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职业医学     
010569某开山凿岩民工队晚发矽肺的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王建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一1999,20(5).一·74·320 310位民工曾于70年代初开凿隧道,工作10年后回乡务农。1986年后陆续发现矽肺,至1997年底共发现I期矽肺5例、I期矽肺10例、噩期矽肺‘14例,其中死亡3例,患病率为9.35%,病死率为lO.34%。29例矽肺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7.79士4.46岁,平均接尘工龄为5.18士1.80岁。平均晋级年限:I~Ⅱ期为2.48~O.88年,I~Ⅱ期为2.35士1.43年。该组病例接尘工龄短,发病年龄轻,晋级快,与凿岩工作为干式作业粉尘浓度高,且无任何防护,加之回乡后无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
50、60年代坑道作业的特点是干式作业(干打眼),以手工操作为主,由于坑道内粉尘浓度高,个人防护差,坑道作业工龄虽短但患病率高。从就诊的597人中,就有290人确诊为矽肺,构成比为48.6%。现对其中120例住院一期矽肺患者进行发病情况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某县为改善山区面貌,抽调一批农民成立一支民工队,专门开凿隧道,80年代初,该民工队解散回家务农。1986年后该民工队陆续发现了一批矽肺病人,为探讨其晚发矽肺的发生与发展,特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该民工队310人,截止1997年12月共发现Ⅰ期矽肺5例,Ⅱ期矽肺10例,Ⅲ期矽肺14例,其中3例Ⅲ期矽肺患者已死亡。患病率为9.35%,病死率为10.34%。29例矽肺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7.79±4.46)岁,平均接尘工龄为(5.18±1.80)年,Ⅰ期晋级Ⅱ期的,平均晋级年限为(2.48±0.88)年,Ⅱ期晋级Ⅲ期的,平均晋级年限为(2.35±1.43)年。3例死亡病人死亡年…  相似文献   

4.
宋世炳(江西浒坑钨矿职工医院):本文观察对象为1978年以前开始接尘,接生时间在半年以上,至1983年末止脱尘已达二年余,脱尘X线胸片诊断为“0”或“0—Ⅰ”者。截至1983年末,该矿共有脱尘工人2381名,其中检出晚发性矽肺477名,检出率20.03%。经与该矿未脱尘确诊的矽肺比较,晚发性矽肺的进展率、病死率均低于未脱尘确诊的矽肺,晚发性矽肺的平均发病工龄(11.4年)比未脱尘确诊的矽肺(15.5年)短。但结核并发率晚发性矽肺高于未脱尘确诊的矽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接尘退伍兵发生晚发性矽肺的危险因素,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350名接尘退伍兵为研究对象,进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33名晚发性矽肺患者为矽肺组(病例组),无矽肺者317例为非矽肺组(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组接尘工龄、脱尘时间、文化程度、职业、罹患肺部疾病、吸烟等因素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尘退伍兵晚发性矽肺的发生与年龄、接尘工龄、脱尘时间、职业、罹患肺部疾病、吸烟6个因素相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疾病、接尘工龄、年龄、吸烟4个因素是晚发性矽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接尘退伍兵群体的晚发性矽肺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接尘退伍兵群体的晚发性矽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退伍工程兵晚发性矽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某县895名男性退伍工程兵晚发性矽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矽肺421例,患病率为47.04%。其中Ⅰ期386例,Ⅱ期32例,Ⅲ期3例。本组晚发性矽肺发病特征:患病率高,接尘时间短,发病年龄轻,进期率、并发结核率及死亡率均较低。鉴于晚发性矽肺对退伍工程兵危害较大,故提出了加强对接尘退伍军人健康监护管理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坑道作业军工矽肺发病调查马玉良,王丰坤,张化洲,林清芳1991年,我们对平度市有坑道作业史的转、退军人进行了矽肺查体,按照《1986年全国尘肺流调方案》对68名矽肺患者资料进行了统计整理,现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受检人员共165名均系有坑道作业职业...  相似文献   

