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TA多种后处理方法在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口腔颌面部AVM的MSCT表现,着重分析其CTA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发生于软组织内5例,下颌骨3例。5例软组织者,边界均不清楚,无钙化,1例肿瘤内可见出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3例下颌骨者,均表现为明显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TA通过VR及MIP后处理能够清楚地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CTA通过不同的三维重建方法能全方位、直观、详细地显示口腔颌面部AVM病灶及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AVM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理脑血管,是由一支或几支动脉供血,不经毛细血管床,直接向静脉引流。畸形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内有脑组织,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增长,其周围脑组织可因缺血而萎缩,呈胶质增生带,有时伴有陈旧性出血。AVM出血的诱因大多数可归纳为:(1)各种剧烈运动:(2)情绪激动;(3)排便用力;(4)剧烈咳嗽;(5)饮食及天气、血压、季节等变化;(6)妇女妊娠期,AVM出血危险性增大。因此做好AVM患者的病情观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AVM破裂出血的相关宣教知识和心理护理对预防AVM的破裂出血至关重要,现将预防AVM出血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杜亚丽  周秀婷 《现代护理》2005,11(5):376-376
目的 探讨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后(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分析脑AVM在γ-刀治疗后至畸形血管完全闭塞的潜伏期内AVM破裂出血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并对我中心所治疗的脑AVM病人(97例)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所护理的病人无论治疗前有无出血,治疗后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恰当的脑AVMγ-刀治疗后(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可有效防止再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320排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仿真脑动脉、静脉减影图像;回顾性分析原始及重建图像。21例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对CTA与DSA显示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TA 检出44例脑AVM,其中幕上39例(颞叶最多,8例,顶叶次之,7例),幕下5例,均位于小脑;漏诊1例。AVM破裂出血表现为脑实质血肿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条动脉供血37例,2条动脉供血7例;引流至浅表静脉窦29例,引流至深静脉15例。CTA与DS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脑AVM破裂出血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管造目的:探讨DSA影像在预测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危险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5例脑AVM进行了DS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分析。结果:脑AVM愈大,引流静脉愈多,血流愈通畅的患者出血危险性愈小,反之则愈大,结论:根据DSA影像上脑AVM大小、引流静脉数目、引流静脉通畅情况可以预测脑AVM出血危险性的大小。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为研究AVM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为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脑AVM标本28例,4例因内减压而切除的相对正常脑组织中的血管作对照。切片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记录染色的部位,并对染色的强度进行分级,计算阳性指数。分析VEGF在AVM中的表达与病变的大小、患者年龄、Spetzler分级的关系。结果 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血管壁均无VEGF染色,而AVM的血管壁VEGF染色阳性率为89%(25/28)。经统计学分析,动脉和静脉均有明显的VEGF染色,而且静脉比动脉的VEGF表达阳性率高(χ^2=4.77,P〈0.05)。VEGF在AVM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AVM的大小、Spetzler分级无关(P〉0.05)。结论 在AVM中VEGF可能与静脉壁动脉化改变有关。AVM的生长和破裂是复杂的过程,VEGF是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脑内血肿术前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CT平扫提示有手术指征者,术前行CTA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发现2例动脉瘤出血,5例动静脉畸形出血,1例颅内动脉不显影,40例为高血压性出血。结论CTA对自发性脑内血肿手术前病因诊断并指导合理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以及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A检查,确定动脉瘤位置、大小、指向后行经急诊夹闭手术,根据于术结果对照CTA检查的准确性。结果CTA显示后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脉络膜前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胼周动脉瘤1例,1例CTA未发现动脉瘤后经DSA检查为前交通动脉瘤。结论CTA在动脉瘤急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中具有快速无创准确的优点,并对手术处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64排螺旋CT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自发性SAH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并对照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46例48个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1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静脉窦栓塞1例,阴性4例。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的空间关系;能清晰显示AVM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及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A微创、快捷、可靠性高,可作为自发性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自发性脑室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进行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 在发病后24 h内完成,DSA 在发病后72 h内完成.对CTA、DSA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发现并经手术证实32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47.06%(32/68),包括动脉瘤22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1例.CTA发现31例出血继发于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45.59%(31/68),包括动脉瘤21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1例.CTA漏诊的1例,在行DSA复查时显示为大脑前动脉末梢段动脉瘤.