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窗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S早期斑块患者70例,均采用常规CT、CT窗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AS早期斑块的诊断率,分析不同窗宽下AS早期斑块显示情况。结果:CT窗技术检查对AS早期斑块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诊断(P<0.05)。窗宽250Hu、窗位200Hu下AS早期斑块图像异常显示率最高;窗宽200Hu、窗位200Hu下AS早期斑块图像异常显示率次之。窗位均为200Hu时,窗宽250Hu对AS早期斑块图像异常显示率明显高于窗宽300Hu、350Hu、400Hu、500Hu(P<0.05)。结论:CT窗技术在AS早期斑块诊断中有重要意义,200~250Hu/200Hu(窄窗)可能是AS早期诊断最佳显示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系膜窗宽、窗位技术在腹部脏器急性炎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疑腹部脏器急性炎性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用普通腹部窗宽、窗位技术和肠系膜窗宽、窗位技术分别照片,并由两组医师(每组由一名副主任医师和一名主治医生组成)分别阅片提出可能诊断。结果应用肠系膜窗宽、窗位技术照片一组病变检出率为100%(40例),应用普通腹部窗宽、窗位技术照片一组病变检出率为75%(30例)。结论肠系膜窗宽、窗位技术在腹部脏器急性炎性病变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治疗部位解剖数据的获得;分析了扫描层厚、窗宽、窗位以及勾画靶区医生的影像诊断水平对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定义体积误差的影响,治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靶体积的误差对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提出了减少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窗宽与窗位调整是CR图像后处理的关键。笔者以KodakCR400为例总结了胸部CR窗技术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体位校正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的图像配准方法,对37例鼻咽癌患者在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所获得的47对电子射野影像(EPID)和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配准分析。方法A:系统自动选择窗宽窗位后进行图像灰度配准。方法B:系统自动选择窗宽窗位后以第一颈椎体前缘中点作为配准点进行自动配准。方法C:在方法A的基础上手动调节窗宽窗位后进行图像灰度配准。方法D:在方法B的基础上手动调节窗宽窗位后,再以第一颈椎体前缘中点作为配准点进行自动配准。在四种不同配准方式下,分别得靶区在X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再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方法A与B、B与D相比,靶区在X、Y轴上的摆位误差均有显著差异(P〈0.05);方法A与C、C与D相比,靶区在X、Y轴上的摆位误差均无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基于图像灰度的摆位误差校正与基于第一颈椎体前缘中点摆位误差校正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CT窗宽技术对颅底成骨性骨质破坏的影响,从而寻找出显示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最佳CT窗技术。方法:通过对5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的鼻咽颅底扫描后,选择的不同的CT窗技术,分析在各种窗技术下对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情况,而探讨最佳窗位。结果:三种不同的窗技术对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各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CT窗技术影响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窗高400Hu,窗宽2200Hu时显示成骨性骨质破坏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CT与普通X线影像不同,它是数字化重建图像。窗口技术是指利用调节窗宽和窗位而得出对比度清楚的优质图像。如果窗宽、窗位调节不当,就不能充分显示器官组织结构和毗邻关系,甚至会使病变被掩盖、遗漏,而有些病变因其大小、形态、位置、密度和演变过程不同,有时即便是常规的窗宽、窗位也显示不出来。因此,如何正确运用窗口技术,以获得使病变部位在图像中明显地呈现出来,是提高CT诊断符合率的关键。现将我们在窗口技术选择与应用方面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扫描和处理方式对肝癌图像细节显示的影响,便于临床诊断.方法:选用同一患者的延迟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扫肝癌图像,分别进行插值处理、灰度显示和窗口处理,比较原图和处理后图像的细节变化.结果:同一患者在不同方式下扫描的肝癌图像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细节展示病变信息,通过对不同时期图像的插值、灰度处理和窗口处理,发现插值技术和窗口技术处理过的图像细节更清晰,诊断更容易.结论:利用3种插值方式及对应的灰度插值都可以改变图像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窗位、窗宽能使待观察病变部位的亮度和对比度更适宜,图像更清晰.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勾画方法,以克制现有一些商用勾画方法资源占用量大且价格昂贵的缺点,进而快速准确地勾画患者CT图像中的一些感兴趣区,以期对于肿瘤放射治疗给予更大帮助。方法:利用人体CT图像的灰度特征,在部分的组织和感兴趣区域边界上结合窗宽窗位等参数、曲线拟合等方法提取患者CT图像中的感兴趣区边界。结果:可以完成人体外轮廓、骨骼、脊髓腔、肺组织、人体体内气腔等多种组织外边界的自动与半自动勾画。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治疗计划系统(TPS)的勾画工具应用,也可在图像分析处理工具中使用。由于人体结构的复杂性,该方法对构成过于复杂的组织难以有效地区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数字图像兴趣区的平均像素值与窗宽、窗位的关联性。方法使用环境照度计测量环境照度;环境照度满足要求后,进行后续测量。使用屏幕亮度计测量图像灰阶亮度;应用测量软件测量18-222模体照射图像(3种自动摄影模式)兴趣区平均像素值。以灰阶对应平均像素值作为窗位进行调节。结果①测试图像的平均像素值与灰阶亮度的改变具有负相关,平均像素值越大亮度值反而越低;②18-222模体摄影图像兴趣区的平均像素数值与其接受射线剂量成负相关(Dose模式剂量最低,CNT模式剂量最大)。③3种模式有各自的亮度显示区间,窗技术[2]调整明显改变灰阶显示亮度,但不改变平均像素测量值。④平均像素值接近图像显示窗位默认的数值。结论①窗口技术应用不影响图像兴趣区平均像素值测量准确性。②数字图像兴趣区平均像素数值与射线剂量成负相关。③数字图像兴趣区平均像素数值与显示器亮度具有线性负相关。④数字图像兴趣区的平均像素数值,可作为图像窗位设置的重要参考值,不建议用单一兴趣区平均像素数值作为整体图像窗位设置的阅读标准。⑤窗宽控制可显示的灰阶(或平均像素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中的医学图像间信息映射多模式模型的研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人体同一组织在不同医学影像上的灰度映射数学模型。方法:根据灰度映射数学模型,研究CT和MRI等图像信息的融合与配准算法。结果:不同医学图像的坐标系达到空间位置的一致,以一种新的图像模态显示给用户。结论:为实现多模式医学图像综合信息融合的三维可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filter技术在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43例眼外伤眶骨骨折患者的64层螺旋CT图像,将骨算法重建图像与利用filter技术所得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对图像分别进行骨算法重建及filter技术处理,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filter技术结合窗技术可准确显示眶骨各部的骨折,可以取代骨算法,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及治疗速度。  相似文献   

13.
