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玲  何冲梅  杨晓丽 《护理学报》2009,16(19):34-35
目的改进供应室工作人员排班方法,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根据各班工作性质和特点,针对原有排班与临床科室及手术室工作时间存在的冲突等不足,调整各班次上班时间,改进排班方法,采取连续性排班、弹性排班制、取消夜班制等方式进行排班。结果改进排班方法后临床科室对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由改进排班前的91.5分上升到改进后的96.5分;供应室工作人员加班时数明显减少。结论通过改进排班方法不仅满足了临床科室及手术室物品的需求,而且使供应室的人力资源达到最佳的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薛淑芳  杨慧  林杰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121-122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工作中存在职业危害.因此,必须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名,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给予细节管理,观察、比较两组发生差错及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差错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6.93%),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发生差错率明显降低,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菌质量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已受到当今社会普遍的关注.由于供应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接触感染性疾病用过的物品,因此,重点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联合CICARE沟通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17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前瞻性护理联合CICARE沟通管理期间的17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作为研究组,对比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科室对研究组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前瞻性护理联合CICARE沟通管理模式,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引进计算机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口腔医院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前后各6个月内的各个工作质量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指标包括:供应室工作人员数量、物资发放工作差错次数、器械丢失率、由于供应室工作质量引起的院内感染次数等.结果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后,供应室工作人员数量减少、由于供应室工作质量引起的院内感染次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器械错发次数和器械丢失次数均较系统引进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医院供应室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减少物资发放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差错发生的次数,减少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环境,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7.
吉燕  居道琴 《妇幼护理》2022,2(19):4481-4484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消毒供应室按照常规模式进行管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为观察组,消毒供应室进行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工作人员满意度和护理管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和护理管理质量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细节质量管理,提高无菌物品质量,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结合消毒供应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文件,以检查并考评各环节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标准的要求.结果 通过考评,及时纠正各工作环节中存在的偏差,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消毒灭菌器具的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加强供应室细节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运用,加强供应室的风险防范意识。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供应室风险成因,正确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标准、风险管理措施等。结果:增强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责任心及质量意识,降低了差错率,减少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结论: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风险隐患,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安全的消毒灭菌物品,为预防医院感染及保证医疗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预防知识问卷对44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标准预防知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不足,尤以标准预防的目的、定义、疾病的传播途径、护目镜的使用知识最为缺乏。认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加强认真学习和贯彻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措施,做好自身职业防护,将标准预防贯穿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提高供应室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为本次研究时间段。2011年1月供应室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供应室优质护理前(2010年1~12月)、优质护理后(2011年1~12月)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及手术室人员及做手术的医师对供应室的消毒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供应室在实施优质护理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减小,手术室人员及做手术的医师对供应室的消毒质量的满意度提高,和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供应室的消毒质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还能提高医院对接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池英荣 《家庭护士》2009,7(4):333-333
介绍供应室工作的改进方法,包括改进包装工作、3M胶带指示卡日期的改进工作、改进清洗工作中去除消毒标签胶印的方法等.认为,通过供应室工作方法的改进激发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了差错发生,提高了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部门,供应室工作人员负责完成对各类医疗护理用品的回收、分类、消毒、包装、灭菌与发放工作。在这特殊的职业环境中,存在着如高温、噪音、有害化学物质、紫外线照射等许多职业性有害因素,如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工作人员即有发生职业性损害的危险[1]。1职业性损害的相关因素1.1物理性因素温度与湿度:在消毒供应室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干热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烘干箱、制蒸馏水器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一方面可致环境温度的增高和/或湿度的加大,在夏季易导致工作人员中暑的发生;另一方面,若工作人员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可减少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制订职业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5.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下收下送上作,即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到临床各科,将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诊治、护理工作中,将使用后污染的医疗器具物品收回;同时将一次性与非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具物品.送于临床各科室.在此项工作中,如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概念不清,即可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防止医院内的感染。方法结合消毒供应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文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人员的职责;规范了各项工作程序,做到日有检查,月有工作计划,年有质量目标的科学的管理模式。结果提高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消毒灭菌器具的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内感染。结论加强供应室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职称、消毒供应室工作年限、仪器、工作人员素质、系统因素是本院消毒供应室发生风险事件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人员素质、系统因素是本院消毒供应室发生风险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工作人员素质、系统因素是风险管理的独立相关因素,应加强护士专业能力培训,改善其工作态度,依托科学技术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组建风险管理队伍,并健全可行的预警机制和高效的风险上报系统,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控能力,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情况及其防护对策。方法通过现场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防护措施。结果该消毒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是工作环境条件差,工作人员对危害因素缺乏认识,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经过强化学习,建立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结论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需要加强,规范操作流程,制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波市各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知识状况,以便改进和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宁波市不同级别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三级综合性医院与二级及其他医院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方面、科室的管理工作方面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所有供应室护士都希望定期有专业培训。结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三级专科、二级及以下医院供应室工作质量的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包括班次重组、工作流程重组、质量管理流程重组等。比较流程重组前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及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评价情况。结果作业流程重组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较重组前低,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较重组前缩短,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的满意度较重组前提高,重组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流程重组在提高供应室器械清洁消毒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