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门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等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发展,提高白纹伊蚊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门市6个街道办事处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3代,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各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抗性倍数均3,属敏感;残杀威除堤东街道抗性倍数为3.88倍,属低度抗性外,其他属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除白沙街道对氯菊酯属敏感外,其余各监测点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5种杀虫剂的抗性有统计学差异(χ~2=73.43,P0.05),6个街道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有统计学差异(χ~2=40.44,P0.05)。结论大部分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加强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展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策略,减少媒介传播疾病的发生,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结果白纹伊蚊对氯菊酯产生高度抗药性,抗性倍数为131.33;对溴氰菊酯、残杀威产生中度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是35.00、13.06;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低度抗药性,抗性倍数为10.46。结论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4种常见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在日常白纹伊蚊密度控制中要科学合理用药,同时辅以环境治理,控制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门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有效的杀虫剂控制白纹伊蚊提供科学依据,控制登革热在江门地区的暴发流行。方法在江门市5个社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3代,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各监测点白纹伊蚊对双硫磷抗性倍数均3,属敏感;残杀威除礼乐社区抗性倍数为4.53倍,属低度抗性外,其他属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5种杀虫剂的抗性有统计学差异(χ2=18.47,P0.05),5个社区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无统计学差异(χ2=1.18,P0.05)。结论今后应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坪山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幼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抗性,探讨伊蚊代谢抗性机制。方法幼虫浸渍法检测不同生境(工业区、中心区及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酶标仪法检测幼虫代谢酶活力。结果工业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中心区和生态区幼虫为中抗性,抗性指数为24.13、17.74、18.81;工业区及中心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为19.40、16.50,对双硫磷的抗性指数为12.38、18.10,属中抗性,对氯菊酯、残杀威产生低抗性;生态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氯菊酯的抗性指数为7.70、8.82、3.26,属低抗性,对残杀威敏感。工业区白纹伊蚊非特异性酯酶(NSE)、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31、1.56和1.21倍;中心区和生态区白纹伊蚊GST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43和1.19倍。结论坪山区3种生境白纹伊蚊幼虫对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工业区白纹伊蚊抗性与NSE、MFO、GST活力升高有关,中心区和生态区白纹伊蚊抗性与GST活力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广州口岸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结果新沙口岸、芳村口岸、滘新口岸的白纹伊蚊对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ES-生物烯丙菊酯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芳村口岸的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出中度抗性,新沙口岸白纹伊蚊对残杀威表现为敏感,其余均表现为低度抗性。结论国境口岸应加强对重要媒介生物及其抗药性的监测,以便有效地使用药剂防控口岸医学媒介生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淮安市2021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孳生习性以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登革热传播风险评估和杀虫剂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布雷图指数(BI)法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2021年淮安市共计调查居民2 696户,白纹伊蚊阳性容器121个,BI平均值为4.49;洪泽区年平均BI值最高,为8.00;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变化,居民区(入户)和居民区外环境高峰分别为7月和9月,农村自然村高峰则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贮水池、缸、盆作为白纹伊蚊孳生地积水容器阳性率最高,为23.11%。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抗性,对毒死蜱和残杀威表现敏感。结论 淮安市应加强白纹伊蚊生态学监测,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提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茂名市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农药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使用杀虫剂防控白纹伊蚊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在茂南区站前街道、河东街道、红旗街道、官渡街道、城南街道等地段采集白纹蚊标本,按照《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对幼虫和成蚊进行常用杀虫剂抗性测定。结果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抗性,对溴氰菊酯、杀螟硫磷为可能抗性;幼虫对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杀虫剂产生低度抗性,对右旋苯醚菊酯、双硫磷、倍硫磷等敏感。结论茂名市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一定的抗性,灭蚊时可使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白纹伊蚊幼虫对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杀虫剂产生低度抗性,可使用右旋苯醚菊酯、双硫磷、倍硫磷等敏感杀虫剂杀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选择杀虫剂、制定防蚊灭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种常用杀虫剂,采集城区各方位不同生境白纹伊蚊成蚊在实验室饲养繁殖,取Ⅲ龄末Ⅳ龄初幼虫采用蚊虫幼虫浸渍法测定不同杀虫剂的LC50,并与敏感品系LC50比较计算抗性倍数(RR)。结果自贡市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RR=1.88)敏感,对敌敌畏(RR=19.75)、溴氰菊酯(RR=19.23)呈中抗药性,对高效氯氰菊酯(RR=116.22)、氯菊酯(RR=198.57)呈高抗药性。结论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4种常用杀虫剂产生中抗至高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高抗药性,用药时需注意,在防蚊灭蚊工作中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登革热媒介防制提供用药指导。方法从福州市城区和农村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用WHO推荐的生物药浸测试法测定抗药性指数。结果白纹伊蚊在城区对溴氰菊酯抗药性指数为2.13,农村对残杀威抗药性指数为2.27,已产生抗药性。而城区对残杀威和DDT、农村对溴氰菊酯和DDT均为敏感。结论福州地区白纹伊蚊对部分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城区与农村抗药性存在差异,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舟山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于2017年6—7月在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临城新区、岱山县和嵊泗县采集白纹伊蚊幼虫繁殖培育至子一代,幼虫采用浸渍法,成蚊采用接触筒法测定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敌敌畏均未产生抗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0×10~(-6)、4.39×10~(-6)、5.50×10~(-7)、4.36×10~(-5)和4.12×10~(-6)g/L;对比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最高,为3.27。