8.
部队坑道作业复员退伍军人脱尘后应随访多少年才较安全,而有些因种种原因未予追踪而造成迟诊。为此,对分配在我县厂矿中的24名有坑道作业史的工人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掌握晚发性矽肺病变发展规律以及找出迟诊的原因,对今后矽肺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襄渝铁路西段铁路民兵发生晚发性矽肺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指导防治,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2011年于广元市疾控中心进行职业病健康监护和诊断的原5 074名铁路民兵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矽肺组(1 726人)和非矽肺组(3 348人),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矽肺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5 074名铁路民兵中,矽肺发生率为34.02%(1 726/5 074),1 726名矽肺患者中合并肺结核的有27人(1.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人群性别(χ~2=19.99,P0.01)、岗位(χ~2=153.48,P0.01)、工作年限差异(t=-7.0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不同岗位、工作年限为独立危险因素,如性别危险度3.69、工作年限危险度1.14,坑道作业危险度1.73,碎石危险度1.39。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岗位对同一工龄性别不同的民工患矽肺的影响也不同,如系数最高的坑道作业男性系数为-0.58,女性系数为-1.89,系数最低的搬运作业男性系数为-1.55,女性系数为-2.86。体检结果显示1 726名矽肺患者中合并肺结核的有27人(1.56%)。结论铁路民兵在民兵职业中,由于从事坑道作业、碎石作业、隧道作用、爆破作业、风钻作用、搬运作业等职业,在退伍后虽未在从事上述职业,但在相当长(≥35年)时间后,矽肺发生率仍然较高,属于晚发性矽肺,部分患者合并肺结核。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应加强对铁路退伍民兵的职业健康管理和保障工作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筛查,对于已诊断患有矽肺病的民兵,采取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铁道退伍兵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退伍工程兵在脱尘后的矽肺发病情况。方法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每位退伍工程兵逐个进行询问调查,并结合民政部门的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2名退伍工程兵健康检查中,检出晚发性矽肺患者11人,其平均年龄为41.5岁,平均接尘工龄为5.01年,平均脱尘年限为15.83年,检出率为6.79%;以1955年至1965年入伍的工程兵为主,占总退伍工程兵患矽肺人数的49.38%。结论该地区退伍工程兵患晚发性矽肺特征有脱尘时间较长,接尘工龄在5年左右,发病年龄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钨矿机械干式作业时期,生产场所粉尘浓度高达1000mg/m~3以上,曾发生一大批典型的矽肺病例,发病工龄最短的仅半年,有一部分“快”型矽肺初诊时已是“Ⅱ”期或者1年左右即迸级;另有部分工人在脱离粉尘作业(以下简称离尘)后发病,称晚发性  相似文献   

12.
晚发性矽肺是指脱离粉尘作业后,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发生的矽肺。我们于1968年起坚持每隔2年对脱尘工人进行一次X线胸片检查,对于连续胸片齐全、质量符合诊断要求的,经地区矽肺诊断小组确诊。1968—1983年在脱尘工人中共检出晚发性矽肺59例,占同时期接尘工人的7.1%,占全矿矽肺病人的13.7%。发病年龄41~71岁,平均51.1岁,均为男性工人。  相似文献   

13.
本厂铸钢车间,从1963~1992年30年来,工龄满一年以上,有接触矽尘工人1277人,其中矽肺患者84例,患病率为6.58%。各工种间,患病率差异较大。清理与配料工种患病率最高,因此,在治理尘害时,仍应从清理、配料二个工种为重点。矽肺患者的发病工龄与发病年龄随着粉尘浓度得到控制,逐渐延长。可见,积极落实防尘措施,是可以控制或连缓矽肺发病的.但该车间另有观察对象97例,检出率7.66%,从历年累计资料看,在五年内有55.88%的观察对象确诊为矽肺I期。照此推测,今后10年内可能有部分观察对象被确诊为矽肺,故应进一步加强防尘工作。本车间有17例晚发矽肺病例。据分析,脱尘后15年内被诊断矽肺者占82.35%、故脱尘或退体后仍要定期给予胸部摄片检查,同时为安全可靠起见,追踪时间最好为15年以上。  相似文献   

