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滑膜组织呈高表达,但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 目的:观察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在牛源性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动态观察大鼠各项关节炎的活动指标和滑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滑膜组织中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的蛋白表达及定位。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免疫13 d后出现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逐渐升高(P < 0.01),炎症高峰期在19-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软骨骨质破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白细胞介素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 0.05)。结果证实,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发病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炎症调节递质,其反应性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实验研究显示,复方中药能有效下调RANKL或上调护骨素及调节RANKL/OPG轴而发挥中药抑制关节破坏和骨吸收的作用。 目的:进一步验证中药蓬草除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及骨吸收和重建的影响。 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蓬草除痹汤高、中、低剂量组、雷公藤对照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余大鼠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模型组不做处理,其他各组均为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28 d。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可以显著抑制大鼠右足肿胀的程度(P < 0.01或P < 0.05)。各治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前列腺素E2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 ,其中蓬草除痹汤中、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雷公藤多甙片组(P < 0.05)。各治疗组大鼠关节软骨下骨和骨小梁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 < 0.01),护骨素关节软骨组织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均P < 0.01)。表明,蓬草除痹汤能有效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减轻骨侵蚀,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前列腺素E2的水平,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为炎症递质,其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病情相关。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报道较少。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观察关节软骨T2值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进行分析。 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兔仅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2周,1,2,3个月行左后膝关节核磁共振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检查。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2值降低,无关节腔积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软骨T2值变化与二者呈正相关。MRI能够反映早期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向软骨分化,为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利用尿酸钠刺激滑膜细胞制备体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模型,在评价治疗这类疾病药物作用机制方面有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尿酸钠体外直接刺激滑膜细胞后滑膜细胞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模型制备条件。 方法:培养大鼠滑膜细胞,分别添加终浓度为0(空白组),50,125,250,500,1 000 μmol/L的尿酸钠进行干预,于培养24,48 h后测定细胞活力及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 结果与结论:各组在24,48 h内药物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与空白组比较,尿酸钠干预组在24,48 h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均提高,尿酸钠浓度为500 μmol/L,给药时间为24 h,培养液中各细胞因子浓度最高。说明利用一定浓度尿酸钠和刺激时间,便于筛选理想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营养支持在脊髓损伤治疗中起了主要作用,其同损伤宿主神经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一些不利于损伤修复的炎症因子表达减少。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表达的影响。 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外伤性截瘫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设未损伤脊髓的假手术组做对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均接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PBS。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 < 0.05)。提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后能使损伤脊髓局部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白藜芦醇可在体外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人骨关节炎滑膜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方法:对兔以白藜芦醇临床等效剂量灌胃后,制备含10%,20%,40%白藜芦醇含药血清,与人骨关节炎滑膜细胞共培养,以正常兔血清培养细胞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ELISA检测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含药血清组体外培养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较正常兔血清组明显降低(P < 0.01),并随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逐渐降低(P < 0.01或P < 0.05)。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依次与白细胞介素18水平呈正相关。表明白藜芦醇能够显著下调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关节炎滑膜细胞中的表达,减轻滑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拟通痹汤是喻建平教授临床观察多年的临床经验方,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 目的:验证自拟通痹汤对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自身抗体IgG、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调节作用及对踝关节局部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以Ⅱ型胶原建立大鼠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模型组:给予给药大剂量组等体积的蒸馏水;对照组:给予泼尼松5.0 mg/kg;自拟通痹汤大、中、小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1.6,5.8和2.9 g/kg。正常对照组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1周后以相同剂量于每只大鼠尾部加强注射1次。造模2周后开始给药,均为灌胃给药,1次/d,连续2周。 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自拟通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血清IgG水平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胸腺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异常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自拟通痹汤各剂量组大鼠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血管翳生成、软骨破坏等病理损害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背景:淋巴细胞异常激活以及核因子κB依赖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是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组织炎症损害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刺激信号CD40/CD40L是T细胞识别、活化中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IκBα有效的抑制核因子κB的途径,可以在中心环节上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滑膜组织的损害。 