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4种杀虫剂均敏感,对马拉硫磷有可疑抗性。结论舟山市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倍数最高,成蚊对马拉硫磷产生抗性,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与抗性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调查广东省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以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相应对策。方法 在广东省5座城市(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结果 广东省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系数分别为3.10~4.20和2.23~2.91,均呈低抗药性;对马拉硫磷抗药性系数为1.05~1.91,属敏感;部分城市白纹伊蚊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抗药性。结论 应加强对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016—2017年江门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抗性变化趋势,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控制登革热等伊蚊传染疾病在江门地区的暴发流行。方法在江门市6个街道的居民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3代,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所有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为敏感水平;有2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达到了3.39~4.00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有4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达到4.57~6.48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有1个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的抗性达到3.98倍,为低抗水平,其余属敏感水平;所有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的抗性达到3.14~5.27倍,均属低抗水平。比较2016年和2017年监测的数据,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无统计学差异;2017年对双硫磷的抗药性相较于2016年有升高的趋势。结论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大多数处于低抗或敏感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生的程度,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成都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幼虫浸渍法测定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成都市城区白纹伊蚊对敌敌畏、双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等杀虫剂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30.00,26.00,17.83,14.25,13.43。结论成都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均已产生中等水平抗药性。在媒介伊蚊的防治中应以综合治理为主,加强环境治理,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控制登革热传播媒介,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对坪山新区白纹伊蚊进行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残杀威的抗药性指数为1.45,属敏感;对DDVP(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4、2.27和4.17,属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2.84和21.91,属高抗性。结论 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控制登革热媒介时需要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内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及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内江市白纹伊蚊抗性治理提供相应对策。方法在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东西南北中)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刘维德推荐的生物测试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抗性水平,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虫的抗性水平。幼虫抗药性监测结果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敏感品系(S-lab)为参照。结果内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对溴氰菊酯为高度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为中等抗性,对双硫磷为低抗性,对敌敌畏敏感。成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为中抗,对敌敌畏和双硫磷为敏感。结论加强对内江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南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杀虫剂的选择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许昌、洛阳、开封、焦作及濮阳等5个市,在城区不同方位采集白纹伊蚊幼虫,采用浸渍法和成蚊接触桶法测定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 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20.00~199.22,其中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科学对策。方法在成都市城区5个区域(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及郊县金堂县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进行抗性测定。结果成都市主城区及金堂县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抗性倍数分别为1.77和2.16,主城区呈敏感性,而金堂县已产生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8.05、8.26、3.36和8.90、6.67、6.18,均已产生低抗性;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24和10.69,均已产生中等抗性。结论应继续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山市城区白纹伊蚊抗药性状况,为杀虫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山市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以及火炬开发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或虫蛹,在实验室繁殖1~2代,根据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通过与实验室敏感株对比,计算抗性倍数(RR)。结果 中山市城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RR为19.00~99.00,处于中高抗性水平;对滴滴涕的RR为8.40~58.39,处于低中抗性水平;对双硫磷的RR为2.60~4.20,处于低抗水平;对恶虫威的RR为1.45~3.21,处于敏感水平。结论 中山市城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滴滴涕和双硫磷产生了一定程度抗性,对恶虫威敏感。建议加强蚊虫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对常见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虫抗药性。结果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对菊酯类药剂抗性较高,尤其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其抗性范围分别为7~85倍和10~121倍,其中宝山地区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85倍,徐汇地区溴氰菊酯抗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121倍;除部分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仍呈现敏感外,其他区均呈现低抗到中抗水平。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禁止使用高抗水平的杀虫剂,慎用中低抗水平的杀虫剂,合理轮用或混用杀虫剂,以此减缓抗药性递增进程,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了解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攀枝花市5县(区)(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浸渍法进行测定。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3、2.04,已产生低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4、0.50、0.63,属敏感。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