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住院病例50例,均经头颅 CT确诊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酯,对照组只用甘露醇,两组比较差异.结果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甘油果糖明显减轻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组织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皖芬  江毅卿  金笑平 《浙江医学》2018,(13):1501-1502,1505
目的分析继发于泌尿道感染的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MER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例泌尿道感染继发ME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例1患者为青年男性,例2患者为中年女性。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发热、尿频、尿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头痛、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均给予左氧氟沙星针抗感染治疗。发病早期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压部T2WI-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腰穿检查提示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正常。予以抗感染、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营养支持治疗后好转,1个月后复查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压部病灶消失。结论泌尿道感染可能是MERS的病因之一,其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若早期出现泌尿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头痛、精神异常、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也要考虑MERS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王小妮 《吉林医学》2013,(35):7401-7402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将6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治疗组使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结果:甘露醇组33例中有13例先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甘油果糖组33例中仅有4例出现肾功能轻度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应用相辅相成,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水肿是神经内科最常见且急需处理的问题 ,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的因素 ,脑出血血肿本身增加了颅腔内的容积 ,而血肿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水肿 ,可引起严重的脑水肿颅内高压 ,严重的脑水肿常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有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 ,由于甘露醇易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 ,速尿的脱水作用有限 ,而白蛋白价格昂贵 ,因此 ,我们采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并减少甘露醇用量治疗 6 4例 ,单独使用甘露醇治疗 5 0例 ,对照研究了二者的疗效和副作用。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吧探讨甘油果糖在降低颅内压,清除水肿治疗中的利尿作用明显低于甘露醇注射液,可减轻肾脏负担.方法 造取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共186例,所有病例均观察两周.分为研究组(甘油果糖组),对照组(甘露醇).对两组治疗的尿量、尿比重、持续时间、体内代谢比较.结果 甘油果糖研究组的尿量<甘露醇对照组的尿量,两组病人疗效判断均有明显的降颅压效果,且效果相似.但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均有轻、中度的肾脏损害及明显的反跳现象.而使用甘油果糖注射液患者不但明显的降低颅内压,同时无明显的肾脏损害及反跳现象.结论 通过这几年的降颅压治疗,对上述甘油果糖疗效观察体会如下:①甘油果糖能有效的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起效时间显稍缓,但持续时间长,无反跳现象.②甘油果糖的利尿作用小,不产生水--电解质紊乱,对肾功能的影响小,尤适用于肾功能障碍及需长期脱水降颅内压的患者.③甘油果糖能清除氧自由基,起到减少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及酮体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并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1例单用甘露醇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用能明显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积水。结果:单用甘露醇效果差,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油果糖注射液与甘露醇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脑积水疗效确切,降颅压、减轻脑积水作用强、见效快、维持时间长、不易反跳、对肾功能无影响、较安全,疗效优于单用甘露醇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16-118+122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脑水肿患者103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03例患者分为单一组(n=51)和联合组(n=52),分别行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治疗后(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合并脑水肿的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少,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科治疗的52例脑水肿患者按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给予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脑水肿的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在使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两周后能显著减对轻肾功能的损害,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脑组织周围水肿以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脑水肿可以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等,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甘油氯化钠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颅内压增高患者用甘油氯化钠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并与66例用甘油果糖注射液及66例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进行比较,通过测定颅内压、尿量及尿红细胞,观察效果及副作用.结果:甘油氯化钠注射液总有效率为93.1%,甘露醇注射液总有效率为93.2%,甘油果糖有效率为93.3%,甘油氯化钠注射液无反跳现象,对肾功能影响小,无溶血现象.结论:甘油氯化钠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尤适用于亚急性颅内压增高、高龄患者及肾功能有损害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8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4 0例 )和对照组 (4 0例 )。观察组应用 2 0 %甘露醇 12 5 ml和甘油果糖 2 5 0 ml静脉滴注 ,每 6~ 8h 1次 ,交替应用 5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 ,并逐渐减量 15 d后停药。对照组全部应用 2 0 %甘露醇 12 5 ml脱水治疗 2 0 d。所有病人均给予吸氧、控制血压和血糖 ,保持水电酸碱平衡 ,脑细胞保护剂等常规治疗。30 d后两组均复查 CT。结果 :观察组 30 d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 CT检查显示观察组 30例后血肿周围组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 1) ,血肿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1)。结论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比单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甘油果糖对颅内压增高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忠萍  杨涵铭 《上海医学》2003,26(7):514-516
甘油果糖制剂是 10 %甘油、5 %果糖和 0 .9%氯化钠的混合液 ,为高渗性脱水剂 ,能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与甘露醇相比 ,肾功能损害较少见 ,但目前尚不甚了解其对应激状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1] 。本研究比较分析颅内压增高有 (无 )合并高血糖患者在使用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过程中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 ,为临床合理使用甘油果糖提供理论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近 2年来收治的 10 5例颅内压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已发生脑疝者除外 )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2 ],即有使颅内压增高的颅内疾病 ,并有头痛、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2.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甘油果糖组与甘露醇组治疗脑水肿的疗效,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两组分别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观察应用不同脱水剂后的治疗效果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甘油果糖与甘露醇均能明显降低颅内压,两组治疗效果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甘露醇组对肾功能有损害,而甘油果糖组对肾功能无影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油果糖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于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的药物,其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疗效优于甘露醇。  相似文献   

13.
