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颞骨外伤性面瘫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9月-2000年4月间28例因颞骨外伤致面瘫而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病例资料,以House -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 标准,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结果 随访26例发现:手术减压后所有病例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46%恢复至H-BⅡ级以上,84%恢复至Ⅲ级以上;在伤后4个月内和受伤4个月后行减 压手术者,功能恢复至H-BⅡ级以上分别为6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骨外伤后面瘫病例,手术减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应尽早实施,外伤后4个月内手术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不含中枢性面瘫,以下简称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辨证正确往往能收到理想的疗效。现将我们自89年以来对45例面瘫不同阶段的辩证治疗结果及体会,总结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45例面瘫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门诊治疗20例,住院治疗25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4岁。45例面瘫其中36例发病于春秋季节(占80%);4例患者发病见于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脓耳口目斜);来本院就诊最早者于发病后2天,病程最长者3个月。二、治疗方法(一)初发阶段:面瘫的发生多见于春秋之季,其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Bell面瘫的病因、病变部位、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的2例婴幼儿Bell面瘫。结果:2例Bell面瘫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Bell面瘫虽为——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仍会有后遗症,因此对于婴幼儿仍主张用综合疗法积极治疗,以促进完全恢复,避免遗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Bell面瘫164例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与Bell面瘫预后关系,报告Bell面瘫1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及面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分为三组,A组,ENog患侧损失90%以下;B1组,损失90%以上,未行手术减压治疗,B2组,损失90%以上,行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5.
Bell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症。几乎占周围性面瘫的80%以上,病因仍未查清,是耳鼻咽喉科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笔者自2002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以毫米波照射为主配以电针治疗Bell面瘫150例,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瘫是耳科常见病,属祖国医学“口眼歪斜”范畴。现将我院从1988年4月至1993年9月收治周围性面瘫36例的临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6例面瘫患者均为本科收治的病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右侧面瘫20例,左侧16例;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7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二15天者34例,超过15天者2例。2·发病原因的分析:颅脑外伤2例,耳源性4例,手术损伤1例,Bell氏面摊25例,耳带状疗疹2例,肿瘤2例。二、面瘫原因分类及治疗根据不同原因、临床体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1‘颅脑外伤住面瘫:本组2例严重颅脑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的患者经过开放式乳突切开手术或者完壁式乳突切开手术加面神经减压手术改善面瘫的疗效。方法 面神经House-Brankmann分级显示Ⅲ级9例、Ⅳ级11例、V级5例,其中2例出现下眼睑向外翻。根据面瘫时间不同,从患面瘫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患面瘫后30 d内手术者13例,其中Ⅲ级7例、Ⅳ级5例、Ⅴ级1例;第2组:患面瘫后30~60 d内手术者8例,其中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1例;第3组:患面瘫后60~90 d内手术者4例,其中Ⅳ级1例、Ⅴ级3例。所有的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评估并分析。结果 25例均为一次性手术成功,术后3个月的时候比术前明显恢复,其中Ⅰ级7例、Ⅱ级6例、Ⅲ级9例、Ⅳ级3例(P<0.001),术后6个月的时候比术前明显恢复,其中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5例(P<0.001),但是术后6个月比术后3个月没有明显的恢复(P=0.076)。第1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第2组与第3组。第2组与第3组术后3个月的时候比术前面瘫程度并没有明显改善(P=0.009),然而术后6个月的时候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01)...  相似文献   

8.
