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是一种皮膚傳染病,也是江西地方病之一,比較頑固难治。中医陶杰三先生却治好了不少(?)头病人,陶老先生是新喩縣有名的外科医師,他有丰富的治療經驗:現在把他的治療(?)头方法介紹出來: 內服藥品:当歸二錢 白芍二錢 川芎三錢 蒼朮二錢 防風二錢 艮花二錢 大黃二錢 荆芥二錢 白蘚皮二錢 連翹二錢 枝子錢半麻黄八分桔更八分黄苓錢半菊花二錢 石膏二錢 苦参二錢 生地二錢 甘草一錢。  相似文献   

2.
尿崩症为西医病名,中医文献类似下消,本人前年在县人民医院工作时收治一例,按中医辨証施治,效果良好,特作介紹,并略加討論,供备临床参考。患者錢××,女性,34岁,常熟虞山鎮居民,因四天来狂渴多喝多尿,呈中等脫水状态,于1959年5月19日急診入院。緣患者于1954年5月份曾有类似发作病史,并胃部經常隐痛(据××医院診断为尿崩症合并胃潰疡)。于1959年5月8日起,精神萎頓,畏寒乏力,胸腹部痞胀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傅×春,男,26岁。因头痛就診,脉細,舌淡白,手足厥冷,二便清利,有时干呕涎沬。此系厥阴肝气上逆,因其經脉与督脉会于癲頂,所以头痛,即俗称痰厥头痛,用吳茱萸四錢,生姜六錢,党参三錢,大枣四枚,一剂而安。 2.姜×俤,女,40岁。一个多月来食后即呕,有时所食之物全部呕出,飲水亦呕,四肢  相似文献   

4.
我所王忠明医师采用麝香膏外貼治愈疝气病二例,現介紹如下: 麝香膏处方:麝香二分,阿魏三錢,皮硝(芒硝)二錢,黑药肉(普通膏药膏)八錢。制法:将黑药肉放于小銅勺里溶化,然后  相似文献   

5.
石疽验案     
錢××,女,16岁,华东电子管厂工人,1960年3月25日初診,門診号:229754。前三年左下颌部开始疼痛,以后患处坚硬如石,在××医院診断为“紆維性骨瘤”,动过手术,一年前曾复发一次,服中药逐漸好轉,最近一月又复肿胀疼痛,故来我院外科門診。检查:局部症状:左側下颌骨相当于大迎穴处有一肿块,大4×4公分,坚硬如石,推之不动,有自发性疼痛,压痛明显,皮色不变。全身症状一般良好。左下頜骨侧位X摄片报告:左側下頜骨体部骨皮质呈半月形骨质缺損,該部  相似文献   

6.
絲虫病驗方     
处方:土炒蒼朮一兩六錢,牡蠣二兩,地龍(焙)一兩六錢,干漆一兩(炒令烟尽),雄黄六钱,吳萸三钱。用法:共研細末,水泛为丸如綠豆大。每天早晚空腹用开水各送服二錢。服藥后无副作用。如果个別体質弱的有反应,可稍为休息,孕妇忌服。  相似文献   

7.
时逸人医案     
一、哮喘案一:仇××,女,32岁。初診:素有气喘,此次发作有日,神志昏沉,气喘痰鳴,不能平臥,身疲气弱,肢冶,脉沉細无力,乃阳虛气喘,腎气失于摄納,势頻虛脫,急急回阳納气。高丽参五錢,沉香五分,黑錫丹(打碎布包同煎)三錢。二診:服前药后,气喘大减,神志轉清,脉象較为有力,予补气化痰法調理。北沙参一两,杏仁三錢,浙貝錢半,全括蒌三錢,白前三錢,桔梗錢半,牛劳子二錢,前胡三錢,陈皮錢半,法半夏二錢,赤苓二錢。数剂后,气喘多痰,身疲气弱等症,均获痊愈。案二:潘××,男,52岁。初診:气喘胸悶,痰多不利,脘部作胀,食少,脉弦滑,苔白厚腻,症乃痰阻胸膈,呼吸不利  相似文献   

8.
中医蚘厥症与西医的胆道蛔虫病颇相符合。笔者运用烏梅丸合化虫丸化裁,制訂专方治疗本病28例,获得滿意效果。現簡介如下: 一、方剂組成及加減:烏梅六錢,广木香錢半,川椒一錢,川楝子三錢,川連一錢(或代以胡黄連錢半),蕪荑、鹤虱、雷丸、貫众各三錢,檳  相似文献   