CT诊断质量取决于CT扫描工作的质量。而CT扫描工作的质量与准确的CT扫描设计和CT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应包括:病人呼吸的训练,窗口技术的合理应用,CT的准确标记,病灶大小和CT值的测量,胶片的冲洗打印。另外临床医师、影像医师与CT技师的协调也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按CT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按既定CT设计要求,实施准确的CT扫描,扫描出高质量的、能充分反映出人体病理状态下的CT征象,从而提高CT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4.
浅谈做好双源CT机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源CT机是有2套数据采集系统的64层CT,具有图像信噪比更高、时间分辨率更高、射线吸收剂量更低、扫描视野大、覆盖范围广及双能量减影等优点,能否充分发挥这些优点与该设备装机前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因此,从机房建筑、设备环境、设备供电、火情防护、射线防护及设备外围等方面,对如何做好双源CT机装机前的准备工作做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re Dose 4D技术(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对PET/CT图像质量和病灶栓出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PE优T全身检查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CT扫描和使用Care Dose 4D技术CT扫描。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确定每位患者病变的位置和数目,图像质量由2位医师独立判断。结果:分析共得到的40帧图像。常规CT扫描图像上共检出直径0.6~8.0cm的病灶102个,所有病灶均能被使用Care Dose 4D技术CT扫描图像识别,即2种扫描方法对病灶检出能力无明显影响。2种扫描方法对图像质量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使用Care Dose 4D技术扫描的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明显降低。结论:在PET/CT全身检查中,Care Dose 4D技术在不影响病灶检出能力和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较常规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早期尘肺患者肺部病变不明显,且常规X射线胸片图像处理方法无法客观显示病变的真实信息而导致漏诊或误诊的问题,提出一种数字X射线尘肺图像的处理方法。首先利用Gamma曲线调整图像的灰度分布范围;然后利用S型曲线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得到处理后的图像;最后计算图像的最优窗宽窗位,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临床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尘肺图像中病变显示清晰、信息客观真实,能有效提高尘肺的检出率,能为尘肺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Hybri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imaging 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tool for assessing the progression of lymphoma. PET–CT systems offer the ability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lymphocytic bone involvement throughout the body. There is no standard methodology for staging lymphoma patients using PET–CT images. Automatic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s could offer medical specialists a means to evaluate bone involvement from PET–CT images in a consistent manner. To devise and validate an image segmentation program that may assist staging lymphoma by determining the degree of bone involvement based from PET–CT studies. A custom-made program was developed to segment regions-of-interest from images by utilising an enhanced fuzzy clustering technique that incorporates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program was subsequently tested on digital and physical phantoms using four different performance metrics before being employed to extract the bony regions of clinical PET–CT images acquired from 248 patients staged for lymphoma. The algorithm was satisfactorily able to delineate regions-of-interest within all phantoms. When applied to the clinical PET–CT images, the algorithm was capable of accurately segmenting bony regions in less than half of the subjects (n?=?103).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was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oral contrast, metal implants and the poor image quality afforded by low dose CT images in general.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necessary before the algorithm can be employed clinically in an unsupervised fashion. However, with further work performed, the algorithm could potentially prove useful for medical specialists staging lymphom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Since 1994, PET – and later PET-CT – have gained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ortance. Since 2002, PET-CT systems (PET + multislice CT) are available.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sensitivity PET images fused with high resolution CT images has gained widespread clinical acceptance for diagnosis, staging and re-staging as well as 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oncology. Besides oncology, there are clear indications in diseases of the heart and the bra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ystems in mainly based on multislice CT (64 slice). Radiopharmacology is advancing quickl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oncology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However, the limited reimbursement in Germany hampers thi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透射电镜数字成像系统最佳成像条件,对数字图像放大倍数进行标定。方法:用不同曝光量采集多系列不同亮度透射电子图像,统计图像不同灰度值的频率,以频率最大的灰度值出现在图像灰价中间值时的成像条件为最佳成像条件;对同一样本同时进行不同放大倍数的数字成像和胶片摄影,用胶片上的标尺标定数字图像的放大倍数。结果:数字成像系统最佳成像条件是:感光度ISO100、电子图像亮度0.4s、曝光时间3.2s;其图像放大倍数用标尺和对应的长度表示。结论:数字系统成像效果好,图像质量一致,单张成像总时间小于20s,避免了胶片摄影可能出现的失败;标尺能随图像同步缩放,比用数字表示的放大倍数客观、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