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药物预防是艾滋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首个HIV预防药物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复方制剂(Truvada),以及其他抗HIV药物在预防HIV感染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不同,特别令人恐惧的是,一旦患病,尚无有效疗法。加之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因此,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尚处于研究中。一.艾滋病的治疗与抗HIV药物治疗艾滋病可从3方面加以考虑:①直接作用于HIV的的抗病毒药。②恢复因艾滋病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剂。③对艾滋病合并症进行治疗的各种药物,如治疗并发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开发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主要致病因,针对艾滋病的化学药物治疗中HIV蛋白酶抑制剂发挥的重要作用,此文综述了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以及研究开发策略等。  相似文献   

4.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了全球约7000万人。目前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虽可抑制HIV,但不能完全根除病毒感染。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及其复方能有效降低HIV病毒载量,减轻艾滋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寻找优势骨架类型的活性分子已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本文围绕临床应用的抗HIV单品药物、临床应用的抗HIV中药复方、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抗HIV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发现新型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自被发现以来,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尤以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艾滋病的防治变得刻不容缓,目前艾滋病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两个方面,抗艾7滋病的药物主要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HIV水解酶抑制和其他靶点抑制剂;HIV疫苗主要有ALVAC疫苗,gp120疫苗,HIV DNA疫苗,HIV活疫苗等。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的肆虐,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危害.文章综述了艾滋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进行药物治疗的原则.全面介绍目前抗HIV三大类治疗药物,并就各类具体药物逐一进行特点描述.展望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方向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7.
HIV是艾滋病(AIDS)的主要病原体,由于目前临床药物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以及长期应用的毒副作用,研发高效抗耐药的抗艾滋病药物及全新疗法是当前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多靶点和多价态结合药物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成为合理设计抗艾滋病药物的新途径。本文结合具体实例综述了合理设计多靶点及多价态抗艾滋病药物的新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发现新一代抗HIV药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重视艾滋病的病原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希恩 《医药导报》2003,22(12):831-832
为了开展艾滋病的治疗工作,医务人员首先要以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武装自己,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病原治疗尤为重要.现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毒)药物包括逆转录酶抑制药(又分为核苷类及非核苷类2种)及蛋白酶抑制药.新近开发的“进入阻断药”enfuvirtide(T20)已在国外上市.抗HIV的联合治疗(HAART疗法)可使艾滋病患者血浆中HIV降至可检测水平以下,并可长期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外药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正在认真评价已经开发的抗艾滋病药物。本文作为同题综述的继续,介绍1987年以来国外研究的最新几个抗艾滋病药物的进展。 1.澳栗精胺(Castanospermine) 澳栗精胺是从澳大利亚栗树种子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碱,亦可化学合成。在组织培养中,澳栗精胺抑制HIV增殖及HIV诱导的细胞融合,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葡萄糖苷酶,干扰HIV糖蛋白的加工,阻断HIV外膜蛋白糖基化的完成,生成缺陷病毒,降低病毒对正常宿主细  相似文献   

10.
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据WHO估计,目前全球仍约有4000万HIV携带者,且每年新增200余万感染病例,死亡超百万.尽管目前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行之有效,但是随着耐药病毒株的不断涌现,有可能使HIV/AIDS疫情再度上升,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因此,亟需研发新型抗HIV/AIDS药物.靛红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也具有潜在的抗HIV/AIDS活性.药物化学家设计合成了多个系列的靛红衍生物,并筛选了它们的抗HIV活性,其中的某些靛红衍生物显示出良好的抗HIV活性.本文将归纳近年来靛红类化合物在抗HIV/AIDS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