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将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胃阳虚、风湿热痹、肝肾阴虚等型。指出:急性期、亚急性期是SLE的活动期,当湿热毒邪与气血相互结集,瘀阻经脉。在SLE缓解期,邪热羁留体内耗伤阴液。认为SLE是从热毒炽盛、血热夹瘀转变到阴虚内热的病理变化,应辨证选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内热型的抗SSA/SSB抗体分别与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及气血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热毒炽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内热型、热毒炽盛型的抗双链DNA抗体、SLEDAI积分及血清C3水平分别与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代名家经验及1997~2004年间有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其结论是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肝郁血瘀、风湿热痹是临床常见的七个证型,其中阴虚内热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79例SLE患者经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分别观察各证型患者SLEDAI积分、抗核抗体滴度、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同时研究SLEDAI积分与抗核抗体、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相关性。结果:热毒炽盛证患者SLEDAI积分、抗核抗体滴度、血沉、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P<0.05),补体低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P<0.05);所有患者SLEDAI积分与抗核抗体滴度、血沉成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活动期中医辨证以热毒炽盛证、风湿热痹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为主,稳定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抗核抗体滴度、血沉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可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LE中医辨证分型与淋巴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SLE3种常见证型进行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蛋白(Fas、Bcl-2)检测。结果: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以热毒炽盛证与脾肾阳虚证明显。热毒炽盛证与脾肾阳虚证的Fas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及阴虚内热证,说明此两组淋巴细胞表面Fas高表达,SLE3证型外周血淋巴细胞Bcl-2的表达虽略有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可作为SLE中医辨证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Yu国维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旭山  范瑞强 《新中医》2001,33(8):31-32
Yu国维教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红斑狼疮(SLE)32例,在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同时,以基本方(六味地黄汤加青蒿、益母草)为基础,分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3型辨证施治。结果:显效9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提示西药结合补肾法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SLE的有效途径,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朱方石  金实  汪悦 《新中医》2001,33(7):14-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医证型构成分布和主次,确定相应治则治法,为制定SLE辨证分型客观标准提供框架结构和依据。方法:检索了近6年的医学期刊,收集含辨证分型具体病例数据论文28篇中的确诊SLE病例1967例,总结、比较分析SLE中医证型的构成比,结果:SLE临床常见证型依次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内热、风湿热痹和气阴两虚等6种。结论:以上6种证型实际反映了SLE的病变机理,临床治疗须注重补肾化毒。根据病情选择其他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SLE的中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SLE中医证型以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出现的频率最高,药物以清热药、补虚药应用最为广泛。结论:SLE的中医证型分类与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SLE选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医证型与外周血IFN-α、BlyS水平变化及B淋巴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9~+CD69~+水平及CD19~+AV凋亡率(AV),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LN患者外周血中Bly S和IFN-α水平。结果:阴虚内热型和热毒炽盛型LN患者CD19~+CD69~+、CD19~+AV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热毒炽盛型LN患者CD19~+CD69~+、CD19~+AV显著高于阴虚内热型(P0.01)。结论:阴虚内热型和热毒炽盛型LN患者B淋巴细胞活化率及凋亡率均增多。  相似文献   

11.
禤国维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旭山  范瑞强 《新中医》2001,33(8):31-32
禤国维教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2例,在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同时,以基本方(六味地黄汤加青蒿、益母草)为基础,分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3型辨证施治。结果:显效9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提示西药结合补肾法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SLE的有效途径,对临床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崔结缔组织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痹病、阴阳毒、血证、水肿、丹疹、虚劳等症范畴。SLE西医治疗主要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疟药、抗组织排异药物等。由于激素治疗的副作用,以及SLE难于治愈的情况,临床积极探讨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型:热毒炽盛,阴虚内热,气阴两伤,风湿热痹,邪热伤肝,脾肾两虚。  相似文献   

13.
本方含金银花、海风藤、络石藤、宽筋藤各20g,凌霄花、野菊花、红藤、青风藤、黄藤各15g,金莲花、芙蓉花、山茶花、红花、木槿花、石楠藤各10g,鸡尿藤30g。热毒炽盛加公英、板蓝根;湿热甚加上茯苓、薏苡仁;湿邪甚加泽泻、车前草;阴虚内热加生地、地骨皮;瘀甚加苏木、车前草;阴虚内热加生地、地骨皮;瘀甚加苏木、穿山甲;痰凝加白芥子、海浮石。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医证型与外周血Fas及sFa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EDTA-K2抗凝肘血2mL、无抗凝血3mL,流式细胞仪及酶标仪检测Fas及sFas表达。结果SLE热毒炽盛证与脾肾阳虚证的Fas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及阴虚内热证,说明此2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Fas高表达;SLE患者血清sFas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但3证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SLE中医证型与Fas表达明显相关,可作为SLE中医辨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总结艾儒棣教授分期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证经验。认为SLE以肾阴亏虚、热毒瘀阻为核心病机,主张以养阴清热、活血解毒为治疗原则进行分期论治。初期热毒瘀结,重在治标,及早固肾,方以自拟凉血消风散加减;中期阴虚内热,宜培补肾阴,兼以驱邪,方以自拟首乌地黄汤加减;后期阴损及阳,需缓则固本,同调阴阳,方以真武汤合滋肾通关散加减。同时治疗全程注重衷中参西,中西互补;初瘥后巧用自拟二参地黄丸,缓图收功,瘥后防复;重视外治,针对SLE皮损以红油膏外搽,消肿止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文献整理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演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为从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7月。对证型及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5篇,总结归纳高频证型11个,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证型分别为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阴虚内热(火旺)证、肝肾两(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累计频率62.11%。1965-2018年间,阴虚内热(火旺)证呈明显增长趋势;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及气阴两虚证在1965-2010年间呈增长趋势,在2011-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肝郁气滞(脾虚)证在1965-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其余证型均呈动态波动。涉及组方1522个,药物309味,使用15910次,总使用频率最高的5味药分别为生地黄、牡丹皮、茯苓、黄芪、甘草,总累计频率16.42%。使用频率最高药类为清热药和补虚药;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药的使用频率趋势与热毒炽盛证保持一致,不同年份高频用药大致相似,用药频率存在较小差异。结论:SLE在内以阴阳亏虚为主,在外与热毒侵袭相关,属于本虚标实,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药物使用等紧密相关,治当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并结合个人体质及环境变化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渭阳  赵亚宁 《陕西中医》2002,23(11):1056-1056,F003
系统性红斑狠疮 (SLE)是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理主要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在各脏器沉积。但病因至今未能确切明了 ,西医认为与感染、免疫、环境、激素、遗传缺陷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医一般归属为“水肿”、“痹证”、“虚劳”、“咳嗽”等范畴 ,但病因说法不一 ,总归有虚、热、湿、瘀、毒几方面。SLE变化多端 ,病变累系多统多脏器 ,临床表现见脱发 ,发热 ,关节痛 ,出斑 ,口腔溃疡 ,口干 ,消瘦 ,乏力 ,贫血 ,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蛋白尿 ,肺功能下降等 ,既往将其分为 5型。即 :热毒炽盛型 ,阴虚内热型…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为肾阴亏虚为本、热毒瘀阻为标之本虚标实证。治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分活动期、缓解期辨证施治。活动期热毒炽盛、燔灼营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方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加减;缓解期以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多见,治当滋阴清热、和营养血和温肾壮阳、健脾利水,前证用六味地黄丸等剂,后证多用肾气丸、真武汤之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