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 ,男 ,3 8岁。以左耳前包块半月余为主诉 ,于 1999年3月 17日入院 ,半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前一包块 ,约“拇指甲”大小 ,肿物光滑、活动 ,无明显不适。查体 :左耳前触及 1× 1.5cm大小质硬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好。左腮腺导管分泌通畅 ,分泌液清。CT示 :左侧腮腺良性肿瘤。B超示 :左腮部含液包块。入院诊断 :左腮腺混合瘤。 3月 3 0日行左腮腺肿物切除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腮腺浅叶 ,表面有被膜 ,质地较软 ,呈灰白色 ,瘤体内有血性渗出。 4月 9日病理报告 :(左腮腺区 )弥漫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讨论 :非何杰…  相似文献   

2.
男性,50岁。右耳垂下肿块11年,渐增大,不痛。体检:右耳垂下可及8×6×4cm 质中的肿块。活动,无压痛。临床诊断:右腮腺混合瘤。病检记录肉眼观察:暗红色结状物一个,7.5×4.5×4cm。表面光滑。切面灰白夹灰黄。并见数个囊腔,内含粘液。镜检:肿块包膜完整,周围有腮腺组织。肿瘤含上皮和淋巴组织两种成分。上皮成分形成腺管或囊状。大部分腺管由两层上皮,但内层为低立方。囊状扩张的腺管上皮为单层,腔内充以无定形的嗜酸性物。个别腔内有多量的细胞碎片和炎症细胞。可见淀粉样小体。有的腺管周  相似文献   

3.
良性淋巴上皮病极为少见,恶变更为罕见,术前一般临床不易确诊,现将所见3例报告如下。例1陈××,女,31岁,左腮腺发现肿块一年,无痛,近半年来增大迅速。体检见左腮腺肿块约5×3×2cm,质地较硬,结节状,边界清楚,活动,与皮肤无粘连。全身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其它无异常改变。腮腺造影示左腮腺区有占位性病变。临床诊为左腮腺混合瘤。例2 方××,女,36岁,右侧耳垂部无意中发现肿块2月余,无痛。体检见右侧耳垂下部可触及约4×4cm隆起包块,质软,无压痛,与皮肤及皮下无粘连。腮腺造影示右腮腺区有占位性病变。临床诊为右侧腮腺混合瘤。例3 慎××,女,28岁,左耳下无痛性肿块  相似文献   

4.
腺淋巴瘤及其发生的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周晓军 《肿瘤》1992,12(5):223-223,228
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 WT)为主要发生于腮腺的良性肿瘤,对它两种成份的来源、性质等一直存在争论。WT很少恶变,以往报道多为上皮成份恶变,间质的淋巴样细胞恶变国外目前报道仅有10余例,国内尚未见报道。 材料和方法 收集本科腺淋巴瘤及其发生恶性淋巴瘤各1例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肿瘤分别位于左耳下区及右颈部。均经石蜡包埋,HE染色。并于术后立即取小块组织0.5mm~3,3%戊二醛预固定,1%锇酸后固  相似文献   

