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合并高血糖,其不仅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而且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诱发因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患者中风,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2].本文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探讨高血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早期防治高血糖,进而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谭青  刘磊  林红  李亚民  张慧捷 《贵州医药》2010,34(4):354-356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原因的系统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血管疾患。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一般认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高频超声能够直接检测,这已得到病理学证实,二维超声还能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类,评估其稳定性,彩色血流显像则能评估颈动脉有无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故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良好的诊断检测效果,目前临床上已经将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超声诊断结果也是作为监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数据指标之一.鉴于此,本文将对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研究进展作一详细综述,以望为后期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77例中老年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超声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方法:对77例中老年患者进行详细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并按不同年龄段分为A、B、C组,观察各年龄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77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共38例,发生率为49.4%;其中A、B、C三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2.3%、51.7%和76.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16.1%、37.9%和64.7%;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通过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75 %的脑梗死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侧向符合率为57.4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 ,以软斑、混合斑多见。软斑、内膜粗糙或溃疡是引致梗死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对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和监测 ,以及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被检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动脉的斑块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62例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总人数91.18%,其中颈动脉分叉处有斑块者32例(61.61%),颈内动脉者13例(20.97%),颈外动脉者8例(12.90%),颈总动脉主干处有9例(14.5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间接评估出血管的具体情况,因此它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窗口,运用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防治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医对CAS病因病机的认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治疗CAS等几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朱建钢 《安徽医药》2016,20(1):137-138
目的 通过颈动脉斑块评分情况的分析,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参与研究的病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组,对所有病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进行颈动脉斑块评分,以此作为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联系的数据基础。结果 经过颈动脉超声检测以后,发现冠心病组在Crouse积分、等级积分、斑块数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如将所有病例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划分,以上结果也成立,P<0.05。 结论 颈动脉斑块评分可以反映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造成高血压各种靶器官损害如动脉壁增厚、粥样斑块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颈动脉是全身中型动脉的窗口,其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脑动脉、外周动脉硬化的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超声科诊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临床资料和同期健康体检的对照组研究对象5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通过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组IMT、斑块评分均低于冠状动脉硬化组,而对照组Vdias高于冠状动脉硬化组,冠状动脉硬化组股动脉、腹主动脉和颈动脉IMT值均和各自的Vdias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通过对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IMT值、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回声特点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提供可靠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1.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约99%的冠心病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现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受技术和价格等影响还不能成为一种常规检查项目,而颈动脉超声检查由于价廉、方便、无创,已被临床常规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  相似文献   

12.
杨宝华  胡亚娟 《河北医药》2012,34(6):880-881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被忽视.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大脑两个重要器官的管道,也是动脉硬化的易发部位,其硬化病变的出现常早于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比较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颈动脉血管狭窄,引起局部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凋亡[1],严重的粥样硬化斑块、血栓的松动或斑块的破裂均可导致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引起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何勤  何娟 《河北医药》2003,25(12):946-947
颈动脉粥样硬化 (carotidarteryathrosclerosis ,CAS)是脑实质缺血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部脑中风的 2 0 %~ 3 0 %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进行性发展所致。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又发现 :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oronaryarteryathrosclerosis ,CAAS)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认为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对于筛选无症状冠心病患者 ,以及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使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颅外颈动脉位置表浅 ,而B超检查具有无创…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14 7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同时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 ,根据颈动脉检查的结果分为 6组 ,比较不同组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粗糙增厚粥样硬化改变者 119例 ,其中 7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 (6 3.0 3% )。而颈动脉检查结果内膜正常的 2 8例患者中 ,只有 1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 (35 .71% )。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 P <0 .0 1)。 结论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的病理改变与冠状动脉内膜病变正相关 ,可以作为基层医院评测冠心病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颈动脉超声仪检测两组受试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大小与内部回声情况,探讨中脉粥样斑块和脑梗死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71.6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多为脂质型,形状以不规则型为主,劲动脉内膜中屋厚度(IMT)平均(1.42±0.42)mm;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18.3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多为钙化型,形状以规则型为主,IMT平均(0.64±0.2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和脑梗死关联密切,超声可准确检查并确定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特点,其临床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数项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胆固醇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退缩和/或延缓其发展[1].本研究旨在观察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2例研究对象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MS的诊断建议列为MS组并且血压升高的患者列为MS并高血压组,对照组(普通高血压患者)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CCA)与颈内动脉(ICA)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观察颈动脉系统有无斑块存在。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CCA.IMT、ICA.IMT在MS合并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内膜细胞内外脂质聚积,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及动脉壁硬化。病变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脑动脉及主动脉罹患者最多,常为多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受累。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用体表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的评估取得了良好效果^[1]。它主要通过对颈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态学的改变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杜亚娟 《云南医药》2007,28(2):171-17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多因素、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而冠心病(CHD)是AS导致器官病变受损的最常见类型,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寻找简单、易行的筛选、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国内外一些资料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因其位置表浅,易暴露,且与皮肤平行,高频超声显像的颈动脉血管解剖结构清晰,结合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辨别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斑块的性质与数目,其操作简便易行、测量值可靠、安全重复性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成为常用的研究AS的血管之一。本文就CAS超声检测指标及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行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6例锁骨下动脉显示不清,满意显像率占96.3%,有125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78.1%。另外,125例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110例,总发病率为88.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84例,总发病率67.2%。其中,右锁骨下动脉与颈动脉同时合并有粥样硬化斑块的69例,占55.2%。结论: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明显比颈动脉高,常规检查右锁骨下动脉能显著提高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现率,对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