疱疹顿挫型面瘫同亨特综合征一样,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感染面神经所致,多为潜伏在膝状神经节的VZV病毒再次复活感染。表现为急性周围性面瘫,耳、舌、咽等部位的剧烈疼痛,伴有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但不出现疱疹,所以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为贝尔面瘫。而其不论是病因、发病机制还是治疗及愈后方面与贝尔面瘫都不同,临床中常常耽误治疗,影响患者的愈后。本文就疱疹顿挫性面瘫在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愈后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对此类疾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贝尔氏面瘫是一种常见病。本文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氏面瘫61例,取得明显效果。1临床资料61例患者,男性39例,女性2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14天内就诊46例。就诊检查完全性面瘫47例,不完全性面瘫14例。门例中合并糖尿病5例(其中2例伴高血压),单纯高血压病Z例,肺结核病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5例(对合并上述疾病同时采取相应治疗)。2治疗方法2.1抗病毒药物:使用无环身着200mg,4次/日。聚肌胞Zing肌肉注射,2~3次/周。或病毒华0.Zg,3次’口。2.2扩张血管、营养神经药物:菸酸100mg…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面谁是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以阳明经、少阳经等,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筋失于儒养而发病。我科按面瘫程度分为两组:第一组:5例,患者发病前几天就感觉患例偏头痛,耳根及耳道痛,耳后不适,发现面瘫时才来就诊的,称特殊型。第二组:115例,患者发病前几天无先兆症状者,称普通型。针刺治疗:施治原则:以疏通面颊部经气为主。临床资料:120例中,男住67例,女性53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8个月50~70岁30例,30~50岁46例30岁以下的44例。治疗方法取穴:第一组穴:天灵透山根,太阳穴、四白、顿车透了关,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乳突-上鼓室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治疗贝尔氏面瘫的手术指征、时机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科经乳突-上鼓室入路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的贝尔氏面瘫37例临床资料。以病程为分组标准,其中病程2个月内患者21例;病程2~3个月患者9例;病程3个月以上患者7例。对病程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不同病程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χ2检验。分析手术时机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患者,术后7例(33.3%)恢复至HB I或II级,10例(47.6%)恢复至HB III级,4例(19.1%)为HB IV级以上;病程2~3个月的患者,术后1例(11.1%)恢复至HB I或II级,3例(33.3%)恢复至HB III级,5例(55.6%)为HB IV级以上;病程3个月以上的患者,术后1例(14.3%)恢复至HB III级,6例(85.7%)为HB IV级以上。对患者病程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患者手术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面神经功能变性超过90%的贝尔氏面瘫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应在3个月内尽快选择手术治疗。面神经减压术能够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治疗Bell‘s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ell’s面瘫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常突然发病,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或受冻有关。现将我科1985年6月~1996年12月间,以川芎嗪治疗30例Bell’s面瘫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Bell’s面瘫中,男20例,女10例。左侧面摊12例,右侧18例。年龄在1.25~74岁之间。1.25~12岁者3例,21~40岁者16例,41~60岁者8例,61~74岁老3例,平均年龄为38.42岁。1.2病程:就诊时间最短者半天,最长者2月余,病程与治疗关系见附表。1.3症状与体征:患者常在洗口或谈笑时突然发现口水外溢,咀角歪斜,呈不同程度的面…  相似文献   

13.
鳄鱼泪综合征是指在面瘫恢复期发生每次进食时出现溢泪现象的征候 ,又称为Bogorad征 ,临床较少见。 1 985年 3月~ 1 997年 8月我院共收治 4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男 ,75岁。右侧贝尔面瘫 1 .5年 ,进食时溢泪 3个月余。体检 :一般状况尚可 ,右口角上唇方肌肌力较弱 ,并有局部面肌抽搐 ,右眼轮匝肌肌力亦较弱 ,静止时 ,双侧面肌基本对称 ,无面肌萎缩。溢泪试验、味觉试验均未见异常。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亦未见异常。肌电图示 :右上唇方肌、右眼轮匝肌产生多相性运动单位电位。入院诊断 :右侧贝尔面瘫恢复期 ,鳄鱼泪综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总结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2年,除5例无明显效果外,其他5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面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面瘫又称贝尔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等治疗,疗效不够理想,而且疗程较长。