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多呈阵发性,多见于健康人,此症多有心悸、胸闷和头晕症状,发作时间长,频率快或基础心脏病较严重者易引发血流动力学障碍[1].我院2007-2009年收治11例突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孕妇,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牛军英 《北方药学》2014,(5):194-19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认识,提高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治愈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120例接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护理干预等,对照组按照医嘱正常治疗和护理,研究周期为2周,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治愈好转率高,同时,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3)。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治愈率,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当患者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往往会出现心悸、心绞痛以及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晕厥和低血压….妊娠晚期心律失常大多为正常妊娠者,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期前收缩为主[2],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是比较少见的.2016年5月本科室抢救1例临产突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产妇,经过转律治疗及紧急剖宫产后,母子平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快速静脉注射腺苷终止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门、急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80例,用腺苷由周围浅表静脉快速推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起始剂量为6mg,无效时增加腺苷用量,最大单次用量为18mg。观察复律时间、心电图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而后进行电生理检查,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分析腺苷对不同病因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有效率为72.77%。腺苷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效果与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不适宜窦性心动过速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快速静脉注射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殷峥  许昆  杜琨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65-165
目的总结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5例转律,1例未转律,转院做射频消融术。结论对于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普罗帕酮,如不转律,再用三磷酸腺苷,基本可转律。  相似文献   

6.
维拉帕米(Verapamil)又名异搏定(Isoptin)为钙通道阻滞剂(钙括抗剂),是一种新型而速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使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减慢.8年来,我们使用维拉帕米治疗难治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4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1.1选择标准:经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24h以上。按正规剂量使用过3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无效者。若同时具备以上3点者,则为难治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对象:男1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和分析120例于我科住院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并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20例患者中,103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术后1年无复发。13例患者因房室结双径路,在进行第1次手术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其中2例因病情需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而进行了第2次手术,手术进行顺利,术后1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手术期和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基层医疗机构更为多见,90%是由折返机制引起[1]。经鼻行食管心脏调搏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是明确多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简单、有效的方法[2]。临床操作时选择将导管经鼻腔插入食管内指定位置,引起呛咳等不适感,影响检查效果。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对2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经食管心脏调搏术治疗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梅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成功实行射频消融术的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VNRT)5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VRT)29例,分析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中aVR导联ST段的振幅表现。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53例AVNRT患者有15例aVR导联ST段抬高,占28.3%,29例AVRT患者有22例aVR导联ST段抬高,占75.86%,左侧旁道20例,其中1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发生aVR导联ST段抬高,占76%。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判断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尤其是左侧旁道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皆有一定的禁忌或付作用。我们试用指压捻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导如下:方法:指压捻左侧第二肋间胸骨旁0.5~1.0厘米处(下称甲点),一分钟内,室上性心动过速均终止,恢复窦性心律。病例:例1,男性,49岁,工人。自1964年6月开始发生心悸,心电图示“B型予激症候群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后多因劳累而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但每次发作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对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物理刺激疗法(主要是迷走神经兴奋法)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探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方法,并说明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季雪峰 《江西医药》2008,43(11):1185-118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初始剂量5mg快速静脉推注,如无效逐渐递增至10mg,15mg,20mg。结果20例复律,1例未复律,不良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多年来我院收治的室上速患者147例的相关资料。结果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心律平、异搏定转复率较高,且副作用低。结论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平是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收治的60例合并房颤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心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房颤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的起病年龄、体重指数及男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女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率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指数、心率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 可通过体重指数、心率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评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生房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7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工作中多根据临床和心电图做出判断.我们1990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急诊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7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分析 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结果 :18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 ,复发 1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性 :显性旁路标测心室最早激动点 ;隐匿性旁路在心室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标测逆传 A波顺序及最早心房激动处 ;房室结双径路在三尖瓣环下进行标测记录小 A大 V波 ,其间无希氏电位的部位放电消融 ,出现房室交界区心律。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地位。方法对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6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静注普罗帕酮,观察复律时间,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时间短,有效率98.2%,安全,不良反应少。结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心律平和异搏定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及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8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心律平组和异搏定组,心律平组患者给予心律平70140 mg静注,异搏定组给予异搏定5140 mg静注,异搏定组给予异搏定510 mg静注。结果心律平和异搏定对阵发性室上性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异搏定较心律平高。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首选心律平治疗,异搏定的使用中应更加注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赵冲  肖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3-134
<正>宽QRS心动过速是指QRS间期>0.12s的心动过速,其常见原因:①室性心动过速;②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③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束支传导阻滞;④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室上性冲动经由房室旁束下传至心室引起的心室激动;⑤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⑥由Mahaim纤维参与的结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治快速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306例心动过速患者均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示房室结双径路156例,房室旁路115例,室性心动过速18例,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旁路前传)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2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1下传9例。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发作。结论: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目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心律失常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有效、费用低、操作简便,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