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栓年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脑血栓老年患者的状况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各个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据他们自身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92例脑血栓老年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及指导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其中显效者55例,有效者28例,无效者9例,总有效率高达90.22%。结论加强对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并积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明显的提高脑血栓老年患者的治愈率和降低伤残率,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脑血栓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栾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658-65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状况和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各个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再依据他们自身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8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及指导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其中显效者47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高达89.74%。结论加强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并积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明显的提高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愈率和降低癌变率,有效地缓解恶心、厌食等临床症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谢燕 《中国处方药》2014,(1):106-10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7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测定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分析合并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控制饮食、控制血糖、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是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107例患者住院后采取积极的内科治疗及综合护理,减少或减轻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根据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痊愈3例(7.5%),总有效27例(67.5%),治疗组中,痊愈6例(15.0%),总有效34例(85.0%),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差异明显,结果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脑梗死偏瘫失语的患者康复,同时使其自身自觉配合治疗坚持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梗死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康复护理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所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早期正确功能锻炼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根据对20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资料,结合实际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结果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护理,能减少致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50例脑梗死患者,这50例脑梗死患者的偏瘫肢体均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对经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50例脑梗死患者经偏瘫肢体康复护理之后,肌肉恢复能力均在3级以及以上,并且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以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提高为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7.
陆莹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35-436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状康复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心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早期护理干预康复治疗。结果 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经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后,32例痊愈,治愈率32.6%,59例好转,好转率60.2%,7例未愈,未愈率7.1%,其中3例死亡,病死率3.1%。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后遗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35例患者再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肢体肌力程度以及活动能力表现。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提高肢体肌力,增强活动能力,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总有效率71.4%。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效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自主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患者肢体肌力,令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运动功能等方面的价值,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处在生命体征平稳阶段的脑梗死偏瘫后遗症患者(n=104),采取1∶1比例法进行患者护理分组。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配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肌力分级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指标评分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偏瘫后遗症情况明显,严重影响康复状况。予以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肌力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124例患者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采集90例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脑梗死偏瘫肢体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照护;早期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及早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率;护理满意水平、肢体康复训练依从性、脑梗死知识知晓水平;护理投诉出现率;护理前后抑郁情绪、独立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率比对照组高,P <0.05;早期康复组护理满意水平、肢体康复训练依从性、脑梗死知识知晓水平比对照组高,P <0.05;早期康复组护理投诉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 <0.05。干预前抑郁情绪、独立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相似,P> 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抑郁情绪、独立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效果肯定,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心理,提升其对疾病的认识,提高遵医行为和康复率,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脑血管偏瘫者的早期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老年脑血管偏瘫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65~88岁之间,平均年龄(72.12±1.02)岁。所举80例患者中,左侧偏瘫45例,右侧偏瘫35例,原发疾病为脑梗死患者为65例,脑出血为15例,病程为3个月~25年不等,平均(5.06±1.67)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基础治疗,并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护理措施,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除1例患者行基础治疗无效死亡,其他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老年脑血管偏瘫者,在早期治疗中,要注意观察和监测,并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将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正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12-1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以便为护理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对这些患者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干预前后的症状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为医护人员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我症状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107例胎膜早破病例,探讨对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胎膜早破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7例中发生羊水污染占16.8%,新生儿青紫窒息率占3.1%,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护理,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作用,并总结其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体位护理、坐位训练、肢体按摩、床上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经过护理人员具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之后,显效50例(60.24%),有效25例(30.12%),无效8例(9.64%),总有效率高达90.36%。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疾病的并发症以及后遗症,并且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脑梗死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6月16日至2018年5月8日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方法,康复训练护理组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依从性;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偏瘫肢体功能;致残率。结果康复训练护理组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偏瘫肢体功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依从性、致残率方面相较常规护理组更好,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偏瘫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致残率和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的各项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有65例,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与指导,其中显效的有39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高达89.23%。结论加强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对预防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采取中药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的方法,同时并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显效43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高达90.28%。结论采用中医治疗与精心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整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方法及护理措施,以便更有效地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保障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d,其中有32例发生不良反应,5例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用药护理,可以促进临床工作中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的治疗过程情况、48 h病死率及治疗后3个月各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脑梗死至救治时间、脑梗死手术等待时间、48 h病死率及3个月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出血、运动障碍、颅内水肿、负面情绪、排尿障碍、睡眠障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较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至救治时间、脑梗死手术等待时间,并能有效的降低患者48 h病死率和3个月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