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调查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隔离技术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将隔离技术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相对专业知识两个部分,采用自行设计的隔离技术知识问卷,现场对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医务人员对一般知识回答正确率达91.4%;对相对专业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在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最高(48.1%),医生次之(28.7%),医技人员最低(16.6%).结论: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对隔离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对相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较差,且在不同职业间存在差异.传染病医院应全面加强隔离技术知识的培训,尽快建立健全隔离预防各项管理制度,并将隔离预防的重要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的培训,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37名传染病医院临床护士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和主观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传染病医院护士的消毒隔离意识普遍较强;护龄越长答题正确率越高(P〈0.05)。结论系统培训很有必要,护龄较长的护士消毒隔离的认识明确,掌握程度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对深静脉血栓(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术中预防意识及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调查195名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对下肢DVT相关知汉的掌握程度、术中预防意识及措施落实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有效率为98%。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DVT知识平均得分为(14.00±3.26)分,其中DVT发病机制、术中DVT危险因素分项的得分较高,分别为(0.72±0.20),(0.67±0.23)分,DVT临床表现和术中有效预防措施得分较低,分别为(0.56±0.21),(0.62±0.23)分;不同科室、职称、年龄的调查对象DVT知识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090,5.113,3.493;P〈0.05);不同学历的调查对象DVT知识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5);192名医务人员DVT知识的来源分别为工作经验、自学理论、专业培训,分别为59.9%,35.4%,27.6%的医务人员希望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实战训练的方式得到DVT知识。结论应在继续教育中加强手术医务人员DVT知识培训,制定出统一的预防方案和指南,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培训和管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法,对2007年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认知程度仅为66.1%;工作岗位不同,掌握的侧重点不同;药剂和辅助科室人员知晓率最低。结论: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不重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和医院感染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情况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平均知晓率82.04%,医生与护士知晓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意义,医技人员与前两者相比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完善职业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6.
16241例住院患者HBsAg、抗-HCV及抗-HIV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预防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各临床科室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科室患者乙肝和丙肝感染率不同,4.60%和1.23%的患者在住院前就已分别感染了乙肝和丙肝。结论临床医生应按病种按科室收治患者,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消毒隔离和预防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巧用泡沫块防针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的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如注射针头)刺伤等。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暴露伤害。WHO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医院工作人员中乙型肝炎的感染比一般居民高3倍~6倍。英国医学会(BMA)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进一步宣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并将感染控制技能深人临床实践工作中。方法2013年4月策划了以手卫生、职业防护、医疗垃圾处理、正确送检和合理用药为主要内容的“全院协作、共控院感”的医院感染控制活动周(院感周)活动。活动通过舞蹈、讲座、知识竞赛以及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后下发58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5份,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手卫生观察表连续4个月对临床科室进行手卫生观察,以此追踪活动的效果评价。结果555份问卷显示,527人(94.95%)认为此次院感周活动有意义,554人(99.83%征确掌握七步洗手法,550人(99.13%滇正理解洗手时机,483人(87.11%)知晓医疗垃圾分类知识,423人(76.20%)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流程;每月观察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340个时机,依从性从3月份的52.94%上升到6月份的75.88%,正确率从65.55%上升到87.21%。结论开展院感周活动后,医务人员从感控零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状况及应对措施。方法对上报登记的67例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职业暴露者以护士(86.6%)和医生(7.5%)为主;暴露源以梅毒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43.3%;暴露途径以针刺伤或锐器伤(59.7%)和被患者抓伤和咬伤(29.9%)为主;暴露后均及时进行检测和预防用药,未发生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加强对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预防体系,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务人员对洗手认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了解在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对洗手认识及行为的情况。方法 对在本院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对洗手的认识,配合暗中观察其洗手方式和调查其洗手行为。结果 临床医务人员对洗手知识的知晓平均率为96.9%,洗手执行平均率为37.9%;在诊疗或护理两位患者之间护士的洗手执行率(50.7%)比医生的洗手执行率(21.4%)高。结论 提高对洗手重要性的再认识;普及医院感染的知识。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洗手行为的监督管理;提供简便有效的洗手方法。尽快提高临床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洗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认识水平。方法对部分医院洗衣房及洗涤公司的138名工作人员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对职业防护的认识、穿戴防护用品情况、职业危害的影响及锐器损伤后的处理等情况。结果掌握洗手指征者130人(94.20%),掌握戴手套指征者120人(86.96%),掌握戴口罩、眼罩指征者108人(78.26%),掌握更换区域服、鞋指征者80人(59.97%)。完全执行使用一次性帽子者127人(92.03%),完全执行使用一次性口罩者119人(86.23%),完全执行使用防水隔离衣者92人(66.67%),完全执行使用胶鞋者70人(50.72%),完全执行使用护眼镜者39人(28.26%)。在工作中发生过锐器损伤者38人,皮肤过敏者6人,高温烫伤者10人,听力减退者2人。锐器损伤后用清水冲洗并消毒切口者35人(92.11%),将血液挤出者26人(68.42%),进行血液检测者2人(5.26%),注射高效价球蛋白者1人(2.63%),报告上级者1人(2.63%),未做任何处理者3人(7.89%)。结论洗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认识水平低,不仅要通过职业培训等提高职业认识,还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免疫状况,为医院进一步有效预防医务人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直接询问调查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院医务人员乙肝疫苗免疫标志物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进行调查检测分析。