经病理或血清学证实的8例脑囊虫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囊虫病以青壮年多见,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嗜酸性粒细胞不能提示感染本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占50%,血囊虫循环抗体阳性率高而脑脊液低阳性率低。所有病例均为脑实质病变,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后者典型表现呈“靶征”。予吡喹酮或阿苯达唑驱虫,采用小剂量滴定法,合用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疗效佳,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囊虫病诊断主要依据典型头颅磁共振表现、病理或血清学检查,现行治疗有效而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刘文凤  邓芳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150-150,156
1一般资料 患者男,16岁.因发热、头痛、伴呕吐一周,在当地基层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示化脓性改变,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抗感染、脱水等治疗2周,  相似文献   

15.
韦日恒 《广西医学》2014,(3):392-393
目的:分析恙虫病并发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恙虫病并发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恙虫病并发脑炎患者均有中枢系统表现、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及头颅CT变化。经用多西环素及综合治疗8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提高对恙虫病并发脑炎的认识,进行脑电图检查、血清变形杆菌凝集反应检查,以及多西环素诊断性治疗,是防止误诊误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半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序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半量(125 m L)20%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量(250 m L)20%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控制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以及血电解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肾功能异常和水电解质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50%和2.50%,对照组肾功能异常和水电解质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7.50%和22.5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量甘露醇与全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序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相似,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头部血流和神经功能,但半量甘露醇对患者肾功能和血电解质平衡影响较小,因此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胡朝峰 《海南医学》2012,23(16):28-30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科治疗的52例脑水肿患者按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给予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脑水肿的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在使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两周后能显著减对轻肾功能的损害,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脑组织周围水肿以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脑水肿可以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等,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诊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②方法 对MP脑炎患儿进行脑脊液、血清MP-IgM、血常规检测及头颅CT、脑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对患儿静滴红霉素联合序贯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羚羊角粉、鲁米那钠、安定、水合氯醛、甘露醇、速尿、白蛋白、地塞米松等对症治疗。③结果 36例中,治愈20例(55.56%),好转15例(41.67%),自动出院1例(2.77%)。④结论 MP脑炎诊断需具备血清MP-IgM阳性、脑脊液检查病脑改变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的临床症状,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MP脑炎需动态检测MP-IgM变化。大剂量鲁米那钠治疗难治性惊厥优于安定类。中重度脑水肿应用不同剂量、短间隔给予甘露醇。抗感染应用红霉素疗程不宜大于7~10天,同时需序贯服用阿奇霉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对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所致颅内高压非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甘露醇组(44例),甘油果糖组(42例).在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后,甘露醇组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每6~8h 1次,连用5天后减量,疗程2周.甘油果糖组应用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注每6~8h 1次,连用5天后减量,疗程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5天,2周分别进行头部CT扫描,观察颅内高压临床症状的缓解及脑内水肿范围情况.结果 治疗后5天甘露醇组头痛明显缓解率明显优于甘油果糖组(P<0.01), 水肿范围的消退也优于甘油果糖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及脑内水肿范围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均能缓解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对于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水肿高峰期更适用甘露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辅助脑出血术后患者围手术期脱水治疗取得的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6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A、B、C三组,A组为对照组,20%甘露醇125ml,为23例,B组20%甘露醇125ml与甘油果糖250ml,为22例,C组20%甘露醇125ml与甘油果糖250m再加白蛋白为17例,分被对其进行颅内压检测,根据不同个体情况针对性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脱水剂降颅内压效果:B、C组明显优于A组;病人预后GOS疗效评定:C组疗效明显优于A、B组。结论:甘露醇与甘油果糖及白蛋白的联合使用对降低颅内血压具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