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尸体解剖过程中 ,发现一例右髂总动脉分支位置异常的标本。为了积累变异资料和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现报告如下 :1.本例尸体 :男性 ,体长 16 6 cm,年龄约30岁 ,外观发育正常。2 .腹主动脉走行于脊柱的左前方 ,长2 0 .1cm,管径 1.5 cm,在第五腰椎体上缘分左、右髂总动脉。右髂总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 ,走行于右下方 ,长 2 .2 cm,管径 1.2 cm,在第五腰椎体下缘即分为右髂内、髂外动脉。右髂内动脉管径 0 .5 cm,沿骨盆后壁走行进入骨盆腔后分为数支。右髂外动脉管径 0 .7cm,走行至右下 ,距发出右侧腹壁下动脉处其长度有 11.6 cm。左髂总动…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解剖一具40岁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髂总动脉有弯曲畸形,现报道如下。成尸发育正常,双下肢对称等粗。动脉弯曲畸形有一处,为右髂总动脉跨越左、右髂总静脉分叉处。左侧髂总动脉主干及左、右髂总动脉的分支无异常。畸形中点距离右髂总动脉根部约8.8 cm,距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约15.8 cm,距离右髂内动脉和髂外动  相似文献   

3.
正常情况下,人体下肢的动脉主干为髂外动脉。髂外动脉在股前区移行为股动脉,股动脉向下穿收肌管至窝上界续为动脉[1,2]。而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下肢股动脉终于股前区,股深动脉缺如;臀下动脉向下行于股后区,至腘窝上界移行为动脉(图1)。因此,髂外动脉-股动脉和由髂内动脉发出的臀下动脉共同成为其右下肢的供血动脉主干,现报道如下:图2股动脉发出膝降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1.髂总动脉2.髂内动脉3.髂外动脉4.股动脉5.髂外静脉6.旋股外侧动脉7.旋股内侧动脉8.膝降动脉9.缝匠肌10.股直肌11.长收肌图1臀下动脉移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例尸体为男性 ,体长 166cm,年龄约 30岁 ,外观发育正常。1 右髂总动脉高位分支 腹主动脉走行于脊柱的左前方 ,长 2 0 .1cm,外径 1.5cm,在第五腰椎体上缘分左、右髂总动脉。右髂总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 ,走行于右下方 ,长 2 .2 cm,外径 1.2 cm,在第五腰椎体下缘即分为右髂内、髂外动脉。右髂内动脉外径 0 .5cm,沿骨盆后壁走行进入骨盆腔后分为数支。右髂外动脉外径 0 .7cm,走行至右下 ,距发出右侧腹壁下动脉处有 11.6cm。左髂总动脉外径 1.0 cm,在左侧骶髂关节高度、距腹主动脉分叉 4 .0 cm处 ,分为左髂内、髂外动脉。左髂外动脉外径 0 .…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浅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起始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旋股外侧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3.8 mm,距股深动脉起始处2.42cm发出,发出后行向外侧0.85 cm后继而行向下,分支分布于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2.右旋髂浅动脉起于旋股外侧动脉,距股动脉0.85 cm发出,起始处外径1.8mm,发出后行向外上,分布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3.正常情况下:旋髂深动脉在距髂前上棘附近分为髂嵴支和腹壁肌支(升之),前者分布至髂嵴及附近肌及皮肤,后者分布至肌。本例右旋髂深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0 mm,距腹股沟韧带1.22 cm,以短干发出后分为上、下两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2.4 mm、2.2 mm。上支向上穿腹股沟韧带后行向外上,分布于髂肌和腹横肌的下份内面,上支起始段还发出两较大分支,分布于耻骨肌;下支行向外上于腹股沟深面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此二肌的下份。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1支右膈下动脉、2支左膈下动脉共干并自腹主动脉发出,查十年文献未见此种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报道如下。在腹主动脉前壁,腹腔干上方0.27cm处发出一长0.23 mm,外径2.76 mm的膈下动脉主干并分为3支,1支右膈下动脉,2支左膈下动脉。右膈下动脉起始处外径2.12 mm,经右膈脚前方向右,在下腔静脉后方向右后走行至右侧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续集》一书,髂内静脉的类型:1支型为(74.50±4.32),2支型为(24.51±4.26)%,3支型为(0.98±0.98)%,而1支型的髂内静脉均注入同侧髂总静脉。作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髂总静脉缺如、右髂内静脉注入左髂总静脉、右髂外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变异,现报道如下:该例标本右侧髂内静脉的收集范围正常,其由属支形成后伴髂内动脉和髂总动脉行向内上方,在骶骨岬的前方注入左髂总静脉,其长5.56cm,注入处压扁外径1.18cm;而右髂外静脉由股静脉延续后伴髂外动脉和髂总动脉行向内上方,在第5腰椎下缘与左髂总静脉相互汇合形成下腔静…  相似文献   

