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介入术后缺血事件再发生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两种药物产生抵抗存在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的依从性、给药剂量、遗传因素等。遗传因素为主要因素,相关研究较多。目前,已经发布了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药物剂量调整指南,但ABCB1基因对两种药物抵抗影响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对ABCB1基因多态性与甲基化对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ABCB1基因多态性与两药抵抗相关性,ABCB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差异对药物抵抗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其疗效已获得广泛肯定.但临床上,部分按照推荐剂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本文就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发生机理及处理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杨勇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0):591-594
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栓塞性血管疾病临床应用广泛.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个体差异、阿司匹林抵抗(AR)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预防用阿司匹林疗效的不利影响等临床面临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综述AR的机制及其对各类心血管疾病高危惠者预防用阿司匹林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连服14天;治疗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加波立维(氯吡格雷)75mg,连服14天.结果 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P<0.05),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总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较少发生缺血性脑卒中(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由于其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阿司匹林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以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未能达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本文就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以及对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阿司匹林抵抗(AR)却使得部分个体对阿司匹林反应不良,限制了其疗效。笔者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型、发生机制、发生率、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阿司匹林抵抗(AR)却使得部分个体对阿司匹林反应不良,限制了其疗效。笔者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型、发生机制、发生率、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尹钊  郭小梅  明章银 《医药导报》2013,32(8):981-984
阿司匹林被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AR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综述AR的临床检测方法、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预防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等)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低剂量阿司匹林町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国内外众多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均推荐应用阿司匹林。本文简要综述阿司匹林应用于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及其相关问题,以期临床能更规范地使用阿司匹林,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的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综述近年来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证据,解答人们对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高龄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是否安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是否应尽快使用阿司匹林和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患者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否比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更有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常用药物,但并不是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这一现象称之为阿司匹林抵抗。对于它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说法众多,该文根据已有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冰  戴珩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2):1554-1555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的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方法层出不穷,本文对2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正确定义及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翠 《哈尔滨医药》2013,33(2):128-129
目的为进一步合理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更加有效地达到预防和治疗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和经验总结,分析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病例。结果阿司匹林在临床防治疾病中还存在有用药不适当的现象。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促进阿司匹林的科学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抗血小板治疗是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重要措施,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的一线药物,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患者的二级预防.然而,阿司匹林在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一致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预防卒中复发的功效,从而导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阿司匹林抵抗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就1例阿司匹林高抵抗风险的冠心病患者诊...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阿司匹林抵抗”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阿司匹林是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常规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使心脑血管主要事件发生率降低25%。但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部分服用治疗剂量,甚至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仍发生了血管栓塞事件,此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阿司匹林抵抗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和综合分析。结果: 各研究间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案的设计、使用的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及各检测方法对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定义不同等,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其中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相关的可能临床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合并疾病、合并用药、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相关的可能分子机制包括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PTGS1和PLA2)和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ABCB1、CYP2C19、CYP3A4、CYP3A5和P2Y12)。结论: 临床医生可以从临床因素和基因多态性两方面评估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与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综述近年来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证据,解答人们对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高龄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是否安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是否应尽快使用阿司匹林和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患者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否比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更有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现状.方法 对医院内科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350例进行病史询问,了解其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结果 194例门诊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2例(52.58%),156例住院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89例(57.05%);191例患者中因服药期间随意停药19例(9.95%),服药剂量不正确10例(5.24%).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认可,但使用时仍然存在对其认知的不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基本用药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病高危阿司匹林抵抗( Aspirin Resistance,AR)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631例高血压病高危患者依照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敏感者和阿司匹林抵抗者,将103例阿司匹林抵抗者随机分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528例阿司匹林敏感者中随机选取40例设为对照组.三组患者给予严格的药物治疗后随访一年,观察阿司匹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三组患者治疗之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较少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P<0.01),而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用安全,且能提高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由于阿司匹林抵抗及引起的不良反应而限制其应用[1]。调查发现,我国使用中药治疗冠心病有着悠久的历史[2]。为此本研究采用中成药制剂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