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扭转是导致肠梗阻的第4位病因,扭转多发生于小肠(80%),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盲肠[1].肠扭转指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的闭袢型肠梗阻,也是绞窄性肠梗阻,其死亡率高达15~20%[2].扭转发生后,肠襻两端均受压迫,而形成闭襻型肠梗阻,很快发生血循环障碍,闭襻的肠腔又高度膨胀,容易造成肠穿孔、急性腹膜炎.其发病急,变化快,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小肠系膜扭转国内外报道甚少,现报道一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小肠系膜扭转闭襻型肠梗阻一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腹部手术后7例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结果:术中发现全小肠扭转2例,部分回肠扭转2例,结肠回肠折叠扭转1例,盲肠升结肠扭转1例;扭转角度270~540度,其中顺钟向转位者3例,逆钟向转位者4例。7例中有5例有不同程度的肠坏死,2例单纯性扭转,术后6例康复出院,1例合并有短肠综合症。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月内,绝大多数病例为炎性肠梗阻需行非手术治疗,对非手术治疗中发现有手术指症的根据病情需果断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CT扫描对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方法和结果,对CT表现作出分析和讨论。结果:98例患者均可见节段性或普遍性肠管扩张,积液积气或液平,根据有无明显梗阻点分为两种情况,有梗阻点包括:结肠癌、炎性粘连、腹腔脓肿、胆石性肠梗阻、乙状结肠扭转、腹膜转移癌、闭袢性小肠梗阻、小肠多发息肉伴肠套叠、小肠脂肪瘤套叠至结肠肝曲和小肠淋巴瘤;无梗阻点包括:肠道粘连、腹膜转移癌、小肠Meckel憩室伴扭转和阑尾脓肿穿孔。结论:CT诊断能够很好地显示出肠梗阻和大部分的梗阻点形态,但是也存在一些不易发现的梗阻点等,需要手术探查才能够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中医证候分型与X线影像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30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的肠梗阻患者影像学资料。结果30例中小肠低位梗阻22例,小肠高位梗阻1例,结肠梗阻7例;在CT检查后均能明确梗阻点及病因:肠道肿瘤5例,粘连13例,肠扭转7例,肠套叠3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中医诊断肠梗阻分型为气滞血瘀型、里热内结型、气血不足型、脏腑失调型。结论影像检查在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中,能基本明确梗阻点,对肠梗阻的中医证候分型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是肠腔的物理性或机能性阻塞,发病部位主要为小肠。小肠肠腔发生机械阻塞或小肠正常生理位置发生不可逆变化(肠套叠、嵌闭和扭转等)。小肠梗阻不仅使肠腔机械性不通,而且伴随局部血液循环严重障碍,致使剧烈腹痛、呕吐或休克等变化。  相似文献   

