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屑病、汗疱疹和湿疹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况王宝娃*于小玲*赵子文*董晓青*有些皮肤病虽已有诊断,但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文献报导,某些皮肤病存在着毛细血管形态和功能的异常[1],为此本文对银屑病、汗疱疹和湿疹三种皮肤科常见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以期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6 -2010年北京市生殖器疱疹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 -2010年北京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生殖器疱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 -2010年北京市共报告生殖器疱疹病例1 763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1 /10万、2.30/10万、2.24/10万、2.09/10万、1.85/10万.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区县是朝阳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这3个区的病例占北京市病例总数的48.27%.男女性别比为3.23:1,病例主要集中在20 ~49岁间.结论 2006 -2010年北京市生殖器疱疹处于低流行状态,20~ 49岁人群是重点防治人群;防治对策包括积极发现和治疗病例、避免漏诊,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多由于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所致。现应用一些抗代谢药物如疱疹净、无环鸟昔等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疗效不够显著,且对正常细胞也有毒性作用。因此,寻找一种即能抑制病毒增殖,对正常细胞毒性又小的药物,是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本校分子病毒学研究室制备的抗HSV糖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治疗HSK,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用颏下区封闭方法治疗疱疹性口炎王玉卿(北京友谊医院100050)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后的急性感染性口炎,好发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成年人较少,病程一般为7~14天,临床表现为起初发热随即在口腔粘膜、有时也可在口周皮...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儿,男,生后1h入院,第2胎第1产(第1胎人工流产),母患妊娠期糖尿病,系孕38 3w.剖宫产出生,无羊水早破,生时顺利,无窒息,生后即发现右侧上肢、下肢小腿部有小片状红斑、丘疹及大小小等疱疹,疱疹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挑破后可见黄色或淡绿色液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42例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46例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胃纳恢复时间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3.91%,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胃纳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发应情况,但对照组有2例皮疹。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药物,患儿治疗后退热、疱疹消失迅速,且无明显不良发应。  相似文献   

7.
表皮葡萄球菌致类天疱疮1例患儿,男,6岁,因发热4d,皮疹2d入河北峰峰矿务局第二医院。查体:T38℃,精神欠佳。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斑丘疹,疱疹20余片,呈环状,周围有红晕,边界清,以颈、胸、背及四肢屈侧为著。疱疹不断分批发生,疱疹大至3....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患者生殖器疱疹含病毒美国研究者发现,带有艾滋病毒的人激动时,他们的生殖器疱疹溃疡释放出大量艾滋病毒。这是首次证实,生殖器疱疹病毒在艾滋病传播中的生理作用。据新闻媒体称,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相信这种疱疹溃疡使病毒特别容易通过性接触传染。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9.
王茜丽  韩华  田莹 《医学信息》2006,19(5):928-928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80例及对照组(病毒唑)76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再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胡学明  陈文权 《医学信息》2006,19(5):914-914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临床类型之一,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且有传染性、突起高热、甚至惊厥,病情重。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我科运用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100例,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观察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与婴儿室牛乳喂养条件下,感染性疾病情况.采取92年162个婴儿母乳喂养;93年75个婴儿室牛乳喂养,结果在感染性腹泻、脓疱疹、鹅口疮、臀红等感染情况下比较,母乳喂养发病率9.3%,而婴儿室牛乳喂养发病率为58.0%.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为研究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病人的免疫情况,检查了36例(年龄20~50岁)患者.用电镜和免疫荧光法在口腔粘膜病变的细胞内发现单纯疱疹病毒.复发次数由3个月1次到1个月1次.加重期口腔粘膜发生集聚的小疱并常有糜烂.在加重期和缓解期检查血液T和B淋巴细胞数,测定血清及唾液的IgG、IgA和IgM含量.测定趋化因子作用下病人淋巴细胞的移动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30例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IL-2R水平。结果 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CD3、CD4/CD8均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SIL-2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 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体内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4.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是感染性角膜炎中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病程迁延,患者痛苦。该病多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引起,药物局部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常用药物有疱疹净,无环鸟苷等抗代谢药,但疗效不够显著,并有细胞毒性等副作用。本文将抗HSV糖蛋白单克隆抗体(MeAb)应用于家兔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组织芯片(tissue chip)作为一项新兴的革命性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形态学的观察研究和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技术。组织芯片技术是将数十个、数百个乃至上千个小组织片,按实验设计的需求整齐地排列在一张载玻片上,而制备成的微缩组织切片。它具有高信息量、体积小、高效、快速、低耗、易于标准化等优点,我们使用此项技术制作成系统的微缩病理学图谱,初步应用于本利生、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癌病理类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rRNA基因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染色体银染技术,对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共50例患者和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Ag—NOR、Ag—AA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Ag-NOR数/细胞、AS—AA数/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各型肺癌之间的Ag—NOR数/细胞、Ag—AA数/细胞,腺癌显著高于小细胞癌。小细胞癌显著高于鳞癌。结论 肺腺癌、肺小细胞癌和肺鳞癌患者有转录活性的rRNA基因活性及基因数量呈递减趋势,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呈线性关系。据此,可在不经手术取材的情况下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苏联每年有30万~50万眼疱疹病人,此病有复发危险,复发率达25~75%。20%的病人每年复发,但目前治疗疱疹性角膜炎的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对复发率产生重要影响。预测疱疹性角膜炎复发,是眼科医生在观察患过疱疹性角膜炎病人时遇到的最复杂问题之一。作者根据患过眼疱疹病病人泪液中酶的活性预测疱疹性角膜炎的复发。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等3种酶被选作疱疹性角膜炎可能复发的指示物。病人入院治疗前、治疗后出院时以及在  相似文献   

18.
人类额外小染色体携带者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额外染色体又称超数染色体,是指一类多于正常染色体数的小染色体,据报道额外染色体的发生率约为1/5000。现将我室检出的1例嵌合型额外小染色体携带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性传播疾病的治疗原则性传播疾病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艾滋病病等20多个病种。性传播性疾病主要是通过不洁的性交,特别是乱伦而患病,也可通过胎盘、哺乳、输血以及不洁的毛巾、面盆、浴缸、衣裤等种种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情况及病原体构成,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北京市15个区监测医院中首次就诊的10岁以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例基本信息及临床表现,并采集咽拭子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744例,其中5岁及以下病例占86.83%,性别比(男:女)为1.23:1;手足口病病例1935例,5岁及以下病例占88.94%,性别比为1.40:1.两类病例的标本采集高峰都集中在5—7月.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1.08±1.32)d,手足口病的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1.12±1.3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P=0.336).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热的比例分别为67.20%和45.94%(x2=96.158,P<0.001).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全部为轻症,而手足口病病例有21例(1.09%)发展为重症.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分别为401例(53.90%)和1362例(70.39%)(x2=64.640,P<0.001).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主要为其他肠道病毒(62.59%),而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A16(44.93%).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发病人群近似,均为5岁以下的儿童,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均为5—7月.引起两者发病的病原体构成不同,临床症状也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的预后较好.EV71、CA16、CA6和其他肠道病毒等都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所以应重视疱疹性咽峡炎,并参考手足口病进行病例隔离和环境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