目的:采用CD40LIg-IRES2-IκBα双基因表达的腺病毒载体转染到关节炎动物模型,探索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转染对免疫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构建pAdCD40LIg-IRES2-IκBα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采用含1 g/L Ⅱ型胶原蛋的完全弗氏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构建关节炎Wistar大鼠模型。将20只构建成功的关节炎大鼠模型分为未处理组和转染组,分别给予2组大鼠四肢末端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和pAdCD40LIg-IRES2-IκBα腺病毒载体。 结果与结论:转染14 d后,与未处理组相比,转染组大鼠关节炎评分、关节液中淋巴细胞CD40L表达水平、关节滑膜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表达水平、关节液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间质金属蛋白酶3和间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降低。提示共表达CD40LIg和IκBα腺病毒载体局部转染可有效抑制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降低关节腔内炎性细胞因子及炎性分子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透骨消痛胶囊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验方,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参与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滑膜增生,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探讨透骨消痛胶囊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木瓜蛋白酶注射关节腔复制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正常滑膜细胞与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将所培养滑膜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透骨消痛胶囊组,前2组细胞用空白血清培养,透骨消炎胶囊用含药血清培养;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作用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72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透骨消痛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是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提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的表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内皮祖细胞在维持内皮系统功能及血管损伤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到心血管、下肢缺血、血管修复等多种疾病,但在炎症疾病及肺损伤中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探讨细胞移植能否改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炎症状态。 方法:同遗传背景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肺损伤组、细胞移植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骨髓内皮祖细胞。肺损伤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造模半小时后,正常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内皮祖细胞悬液;肺损伤组大鼠同法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结果与结论:与肺损伤组相比,细胞移植组中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显著增加(P < 0.001),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下调,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细胞移植促进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能改善损伤肺组织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亚军  王旋  胡海  桂艳 《解剖学报》2019,50(6):713-71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中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瑞舒伐他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VSMCs中IL-1β、IL-6和TNF-α以及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再灌注24 h后,模型组VSMCs IL-1β、IL-6 以及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而给予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后,可明显抑制大脑中动脉VSMCs中IL-1β、IL-6和TNF-α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同时也可发现,VSMCs中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 结论 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可有效抑制大脑中动脉VSMCs中IL-1β、IL-6和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作用。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IL-1β、IL-6及TNF-α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VSMCs中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肌肽(Carnosine, CAR)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大鼠海马中氧化应激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除外对照组(n=8)均给予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不同剂量的肌肽组(100、300和900 mg/kg)。给药56 d后,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变化;应用试剂盒法检测海马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海马中谷胱甘肽(GSH)、肌肽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胞浆中TNF-α、IL-1β,胞核中NF-κB p65的表达。 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肌肽组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细胞形态,提高糖尿病大鼠海马中SOD活性及GSH、肌肽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同时肌肽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海马胞核中NF-κB蛋白向核内转移,并下调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蛋白的表达。 结论 肌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并减少NF-κB向核内转移、下调TNF-α、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羚羊角与钩藤联合用药对热性惊厥所致发育期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热水浴建立热性惊厥大鼠模型,实验分为5 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羚羊角组、钩藤组、羚羊角与钩藤联合用药组(简称联用组),每组10 只,共50 只。通过HE 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情况;ELISA 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Glu 及Asp 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TNF-α、IL-1β表达情况。结果:联用组、羚羊角组、钩藤组脑组织Asp、Glu、TNF-α及IL-1β及海马区TNF-α、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联用组脑组织Asp、TNF-α及IL-1β含量较钩藤组显著降低(P<0.05)。联用组海马区TNF-α较羚羊角组、钩藤组显著降低(P<0.05),IL-1β较钩藤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羚羊角与钩藤联合用药抑制热性惊厥所致大鼠脑损伤,效果优于羚羊角及钩藤单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兴奋性氨基酸Asp、Glu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叶秦艽花环烯醚萜类成分(GMI)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CIA 小鼠模型,观察GMI 组(30 mg/ kg 和15 mg/ kg)对关节炎指数的影响;HE 染色观察GMI 对小鼠关节滑膜组织 病理学变化的影响,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 的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滑膜中MMP1 和MMP3 的蛋白 表达。结果:GMI 能降低CIA 小鼠的关节炎指数,改善关节滑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抑制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 的分泌,降低滑膜中MMP1 和MMP3 的表达水平。