6.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有很多分类方式和类型 ,其中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虽不是一个独立类型 ,却有其共同特征。处理不当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给医患双方带来极大不利。现将 1997年 2月收治的 5例诊断与治疗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5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 ,平均年龄 4 8岁 ,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平均时间为 9.6天 ,平均治愈时间为 17天 ,无一例肠坏死。2 病例报告第 1例为男性 ,4 4岁 ,因肠扭转行扭转复位肠减压术 ,术后 12天出现肠梗阻 ,保守治疗 4天 ,病情加剧 ,剖腹检查 ,发现腹腔内广泛粘连 ,小肠粘连成团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中恶性肿瘤45例(62%)。并发症包括出血37例、穿孔12例、肠套叠16例、肠梗阻13例、肠扭转2例、腹内疝1例、肠扭转加肠套叠1例。腹痛为主要症状。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B超、CT有助于诊断。良性肿瘤行局部肠段切除,恶性肿瘤35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姑息性切除。2例死于术后全身衰竭。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因并发症就诊,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中恶性肿瘤45例(62%)。并发症包括出血37例、穿孔12例、肠套叠16例、肠梗阻13例、肠扭转2例、腹内疝1例、肠扭转加肠套叠1例。腹痛为主要症状。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B超、CT有助于诊断。良性肿瘤行局部肠段切除,恶性肿瘤35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姑息性切除。2例死于术后全身衰竭。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因并发症就诊,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小肠梗阻,同时肠系血管受压,也属一种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肠绞窄、坏死,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特别重要,其死亡率高达15-20%,我院自1993年-2006年共收治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所有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慎重选择中转手术时间与方法。11例保守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结果:63例保守治疗患者均治愈,1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为阑尾切除术后4~8 d出现肠扭转,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胃结石排入小肠阻塞吻合口;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空肠吻合处针孔外漏肠内容物,无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手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肠梗阻性质,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一旦出现体温持续升高,腹痛、腹胀进行性加剧或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及腹膜炎体征时,则应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治方法和死亡原因分析.方法:对33例老年急性肠梗阻采取对肿瘤的切除和结肠扭转复位等治疗措施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18例进行了切除治疗,7例行结肠扭转复位,8例予以保守治疗,死亡3例.结论:老年人急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不典型,多由肿瘤引起,易引起休克,所以肠梗阻在老年急腹症中极其危险.认识老年人病理、生理的特点对诊断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汉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3125-3125,3170
短肠综合征是肠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梗死、肠扭转、创伤等原因切除了大量的小肠,手术造成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的腹泻,营养吸收障碍,水电解质与代谢失衡,病死率极高。本院曾收治2例因绞窄性肠梗阻误诊致术后短肠综合征患者,现将诊治情况和教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总结肠梗阻的病因为临床肠梗阻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到2007年12月收治的372例肠梗阻病例,分析患者肠梗阻的病因。结果372例肠梗阻中,机械性肠梗阻334例,动力性肠梗阻18例,血运性肠梗阻10例。334例机械性肠梗阻中,前5位的病因分别是肠粘连(52.69%)、肿瘤(32.34%)、嵌顿病(8.98%)、肠扭转(2.69%)、肠套叠(2.40%)。结论机械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最常见类型,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4.
肠扭转在急腹症中是比较常见的,可以分为小肠扭转和结肠扭转,根据时间可以分为急性肠扭转、慢性肠扭转,急性肠扭转,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很快。笔者收集了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经手术证实的32例小儿肠扭转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76~ 1 998年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 1 0 0例 ,成功率为 67% ,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1 0 0例中 ,男 75例 ,女 2 5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72岁 ,平均 38.5岁 ;肠粘连 65例 ,腹腔结核 1 0例 ,肠扭转 8例 ,肠蛔虫 1例 ,肠狭窄 1例 ,肠道畸形 1例 ,原因不明肠梗阻 1 2例 ,麻痹性肠梗阻 2例。1 .2 适应症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 ,主要适应于单纯性粘连性 (特别是不完全性 )肠梗阻、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肠结核等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等。2…  相似文献   

16.
小肠结石致不完全性肠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偶用中医中药治疗1例老年人因饮食而致不全性小肠梗阻,排便后竟然排出一枚结石.为进一步探讨研究此类疾病及诊疗,特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有5例有不同程度的肠坏死,2例单纯性扭转,术后6例康复出院,1例合并有短肠综合征.结论: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大多数为炎性肠梗阻,应先行一段时间非手术治疗,只要无肠绞窄、腹膜炎出现,应避免早期手术治疗,经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保守治疗至少应2~4周以上.  相似文献   

18.
小肠扭转发病急骤,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整复,对早期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法治疗,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小肠扭转的手法治疗效果,我们对100例小肠扭转的X线片、100例手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46只家兔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腹部疾患,该病的特点为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作出明确诊断.该病往往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不能明确诊断,术后可能再次出现肠梗阻表现[1].近年来,不断有关于该病的报道.本院2002年6月-2008年1月诊治腹茧症并发肠梗阻患者7例,现将其手术前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8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81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4.5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