9.
蔡××男性,35岁,已婚,上海金山商业局干部。因咳嗽,胸悶,呼吸困难一天。于一九六○年八月七日到院门診。患者自訴:自一九五一年始有咳嗽,气促,經常发作,近二年来感受寒涼或刺激即发作。冬春为剧,喘时不能平臥,面紅,遍身汗,痛苦万分。体檢:气急病容,稍瘦,胸部呈桶状胸,有鼓音,并有哮呜音,診断:支气管哮喘。开始以胺茶硷,麻黄素等对症治疗,未能控制。后服中药,方用:紫河車一具,麻黄三錢,炒杏仁五錢,厚朴五錢,炒苏子三錢,炒白芥子五錢,萊菔子三錢.冬花三錢,五味子二錢,干姜二錢,馬兜鈴三钱,细辛二錢,云苓五钱,明党参五錢,半夏五錢.先將紫河車洗淨,砂鍋上焙干,再加诸药。共为細末,煉蜜为丸,每服三錢,日服三次,諸症消失,追訪至今,已二年未发。  相似文献   

10.
病者杨長玉,女,年38岁。多年不生育,一貫月經无显著病变征狀。4月17日,在田间劳动时,月經来潮。时值天气溫煖,雷鳴、下雨。归来,衣襟全湿。从此,每天淋血不止,約經一周。开始請西医診治,陆續用仙鹤草案、克咯晶、維K、麦角等藥注射和內服,经一月多,未見效果。 5月31日,来中医門診治疗。当时病者情况: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脈搏細紧,少腹疼痛,体溫正常,血下有瘀紫块。当給以加減禹余粮汤方:禹粮石四錢、全当归三錢、側柏炭三錢、仙鹤草三錢、蒲黄(炒黑)二錢、贯仲炭三錢、阿膠二錢、地榆(炙炭)四錢、敗(?)四錢。服二帖,症狀如前,未能收效。 6月2日复診,改用知柏地黄方加减服之:知母三钱、黄柏二錢、生地黄三錢、青蒿三錢、潞党参三錢、升  相似文献   

11.
方剂组成: 西茵陈三錢 黑山梔三錢 連翹三钱知母三錢 川柏一錢 秦艽錢半赤苓四錢 生石羔一兩 飞滑石四钱晚蚕砂三錢 車前子三錢。 (例一)吳××,男,29岁,机械厂工人。主訴:近十余日自觉胸痞不舒,神疲,畏塞、发热,小便色黄,夜不成寐,来我院門診,服西藥无效。  相似文献   

12.
患者賴××,女,10岁,学生,永定县人,于1964年1月13日入院,住院号6675。腰脊痛活动困难已二年許,腰脊旁肿胀,疮瘻流脓已六个月。伴有低热,盗汗,食慾减退,屡經治疗无效。去年七月发現腰脊凸出如拇指大,右腰部肿块如鴨蛋大,經上杭县某保健站施行肿块切开,流脓約一小盞。此后一直  相似文献   

13.
病例摘要患者刘××,男,33岁,工人,門診号67461,于1964年1月14日来门診。問診:患者罹陣发性、旋轉性眩暈达六年余,近两年来病情轉剧。眩暈发作次数由过去每月数次,发展至現在每周发作3~4次。并在每次发作前,感觉先有一股热气从少腹部上冲至头頂,随即发生周围景(扌晃)  相似文献   

14.
麻疹治驗     
例一:(疹出即隐)張××,女,五岁,小龙乡人。一九五六年春来所門診,其父謂:儿发热咳嗽已有六天,前日由儿科診治,云患麻疹,服药之后,得汗頗多,昨日早晨面部即現紅点,薄暮疹点忽隐而不見,发热气粗、煩躁不安。詢之患儿生后六月丧母,素体不健,易罹感冒,此次发病,初起时亦似感冒之狀,前天服药后,即热甚渴飲,夜間煩躁昏譫,面及胸部疹点宛若蚤斑,色青紫而不澤、喘促鼻煽,颧赤唇干,舌紅苔薄白而欠潤,手指紫紋上贯命关,嗆咳声嘶,喉有痰音,按之身热脈数,四肢欠溫。辨証論治,当属正盧邪实,热毒內閉之証。急宜扶正祛邪,清泄热毒。药用生麻黄六分,生石羔八钱,苦杏仁三錢,人参六錢,生甘草一錢,鮮生地八錢,紫草三錢为方,嘱一日四次分服。次日复診,喘逆稍平,而疹点渐現,  相似文献   

