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向锋 《中国骨伤》2001,14(2):122-122
颞颌关节脱位临床常见 ,笔者 12年来采用压髁托颌法整复 2 0例 ,均一次复位成功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 11例 ,女 9例 ;最小年龄 19岁 ,最大 6 5岁 ;单侧脱位 12例 ,双侧脱位 8例 ;新鲜脱位 12例 ,单侧陈旧性脱位 2例 (其中病程 6天 1例 ,7天 1例 ) ;习惯性脱位 6例。2 治疗方法与结果患者坐位 ,术者站于其身后 ,于颞部摸到向前脱位突起的髁状突 ,用拇指将髁状突顺势向后下方按压 ,同时食指向前上托起下颌 ,听到髁状突滑入关节盂的响声 ,即告复位成功 ,以四头带闭口固定 2~ 3天 ,忌大张口和吃硬食。全部 2 0例…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 1991~ 1998年 ,应用一抹法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前脱位 10例 ,均一次复位成功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均为双侧脱位 ,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6 0~ 82岁 ,平均 6 5岁 ;新鲜脱位 9例 ,习惯性脱位 1例。2 治疗方法2 1 整复方法 患者头部依墙端坐 ,术者站在病人前方 ,先用两手拇、食指分别揉按双侧阳白、太阳穴 ,中指置脱位之髁状突前缘不动 ,边揉按上述穴位边向患者讲解 ,以分散病人注意力 ,当术者感觉病人咀嚼肌松弛时 ,乘其不备 ,突然向下后方轻轻一抹 ,即可觉到关节入臼声响 ,说明复位成功。2 2 固定及功能锻炼 复…  相似文献   

3.
李书章 《中国骨伤》2001,14(3):180-180
作者自 1985年以来 ,以椅背支撑法整复肩、肘关节脱位病人 45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45例 ,其中肩关节脱位 40例 ,肘关节脱位 5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 18岁 ,除 2例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属肢体姿势不当所造成外 ,其余均为跌扑伤时暴力所致。在肩关节脱位的病人中 ,后脱位 1例 ,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3例 ,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者 2例 ,腋神经损伤者 2例。全部患者整复过程均未施用麻醉 ,一次复位成功。2 治疗方法2 1 材料 木质靠背椅一把 ,厚棉垫一个。2 2 方法 嘱病人侧坐于椅子上…  相似文献   

4.
胡金荣 《中国骨伤》2010,23(8):637-637
<正>下颌关节脱位是骨伤科临床常见脱位之一,自1998年至2008年采用指压咬肌复位法对13例患者进行整复,均获得成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外法复位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口外法复位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00例观察对象中,9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总有效率94%。另外6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口外法复位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疗效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下颌骨骨折中,髁状突骨折占了大约30%,严重的下颌功能障碍与此密切相关。随着对髁状突骨折预后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下颌骨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的研究和内固定器械的进一步改进,以及对髁状突骨折的精确解剖复位和颞下颌关节生理功能正常恢复的要求,显著促进了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支点撬提法治疗肩关节脱位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宣 《中国骨伤》2001,14(5):307-307
作者 198 2~ 1998年 ,以支点撬提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8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患者中 ,男 5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1~ 81岁 ;脱位时间最短 1小时 ,最长 2个月。关节盂下脱位 43例 ,喙突下脱位 2 2例 ,锁骨下脱位 8例 ,后脱位 7例。其中伴肱骨大结节撕裂性骨折 2 1例 ,喙突骨折 2例 ,肩锁关节脱位 8例 ,肱骨骨折 11例。2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 ,术者站于患侧。以左侧前脱位为例 ,术者站于患者左侧 ,右手握住患者左手腕部 ,左手拇指按住脱位的肱骨头。术者右手使患者左臂外展 ,以左肩峰为支点向外撬动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8月期间治疗的68例肩关节脱位患者:男51例,女1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2岁,平均49岁.右肩关节脱位40例,左肩28例.均为外伤所致.其中车祸15例,跌伤32例,运动伤21例,分型为喙突下脱位40例,盂下脱位17例,锁骨下脱位6例,后脱位5例.其中复发性脱位17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13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3例.伤后至整复时间最短30 min,最长10 d,平均2.1 d.采用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对肩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复位.[结果]全部病例牵引时间30 s~5 min,均一次复位成功,经X线证实复位满意.本组中64例获得了6~24个月的随访,并进行疗效评定,治愈61例,好转3例.[结论]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治疗成人肩关节脱位简便、易行,能有效避免继发性损伤,且符合肩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原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椅背整复青壮年肩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肩关节前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脱位,多发于20~50岁,男性居多,治疗方法很多。2005年至2007年急诊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青壮年患者68例,运用椅脊整复法治疗,均获得成功,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手牵足蹬法复位失败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25~46岁,平均36岁;跌伤34例,车祸伤24例,投掷伤10例;左肩25例,右肩43例,喙突下脱位35例,盂下脱位25例,锁骨下脱位8例。伤后2h内就诊48例,2h~2d就诊15例,3~10d就诊5例。68例患者均在急诊复位,复位前经X线确诊并排除并发症。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髁突假体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重建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10例(11侧)患者应用人工髁突假体行颞下颌关节重建手术。男7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0岁。左侧7侧,右侧4侧。下颌骨肿瘤7例,病程9~24个月,平均15个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3例,其中交通事故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分别为2、3、2 d;骨折按照Neff等的分类法:M型及A型1例,M型及B型1例,余1例一侧为M型,一侧为髁突下骨折。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面部对称,咬关系良好;张口度22~38 mm,平均30 mm。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弹响及疼痛,肿瘤无复发。一侧人工髁突假体就位角度稍差,其余人工髁突假体位置良好,与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关系正常,能正常饮食。结论人工髁突假体应用于肿瘤术后颞下颌关节重建,效果良好;应用于髁突囊内骨折的治疗,其临床效果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下Stimson配合Hippocrates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Stimson配合Hippocrates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2—70岁,平均35.6岁。均为单侧脱位,其中习惯性脱位2例,左肩15例,右肩18例,合并大结节骨折6例。结果33例患者31例复位成功,患肩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无肩关节脱位复发。结论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提高了复位率,减少了医源性损伤,降低了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髁状突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对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少的髁状突骨折经保守治疗,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但髁状突骨折后,髁状突受翼外肌牵拉常向前内方移位或完全脱位导致咬合错乱和开闭口运动障碍,则应积极施行解剖复位手术治疗。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狭小,髁状突向内前移位或脱位时常规手术复位与固定在操作上非常困难。我们自1997年4月起采用髁状突游离复位与小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该类型髁状突骨折共21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1988年4月至2009年9月治疗4例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9~57岁,平均39岁。左手3例,右手1例。第2~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4~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腕部多处骨折脱位1例。3例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立克氏针内固定并行尺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复位内固定腕舟骨、第1掌骨骨折和第2、3掌骨基底背侧脱位骨折,并复立钩骨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获6~11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腕掌关节对位对线好,术后4周拔]克氏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可致尺神经深支损伤,多为脱位的掌骨基底直接压迫尺神经深支;早期诊断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并进行及时复位是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例1,女,59岁,50kg,行贲门癌根治术,平卧左侧抬高30°体位.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芬太尼、潘库溴铵后行气管插管.以静吸复合全麻,间断静注潘库溴铵维持麻醉 .术中麻醉平稳,术时2.5小时.待患者清醒,肌力恢复拔出气管导管后,即发现患者呈开口状,不能闭口,语言不清,下颌前伸,脸型变长,诊断急性下颌前脱位.即施口内法复位,但因患者咀嚼肌张力较大难复.静注琥珀胆碱后复位成功.追问病史无下颌关节脱位史 .  相似文献   

