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目的:探讨CRP、WBC、CA-125、N%在CPP诊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CPP患者48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CRP水平、WBC、CA-125水平、N%的变化情况。结果CRP水平、WBC、CA-125水平、N%在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时均低于治疗前,且WBC、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N%既可以作为CPP的感染指标,也可以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而CRP、 CA-125对于CPP无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东明  周晓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47-174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及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与症状好转天数、住院总天数的相关性。结果(1)CRP、N%水平在症状好转时分别为(15.24±6.24)mg/L和(0.70±0.11),明显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分别为(58.68±29.36)mg/L和(0.78±0.11)(P〈0.01)]。(2)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N%与症状好转天数(r=0.240,P〈0.05)、症状好转天数与住院总天数之间(r:0.567,P〈0.01)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清CRP水平、N%均可作为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其中N%尚可作为判定COPD急性加重后症状好转时限的可靠指标,其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具有的诊断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患者60例处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进行研究,住院过程中进行对症治疗,辅以抗生素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疗,测定入院前后WBC,ESR,CRP;观察CRP,WBC,ESR指标改变情况以及CRP在众指标中检测感染阳性率的优势。结果治疗前后CRP,ESR,WB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P下降程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对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具有检测阳性率高,不受药物影响并且能够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具有检测阳性率高,准确反映患者治疗情况的优势,较其他指标灵敏,为今后老年性COPD急性期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严重程度与缓解期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使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中的CRP浓度和WBC总数的变化,进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和1s率FEV/FVC测定,患者根据肺功能测定及临床资料评估结果将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Ⅳ级,分析CRP水平与各级COPD之间及加重期与缓解期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的加重,血清中CRP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AECOPD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CRP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敏感及重要指标,并与AECOPD病性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疗中的作用。方法检测COPD的急性加重期的102例老年患者CRP、白细胞计数、血沉、体温并进行比较;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RP在患者入院时的阳性率为63.7%,和血沉、白细胞有一定相关性,但明显高于其他常规指标。治疗后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是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呼吸道感染中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彩芳  董海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58-2259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的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按症状不同分为早期症状组和后期症状组,分别测定外周血CRP含量、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百分比,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早期症状组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期症状组在WBC与N%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早期组(P〈0.01);后期组在CRP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早期组(P〈0.05)。在后期症状期间,CRP与明显与WBC呈正相关性变化,在早期和后期症状时相中,CRP与N%呈正相关变化而与L%呈反相关变化。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后期继发细菌感染中,CRP呈明显升高态势,对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了解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肺炎中的诊断与疗效价值。方法连续选取42例白细胞(WBC)总数不高(〈10.0×10^9/L)且体温正常的COPD肺炎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比较其治疗前和治疗7~10 d后肺炎明显好转时CRP水平,并比较白细胞记数、中性粒细胞。同时与同期体温正常、WBC总数不高的3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组(COPD支气管炎)作对照组比较。结果COPD肺炎组治疗后CRP水平(6.83±4.15)mg/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65.24±24.53)mg/L,P〈0.01,COPD肺炎组治疗前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肺炎组治疗前CRP的阳性率(100%),显著高于中性粒细胞比率〉75%的阳性率(33.33%),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一项反映COPD发生肺炎的敏感指标,有助于为更早诊断COPD肺炎提供依据,并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联合检测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40例,入院时及病情缓解期检测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结果40例患者中CRP阳性率95%, WBC阳性率40%, N%72.5%, CRP分别与WBC、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效治疗前后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有显著性差异,随病情好转而逐渐下降。结论 CRP、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联合检测不仅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诊断的敏感性,更可以准确的判定此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杰  张颖  余其贵  马晋 《安徽医药》2014,18(1):109-112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 在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例(稳定期COPD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急性加重期COPD组),其中加重组分为脓痰组30例,非脓痰组30例;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于入院后24 h内测加重组及稳定组、正常组血管内皮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第8天加重组以上各项指标,动态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对病情进行评定.