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杜筱玲  王震  赵莹  曹中保  杨文 《淮海医药》2010,28(6):493-49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结肠镜诊治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需要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麻醉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2组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化,比较结肠镜操作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组60例患者均4级镇静状态下完成操作,到达回盲部成功率为100%,到达回盲部时间为(8.6±4.6)min,对照组达回盲部时间为(16.1±3.3)min(P〈0.05);麻醉组37例患者无需变动体位即到达回盲部,而对照组有3例(P〈0.05)。麻醉组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评分〉6分的25例。检查中与检查前后比较,血压升高、心率变快(P〈0.05),氧饱和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的结肠镜诊治,安全有效,操作便利,时间缩短,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法的异同点,评价两种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单、双人操作法组各行大肠镜检查535例,观察两组患者肠镜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进镜速度与深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结果(1)结肠镜操作成功率:单人操作法组(简称单人法组)的成功率为98.5%,双人操作法组(简称双人法组)为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镜速度:进镜达回盲部的时间。单人法组为5~20min,平均(6.3±1.2)min;双人法组为8~50min,平均(13.5±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到达回盲部时镜身插入深度:单人法组为65~110cm,平均(76.0±11.0)cm;双人法组为70~130cm,平均(86.0±1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程度:单人法组疼痛明显低于双人法组(P〈0.05)。(5)安全性:单人法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双人法组。两组均无肠穿孔、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单人法组术后便血发生率为0,双人法组术后便血发生率为0.06%。结论单人操作法在结肠镜操作成功率、进镜速度及深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人操作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间苯三酚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治疗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月经来潮时给予间苯三酚40mg,im,及山莨菪碱10mg,im。观察用药后15min及用药30min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30min后25例疼痛缓解或消失,对照组18例疼痛缓解或消失。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2例)和76.7%(2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180例结肠镜检查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辅助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预行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进行详细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对照组在检查前仅做常规的术前解释.结果观察组患者进镜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进镜达到回盲部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施行结肠镜检查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插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变换体位结合腹部手法推压在结肠镜中的辅助作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取左侧卧位,医师单人操作插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基础上使用变换体位配合腹部手法推压的辅助手法,使难插入者顺利到达回盲部。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插镜到达回盲部时间缩短至(15±5)min,达到回盲部成功率9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换体位配合腹部手法推压的辅助方法使结肠镜难插入的患者更顺利、更快速到达回盲部,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急性胃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急性胃痉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间苯三酚联合兰索拉唑组和山莨菪碱组,各50例。间苯三酚组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40mg肌内注射。间苯三酚联合兰索拉唑组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40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山莨菪碱组给予传统的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观察用药后60min急性胃痉挛的腹痛、反酸、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间苯三酚联合兰索拉唑组对腹痛、反酸、恶心呕吐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山莨菪碱组[分别为90.O%(45/50)、96.0%(48/50)、98.0%(49/50)比70.0%(35/50)、66.0%(33/50)、76.0(38/50)%],对反酸、恶心呕吐症状的有效率高于间苯三酚组[78.0%(39/50)、82.0%(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山莨菪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问苯三酚组、间苯三酚联合兰索拉唑组[84.0%(42/50)比0、2.0%(1/50),P〈0.05]。结论问苯三酚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痉挛的腹痛、反酸、呕吐症状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辉  蔡长华  张静 《医药世界》2010,(4):312-31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A组)及单纯异丙酚组(B组)。记录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变化。结果:A组诱导时间、诱导入睡(T1)、插镜至回盲部(T2)两点MAP及术中肢动明显少于B组(P〈0.05),呼吸暂停A组多于B组(P〈0.05),A组患者镇痛的满意程度高于B组。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效果确切、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左娅 《海峡药学》2014,(10):85-86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间苯三酚合用治疗结石性肾绞痛临床疗效。方法肾绞痛患者178例,分为两纽。实验纽94例,纽肌注地佐辛5mg,静脉滴注间苯三酚120mg;对照组84例,肌注杜冷丁50mg,静滴山莨菪碱10mg;观察解痉、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89.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6h内疼痛再发率分别为13.8%、33.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3%、47.6%,组问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与间苯三酚合用治疗肾绞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小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解除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46例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II组47例肌注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同时两组均静脉滴注间苯三酚80mg;III组47例在肌注哌替啶100mg的同时静脉滴注山莨菪碱10mg,观察比较各组给药后10、20、40min的疼痛缓解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给药后10minI组患者疼痛解除率及总有效率(19.56%,76.9%)明显高于Ⅱ组(0,40.42%)、III组(8.51%,5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2),给药后40min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1,P=0.869);I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解除时间为(14.3±9.5)min,短于Ⅱ组(23.8±5.4)min、Ⅲ组(18.2±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2,P〈0.05);I、Ⅱ组的不良反应率(8.69%,14.89%)低于Ⅲ组(8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小剂量(30mg)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注射联合间苯三酚静脉滴注对肾绞痛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透明短帽辅助初级操作者单人结肠镜检查的作用。方法门诊接受结肠镜检查1200例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奇数组及偶数组,奇数组采用常规结肠镜检查法,偶数组采用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检查法。