5.
周某、女,69岁。左外耳道肿物10年,耳后肿物1年入院。检查:左外耳道后壁肿物中等硬度,表面较光滑,固定,压痛明显,耳道狭窄,左耳后有2.5×2.0 cm 肿块,质硬,皮肤粉红色,触痛明显。行左耳道及耳后肿物切除.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例 1.男性 ,45岁。因左耳前肿块 2年 ,于 1994年 11月 9日入院。患者 2年前发现左耳前肿块 ,近 2个月来明显增大 ,除耳前皮肤偶有瘙痒外 ,无其他不适感。曾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病史。 10余年前曾因右耳后肿块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 :嗜酸性细胞聚集。体检 :左耳屏前肿块 4cm× 3cm ,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 ,质稍软 ,边界不清 ,可移动 ,无压痛。右耳后肿块 2cm× 2cm ,质地中等。右上颈部亦可触及大小为 1cm× 1cm的淋巴结。无其他阳性体征。因诊断不明 ,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肿块与腮腺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6岁。主因左耳垂下前肿物半年入院。发病后无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在局部麻醉加强化麻醉下行左腮腺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腮腺浅叶,界限较清楚,无完整包膜,与周围轻度粘连。肿物实性,质较硬,切面欠光滑,灰白色,病理报告:左腮腺嗜酸细胞腺……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6 2岁 ,因左腮腺肿物术后 7年 ,再次手术后 4年 ,又复发 1年 ,于 2 0 0 3年 7月 3日入院。患者于 8年前发现左耳前肿物 ,渐增大 ,不伴疼痛 ,7年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 ,6年前再次发现左耳前肿物 ,4年前再次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 ,术后病理谓“良性混合瘤” ,间有左耳、面部麻木感 ,一年前左耳前肿物复发 ,逐渐增大 ,遂转我院诊治。起病以来 ,精神、胃纳可 ,除间有头痛外 ,无其他不适感。查体 :神清 ,全身皮肤 ,巩膜无黄染、出血点 ,头颅五官无畸形 ,双瞳孔等圆等大 ,颈软 ,气管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 ;左耳前肿物约 4cm× 3cm× 2cm ,…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涎腺淋巴瘤3例贺蓓娃涎腺原发性淋巴瘤很罕见,我院从1975~1990年共收治3例,报道如下:例1:男,70岁。因左耳垂下肿块5个月伴疼痛,肿块穿刺细胞学:恶性淋巴瘤而收入院。查体:左腮腺2cm×3cm肿块,轻压痛,活动,左颈部触及质软、活动淋巴...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2 0岁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返酸、嗳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病情时有反复。在我院门诊行纤维胃镜检查 ,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息肉 ,大小为 1 0cm× 0 .5cm× 0 .5cm ,表面光滑 ,取出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肉眼观 ,鲜红色带蒂肿物一个 ,大小为 1 0cm×0 .5cm× 0 .5cm ,切面灰白半透明状 ,质中等硬。镜下 ,肿物表面被覆小肠粘膜 ,粘膜肌下为瘤组织。瘤组织由大量增生而分化成熟的Brunner腺构成 ,腺体大小基本一致 ,排列紧密 ,腺腔稍有扩张 ,腺上皮大小一致 ,胞浆丰富 ,核圆形、卵圆形 ,无…  相似文献   

11.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一种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 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在胃,其次是肺、眼附属器、腮腺、涎腺、甲状腺等部位.本文通过1 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副乳腺腺纤维瘤少见,我院1983年医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杨××,女,21岁,左腋下肿物半年余,逐渐长大,月经来潮时有轻度胀痛。检查:双侧乳腺发育正常。左腋下有肿块5×4cm,表面光滑,能推动,质硬,与皮肤无粘连。入院后作局部切除术。病理:肿块呈椭圆形,4.5×4×3cm大小,有包膜,呈分叶状。切面白色、呈纤维条索状,其中有细小裂隙。镜下见瘤组织由增生的乳腺导管及少量乳腺腺泡组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2 9岁。发现左侧舌部肿物 8年余 ,于 1996年 11月10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及。左侧舌腹部可见约 3cm× 3cm大小肿物 ,边界尚清 ,无压痛 ,活动差 ,基底部较宽 ,口腔粘膜及各对涎腺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左侧舌部肿物 ,性质待查。于 1996年 11月 15日在全麻插管下行舌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 ,周围组织无粘连 ,完整摘除。病理检查 :肿物 3cm× 2cm× 1cm大小 ,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 ,切面灰白、灰红色 ,质韧。镜检 :瘤组织由致密区 (AntoniA区 )和疏松网状区 (A…  相似文献   