结果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抗-HBs阳性率38.08%,其中注射乙肝疫苗获得抗-HBs阳性率30.25%,感染获得抗-HBs阳性率7.83%;男、女医务人员注射乙肝疫苗获得抗-HBs阳性率比较,感染获得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医务人员注射乙肝疫苗获得抗-HBs阳性率24.16%,感染获得抗-HBs阳性率10.67%,而非临床医务人员则分别为40.78%和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职业安全防护既要有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作指导,也要有强制性的培训学习作手段;既要有制度设施的建立健全作基础,也要有完善的自我防护措施作保障。临床医务人员应是重点防护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住院前3日的肺结核患者100例进行调查。结果:预防结核病传播知识总得分为(54.41±8.56)分,知识得分≤57分的占61.0%,结核病患者对预防结核病传播的知识认知现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易感人群维度得分最低(1.87±1.07),预防结核病传播措施维度得分其次(3.22±0.57);各维度得分最低的条目分别为:HIV/AIDS与结核病(1.24±1.86),结核病人应配戴哪种口罩(1.32±1.89),密闭环境下结核菌的传播(2.20±2.00),结核病的早期症状(2.72±0.74)。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患病时间患者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预防结核病传播知识的认知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患病时间的患者对传播知识的掌握有差异性。提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结核病的传播知识及预防传播措施进行宣传教育,从而提高肺结核患者对预防结核病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自觉采取良好的卫生行为,减少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消毒隔离管理对消毒隔离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 2022 年 4 月于我院发热门诊工作 的医务人员 4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的不同,将医务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发热门诊 管理;观察组实施改良消毒隔离管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消毒隔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 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得劲传染病来源、消毒措施、隔离注意事项、感染物处理方法的知晓度评分均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发热门诊对实施实施改良消毒隔离管理, 能提高感染控制效果,提升消毒隔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原因或危险因素及治疗知识在公众中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最有效的途径及最经济的方法。目的:调查东莞地区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知状况。 设计:整群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于2001-03/06采取整群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03已居住于广东省东莞市城区及郊区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各种经营形式工厂、东莞理工学院、各高级中学和郊区自然行政村,年龄满17周岁的常住居民及外来居民,随机抽取2500名进行调查。 方法:参照相关文献设计修改调查表,包括人口学资料、脑卒中的一般知识、预防知识、识别知识、处理知识及获取脑卒中防治知识途径。脑卒中防治知识每项计1~4.5分,总分为60分,获取脑卒中防治知识途径不计分。每次调查1个被选单位,每次发放调查表300~600份,有500份问卷随机向来东华医院健康体检的人员发放。 主要观察指标:调查表回答正确率,每类脑卒中防治知识总分,分层亚组的每类知识总分,获取防治脑卒中知识途径。 结果:回收完整有效调查表2320份。①全表问题回答正确率平均为49.8%,以识别知识和处理知识较低;总分〈60%者占48.2%。②每类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各类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学生依次递减(P〈0.05),学生与自由职业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高、中、低文化程度也依次递减(P〈0.05);有脑卒中史者高于未患者(P〈0.05)。③以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分层各亚组获取脑卒中防治知识的途径依次是阅读报刊杂志、收看广播电视、阅读科普手册、亲人朋友影响、医务人员宣教。 结论:调查期间东莞地区公众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识别知识和处理知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一步开展脑卒中防治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枫 《现代护理》2003,9(2):108-109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发放医院感染调查表对眉山市人民医院27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掌握程度优良者38.18%,一般者27.27%,差者34.55%,5年以上工龄与刚参加工作者掌握程度有较明显的差异,在掌握医院感染上各层次护理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尤其在医院感染的有关监测标准及新进展上。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的培训教育,将之作为学校、临床带教及医院继续教育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住院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24例住院产妇出院前进行问卷和咨询调查。结果: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剖宫产与正常产产妇对育儿知识和康复锻炼知识需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对产褥期知识需求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住院产妇首选健康教育方式比率依此为:与医务人员交谈(46.30%)、阅读资料(44.44%)、观看VCD(9.26%)。结论:顺应住院产妇不同需求,引人而异,安排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可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193名医务人员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情况;自我防护情况等。结果医务人员发生过职业暴露者146名(75.6%);62名(32.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局部紧急处理,27名(14.0%)医务人员对被血液、体液污染持无所谓态度,96名(49.7%)医务人员不了解标准预防的内容,能做到I级防护的只占7.8%。结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普遍缺乏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对标准预防的内容不够了解。  相似文献   

19.
王萍  杨叶玲 《当代护士》2014,(8):139-141
目的通过对职业暴露资料的分析,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为提出工作中的改进措施、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和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医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3年7月发生的31例职业暴露的案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职业暴露一般因素、感染源分布情况、暴露时操作环节的情况、暴露后处理情况。结果我院2009年6月。2013年7月间发生职业暴露的临床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77.42%,工作年限2~5年占67.74%,暴露中手术科室占70.97%,锐器伤93.55%。感染源中乙肝占74.19%,丙肝、梅毒感染各占6.45%,混合感染占12.9%。我院登记职业暴露伤害31例以轻、中度为主(轻度占77.42%,中度占22.58%)。31例暴露案例未发现感染。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尤其是新进人员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和及时落实暴露后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标准预防教学方法降低护生职业暴露的效果。方法将临床实习护士31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5人和实验组158人,对照组按实习大纲进行教学,实验组在实习大纲的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标准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及锐器标准处理等教学内容,比较两组护生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执行情况及锐器伤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标准预防知识掌握及防护措施执行情况好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对未明确传染病的患者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掌握合格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P〈0.05),锐器伤发生率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6,P〈0.05)。结论护生在实习期间加强标准预防教学,规范操作行为,完善标准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强护生对职业暴露及锐器伤防护的自觉性,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