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雷林  尚庆刚  刘维耿 《中国肿瘤》2019,28(7):504-508
摘 要:[目的] 探讨2001~2015年深圳居民甲状腺癌的流行现状和发病趋势。[方法] 根据深圳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1~2015年户籍居民甲状腺癌发病数据和相应年份的人口资料,计算甲状腺癌发病粗率,以及标准化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利用Joinpoint软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1~2015年深圳市肿瘤登记处共登记甲状腺癌4309例,粗发病率12.91/10万,中标率为9.50/10万,世标率为10.76/10万,0~74岁累积率为1.02%,35~64岁截缩率为22.93/10万。从性别分布来看,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为1∶3.03。从时间趋势上看,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世标率从2001年的3.55/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7.97/10万,APC为11.33%(P<0.01),除65岁以上年龄组外,其余各组均呈现上升趋势。甲状腺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3±12.0)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0.0岁,发病年龄高峰为50~54岁年龄组。[结论] 深圳市甲状腺癌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政府部门需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遏制甲状腺癌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分析2000—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乳腺癌发病概况。[方法] 收集整理2000—2016年中山市户籍乳腺癌患者发病资料,分析其发病数、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依据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依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结果] 2000—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男、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分别为24例和3 759例,发病中标率分别为0.13/10万和20.22/10万,发病世标率分别为0.17/10万和24.94/10万。2000—2016年期间,中山市男性乳腺癌发病世标率从2000年的0.77/10万略微下降至2016年的0.09/10万(P=0.30),女性从2000年的17.74/10万明显上升至2016年的31.57/10万(P<0.01)。期间中山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从25~29岁年龄组开始迅速上升,55~59岁达高峰,而男性75~79岁年龄组发病最高,其余各年龄组发病均较低。[结论] 2000—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且略有下降,女性发病虽位于全球较低水平,但明显上升,提示中山市应加强女性乳腺癌防治。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儿童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方法] 收集、整理1970—2015年中山市户籍儿童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统计研究其发病例数、发病粗率、年龄标化率和年龄别率等指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分别计算中标率和世标率。[结果] 1970—2015年,广东省中山市儿童恶性肿瘤发病1 131例,发病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2.44/10万和2.29/10万。1~岁年龄组儿童发病率最高,0~岁组最低。不同时段年龄别发病模式有所不同。发病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白血病、脑部肿瘤、淋巴瘤、视网膜肿瘤和肾恶性肿瘤。1970—2015年期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发病率也均上升,尤以0~岁和1~岁年龄组最明显。[结论] 1970—2015年广东省中山市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应加强儿童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阳城县儿童肿瘤的发病规律,为儿童肿瘤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阳城县肿瘤登记报告资料,对1998~2007年0~14岁儿童肿瘤粗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和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阳城县新发儿童恶性肿瘤病例共40例,发病率为4.05/10万(其中男性3.26/10万,女性4.87/10万),不同年龄组发病率不同,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4.29/10万。儿童肿瘤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白血病、脑肿瘤和淋巴瘤。[结论]白血病、脑肿瘤、淋巴瘤是阳城县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应提高对儿童肿瘤的早期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熊小玲  刘杰  朱丽萍 《中国肿瘤》2019,28(8):583-586
摘 要:[目的] 对2009~2016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现状。[方法] 以2009~2016年江西省12个国家级肿瘤登记点的鼻咽癌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鼻咽癌的粗发病/死亡率、标化率、累积率和截缩率等指标,并对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6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发病率为5.75/10万(中标率为5.01/10万,世标率为5.16/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52%,截缩率为10.14/10万)、死亡率为2.31/10万(中标率为1.95/10万,世标率为2.08/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21%,截缩率为3.60/10万),男性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鼻咽癌发病率6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率7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09~2016年间鼻咽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发病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中老年人。此外,应继续扩大江西省肿瘤登记人群的覆盖范围,提高数据质量,健全恶性肿瘤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党静  马新颜  段宇帆 《中国肿瘤》2023,32(12):891-898
