.2)、(-0.7±0.2) mm (P=0.00),y方向(0.5±0.3)、(1.0±0.3) mm (P=0.00),z方向(-0.1±0.5)、(1.5±0.5) mm (P=0.00)。配准范围2在3 mm层厚图像配准误差为x方向(-0.4±0.2) mm,y方向(0.5±0.2) mm,z方向(0.7±0.4) mm。结论在头颈部CBCT或CT图像配准中将颅顶包含进配准范围内能显著提高配准的精度。采用1 mm层厚图像配准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 mm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图像融合技术比较肺癌患者三维放疗计划几何中心与经校对后中心的误差,明确误差方向,验证误差范围,提高放疗精度。方法:采用 Phlipis 16 排大孔径螺旋CT定位机对 30 例已行体膜固定的肺癌患者进行定位扫描,将图像传输入Eclipse 7.0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并设计放射治疗计划,确定几何中心后在 CT模拟机下校对中心并参照校对后中心进行图像扫描,传输图像进入Eclipse 7.0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对校对中心前后图像进行融合,比较两个图像中心点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X 方向准确度为2.20 mm,X 方向精度为1.20 mm,平均误差2.20 ±1.20 mm;Y 方向准确度为2.36 mm,Y 方向精度为1.36 mm,平均误差2.30 ±1.95 mm;Z 方向准确度为3.12 mm,Z 方向精度为1.78 mm,平均误差3.50 ±3.48 mm;总的准确度为4.99 mm,精度为 1.34 mm。3 个方向平均误差间的差异采用多组比较的秩和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34)。结论:肺癌患者在定位阶段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三维方向误差主要来源于头脚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凤  邢丽娜  于有  徐军  邹宾英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84-1886
目的:探讨提高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T模拟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5例先X线透视,在体表用铅珠标记病变上下缘,然后经体位固定、模拟机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通过局域网将扫描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另8例未经X线透视标记病变上下缘直接CT模拟定位。根据食管造影、纤维食管镜和CT勾画GTV、CTV。当照射剂量达30Gy时,重新行CT扫描定位,勾画靶区。观察扫描后GTV长度、两次扫描后GTV最大横径、最大前后径、GTV几何中心点坐标及靶区移位情况。结果:不同定位方法肿瘤长度(8.23±2.43)cm与(6.48±1.73)cm有显著差异;两次定位后GTV最大横径及最大前后径比较有显著差异;二次定位靶中心复查移位率达60.0%;二次定位等中心点位置在X、Y、Z3个轴上分别相差(0.394±0.194)cm、(0.5872±0.3097)cm和(0.213±0.073)cm。结论:CT模拟定位能更充分显示肿瘤外侵范围并反映其非对称生长,但在确定病灶长度时不如钡餐透视,用CT定位时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将二者结合,对提高定位精度有重要帮助。同时食管癌放射治疗中二次定位,可纠正靶中心的误差,提高照射剂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三维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在GT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可移动式激光灯在CT模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测量负重60k条件下CT平板床在Y轴方向移位造成的误差.②选择头颈部及胸腹部照射野各10个,利用X、Y、Z轴均可移动的LAP DORADO-CT4激光定位系统标定照射野等中心及照射野边缘,并用VARIAN加速器灯光束照射野验证三维激光灯标定的照射野边缘的准确性.[结果] CT床在Y轴方向的最大位移误差为±2mm,头颈部照射野标定的激光点与灯光束照射野边缘之间的误差≤±2mm,胸腹部≤±3mm.[结论]用X、Y、Z轴均可移动的三维激光定位系统标记照射野等中心,可进一步减少因进出CT平板床而造成的机械误差.CT模拟定位过程中使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定位更加精确.勾画的照射野边缘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可移动式激光灯在CT模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测量负重60kg条件下CT平板床在Y轴方向移位造成的误差:②选择头颈部及胸腹部照射野各10个,利用X、Y、Z轴均可移动的LAP DORADO-CT4激光定位系统标定照射野等中心及照射野边缘,并用VARIAN加速器灯光束照射野验证三维激光灯标定的照射野边缘的准确性。[结果]CT床在Y轴方向的最大位移误差为±2mm,头颈部照射野标定的激光点与灯光束照射野边缘之间的误差≤±2mm,胸腹部≤±3mm。[结论]用X、Y、Z轴均可移动的三维激光定位系统标记照射野等中心,可进一步减少因进出CT平板床而造成的机械误差。CT模拟定位过程中使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定位更加精确,勾画的照射野边缘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简易腹部加压技术(simple abdominal pressure,SAP)配合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研究其在肝癌放射治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及其在胸腹部肿瘤精确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根据肝癌患者摆位技术的不同分为2个对比组,每组选取15例患者,分别是采用自由呼吸常规定位的对照组和SAP配合OPS技术控制患者呼吸幅度定位的实验组。