8.
吻合膝上外侧血管髂胫束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 :为带血供髂胫束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新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对膝上外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髂胫束的血供来源等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膝上外侧动脉于腓骨头上缘近侧垂直距离 5 .2± 0 .9cm处起自动脉 ,起始外径1.8± 0 .4mm ,向外上蜿蜒走行 3 .0± 0 .2cm ,分为升、降支。升支起始外径 1.2± 0 .4mm ,发出肌支和髂胫束穿支 ;降支起始外径 1.2± 0 .4mm ,发出肌支、3~ 5支股骨外侧髁骨膜支及髂胫束穿支。其中低位髂胫束穿支距腓骨头上缘距离 6.1± 1.1cm ,膝上外侧血管髂胫束瓣蒂长 4.9± 1.0cm。结论 :根据膝上外侧血管的分支、分布特点 ,设计吻合血管髂胫束游离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受体血管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肾移植血管端端吻合提供解剖学基础,本文观测了32具成年尸体的髂动脉系和肾动脉.通过前后两者口径的对比,一支型肾动脉和多支型肾动脉第一支可与髂内动脉干作对端吻合,二支型动脉,可先并合为与髂内动脉内径相近的一支,再与髂内动脉作端端吻合;三支型肾动脉,亦可合并成一支与髂内动脉干作对端吻合,也可合并其中二支,合并支与另支分别与髂内动脉前、后干作端端吻合,还可依其口径大小,其中二支分别与髂内动脉前、后干(或臀上动脉)端端吻合,另支与髂外动脉作端侧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过程中见其营养肝的动脉变异伴副胆囊管异常,查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资料,现报道如下: 该男尸年龄不详,身长174 cm.打开腹腔后,见其腹主动脉于第12胸椎体水平发出腹腔干.走行1.73 cm后分为肝总动脉和脾动脉2支.胃左动脉在腹腔干上方0.57 cm处由腹主动脉发出.肝总动脉外径为5.76mm,向右走行2.47 cm后,发出肝左动脉、肝中动脉、胃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4个分支.肝左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42mm,向右上走行3.74 cm经肝门入肝左叶,沿途无分支,其与肝中动脉夹角为32.5°.  相似文献   

11.
制作1成年男性右下肢血管神经标本时,发现胫后动脉发出异常支行于外踝后方(图1),此变异罕见[1,2],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该男尸右下肢的胫后动脉在小腿后区走行正常,其在胫骨内踝所在水平面以上0.48 cm处发出异常支,其起始处外径1.82 mm.异常支与胫后动脉呈44.5°在跟腱深面向外下方走行1.93 cm后分为2支:1支水平走行1.88 cm止于胫腓后韧带,其起始处外径1.94 mm;另1支向跟骨外侧走行1.64 cm发出第1分支,止于跟腱深面,再走行0.41 cm发出第2分支,止于跟骨,继续向跟骨外侧走行1.90 cm发出第3分支和第4分支,分别止于足背外侧缘和跟骨外侧,其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0、1.81、1.54、1.90 mm.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局部解剖教学中,见一成年男性标本左侧闭孔血管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图1),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左侧闭孔动脉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处自左髂外动脉内侧壁发出,向内下跨耻骨支伴正常来源的闭孔神经进入闭膜管.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解剖一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肝动脉的分支分布变异,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发出3大分支,即脾动脉、肝总动脉和副左肝动脉。肝总动脉正常,距腹腔干1.85cm处发出肝固有动脉和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又发出肝左、右地动脉。①副肝右动脉:起自胃右动脉,在距肝总动脉分支处0.24cm处发出,总长为4.6cm,跨过门静脉的前方,走行于胆总管的后方,随后分为两支进入肝右叶。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 ,发现其右侧髂总动脉分支穿髂总静脉隧洞的异常 (附图 ) ,现报道如下 :右侧髂总静脉在走行于腰大肌表面的部位出现一隧洞 ,洞口为一卵圆形裂孔。该裂孔长轴为 1.5cm ,与静脉平行 ,短轴为 0 .7cm ;近侧端距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 5 .5cm ,远侧端距右侧髂内静脉与髂外静脉汇合处4 .3cm。右侧髂总动脉在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 4 .1cm的部位发出一动脉 ,穿过该隧洞进入腰大肌 ,上行并分支于腰大肌。该动脉直径为 0 .5cm ,距隧洞近侧端 0 6cm ,远侧端 0 .4cm。进一步解剖显示 ,该动脉沿腰大肌上行与第…  相似文献   