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和阴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A在自发性脑室出血病因诊断中的灵敏度高,与DSA比较具有无创和良好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并脑内血肿在急诊术前诊断和显微手术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32例AVM合并脑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肿清除术和AVM显微切除术治疗,在术前对患者进行CTA检查,比较CTA结果和手术诊断的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CTA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对于AVM部位诊断结果一致,准确率为100.00%;CTA对供血动脉的诊断率为95.08%,对引流静脉诊断率为77.78%,CTA对供血动脉的诊断效果高于引流静脉,差异有显著性(χ2=6.742,P<0.05);CTA对各部位血管团大小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显微手术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级显著好转(P<0.05)。结论通过CTA检查能够对AVM合并脑血肿患者进行较好的诊断,对急诊手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及一期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AVM破裂出血患者18例,出血量40~100 ml,均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及AVM一期手术切除,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8例中,死亡1例,遗有单侧肢体偏瘫2例,中度智力障碍1例,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对AVM破裂出血患者在清除血肿的同时,行AVM一期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并能获得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血管分析软件在脑动脉CTA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r血管分析(VA)软件在脑动脉CTA的应用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完成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增强扫描后选取钙段病变或可疑病变脑动脉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CTA图像(VII、MIP、MPR)和常规CTA图像+VA图像作诊断,诊断结果以DSA或手术结果为准,比较2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常规CTA结合VA对脑血管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单独的常规CTA。VA对脑动脉瘤及脑动脉斑块的显示、软硬斑块的鉴别和血管腔狭窄程度的测量,效果优于常规CTA。结论:VA软件适用于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多种重建方法综合应用是CTA正确诊断脑血管性病变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价值。对59例临床拟诊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瘤患者进行经颅CDFI检查,并与脑血管造影对比分析。结果:脑血管造影诊断脑AVM29例;经颅CDFI检出25例,对AVM位置、大小的判断与脑血管造影基本一致。经颅CDFI诊断脑AVM的敏感性86.2%、特异性100%。脑AVM主要供血动脉检出29支(80.5%),引流静脉检出8支。结果表明,经颅CDFI是一种用于脑AVM早期筛选诊断和追踪随访很有价值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自发性血患者查找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微镜(microscopy)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共检查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45例,其中13例同时做DSA进行对照。结果:CTA发现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8例及Glan静脉瘤1例,均清晰显示与颅内血管解剖关系、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CTA可查找到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病因,并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64层头颈CTA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头颈血管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CT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头颈CTA检查,采用MIP,MPR,CPR,VR技术重建。其中35例行DSA检查。结果 CTA检查61例,动脉瘤41例(59个),动静脉畸形(AVM)10例,动静脉畸形内合并动脉瘤1例,烟雾病3例,硬膜动静脉瘘1例,正常6例。35例行DSA检查,包括6例CTA检查正常患者,34例CTA与DSA结果相同,1例结果不同,CTA检查正常,而DSA检查为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1 mm。结论 64层头颈CTA在评价自发性SAH病因及治疗后复查方面,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单,无创,可以作为其影像学检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网,使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此类病人中有50%~77%出现由于颅内出血,如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隙出血所导致的头痛及神经功能缺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AVM也是青少年病人中最易致残的一种先天性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3.0T并行采集MRA和MRV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3.0TMR上应用并行采集技术的MR动脉成像(MRA)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AVM患者,均行应用SENSE技术的3D-TOF MRA与3D-PC MRV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MRA和MRV对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的显示效果。结果3D-TOF MRA与DSA比较,32例脑动静脉畸形的瘤巢大小及分类上结果完全一致(100%);对供血动脉显示的符合率为77.5%,30例的供血动脉显示清晰,2例AVM伴有出血患者的供血动脉显示欠佳;3D-PC MRV与DSA在显示引流静脉及所汇入静脉窦的结果上完全一致(100%)。结论3.0T MR使用SENSE并行采集技术的3D-TOF MRA与3D-PC MRV是一种诊断脑AVM的无创、快速、有效的方法,MRA结合MRV可对AVM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v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CT与MRI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CT、MRI检查,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AVM病例,分析CT、MPd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AVM的CT平扫表现为混杂密度、高密度和低密度,经增强扫描后,可见点、条状血管强化影,亦可显示粗大引流血管。在MRI检查中,异常的血液流空征象为直接征象,脑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萎缩、铁环征等均为间接征象。结论:CT与MRI对AVM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简称AVM)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主要疾病。我院2005年1月用胶体栓塞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脑AVM一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