自1990年3月至2000年3月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的体表电极刺激患侧面颊部的面神经治疗特发性面瘫,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进行对照,发现配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特发性面瘫其治愈率更高,疗程明显缩短。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0年3月至2000年3月,经明确诊断为特发性面瘫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5例,其中男47例,女58例;年龄20~65岁,平均31.8岁,病程1天至2个月,平均22.3天。全部病例为单侧面瘫,按面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分级[1],其中Ⅱ、Ⅲ级37例,Ⅳ、Ⅴ级48例,Ⅵ例2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并分析面神经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不同类型面神经肿瘤和不同程度面瘫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面神经肿瘤6例,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下文简称HB分级)。结果首发症状中,面瘫3例,外耳道肿物2例,听力下降1例。肿瘤病变部位位于面神经垂直段2例,水平段1例,膝状神经节、水平段1例,锥曲段、垂直段以及颞骨外段1例,中颅窝至垂直段1例。高分辨率CT(HRCT)可见面神经膨胀性生长,表现为面神经管增粗,充满软组织影,相应骨质破坏,边缘多光滑,水平段可见听小骨向外推压;磁共振成像(MRI)多表现为信号不均匀边缘光滑的肿物占位。术前面神经HB分级I级3例,II级1例,IV级1例,VI级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诊治,2例行面神经活检术,2例肿瘤切除术,2例肿瘤切除后行耳大神经修复术。术后病理报告:神经鞘膜瘤5例,神经纤维瘤1例。随访15月-5年,2例面神经肿瘤活检的患者以及1例面神经肿瘤切除的患者均无面瘫发生,1例面神经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HB分级由IV级变为VI级,2例面神经肿瘤切除后行耳大神经移植术的患者术前术后面瘫程度无变化。结论对面瘫发生时间长或者反复发作的患者,HR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排除肿瘤的必要手段,其治疗方案可根据其面神经功能来确定,面瘫轻的患者可考虑面神经活检与减压手术,面瘫重的患者可考虑肿瘤切除与神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面神经根显微术式。方法:采用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25例。术中见明显血管压迫且易于分离者行血管移位隔垫,同时对面神经根进行适当梳理、刮剥以减少复发;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或遇穿通动脉、面神经根被动脉包绕不易移位隔垫血管者,行面神经根梳刮并剪断一小束神经纤维(1/6~1/5)。结果:术后面肌抽搐消失22例(88%),症状明显减轻2例(8%),无效1例(4%)。无术后感音神经性聋、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面瘫。随访2~8年,面瘫均在1~6个月内恢复,面部肌力基本恢复正常。2年内复发2例(8%)。结论: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是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的综合显微手术,其并发症少、适应证广且操作简便安全,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可提高疗效、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带状疱疹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带状疱疹综合征的临床资料36例。(随机)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耳部疱疹、耳痛及面瘫,其中12例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眼震及平衡失调。经口服类固醇激素和抗病毒等药物,患者面瘫完全恢复者27例,部分恢复者9例。面瘫完全恢复者,听力各频率有提高;面瘫部分恢复者,听力各频率有提高;听力改善与面瘫恢复呈正相关(P﹤0.01),特别是言语频率听力提高面瘫恢复成正相关(P﹤0.01)。眩晕,眼震及平衡失调随面瘫好转而消失。结论耳带状疱疹综合征临床诊断应与贝尔面瘫鉴别,及时采用综合的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耳带状疱疹综合征患者言语频率明显改善者预示面神经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CT对颞骨外伤性面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颞骨外伤性面瘫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据临床资料和颞骨HRCT表现,对29例拟行手术治疗的颞骨外伤性面瘫患者提出预测性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CT显示骨折线走行情况与术中所见基本符合,不同类型的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具有各自的特点。面神经损伤的直接征象包括骨折线贯穿骨管、骨管断裂或断离;间接征象包括面神经局部增粗、骨管壁密度降低、膝状神经窝扩大、面神经受压等。各种征象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结论:HRCT可明确显示颞骨骨折线的位置及走行,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损伤范围、程度以及邻近结构破坏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面瘫为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面神经是复合神经,由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其受损可影响面部功能和面容。面瘫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源于面神经核以上的神经系统受损,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核及面神经受损所致,常见的贝尔面瘫为周围性面瘫。面瘫的诊断主要基于面瘫的临床表现,如抬眉无力、闭眼不全、嘴角下垂、干眼、味觉下降、听觉过敏、耳周疼痛等[1]。不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