摘 要:[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肿瘤登记地区2019年肺癌发病、死亡特征及2014—2019年变化趋势,为石家庄市肺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1.0按照不同性别、地区、年龄组分别计算肺癌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0~74岁累积发病率和0~74岁累积死亡率。利用Joinpoint 4.9.0.0软件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2019年石家庄市新发肺癌病例2 406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0.12%,发病粗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50.79/10万、31.03/10万和32.65/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4.24%;肺癌死亡1 976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7.94%,肺癌死亡粗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41.71/10万、23.52/10万和23.37/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2.61%。肺癌发病和死亡均居恶性肿瘤首位。肺癌发病和死亡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肺癌发病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75~7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41.90/10万),85岁及以上组肺癌发病率回落至184.96/10万;肺癌死亡45岁以后增长明显,肺癌死亡率从45~49岁组的11.79/10万上升至85岁及以上组的424.44/10万。2014—2019年石家庄市肺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4.17%,P=0.022;APC=-4.56%,P=0.001)。分性别、城乡统计,男性、农村肺癌发病中标率分别以每年5.62%和7.99%的趋势在下降(P均<0.05);男性、女性、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中标率分别以每年3.55%、6.32%、4.57%和4.84%的趋势在下降(P均<0.05)。[结论] 2014—2019年石家庄市肺癌发病和死亡呈下降趋势,但仍属于石家庄市高发癌种,男性、老年人是肺癌防治重点人群,农村是肺癌防治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阳城县1999~2007年食管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根据1999~2007年阳城县恶性肿瘤登记上报资料,从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和时间趋势等方面对食管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7年阳城县新发食管癌3694例,粗发病率为105.20/10万,中国标化发病率为91.39/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21.58/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60.71岁,35~64岁截缩调整发病率为245.60/10万,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69,近十年食管癌发病率呈平稳态势,略有下降。[结论]食管癌依然是严重威胁阳城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2009年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宫体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2012全国肿瘤登记年报》收录的全国72个肿瘤登记地区2009年宫体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其发病和死亡数、构成比、顺位、粗率、标化率、0~74岁累积率和截缩率(35~64岁)等指标。[结果]2009年宫体癌发病数为2916例,发病粗率和世标率分别为6.90/10万和4.70/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世标率分别为5.53/10万和2.79/10万,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发病率前3位地区依次为广东中山市、江苏连云港市和北京市,其世标率分别为9.94/10万、8.99/10万和7.90/10万,均为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后3位依次为江苏盱眙县、山西阳城县和浙江海宁市,其世标率分别为0、0.43/10万和1.17/10万,均为农村地区。2009年宫体癌死亡病例数为642例,死亡粗率和世标率分别为1.52/10万和0.96/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世标率分别为0.98/10万和0.90/10万,城市死亡率略高于农村。死亡率前3位地区依次为江苏盱眙市、河南西平县和山东汶上县,其世标率分别为5.28/10万、3.70/10万和3.63/10万,均为农村地区。宫体癌年龄别发病和死亡趋势不同,发病高峰年龄为55~59岁年龄组,而死亡高峰年龄为80~84岁年龄组。[结论]2009年宫体癌发病居国内较高水平,尤其是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死亡率较高,应加强宫体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林菲  王倩  朱晓云 《中国肿瘤》2021,30(4):268-273
摘 要:[目的] 分析2002—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5年金山区女性乳腺癌资料及区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计算粗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标化率、年龄别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 2002—2015年共报告女性乳腺癌发病1351例,死亡317例。2002—2015年粗发病率从23.08/10万上升至47.89/10万(APC=6.29%,95%CI:4.39%~8.33%),世标率由14.29/10万上升至27.11/10万(APC=5.23%,95%CI:3.36%~7.04%);粗死亡率从7.28/10万上升至8.43/10万(APC=0.30%,95%CI:-2.47%~3.15%),世标率由3.66/10万下降至3.28/10万(APC=-2.08%,95%CI:-5.35%~1.21%);年龄别发病率在4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80~岁年龄组达到顶峰。[结论] 2002—2015年金山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变动不大。因此,应加强乳腺癌的预防措施,尤其对中年女性乳腺癌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陈莉莉  丁高恒  袁浩冉  吴娱婷 《中国肿瘤》2022,31(12):1001-1007