结果 (1)加重组患者第1天血VEGF水平高于稳定组,稳定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脓痰组第1天VEGF值[(233.36±73.98)μg·L-1]明显高于非脓痰组[(194.46±65.51)μg·L-1](P〈0.05),而His-CRP、WBC、N则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VEGF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指标;(3)脓痰组及非脓痰组VEGF第1天均明显高于第8天,提示VEGF随炎症程度呈动态变化,对疗效监测有一定作用.结论 血清VEGF水平在COPD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均升高,且其水平随炎症程度呈相应变化,表明VEGF对COPD患者炎症程度判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和生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82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8人,稳定期34人,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C反应蛋白(CRP)、IL-10、住院天数,随访并比较不同NLR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稳定期组患者的WBC、NC、NLR、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进一步升高(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经过一定时间治疗进入稳定期后,WBC、NC、NLR和CRP水平降低,与急性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NLR高患者住院天数增加,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NLR低患者(P<0.05)。结论 NLR可以作为COPD病程变化及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姚光辉 《淮海医药》2012,30(5):404-40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高龄CAP52例,分析比较血清CRP、WBC和N%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高龄CAP中阳性率.结果 CRP、WBC和N%水平在高龄CAP中,CRP和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在诊断高龄CAP方面,CRP的敏感性高于WBC和N%,血清CRP可作为高龄CAP患者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儿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患儿115例(其中单纯性46例,化脓性38例,坏疽性31例),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第5天采血进行血清CRP和WBC计数检测,并与33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RP和WBC计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单纯性组、化脓性组和坏疽性组血清CRP水平和WBC计数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单纯性组<化脓性组<坏疽性组,P均<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组术后CRP水平和WBC计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有并发症组血清CRP水平和WBC计数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检测血清CRP和WBC计数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郑凌  赵大海  吴海燕  赵卉  陆友金 《安徽医药》2014,(12):2304-230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指数( CD64指数)、降钙素原( 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入选AECOPD 56例,均有痰量增多伴有脓性痰,根据2011年COPD全球策略评估COPD急性加重风险,并根据风险高低分为高风险组( A组, n=24)和低风险组( B组, n=32)。治疗前后均检测CD64、PCT、CRP及WBC。结果 A组患者CD64、PCT水平高于B组(P<0.01);CD64、PCT与CRP呈正相关(P<0.05),与WBC无相关性(P>0.05);数据分析显示以CD64>3.505、PCT >0.053μg&#183; L-1为阳性阈值,CD64和PCT判定COPD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敏感度分别为90.0%、93.3%,特异度分别为96.7%、96.7%。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CD64和PCT水平可作为判定未来急性加重风险高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初期促炎-抗炎及免疫机制变化,为寻求早期预警敏感指标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急性期外周血象、CRP、TNF-α、IL-6及IL-10。结果实验组均值与对照组相比较WBC、L%、C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促炎因子比较,TNF-α、IL-6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炎因子IL-1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手足口病早期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抗炎机制尚未完全启动;②WBC、CRP、TNF-α、IL-6可作为病情加重的早期预警指标;③WBC、CRP、TNF-α、IL-6及IL-10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估计患儿病情和治疗效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6例COPD急性加重期兼瘀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27.3-3.6) ng/L、(1.3±0.3) ng/L、(16.9±3.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33.9±3.4)ng/L、(1.6±0.2)ng/L、(23.1±3.9)ng/L](P<0.05);观察组FVC、FEV1、FEV 1/FVC分别为(2.6±0.2)L、(1.3±0.3)L、(88.5±9.8)%,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4±0.2)L、(1.5±0.4)L、(83.2±9.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优于对照组(88.4%);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痰热阻肺型COPD急性加重期能更有效的控制肺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注射剂(乌体林斯)对COPD患者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症急性加重发作(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Ⅱ级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体林斯,观察乌体林斯治疗前后COPD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IFN-γ/IL-4比值从治疗前的1.39±0.20,增加为治疗后的1.94±0.31(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26.7%,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和20%;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体林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显著改善了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AECOPD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20例,同时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所有受试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 d、7 d、14 d患者血清CRP与PCT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 d、7 d、14 d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 CRP[(12.32±6.59)mg/L、(9.05±3.31)mg/L、(7.31±2.31)mg/L、(4.45±1.54)mg/L]与PCT[(0.34±0.05)μg/L、(0.26±0.04)μg/L、(0.18±0.04)μg/L、(0.10±0.03)μg/L]水平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稳定期患者相比,治疗前、治疗后1 d、7 d血清CRP与PCT水平均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14 d血清CRP与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早期血清CRP及PCT水平明显增高,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联合观察血清CRP及PCT水平可以更好地反映COPD急性加重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