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胃阳虚、风湿热痹、肝肾阴虚等型。指出:急性期、亚急性期是SLE的活动期,当湿热毒邪与气血相互结集,瘀阻经脉。在SLE缓解期,邪热羁留体内耗伤阴液。认为SLE是从热毒炽盛、血热夹瘀转变到阴虚内热的病理变化,应辨证选药。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对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本病中医辨证分型各证型病情轻重程度与免疫指标的改变相吻合,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的改变明显高于瘀热痹阻型及气阴两虚型,而四型之间,其ANA、ds-DNA、CH_(50)、C_3亦有较明显的差异(P<0.01),从而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组织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颜面部蝶形红斑、甲周红斑、发热、关节疼痛,并可累及肾脏、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从其临床特点看,颇似中医学上所称的"血风疮"、"面发毒"、"面游风"、"痹证"等病证.  相似文献   

5.
华银双 《四川中医》2010,(11):52-5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与多因素有关的,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造成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多样化。目前不少学者试图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探讨不同证型的微观变化,试图从微观寻找不同证候之间的差别,从而促进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化、统一化。  相似文献   

6.
将206例系统发生红斑狼疮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知淤4型,同时检测免疫学;实验指标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补体、血清蛋白电泳(γ-G)、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等。结果显示,IgA、C3、Ch30、心磷脂抗体(Acl)、γ-G,CIC等在相关证中差异出现非常显著性(P〈0.01),可作为辨证客观指标。蛋白多肽抗体(Sm、RNP)、C4、Cd4、CD19等在相关证  相似文献   

7.
王春芳  刘娟云 《新中医》2020,52(21):81-8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用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SLE 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6 个月,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为83.33%,对照组为63.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血清IL-16、IL-17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TGF-β 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1.67%,对照组为1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用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SLE 患者,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疗效,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代名家经验及1997~2004年间有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其结论是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肝郁血瘀、风湿热痹是临床常见的七个证型,其中阴虚内热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证型.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微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任献青 《中医研究》2007,20(6):62-62,F0003,F000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目前采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已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因各个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一,经验各异,故辨证分型亦较凌乱,为使临床辨证分型更准确客观,已有医家开始研究SLE的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以期能指导临床辨证。现将SLE临床辨证分型及其微观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凶险结缔组织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损害及内脏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症状。本病病因不明,目前无有效西药治疗,中医古籍亦无相应理论记载,缺乏完整辨证治疗体系,因而临证无所适从。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本病特点,将其辨证分为四型,执简易繁,疗效颇佳。是辩证论治1.l风毒痹阻、络热血瘀型:多见于皮肤关节损害型。症见肌肤病痒,红斑,全身关节肿痛,可伴局部关节热灼,低热心烦,尿赤便干,舌质暗或紫,答白或薄黄,脉弦数。治以祛风凉血,解毒通络。药用:功劳叶、漏芦。凌霄花、秦克各10g…  相似文献   

11.
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抗核抗体谱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医辨证分型与抗核抗体谱等免疫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51例辨证分为4型,并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ENA测定.结果:49例ANA异常,4组证型间ANA滴度按均值大小依次为风湿热痹证>瘀热痹阻症>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18例抗ds-DNA抗体异常,按阳性率大小依次为风湿热痹>瘀热痹阻>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抗ENA抗体阳性率检验比较无差异.结论:ANA是SLE的筛选实验,抗ds-DNA抗体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50001)颜耀斌陈成东主题词红斑狼疮全身性/诊断辨证分型性激素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特别是生育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累及多脏器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由于本病从无性腺...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炳 《山西中医》2005,21(2):29-3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结合使用西药皮质类固醇类药和免疫抑制剂。结果:32例中,临床治愈12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4%(95%CI=71.8%~97.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副作用减少,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型辨治红斑狼疮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型辨治红斑狼疮的经验体会史俊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零二医院(沈阳110003)史宝印辽宁东方红斑狼疮研究所(沈阳110001)史宝印老中医继承祖传二百余年行医经验,及本人诊治36年红斑狼疮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研制出(获取国家发明专利)治疗红斑狼疮的药...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型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团结 《河南中医》1999,19(6):16-17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分型辨治,配合自制雷甘丸替代激素治疗此病,疗效满意。1分型辨治1.1热毒炽盛,耗伤气阴型症见:突然壮热,留恋难平或定时发热,或寒热往来届时自平,反复数月,甚或数年不已;面部潮红,手臂胸腹红隐疹;肌肤灼热,关节酸痛,头痛目赤,口干咽痛,按赤便干,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纳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数。本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治宜清透血热,益气养阴。处方:银柴胡IOg,白该15g,地骨皮159,青蒿15g,知母159,丹皮159,生地159,太子参159,生白芍159,炙鳖甲159,北沙参159,黄羊159。1.2阴虑内热,…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0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炽盛组46例、肝肾阴虚组28例及脾肾阳虚组31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疾病活动积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因子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证型患者组间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of index, SLEDAI)评分相比有所差异,并且热毒炽热组评分最高,肝肾阴虚组评分最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扰素(interferon, 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患者组间IFN-γ、IL-2、IL-6及TNF-α水平相比有所差异,其中热毒...  相似文献   

18.
李渭阳  赵亚宁 《陕西中医》2002,23(11):1056-1056,F003
系统性红斑狠疮 (SLE)是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理主要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在各脏器沉积。但病因至今未能确切明了 ,西医认为与感染、免疫、环境、激素、遗传缺陷等诸多因素有关。中医一般归属为“水肿”、“痹证”、“虚劳”、“咳嗽”等范畴 ,但病因说法不一 ,总归有虚、热、湿、瘀、毒几方面。SLE变化多端 ,病变累系多统多脏器 ,临床表现见脱发 ,发热 ,关节痛 ,出斑 ,口腔溃疡 ,口干 ,消瘦 ,乏力 ,贫血 ,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蛋白尿 ,肺功能下降等 ,既往将其分为 5型。即 :热毒炽盛型 ,阴虚内热型…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遗传、激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病变部,常累及多个器官、组织,严重威胁着患者,但毒副作用明显,停药后易,中医中药对SLE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将系统性红斑狼疮归于结缔组织疾病,中医学,归纳起来大致有风湿侵袭、热毒[1]认为SLE乃风寒湿之,病久而成脏腑痹。刘氏等[2]综观唐宋以前,认为SLE乃风邪客于肾经,久而不去,酿成风毒之邪流注、四肢及肾脏所主筋脉所致。赵氏等[3、4]根据《金匮要略》:“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的理论,认为火毒是SLE,并可夹湿夹瘀。范氏[5]认为SLE系热毒瘀结。来…  相似文献   

20.
黄咏菁 《陕西中医》2003,24(12):1139-1142
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率、复发率均很高 ,可造成多脏器、多系统损伤 ,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本病病情呈慢性 -复发过程 ,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疟药等药物的广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