摘 要:[目的] 分析 2018 年甘肃省女性乳腺癌的流行情况及 2010—2018 年期间甘肃省女性乳腺癌的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21年甘肃省23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及人口资料登记数据,其中15个登记点数据符合质量控制标准。按城乡和年龄组分层计算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和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等指标。利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计算2010—2018年甘肃省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8 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位居女性癌症发病谱第1位,新发病例为822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 14.03%,发病率为 31.37/10万,中标发病率为24.39/10万,世标发病率为24.00/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2.37%。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乳腺癌中标发病率分别为23.23/10万和25.81/10万。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死亡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谱第5位,死亡病例为161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6.17%,死亡率为6.14/10万,中标死亡率为4.53/10万,世标死亡率为4.81/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0.50%。城市和农村地区乳腺癌中标死亡率分别为3.82/10万和5.29/10万。2010—2018年期间,甘肃省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粗发病率:APC=1.46%,P=0.43;粗死亡率:APC=-5.82%,P=0.22),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标化发病率:APC=-0.50%,P=0.80;标化死亡率:APC=-7.00%,P=0.20)。[结论] 2018年甘肃省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针对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特征特点进一步加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宋国慧  高志光  陈超  龚妍玮 《中国肿瘤》2022,31(10):766-773
摘 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磁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与分布特征。[方法] 按照肿瘤登记规范收集整理并分析2013—2017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报告资料,统计和计算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和世界标化率等指标。[结果] 磁县2013—2017年累积新发恶性肿瘤8 965例,年平均粗发病率为280.25/10万,中国标化率为254.69/10万,世界标化率为256.96/10万。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316.94/10万,中国标化率为304.57/10万,世界标化率为310.26/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242.94/10万,中国标化率为210.82/10万,世界标化率为209.50/10万。发病率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食管癌、胃癌、支气管和肺癌、肝癌和乳腺癌。平均发病率分别为80.53/10万、55.08/10万、47.17/10万、20.07/10万和12.79/10万。[结论] 上消化道癌是威胁磁县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中食管癌依然处于发病率第一位,其次是胃癌。加强恶性肿瘤综合防治及早诊早治仍然是当前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龚杨明  彭鹏  吴春晓  庞怡  向詠梅  施燕  付晨  顾凯 《肿瘤》2023,(4):297-306
目的:分析2016年上海市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的基本情况及其2002—2016年的变化趋势,为前列腺癌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02—2016年上海市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来源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根据诊断或死亡年份、性别、年龄组统计各亚组人群发病和死亡数、粗率、构成比、年龄别率以及累积率;使用Segi’s 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相应的35~64岁截缩率;使用Z检验、加权χ2检验分别比较不同亚组年龄别率和标化率的差异。使用Joinpoint 4.9.1.0软件分析逐年率值的时间趋势。结果:2016年上海市新诊断前列腺癌3 226例,死亡1 067例,粗发病率为44.91/10万,粗死亡率为14.85/10万,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47/10万和4.34/10万。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80~84岁年龄组和85~岁年龄组达到顶峰,市区发病率在50~54岁年龄组、75~79岁年龄组和80~84岁年龄组高于郊区,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2—2016年前列腺癌发...  相似文献   

13.
李慧超  刘硕  杨雷 《中国肿瘤》2021,30(8):614-618
摘 要:[目的]分析2003—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膀胱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根据北京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3—2017年膀胱癌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膀胱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0~74岁累积发病率和35~64岁的截缩率、世界人口标准化年度变化率(APC)等指标。[结果] 2003—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膀胱癌新发病例19 114例,发病粗率为10.16/10万,中标率为5.29/10万,世标率为5.23/10万,世标率APC为0.93%(P<0.05),标化后男女发病比为3.07∶1,城郊发病比为1.16∶1。膀胱癌死亡病例7 083例,死亡粗率为3.77/10万,中标率为1.61/10万,世标率为1.62/10万,世标率APC为3.26%(P<0.05),标化后男女死亡比为3.16∶1,城郊死亡比为1.09∶1。膀胱癌发病和死亡高峰分别为80~岁组和85+岁组。[结论]北京市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男性高于女性,城区高于郊区,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尤其是老年男性的膀胱癌防治。  相似文献   

14.