14.
腮腺皮脂腺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觉  宋容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5):298-298
患者男,52岁。因左腮腺肿物3年,增大1周,伴口眼歪斜2个月入院。查体:患者出现面瘫,左口眼向右侧歪斜,左耳前扪及2cm×3cm大小肿物,活动度可。彩超提示:腮腺混合瘤。术中见左腮腺上方有一2.5cm×3cm实性肿物。病理检查:巨检:腮腺组织一块5cm×4cm×3cm,切面见一肿物2.5cm×2cm×2.3cm,灰白色,质硬,部分有包膜。镜下:瘤细胞排列成巢、成片或索状,分化较好区域瘤细胞胞浆透明呈空泡状,可见脂滴,细胞间相嵌排列,伴轻度异型;分化差的区域则细胞体积较小,核深染,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异型显著;两者之间相互过渡,相互延续。间质中纤维增生伴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直肠腺癌以颈部巨大淋巴转移为首发症状者较少见。我科于1991年1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6岁。1990年7月发现左耳后颈部无痛性肿物,抗炎治疗无效。同年10月在我院检查发现肿物为4×5 cm,质硬固定。肿物针吸病理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8岁,1980年发现右腮腺嚼肌区一蚕豆大肿物,生长缓慢。1987年该包块长大迅速,伴疼痛及右眼闭合不全。术前检查:右腮腺嚼肌区肿物,约6×5cm,较固定,呈结节状,穿刺细胞学检查疑为多形性腺瘤。1987年11月行右腮腺手术,术中见肿瘤源于右腮腺浅叶,有包膜,呈结节状,与嚼肌、下颌升支后缘及髁颈粘连紧密,并见瘤组织侵犯面神经,将面神经颞面干紧紧包裹。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符合腺样囊性癌”。行保留部分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6,000rad。随访14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4岁,干部,以左颈部肿物3年伴局部胀感,于1983年2月29日入院。始有低烧、盗汗、消瘦,同时左侧颈部扪及2×2cm肿物。当地医院拟淋巴结结核病治疗3个月后肿物渐增大,转我院。以往身体健康。检查:男性壮年,一般情况良好。左耳下偏后方触及5×4×4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无管波动。皮肤颜色、温度均正常。鼻咽部、心肺及神经系检查无特殊。术前3天行肿物穿刺未查到癌细胞。临床诊断:左颈部肿物,性质待查。于4月6日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肿物由颈  相似文献   

18.
患者路××,男性,60岁,病例号:41026。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抽搐、眩晕一年,加重一周入院。查体: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B超,胸部CT等检查未见肺内、肝脾、胃肠道、淋巴系统等组织器官异常。头部CT检查:左颞叶见一混杂密度影,左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结构略右偏。入院诊断:左颞叶占位。实施肿瘤切除去骨减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颞叶,大小约cm:4.0×5.0×3.0。侵蚀左颞部硬膜及颅骨内板。术后病理:(左颞叶)非霍奇金淋巴瘤。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主要侵犯淋巴结与结外淋巴网状组织。淋巴结内  相似文献   

19.
Kimura‘s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例1.男性,45岁.因左耳前肿块2年,于1994年11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耳前肿块,近2个月来明显增大,除耳前皮肤偶有瘙痒外,无其他不适感.曾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病史.10余年前曾因右耳后肿块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细胞聚集.体检:左耳屏前肿块4 cm×3 cm,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质稍软,边界不清,可移动,无压痛.右耳后肿块2cm×2 cm,质地中等.右上颈部亦可触及大小为1 cm×1 cm的淋巴结.无其他阳性体征.因诊断不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与腮腺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即行左腮腺浅叶及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淋巴样细胞显示LCA、UCHL1、DPD4阳性,淋巴滤泡套区L26阳性,结合HE切片诊断为Kimura's病.  相似文献   

20.
腮腺淋巴组织霍奇金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维吾尔族,年龄58岁。左上颈肿物1年,伴疼痛2个月。1年前触及左腮腺部花生米大肿块,渐增大,近2个月增大明显伴持续钝痛,于2001年2月20日入本院五官科。查体营养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腮腺触及11.5cm×2.5cm哑铃状肿物,质中、触痛,对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正常,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腮腺淋巴瘤”。于3月7日行肿物摘除术送病检。病理检查:腮腺肿物标本6cm×4cm×4.5cm,切面灰白均细,包膜完整。镜检:在腮腺组织中可见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肿瘤细胞大,呈异型性,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