比较初级操作者采用两种方法检查的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进入回肠末端成功率及时间、息肉检出率、平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检查法操作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进入回肠末端成功率及时间、平均疼痛评分、息肉检出率均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别为(94% v 89%,P=0.00)、(8分 v 12分,P=0.00)、(87% v 81%,P=0.00)、(24s v 31s,P=0.02)、(4.2 v 4.9,P=0.01)、(27%v 21%,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初级操作者来说,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操作法更加简单、有效,对患者造成痛苦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氯诺昔康、间苯三酚对胆囊结石导致的急性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98例胆囊结石导致的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间苯三酚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诺昔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为(2.65±0.57)h,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h后疼痛严重程度(3.26±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用氯诺昔康、间苯三酚能够更好地缓解由于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腹痛,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在洗胃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口服毒物中毒需洗胃治疗且神志清楚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洗胃前应用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对照组以石腊油作润滑剂,常规留置洗胃管后行洗胃术.比较2组胃管置管成功率,洗胃中疼痛、呛咳、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管置管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观察组舒适度(疼痛、呛咳)、洗胃不良反应(呕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润滑剂应用于洗胃术中,能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及患者耐受性,减少洗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邵永红  王芸  阮彩霞 《中国药房》2014,(12):1092-1094
目的:观察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妊娠期妇女给予黄体酮40 mg,肌肉注射,bid;观察组妊娠期妇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妊娠期妇女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妊娠期妇女的保胎成功率和治疗前、后血孕酮水平,记录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妇女保胎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期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妇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妊娠期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妊娠期妇女血孕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妇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血孕酮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徐波  张兴安  邵伟栋  郑隽 《中国药房》2011,(44):4177-4179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给予0.75%布比卡因2.0mL(A组)、1.5mL(B组)、1.2mL(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评分),同时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和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产妇术后头痛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觉消失时间、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A、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的心率、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压在麻醉5min时出现降低,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间3组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新生儿出生1、5、10min时Apgar评分均>7分,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恶心发生率较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呕吐和术后头痛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0.75%布比卡因1.5mL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剖宫产效果确切,既能保证麻醉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治疗潜伏期宫颈性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治疗。结果观察组宫颈水肿消退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50%(P〈0.05);产程进展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程处于潜伏期的宫颈性水肿的初产妇采用问苯三酚治疗,能够有效消除宫颈水肿,加速宫口扩张,缩短产程和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前应用间苯三酚对患者宫颈软化程度、术中疼痛评分、手术时间等的影响,探讨间苯三酚对输卵管通畅率的影响,旨在减少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假阳性、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10月行输卵管造影检查的不孕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间苯三酚组(J组)和阿托品组(A组),每组45例,分别于术前30min肌内注射间苯三酚40mg和阿托品0.5mg。观察宫颈软化程度、疼痛评分、输卵管通畅情况、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术中有无淋巴、静脉逆入、造影剂用量。结果间苯三酚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程度高、疼痛评分低(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淋巴、静脉逆入、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G前应用间苯三酚,可以软化宫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输卵管痉挛的发生,减少假阳性诊断,且临床用药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用于老年晶体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3组)、咪达唑仑组(M组)。D1组,DEX 0.4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静脉泵注10min,D2组,DEX 0.7μg/kg,给药方法同D1组;D3组,DEX 1.0μg/kg,给药方法同D1组;M 组手术开始前10min 输注咪达唑仑0.03mg/kg。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T0)、用药后10 min(T1)、15 min(T2)、30 min(T3)、60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R(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三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较,D组患者MAP、HR 有显著性差异(P<0.05)。D2、D3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低于D1组(P<0.05)和M组(P<0.05)。D组医生和患者满意度高于M组(P<0.05)。结论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晶体植入手术患者安全有效;镇静镇痛效果好;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医师和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足月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6例,其中A组未实施镇痛,B组于第一产程潜伏期行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C组于第一产程活跃期行分娩镇痛。观察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前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镇痛后5、10、30 min时VAS评分分别为(5.01±0.61)分、(2.30±0.32)分和(1.65±0.21)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 t=6.59、9.62、10.73,均P<0.05)和A组( t=6.76、9.80、11.02,均P<0.05);C组镇痛后5、10、30 min时VAS评分分别为(4.92±0.57)分、(2.34±0.30)分和(1.61±0.23)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t=9.72、9.55、10.91,均P<0.05)和A组(t=6.88、9.73、11.30,均P<0.05);B组与C组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22、2.08、1.99,均P>0.05);B组和C组第一产程分别为(327.43±31.02)min和(335.62±30.18)min,均较A组显著减少(t =7.21、6.90,均P<0.05);B组和C 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0.77%和84.62%,均显著高于A组的57.69%(χ2=8.43、8.81,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3、2.23,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任莉 《中国药事》2011,25(1):93-95
目的在内镜检查中,对联合应用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和地西泮的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受麻醉患者评分为ASAⅡ级(ASA:美国麻醉师协会)以下,镇静组胃镜检查者60例,结肠镜检查者60例;对照组普通胃镜60例,肠镜30例。观察镇静组静脉麻醉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镇静效果分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用药总量、检查后清醒时间和离室时间。结果镇静组效果分级在4~5级,对内镜操作无记忆,且在进镜、退镜时血压、心率与入室时基本无异;而对照组在进镜时血压、心率有明显升高(P<0.05)。镇静组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组清醒时间为8.30±2.00 min,术后留观时间15.30±2.30min;而对照组留观时间为2.00±1.00min。胃镜总用药量地西泮3.00±0.5mg,异丙酚100±10mg;肠镜用药量地西泮3.00±0.5mg,异丙酚150±10mg。结论静脉麻醉下的内镜检查操作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后留观时间长于普通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