15.
膝上外侧血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膝上外侧血管复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膝上外侧动脉在股骨外侧髁近侧(2.9±0.5)cm处起于动脉,起始处动脉外径(2.2±0.4)mm,主干长(2.6±0.4)cm,至外侧肌间隔处发出上、中、下3支骨膜支分布于股骨下端前外侧.前、后、远3支皮支,分别于股骨外上髁近侧(4.0±0.5)、(5.0±0.5)和(1.5±0.3)cm处进入股下端外侧皮肤,远侧皮支及下肢骨膜支发出交通支与膝关节血管吻合,并有分支分布至髂胫束.[HTH〗结论①膝上外侧动脉可构成皮瓣或骨膜、髂胫束组成的复合组织瓣;②带血管转位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③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远端或踝足部伴骨、肌腱、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320侧成人的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髂内动脉的起点多平第五腰椎和腰骶椎间盘的高度(80.94%),在左、右侧之间,多数是右高于左;在男、女性之间,有男高于女的趋势。依髂内动脉发出臀上、臀下和阴部内动脉三大分支的情况,将髂内动脉的分支型式分为五大型共10个分型。各型中,以先发出臀上动脉,后发出臀下阴部干的(Ⅰ型)最多,占55.94%。髂内动脉三大分支与骶丛的主要位置关系是:臀上动脉多数穿过腰骶干与第一骶神经之间(79.06%);臀下动脉以经骶丛前方出盆的较多(51.65%);阴部内动脉绝大多数经骶丛前方出盆(94.69%)。髂腰动脉只有一支的占65.62%,有二支的占30%,有三支的占4.38%。髂腰动脉多数直接起于髂内动脉或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的支数为1—6支不等,其以有二支的为最多,占63.74%。骶外侧动脉多数起自臀上动脉。闭孔动脉起于髂内动脉系的占80%,起于髂外动脉系的占17.19%,起于髂内、外动脉系的占2.81%。直肠中动脉以起于阴部内动脉的较多。子宫动脉多数只有一支,有11例标本有两支子宫动脉,这些动脉多发自髂内动脉的脐动脉段。副阴部动脉的出现率颇高,占24.37%,该动脉经耻骨联合下方出盆,分布于阴茎或阴蒂。  相似文献   

17.
在78具成年尸体上详细观察了髂总动脉的分支。髂总动脉外侧支的出现率为30.76%,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43.33%),始端外径为2.38±0.06(0.90~4.20)mm.起自髂总动脉的髂腰动脉的出现率为10.26%,也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其始端外径为3.03±0.14(2.50~3.80)mm。记录了此两支动脉的走行和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解剖一男性尸体标本盆会阴部时 ,见髂内动脉发阴茎动脉及其他分支变异 (附图 ) ,报道如下 :1 阴茎动脉变异变异的阴茎动脉起于髂内动脉前干 ,其起始处管径为 1.6mm ,发出后于盆腔侧壁与直肠下段和前列腺之间行向前下方 ,沿途依次发支至直肠和前列腺 ,发支后的动脉主干管径为 1.2mm ,此于在耻骨联合的后下方 ,经盆膈裂孔进入尿生殖区 ,分出尿道球动脉后再进一步分为阴茎深动脉 (管径 1.18mm)、阴茎背深动脉 (管径 1.4 6mm)两终支。阴茎深动脉经阴茎脚后端进入阴茎海绵体 ,阴茎背深动脉行于深阴茎筋膜和阴茎白膜之间。本例的阴部内…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女性尸体中发现,肝总动脉走行和分支变异伴胃小弯侧动脉来源和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肝总动脉自发出后,主干向右上方走行于肝下缘,并沿途发出分支.肝总动脉在胃小弯右侧上行2.62 cm后,向左分出一支胃动脉,外径为0.34 cm.胃动脉走行1.16 cm后向贲门部发出1个分支,主干继续向左走行1.98 cm后分成2支.1支为胃动脉左前支,经再分支后于胃小弯左侧半进入胃前壁.另1支沿胃小弯向幽门部走行3.35 cm后分为胃动脉右前支和胃动脉后支.  相似文献   

20.
<正>肾门是指每侧肾的内侧缘上的一个垂直并向前内侧开放的凹陷。正常情况下,肾门处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是∶前方为肾静脉,中间为肾动脉,后方是肾盂。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女性标本的过程中,发现其右侧肾门朝前,肾门处从内到外、由上到下依次为右肾动脉、右肾静脉内侧支、右输尿管、右肾静脉外侧支、右副肾动脉。右肾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走行于下腔静脉前方,右副肾动脉自右髂总动脉发出经肾后方绕至外侧由外下向内上嵌入右肾实质的压迹中进入肾门。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供临床外科、影像学参考,现将变异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