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电针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加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及早期电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明显(p〈0.05),两组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级别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05,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者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早期电针干预能改善ACI后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构音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红梅 《华夏医药》2009,(4):312-313
目的探讨中风後构音障碍患者接受针刺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首先将入选的脑中风後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2例。然後对两组进行观察比较。除了对两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针刺治疗外,对治疗组再另外进行康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通过卡方检验,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运用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构音障碍患者能有效地改善构音障碍,使患者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言语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构音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LD构音障碍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加言语训练组各30例,2组均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给予Frenchay评分。结果言语训练组和常规护理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2组治疗后Frenchay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言语训练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训练能明显促进HLD构音障碍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采用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语音训练对言语发育的影响。方法 7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语音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语音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言语功能恢复情况(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社会生活能力、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临床疗效,家长满意度。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92.04±5.02)%、口部运动功能评分(129.79±7.20)分高于对照组的(83.17±4.75)%、(122.05±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评分(9.95±1.03)分、发育商(DQ)(99.29±5.31)分高于对照组的(9.12±1.15)、(92.76±6.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接受系统性的口部肌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作用。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患者7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开展基础性的构音障碍训练,观察组35例给予针灸疗法治疗,对比两组言语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言语功能评分、M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偏高(P <0.05),而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相比对照组(74.29%)明显偏高(P <0.05)。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患者,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好,能显著改善其言语功能、神经功能,并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镜像神经元视觉反馈疗法结合语音矫治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 80例脑卒中后伴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语音矫治,观察组在语音矫治的基础上再给予镜像神经元视觉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最长发声时间(MPT)、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估量表(FDA)评分、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PT增加(P<0.05),改良FDA评分和VHI评分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MPT、改良FDA评分和VHI评分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42.5% vs.5.0%和92.5% vs.52.5%)(P<0.05).结论 镜像神经元视觉反馈疗法结合语音矫治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口舌运动,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固本理晕汤治疗老年性痴呆伴记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老年性痴呆伴记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固本理晕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脑蛋白水解物静滴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记忆商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患者记忆商分值对照组(70±13)分,治疗组(70±14)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为(76±4)分,治疗组为(86±1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固本理晕汤治疗老年性痴呆伴记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记忆功能,提高脑智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时观察组的生理评分(45.3±8.1)分,较对照组(45.0±7.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时观察组的心理评分(50.8±11.4)分,较对照组(50.1±1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时观察组的社会评分(47.8±10.8)分,较对照组(48.3±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时观察组的社会评分(48.0±6.5)分,较对照组(48.3±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生理评分(65.4±7.5)分,较对照组(53.8±6.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心理评分(69.9±8.5)分,较对照组(58.9±7.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社会评分(68.3±5.7)分,较对照组(57.7±6.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环境评分(58.9±7.7)分,较对照组(55.5±4.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入院后1 d内,住院2周后分别进行调查,发现两组患者住院2周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后1 d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2周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的平均值为(50.3±9.4)分,较对照组(49.2±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时指数评分大于60分(即生活能够自理)的比例为2例,占6.7%,较对照组能够生活自理的比例,3例,占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早期康复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Barthel 指数评分的平均值为(80.3±1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患者能够生活自理的比例(Barthel 指数评分>60分)28例,占93.3%,较对照组19例,占63.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发病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分为观察1组(60例不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和观察2组(60例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另将6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脂质的变化及不同症状抑郁症患者血清脂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 TC、LDL-C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TG、HDL-C 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TC、TG、LDL-C 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HDL-C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 TC(3.91±0.89)mmol/L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G(1.54±0.61)mmol/L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LDL-C 与 HDL-C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不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 TC(3.57±0.72)mmol/L、LDL-C(2.68±0.62)mmol/L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TG、HDL-C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一定的血脂水平异常,伴发焦虑状态,也可使血脂代谢异常,临床上应对患者血脂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辅治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采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定定向力,采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及HDS-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2组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及HDS-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治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肖衍虎  康伟  郭莉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22-123,126
目的 评价早期针灸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给予功能训练;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为(22.5±3.4)分,对照组为(28.1±6.2)分,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为(77.9±6.7)分,对照组为(70.3±3.2)分,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灸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随访干预对舌癌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及发音的影响,寻求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舌功能训练的积极性、改善发音效果、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护理办法.方法 将未开展随访模式的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33例舌癌术后出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启用了随访模式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33例同类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采用自制的遵医行为水平量表和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和语言清晰度测评,并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总分和语言清晰度得分分别为(65.48±4.04)分、(89.88±5.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94±4.17)分、(68.64±7.1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访干预可有效提高舌癌术后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术后舌功能训练的积极性,改善发音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肖勇  温达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7-6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均达100.00%,2组相比无差异(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为(48.8±10.4)min,对照组平均为(92.5±18.5)min,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为(58.6±10.8)mL,对照组平均为(143.5±16.3)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平均为(18.4±4.7)h,对照组平均为(43.5±8.4)h,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为(6.8±1.5)d,对照组平均为(8.9±2.6)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药物应用率观察组为17.50%(7/40),对照组为62.50(25/4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7.50%(3/40),对照组为22.50%(10/4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好,手术成功率高,且对患者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56例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B组患者采用前臂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清晰度、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与治疗后供区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语言清晰度评分[(3.16±0.79)vs.(3.12±0.83)]与吞咽功能评分[(2.65±0.56) vs.(2.59±0.6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外貌、娱乐、活力、吞咽、咀嚼、语言、肩功能、味觉、唾液、情绪、焦虑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疤痕组织增生(0)与永久性功能缺陷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25.00%,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瘙痒(10.71%)、色素沉着(53.57%)与暂时性功能缺陷发生率(7.14%)显著性低于B组(50.00%,96.43%,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显著,供区状态良好,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栓颗粒治疗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栓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颈总动脉内径(CAD)。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无力、麻木、疼痛、构音障碍及视力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无力、麻木、疼痛及视力下降发生率分别为2.56%、1.28%、1.28%、1.28%,均低于对照组的11.54%、8.97%、8.97%、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1.25±0.21)mm、斑块面积(31.20±3.28)mm~2、CAD(4.25±0.47)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59±0.83)mm、(36.29±2.84)mm~2、(5.25±0.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栓颗粒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颈总动脉情况,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腭裂术后语音不清的患者中运用压舌法矫正舌根音异常,探讨提高腭裂术后舌根音清晰度的方法。方法进行常规语音训练的基础上,在舌根音训练中加入行为治疗压舌法,采用压舌尖后推的训练方法对20例腭裂术后语音异常的患者进行3个月内每周3~4次训练,然后对收集的语音资料进行舌根音语音清晰度评估。结果患者语音清晰度从训练前的(40±8)%提高到训练后(83±6)%,平均提高(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压舌法在矫正腭裂术后舌根音异常可达到提高语音清晰度,改善语音功能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预防继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继发性障碍.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81.55±23.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2±24.74),NIHSS评分(7.48±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0±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继发性障碍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辅助药物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继发障碍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药物用量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行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监护,观察组加用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脱水药物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44%,对照组为39.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内平均甘露醇用量为(781±76)g,术后1周ICP为(1.72±0.23)k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为(13.3±2.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30%、4.6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血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ICP监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脱水药物用量,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IU)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IU),对照组行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UL),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39例结石清除,占97.5%;对照组37例结石清除,占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19±18.92) ml、(2.11±0.36)d、(2.36±0.28)d、(6.90±0.46)d,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1.29±0.3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U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