王宇琦  黄捷  徐红  蔡波 《中国肿瘤》2024,33(3):193-198
摘 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南通市2020年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及2013―2020年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3―2020年南通市辖区内以人群为基础的白血病登记资料,按照城乡和性别计算粗发病(死亡)率、中标发病(死亡)率、世标发病(死亡)率、0~74 岁累积发病(死亡)率和35~64岁截缩发病(死亡)率等指标,运用Joinpoint 5.0.2软件计算2013―2020年南通市白血病中标发病(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20年南通市白血病粗发病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8.45/10万、4.61/10万和4.62/10万;白血病粗死亡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7.14/10万、2.82/10万和2.85/10万。2020年白血病年龄别发病率在40岁之前各年龄组差别不大,40岁之后发病率逐渐升高,55岁之后快速升高,至80~84岁年龄组发病率达到峰值。2020年白血病年龄别死亡率在0~1岁稍高,之后下降保持平稳趋势,45岁之后逐渐升高,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峰值。2013―2020年南通市白血病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AAPC分别为-3.0%(95%CI:-6.3%~0.3%,P>0.05)和-4.0%(95%CI:-6.7%~ -1.3%,P<0.05),且无论城乡、男女性白血病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变化趋势相同,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结论] 2013―2020年南通市白血病发病和死亡呈下降趋势,但其总体发病和死亡水平仍较高,应继续加强白血病的综合防控,从而降低其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分析辽宁省五城市地区2006—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06—2015年辽宁省五城市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计算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64岁和0~74岁)、截缩率和年龄别率等,标化率使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计算;利用Joinpoint软件对发病、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粗率为343.59/10万,标化率为199.15/10万,十年间发病粗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08%(P<0.05),标化率APC无统计学意义;同期恶性肿瘤死亡粗率为215.83/10万,标化率为119.05/10万,死亡粗率APC为3.04%(P<0.05),标化率APC无统计学意义。居民0~岁组、30~岁组、60~岁组和70~岁组发病率APC分别为6.69%(P<0.05)、3.56% (P<0.05)、2.10%(P<0.05)和-2.43%(P<0.05);同时期70~岁组和80~岁组恶性肿瘤死亡率APC为-3.43%(P<0.05)和-5.03%(P<0.05)。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居民发病率居前3位癌种均为肺癌、女性乳腺癌和胃癌,但甲状腺癌发病顺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8位,其标化发病率由5.41/10万升至10.63/10万,特别是女性甲状腺癌发病顺位由第8位升高到第3位。两个时间段居民死亡率居前3位均为肺癌、肝癌和胃癌。[结论] 近十年辽宁五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基本保持平稳,需要加强高年龄组人群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的收集和核实,提升高龄组人群肿瘤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低年龄组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可能导致五城市居民发病呈现低年龄组发病构成增加的趋势,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夏亮  许晓君  许燕君 《中国肿瘤》2022,31(3):177-186
摘 要:[目的] 分析2017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11个肿瘤登记地区2017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以及人口资料,按照地区、性别、年龄组分层,统计分析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发病(死亡)标化率、0~74岁累积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其中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结构、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标化率的计算。[结果] 2017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97.41/10万,中标发病率为224.82/10万,世标发病率为217.56/10万,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在30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然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达到发病高峰,主要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依次为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甲状腺癌;2017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0.12/10万,中标死亡率为102.37/10万,世标死亡率为101.63/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在0~40岁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年龄别死亡率快速增加,在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除0~1、1~4岁年龄组外,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鼻咽癌。[结论] 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水平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接近全球发达国家与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水平,其中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男性鼻咽癌、宫颈癌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癌种。应大力推进癌症早诊早治,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优化诊疗模式,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应加强恶性肿瘤相关危险因素与行为监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理念,降低人群恶性肿瘤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分析2004—2017年广州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特征及趋势。