15.
患者:崔××男性32岁陝西人主訴:患病已三年余。現在两肋痛,头痛腰痛,胃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睡不适,易驚醒。 現在病史:患者于1952年冬季感全身不适,1953年連續發冷發热,当时头昏眼花,曾达数月,經服中药治愈。有瘧疾史。同年六月至××医院,經檢查康氏反应强陽性,治療后症狀见輕。但一直脾陳腫大未消。1955年5月间头頂  相似文献   

16.
病员王月华,女性,28岁,常熟县籍,紡織工人,現在太仓沙溪利泰紗厂工作,于1957年3月28日首次来門診。主訴:入夜夢寐、惊悸不宁,臥时需人陪伴,并須抱持陪伴的人,始感稍宁,但不多时,仍感不宁,甚则厥逆,不省人事,口吐痰沫,时清时蒙,迭經中西医藥治疗,均无效果。 診断:癲癇。治疗經过:1957年3月28日初診,拟加味溫胆湯合牛黄、珠粉、血珀治之:炒川連七分竹半夏二錢 炒陈皮一錢半生甘草五分云茯苓三錢 竹茹二錢 瓜蔞三錢 枳实三錢 竹黄一錢 陈胆星八分九节菖蒲八分广玉金一錢半竹瀝达痰丸二錢 另犀黄一分珠粉一分西血珀三分研細末,用白蜜調服。 3月30日二診:痰火偏亢,惊悸万狀,夢寐不安,头眩作昏蒙、欠清,带下混濁:瓜蔞四錢 枳实三錢 广玉金一錢半菖蒲八分竹黄一錢 胆星八分川連八分远志一錢 山梔一錢半半夏二錢 竹瀝二兩 礞石滾痰丸三錢。  相似文献   

17.
处方:使君子二十枚,馬鞭草五錢,鹿角屑六錢,远志二钱,黄柏三錢,桃仁二錢,牛夕三錢,金鈴子三錢,穿山甲五钱,归尾二錢。用法:水煎服,連服七剂。病例:林××,因患乳糜尿症入院,主訴:前年在协和医院檢查血絲虫陽性,經服用过海群生及其他中藥均未愈。后改服上藥,連服一星期,小便澄清,檢查无异常發現,患者恢复健康出院。  相似文献   

18.
一、虚劳病案曹××,南通石港区人,男性,年36岁。素体腎虛肝旺,經常遺泄,咽干目赤,甚則嗆咳带紅,有时食少便溏。經西医透視,心肺无異常变化,服中药数十帖,效果不显著。慕予名远道就診,按脈細数,舌苔干剝,詢其症状,悉如上述。予思此症,历时已久,肝腎脾肺均受病,治法颇費躊躇。归納起来,肝腎是病之本,肺脾是病之标,爰拟养水以涵木,培土以生金,本而标之,全面兼顾。处方:西洋参二錢,怀山药五錢,川貝母二錢,生白芍二錢,蛤粉炒阿胶四錢,煆牡蠣、煆龙骨各五錢,盐水炒玄参三錢,冬虫夏草三錢,鮮石斛四錢,炙甘草八分,生谷芽六錢,嘱服  相似文献   

19.
患者陈××、六十七岁、女、已婚、家庭妇女,南昌人,住南昌市宫保第二号,于1958年5月7日就診。身材中等,营养尚可,于5月3日起,因稍为劳动后,頸項漸感不舒,日重一日,竟至頸項不能向左侧轉,繞耳前后及颠頂部位疼痛甚剧,耳鳴,口苦,咽干,終日端坐,五夜不能睡眠。且觉头部有火上冒,两手抱头則舒,如附近行人脚稍重,均觉震及头更痛。舌苔薄黄,脉弦微数,体溫正常,心煩牙痛,牙关不能尽量張开,眼目干濇,納食照常,大便虽解,而量不多。当即断为肝胆風火病。遂用:龙胆草一錢,  相似文献   

20.
过去,用中药治疗病毒性感冒(非流感性)的报导不多。去年春,本地区小儿流行本病,用各种抗生素及其他西药治疗,效果均不滿意。笔者使用中药“升麻四順加味湯”治疗四十余例,效果显著。今簡作报导,供同道参考。方剂組成: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各一錢 防风二錢 連翘一錢 枝仁二錢 地骨皮二錢 元芩二錢 蔞仁二錢 丹皮二錢 元参一錢。水煎服。病例介紹: 〔例1〕孙×女 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