首先观察模拟机下两组患者的肿瘤运动度,然后勾画靶区设计计划,治疗前均行千伏级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验证,分别分析定位时肿瘤运动度和治疗时摆位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面背方向)的线性误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模拟机下X、Y、Z方向的肿瘤运动度分别为(2.461 5±0.660 2、3.923 1±1.187 5)mm、(5.692 3±1.548 4、19.076 9±4.499 3)mm、(3.230 8±1.165 8、8.692 3±2.982 9)mm,各方向对应的P值分别为P=0.001、P<0.0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X、Y、Z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为(2.175 3±0.464 8、4.940 0±0.573 3)mm、(1.435 3±0.304 9、6.408 0±0.555 0)mm、(2.288 7±0.591 4、4.967 3±0.353 9)mm,各方向对应的P值均小于0.001。结论:与常规定位摆位相比,设计的SAP配合OPS技术可明显减小肝癌患者放疗中的肿瘤呼吸运动度和提高治疗时的摆位精度,对于提高肝癌以及胸腹部肿瘤的治疗精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中晚期鼻咽癌(T2~4N1~3M0期)患者19例,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面罩上定出左、中、右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上直径约为0.3 mm的铅珠作为显像标记,然后CT扫描.将CT图像通过网络传至Peacock逆向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然后实施治疗.治疗1~6周每周在CT模拟机进行重复扫描,扫描及固定和摆位方法都与进行计划CT时相同.将每周验证体位重复性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通过读图软件进行比较,并利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头、颈部摆位误差.结果 左右、上下、头脚方向上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2.44±2.24)、(2.05±1.42)、(1.83±1.53) mm,头部摆位误差分别为(1.05±0.87)、(1.23±1.05)、(1.17±1.55) mm;颈部和头部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5.28、-3.42,P=0.000、0.000、0.001).左右、上下、头脚方向上颈部系统误差分别是头部的2.33、1.67、1.56倍,颈部随机误差分别是头部的2.57、1.34、0.99倍.结论 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采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情况下,颈部的摆位误差大于头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itioning errors of head and neck du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 Nineteen patients with middle-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2-4N1-3M0), treated by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underwent repeated CT during their 6-week treatment course.All the patients were immobilized by head-neck-shoulder thermoplastic mask.We evaluated their anatomic landmark coordinated in a total of 66 repeated CT data sets and respective x, y, z shifts relative to their position in the planning CT.ResultsThe positioning error of the neck was 2.44 mm±2.24 mm,2.05 mm±1.42 mm,1.83 mm±1.53 mm in x, y, z respectively.And that of the head was 1.05 mm±0.87 mm,1.23 mm±1.05 mm,1.17 mm±1.55 mm respectively.The positioning error between neck and head have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t=-6.58,-5.28,-3.42,P=0.000,0.000,0.001).The system error of the neck was 2.33,1.67 and 1.5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ead, respectively in left-right, vertical and head-foot directions;and the random error of neck was 2.57,1.34 and 0.99 higher than that of head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the immobilization by head-neck-shoulder thermoplastic mask, the positioning error of neck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d.  相似文献   

12.