[方法] 根据广州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女性乳腺癌发病病例资料,计算广州市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4—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女性乳腺癌病例28 873例,粗发病率为51.93/10万,中标率为39.97/10万,世标率为37.33/10万,城区、郊区和郊县世标率分别为48.96/10万、29.45/10万和17.54/10万,AAPC(95%CI)分别为-0.79%(-1.50%~-0.10%)、2.94%(2.00%~3.80%)和9.69%(8.10%~11.30%),城区发病呈现下降趋势,郊区及郊县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三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均于45~5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水平。[结论] 广州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应加强45岁以上,尤其是郊区、郊县女性人群的筛查和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分析和描述2015年中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整理分析2015年符合质量要求的368个肿瘤登记处的恶性淋巴瘤发病与死亡资料,结合人口数据,估算2015年中国恶性淋巴瘤发病和死亡人数。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中国2015年恶性淋巴瘤发病和死亡的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结果] 2015年中国恶性淋巴瘤新发病例约8.95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2.28%,粗发病率为6.52/10万,发病中标率为4.57/10万,世标率为4.48/10万,0~74岁累积率为0.51%。男女合计及男、女性年龄别发病率高峰值均出现在75~79岁年龄组。2015年中国恶性淋巴瘤死亡约4.98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13%。恶性淋巴瘤粗死亡率为3.62/10万,中标率为2.39/10万,世标率为2.36/10万,0~74岁累积率为0.27%。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结论] 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与2009年相比,男性恶性淋巴瘤发病高峰提前。  相似文献   

19.
董建梅  李伟伟  秦绪成 《中国肿瘤》2015,24(10):818-823
摘 要:[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2007~2013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方法] 利用“连云港市恶性肿瘤登记系统”和“连云港市死因登记系统”提取2007~2013年连云港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死亡)率、标化率、变化百分比( percent change,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 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等指标。[结果] 女性乳腺癌是连云港市女性第2位高发恶性肿瘤,2007~2013年连云港市女性乳腺癌的年均粗发病率为26.00/10万,标化发病率为19.61/10万,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64.56/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61%;2007~2013年连云港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t=4.98,P=0.0042);发病高峰年龄为55~岁,40~岁和45~岁年龄组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t=2.87,P=0.035;t=4.43,P=0.0069),而8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t=-2.89,P=0.0446);城市地区发病率显著性高于农村地区(P<0.001)。2007~2013年连云港市女性乳腺癌年均粗死亡率为7.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0/10万,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17.96/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84%;2007~2013年连云港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t=-0.89,P=0.4119);死亡高峰年龄为55~岁;65~岁组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上升趋势(t=3.80,P=0.0127)。[结论] 2007~2013年连云港市女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城市地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但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分析2017年广东省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状况及2013—2017年期间广东省女性乳腺癌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广东省2013—2017年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根据城乡和年龄组分层计算女性乳腺癌粗发病(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0~74岁累积率等指标,并采用Joinpoint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7年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为51.32/10万,中标发病率为39.82/10万,世标发病率为37.14/10万,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94.38/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3.98%。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女性乳腺癌中标发病率分别为43.18/10万和31.45/10万。同期,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10.27/10万,中标死亡率为7.37/10万,世标死亡率为7.17/10万,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16.00/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81%。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女性乳腺癌中标死亡率分别为7.52/10万和6.98/10万。201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在60~64岁组达到顶峰,死亡在85岁及以上组达最高峰。2013—2017年期间,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APC=0.70%,P=0.38;死亡率:APC=1.71%,P=0.44)。[结论] 2017年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防控形势仍然很严峻,城市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应重点关注城市地区、中老年女性群体的乳腺癌三级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