14.
248例晚发性煤矽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井下粉尘作业工人脱离粉尘(简称脱尘)后,经检查被确诊为煤矽肺新发病例者,称晚发性煤矽肺(简称晚发煤矽肺)。在坊子煤矿煤矽肺动态观察中,发现1981年比1972年晚发煤矽肺病人增加了4.64倍。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修改尘肺医疗预防措施,加强医学观察和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年对该矿晚发煤矽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国防坑道兵晚发、迟诊、误诊矽肺调查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255067)甘传伟,杨俊芝我院近十年来,相继收治、诊断国防施工坑道兵晚发、迟诊、误诊矽肺病人21例。为汲取经验教训,探讨晚发、迟诊、误诊的原因,进而提出防治建议,笔者对本组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胜利油田部队退伍坑道兵迟发性矽肺的患病晋期及死亡状况。[方法]调查胜利油田148名2006年底以前诊断为矽肺病的退伍坑道兵的出生年月、开始接尘时间、实际接尘时间、脱离接尘时间、诊断矽肺时间、晋期时间及晋期级别,并对已逝患者进行死因调查。[结果]148例矽肺病人中,Ⅰ、Ⅱ、Ⅲ期矽肺者分别为117、20、11例,分别占79.05%、13.51%、7.44%;95.27%的患者接尘时间集中在1955—1969年;77.03%的患者接尘工龄〈5年。平均接尘时间为3.45年;13.51%的患者越期诊断;11例患者晋期;19例病人死亡,病死率为12.84%,以Ⅲ期矽肺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其主要死因为肺心病、肺部及支气管感染。[结论]应加强对1955~1959年期间从事坑道作业的退伍坑道兵追踪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矽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粉尘作业工人离尘后患矽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多称之谓“晚发矽肺。”但离尘后究竟要观察多少年?其发病与接尘时间、粉尘性质的关系等都有待探讨和认识。 本文拟对我区1965~1983年来矽肺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脱尘工人“晚发矽肺”发生发展规律和矽肺迟诊的原因,为进一步做好矽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古书院煤矿47例晚发性尘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有如下特点:各工种均可发生尘肺,但采煤工和掘进工患病人数最多;55岁以上的退休工人占50%以上;脱离粉尘作业时间长短悬殊,短的只有3年,长的在20年以上;可以继续发展,晋期为Ⅱ期和Ⅲ期,可以继发活动性肺结核;晚发性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与非晚发性尘肺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对于煤矿晚发性尘肺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退伍铁道兵晚发性矽肺171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伍铁道兵晚发性矽肺的发病规律及肺功能的损害情况,为防治和管理晚发性矽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71例铁道兵晚发性矽肺患者(晚发组)与195例无矽肺退伍铁道兵(无矽肺组)、177例煤矿纯掘进工矽肺病患者(纯掘组)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对照,分析晚发性矽肺的发病特征。结果退伍铁道兵晚发性矽肺患者接尘工龄平均2.74±0.55年,脱尘到确诊矽肺年限平均23.50±0.78年。肺通气功能检测显示:晚发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值明显低于无矽肺组,除FEV1%外,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晚发性矽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显著降低;与纯掘进组比较除FCV、FEV1、MVV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均值从无矽肺组到晚发组各期有逐渐减低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组肺通气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均重于无矽肺组(P〈0.01)。结论退伍铁道兵肺通气功能损害严重,提示要加强退伍铁道兵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0.
脱离有粉尘危害的环境以后发生的矽肺,称晚发性矽肺。国内外资料均有报导。据我们观察,晚发性煤矽肺在三都地区四个煤矿1963年至1970年检出的煤矽肺新病例中占7.09%~10.13%(1)。为了探索晚发性煤矽肺的发病特点及其X线征象,我们选择了有烟煤矿与无烟煤矿两组此类病例共24例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对此类煤矽肺的认识,进一步做好煤矽肺的防治工作。材料来源从兴无矿务局三部地区四个煤矿和湘永煤矿现有的煤矽肺病例中,按以下三个条件选择病例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 1.脱离粉尘作业后发生的煤矽肺,在脱离粉尘作业时或脱离后有“正常范围”胸片者,在诊断为煤矽肺前1~2年有“可疑煤矽肺”或“正常范围”胸片者。2.职业史可靠,记录较详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