钟强  覃文  王仁生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99-3004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点和放射治疗点同中心、不需要换算三维坐标的可行性,为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定位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40例2019年7月至12月我院放疗科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根据定位点和治疗点是否同中心将满足入组条件的患者分为A组(治疗点和定位点同中心)和B组(治疗点和定位点不同中心)。每名患者在第一次治疗及之后每周治疗前均行一次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将CBCT图像与计划 CT 图像进行匹配,采集摆位误差数据。观察两组不同定位点选取方法下X(左右)、Y(前后)、Z(上下)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使用 Van-Herk 扩边公式求出X(左右)、Y(前后)、Z(上下)的 PTV 外扩边界值。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用例数(n)和百分比(%)进行描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3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0.350±1.029)mm、Y轴(0.660土1.545)mm、Z轴(0.910±1.288)mm。B组3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0.160±1.269)mm、Y轴(1.440±1.604)mm、Z轴(1.590±1.393)mm。两组在Y(前后)、Z(上下)轴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鼻咽癌患者X方向的群体MPTV为2.65 mm和3.28 mm,Y方向的群体MPTV为3.77 mm和3.92 mm,Z方向的群体MPTV为3.01 mm和3.39 mm。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点和放射治疗点同中心,不换算三维坐标是可行的,能满足临床上对于摆位误差和外扩边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4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用于乳腺癌放疗定位,并对4种不同的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分析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放疗患者34例,其中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2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锁骨上下区放疗)患者14例。将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20例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负压垫加头膜固定和乳腺托架固定;将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14例分为C、D两组,采用颈肩膜固定(C组双手置于体侧)(D组患侧手抓耳)。用Philips Bigbore大孔径CT模拟机进行定位扫描,图像传输到Varian Ecp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重建,计划设计。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首次治疗完成后,进行CT下复位验证,并将验证图像与计划图像配准,测量治疗中心坐标误差,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摆位误差。结果:A组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7±1.9) mm、(2.1±2.9) mm、(2.0±1.2) mm;B组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8±1.1) mm、(3.7±1.1) mm、(4.8±1.3) mm;C组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1±1.6) mm、(2.1±1.5) mm、(3.6±3.1) mm;D组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0±0.5) mm、(1.9±1.5) mm、(3.6±1.9) mm。A组在Y、Z方向的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48、0.038),A、B两组在X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放疗,全乳加锁骨上的一体化的调强技术,用负压垫加头膜固定技术比用乳腺托架固定技术减少了摆位误差;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放疗,用颈肩膜固定技术的两种体位对摆位误差无太大差异,为了减少相邻野衔接问题引起的剂量误差建议采用手抓耳体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IGRT在保障鼻咽癌IMRT精确性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直线加速器OBI系统对10例鼻咽癌患者实施IMRT,观察并记录每次摆位后、体位调整后、治疗后的IGRT,分析其影像与CT模拟定位影像之间的摆位差异。结果 摆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0.22±1.00)、(-0.37±1.28)、(0.04±1.36) mm;体位调整后对应为(0.29±0.76)、(-0.04±0.78)、(-0.01±0.92) mm;治疗后对应为(0.20±0.78)、(0.16±0.80)、(0.05±0.92) mm。摆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1 mm概率分别为81.0%、77.6%、88.2%;体位调整后对应为92.5%、96.4%、96.4%;治疗后对应为91.7%、94.9%、96.8%。结论 鼻咽癌患者实施分次IMRT过程中进行OBI系统下的精准IGRT技术非常重要,必要时需参照摆位后的IGRT影像调整患者的放疗体位,修正摆位误差,有效提高分次IMRT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xacTrac图像引导系统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全程管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接受IMRT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ExacTrac图像引导系统全程实施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分析左右、头脚、腹背3个平移方向及绕此3个方向旋转角度上的6D误差。结果ExacTrac图像引导系统校正前左右、头脚、腹背3个平移方向的误差值分别为(0.11±1.52)mm、(1.45±2.40)mm和(0.67±1.65)mm,绕此3个方向的旋转误差值分别为(-0.16±1.12)°、(0.32±1.59)°、(-0.38±1.12)°。校正后,左右、头脚、腹背3个平移方向的误差值分别为(-0.04±0.46)mm、(0±0.42)mm和(0.03±0.54)mm,绕此3个方向的旋转误差值分别为(-0.03±0.25)°、(0.01±0.23)°和(0.01±0.28)°。校正后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平移方向及绕此3个方向的旋转角度上,≤1 mm或1°的误差概率分别为99%、100%、99%、100%、100%和100%。2 mm或2°的误差概率在左右平移方向为1%,腹背平移方向为1%,其余方向为0。≥3 mm或3°的误差概率均为0。ExacTrac图像引导系统校正前后6D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在实施每分次IMRT的过程中行IGRT非常必要,应用ExacTrac图像引导系统可以明显校正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方式(A)与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使用的固定技术(B)在直肠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在直肠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A、B方法的直肠癌患者各16例,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每周首次放疗前均行CBCT扫描,每组均采集160组数据,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激光灯对齐方式进行摆位再行CBCT扫描,实验组采用对准激光线后调整患者体位使OPS监控显示治疗中心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方向误差在3 mm以内再行CBCT扫描。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2.20±1.04)mm、(2.63±1.24)mm、(2.10±1.17)mm和(1.87±0.95)mm、(2.09±1.01)mm、(1.89±0.89)mm。两种固定方式在Z(腹背方向)方向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X(左右方向)及Y(头脚方向)方向摆位误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使用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OPS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放疗中左右及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对于提高直肠癌腹板摆位的精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对摆位误差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3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均采用改进型仰卧位固定技术固定,所有患者均辅以OPS标记.患者治疗时按常规方法对照激光线摆位,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