结论:GMI 对CIA 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药理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清 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 的含量,并进一步抑制MMP1 和MMP3 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软骨损伤,发挥抗RA 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脑内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每组15只。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2(Aβ 1-42)复制AD大鼠模型,并给予G-CSF治疗。观察并比较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iNOS、COX-2、TNF-α和 IL-1β mRNA水平。 结果 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固缩明显,核仁不清。G-CSF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核固缩现象均有显著改善。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5.68±6.73)s、(57.92±7.35)s及(40.27±8.91)s;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分别为54.72%±4.22%、36.73%±3.21%及44.68%±4.01%;穿过平台次数分别为(8.7±2.1)次、(3.9±1.6)次及(6.5±1.7)次;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G-CSF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显著增加,穿过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为0.144±0.033、0.502±0.035及0.473±0.061;p-p38 MAPK蛋白水平为0.194±0.021、0.511±0.039及0.266±0.048,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G-CSF组NF-κB p65、p-p38MAPK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G-CSF组iNOS、COX-2、TNF-α 和 IL-1β的蛋白和mRNA 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G-CSF具有良好的抑制AD模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和NF-κB p65的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下调iNOS、COX-2、TNF-α 和 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脑内神经炎症状态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0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歧杆菌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数量,测定肠道菌群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血浆内毒素。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肠道大肠杆菌、CD8+T 细胞、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肠道血浆内毒素、大肠杆菌、CD8+T细胞、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中肠道血浆内毒素、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低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P<0.05),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乳酸杆菌含量显著优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结论:双歧杆菌和乌司他丁联合使用疗效显著提高,抑制CLP大鼠的TNF-α、IL-6的表达,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可提高脓毒症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化痰方(YHHD)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及YHHD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各药物干预组以相应浓度的药物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用药12周后采集标本并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酸(UA)的水平,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计算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率,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Krüppel样因子15(KLF15)、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HMGB1)、核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连接蛋白(FN)、I型胶原(Col I)和Ⅳ型胶原(ColⅣ)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KLF15、HMGB1和NF-κB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胶原纤维沉积率及Cys-C水平显著升高(P0.05),KLF15的m 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HMGB1、NF-κB、IκB、MCP-1、IL-1β、TNF-α、FN、Col I和ColⅣ的m RNA及HMGB1、NF-κB和MCP-1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YHHD中、高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的胶原纤维沉积率显著降低(P0.05),且HMGB1和NF-κB的蛋白表达以及IL-1β和TNF-α的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YHHD高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KLF15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MCP-1的蛋白表达及FN的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YHHD高剂量组KLF15的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MCP-1、Col I和ColⅣ的m 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YHHD各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NF-κB和IκB的m RNA表达及Cys-C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U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益气化瘀化痰方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KLF15表达、抑制肾组织HMGB1和NF-κB及其下游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枯否细胞(KCs)分泌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①假手术对照(SO)组;②SAP组;③SAP+CNI-1493(p38MAPK抑制剂)组。SAP模型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假手术或造模后12h处死动物分离出KCs,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KCs内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38MAPK活化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血浆的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SAP大鼠KCs内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假手术组,p38MAPK活性显著高于SO组,同时血浆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高于SO组,使用CNI-1493的SAP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SAP组。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SAP大鼠的KCs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于SAP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黑木耳提取物对脓毒血症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使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血症动物模型,分为CLP组、黑木耳粗提物组及黑木耳多糖组,术前3 d分别给予预防性灌胃,造模12 h后,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取肝标本做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应用黑木耳粗提物及黑木耳多糖干预后,大鼠血清中ALT、AST、ET、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CLP组(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CLP组肝细胞NF-κB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黑木耳粗提物组和黑木耳多糖组肝细胞NF-κB弱阳性表达。结论: 黑木耳粗提物及黑木耳多糖在有效降低脓毒血症大鼠血清ET的基础上,同时降低TNF-α、IL-1β和IL-6含量,抑制脓毒血症大鼠肝组织细胞NF-κB的表达,对脓毒血症大鼠肝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