15.
搭肩牵引法整复肩关节脱位石庭芬1987年5月起,作者创用搭肩牵引法整复新鲜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整复方法:患者仰卧于诊察台上,关节腔内注入1%利多卡因15ml。术者坐于患者伤侧。以右肩关节脱位为例,则患者右手搭于术者左肩上,健侧手把...  相似文献   

16.
石中东 《中国骨伤》2002,15(1):24-24
肩关节前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 ,传统整复方法有多种。我院自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采用肩关节零度位法整复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共计 2 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18岁~ 5 7岁。右侧脱位 13例 ,左侧脱位 9例 ;喙突下型 12例 ,盂下型 8例 ,锁骨下型 2例 ;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 6例。本组病例均为外伤所致新鲜肩关节前脱位。2 整复方法与结果  患者仰卧于治疗台上 ,术者立于患侧 ,术者一手把持住肱骨头 ,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呈中立位 ,在轻度牵引下使患肢缓缓上举过肩呈 15 5°上举位 ,此…  相似文献   

17.
钛杆式人工髁状突在颞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纯钛杆式人工髁状突在颞颌关节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应用纯钛加工成杆式人工髁状突,关节头呈球面状,直径8mm,相连的柄厚1.5mm,宽5mm,长有25mm、30mm、35mm、40mm、60mm、80mm、100mm、120mm短的为直杆型,长的为角型,柄上有3-6个孔,孔径为2mm。纯钛螺钉直径1.5mm,长有5mm、7mm、9mm、10mm,用以固定钛人工髁状突。截除髁状突或下颌升支后,根据关节凹的位置,在下颌升支或下颌体表面用骨凿凿出与钛人工髁状突柄相适应的凹槽,再用螺钉固定钛人工髁状突于下颌升支或下颌体上,术后颌间固定2周。结论:从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笔者应用纯钛加工成简易钛杆式人工髁状突,应用于临床10例,其中4例颞颌关节强直、4例成釉细胞瘤、2例角化囊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简易杆式钛人工髁状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简单,固定牢固,人工髁状突呈球面状,利于各个方向的运动,适宜于不同患者髁状突及升支部缺损颞颌关节重建,术后能立即恢复患者面容、咀嚼与语言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者自1983年以来收治外伤性跗跖骨间关节脱位1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1~42岁;左侧8例,右侧9例;单纯背侧移位3例,背外侧移位14例;合并骨折7例,多为关节面的边缘小片骨折,1例第二跖骨头骨折。治疗方法闭合复位13例。在腰麻或神经干阻滞麻醉下,助手握持踝关节,术者握持患足诸趾做对抗牵引,先纠正侧方移位,用手掌在足外侧向内推济脱位之远端,继续牵引并挤压远端关节而尽量呈纵向挤压使其复位(首先推挤第一、二跖骨其底部)。整复后置踝关节90°石膏固定。开放复位4例,为多次闭合整复…  相似文献   

19.
郭孝军  曾广军  汪元成  尹青山  文汉林  徐卫国 《骨科》2013,4(3):137-138,153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采取颅骨牵引、手法牵引及前路中空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8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固定,随访6.0个月~7年,平均16.4个月,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愈合,颈部活动基本正常。结论对于新鲜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可通过先牵引复位配合术中手法牵引,尽量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髁状突游离再植术在髁状突颈部高位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颌后切口,下颔支部垂直斜形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将髁状突游离取出,体外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后再植入,最后复位固定升支截骨部。结果:10例14侧采用本方法复位固定,经1周~3年临床观察,面部形态及张口咀嚼功能均满意。结论:髁状突颈部高位骨折并严重移位、脱位者,可用本方法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