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林 《现代养生》2003,(9):14-14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相传很久的重要节日。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定为秋季,八月十五是在秋季的中间,人们仰望高挂天空玉盘般皎洁的明月,自然会联想到与家人的团聚,独在异乡旅居的人,也期望借助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人们又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 中秋节在我国由来已久。据《国语周语上》记载,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有“暮夕月”的习俗。这夕月,即是祭拜月亮神。而“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末年《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活动。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行寒和祭月。以后历代帝王都沿袭此俗。到了魏晋,中秋赏月开始传到民间。  相似文献   

2.
远山 《药物与人》2009,(9):60-61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大文豪苏东坡形象地描述了中秋品尝月饼的意境。中秋节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是一种蕴含浓浓亲情的节日。中秋节合家团聚分食月饼这一幕从古至今上演了千百年。  相似文献   

3.
1 幸福院的赵、钱、孙三位老者,中秋之夜在庭院围坐赏月。当“玉兔”冉冉升起的时候,三位老人异口同声的说:“今年的中秋月和往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蝶儿 《自我保健》2011,(9):35-35
俗话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因此,能在中秋时节吃到自己亲手做的月饼也是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5.
王云 《健康》2005,(10)
“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一过,重阳节在即。按照我国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据传,在我国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曾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人。”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而九月初九正是两阳相重,表示长久长寿之意。  相似文献   

6.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佳节食月饼,是我国各地普遍盛行的习俗。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说明中秋这天吃月饼,有以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月圆和团圆的意义。所以中秋节这天,一家人一定要团团  相似文献   

7.
在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如《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述中秋赏月的宴席上,未见“吃月饼”的事。唐代盛行中秋赏月,虽有吃水果、品月羹等,但还没有月饼之说。到了北宋,出现了圆饼,以糖浆作馅,有团圆和合之意,但还没有“月饼”之名——在开封称“糖饼”;在江南称“麦饼”。“月饼”之名最早见丁南宋《梦梁录》,但未列入“八月”、“中秋”等风俗条目中,而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看来,中秋吃月饼是宋代以后的习俗。元代末年,中原汉族不满于蒙古贵  相似文献   

8.
中秋的月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中秋的月是甜蜜的月。月有圆缺,人有离合。中秋的月圆,圆在饱满、明亮,圆在其团圆的意境,难怪古往今来的人们都认为月圆之日应是团圆之时。那些本来属于秋天的萧瑟、凄清仿佛在这一天里都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只有那一轮皎洁明朗的圆月,矜持而温柔地悬在夜空的一  相似文献   

9.
年怕中秋     
正每到中秋节,母亲总会感叹:"年怕中秋月怕半,哎,一年又快过去了。"起初,我对这话并没太在意,心想,一年就一年呗,没有什么好害怕的。直到步入中年,我才深刻地体会到,每一年的时光过得如此之快。只要中秋一过,春节"哧溜"一下,就到了跟前。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已至,意味着年已经不远了。回首这大半年的时光,真是时光匆匆,恍若行云流水,恰如弹指一挥间,  相似文献   

10.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民间节日——中秋佳节。赏月、吃月饼则是中秋节这天最有趣的节日活动。 在我国的中秋食俗方面,月饼的产生与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月饼”一词,在南宋《武林旧事》一书中就已有记载,由该书可知,当时的“月饼”是蒸制而成的。这种将笼蒸的面饼称为“月饼”并作为中秋必食之品,直到现在仍是山东、河南等部分地区流行着的风俗。 到了明清两代,月饼已成为我国各地的中秋美食。《明宫史》中  相似文献   

11.
中秋,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是心的节日。托月寄心,意在团圆。月亮每年有十度圆缺,其中圆极是中秋。三秋端正,月出东溟,太空悠悠,秋光溶溶,婵娟徘徊。桂花上浮,升东林,入西楼,"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这是个充满诗意、最具浪漫情怀的民间节日。中秋月圆,是人的团圆,心的圆满。"每逢佳节倍思亲",指的也是中秋,是心的不圆满。其实任何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  相似文献   

12.
中秋说月饼     
古代人们在中秋,都要祭拜月神,祭供过后,将作供品的饼食分吃,沿传下来,已有三千年。那时,江浙一带产生的“太师饼”可以说是我国月饼的祖宗了。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了芝麻,胡桃,为月饼增加了煨料,当时生产出来的圆饼叫胡饼。唐朝时在京城长安就开始有糕饼铺,有从事专业生产的饼师,品种也有了发展。一年,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佳节赏月,在吃糕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叫法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一名就传开来。 有关“月饼”一词的文字记载,据说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当时,中秋赏月食月饼之风已很流行。清代富察敦新撰写的《燕京岁时记·月饼》记载:“……至供月,月饼到处绋有,大者尺余,是绘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  相似文献   

13.
岁终之月称为“腊”。据《荆楚岁时记》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腊者,逐疫迎春”,寓有平安祥和之意。 古往今来,每逢农历腊月初八,人们总要煮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这种习俗和元霄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沿袭至今。腊八粥的由来有许多传说。 腊月初八,又称为“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相传,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  相似文献   

14.
又到中秋,远在异地求学的游子不免更添思乡之情,诚然“月是故乡明”。然而既已身在异地且适逢佳节,那就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特色月饼,才不辜负经年一度的中秋月明!我国南北各地特色月饼颇多,按产地分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滇式月饼、衢式月饼、徽式月饼、沪式月饼、秦式月饼、潮式月饼、台式月饼、港式月饼等,下文详细介绍几种,以飨客居各地的学子。  相似文献   

15.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国传统年俗的重要内容。这天是“上元”,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明月朗照,人间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真可谓“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那种千家万户团圆幸福、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充溢万里神州。 元宵也叫“圆宵”、“圆子”,南方常叫“汤圆”、“水圆”。俗曰“一伏饺子二伏面,端午棕子,中秋月饼。元宵节汤圆”,意即棕子、月饼、汤圆各是端午、中秋、元宵节的象征物,吃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一种仪式和习俗。至于这一习俗起源于何时  相似文献   

16.
<正>"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当金风送爽、桂花飘香的中秋佳节,夜幕下的月亮就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人们都喜欢在这一天举家团聚,一块吃着月饼,谈古论今,观天赏月。据史书记载,月饼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如《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直到今天,我国仍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每到中秋月圆时节,提着月饼探亲访友,图个吉利。  相似文献   

17.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中秋和天上的月亮紧相连,月亮牵动着多少诗人的情愫,发出万千咏叹.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1日,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做出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行后,首个“精神赡养”案件的判决,作为被告的子女被要求“常回家看看”。法院所代表的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和阖家团聚的天伦之爱交汇在一起,显得颇有戏剧性。据报道,法院判决规定,子女“至少要保证两个月一次看望。此外,每年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元旦、端午、重阳、中秋等必须至少看望两次,除夕至元宵节之间必须至少看望一次”,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10月,很喜庆。国庆又逢中秋,家国同庆。我们编辑部也过了一个很特别的“十一”,为天津市15家医院与新中国同天生日的新生宝宝们送上了一份喜气的“育儿大礼包”,并为他们颁发了一张“国庆宝宝”纪念证书。  相似文献   

20.
郑焱 《自我保健》2012,(9):58-59
又到一年中秋时,在这本该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却有许多家庭感受着“对影少一人”的寂寞。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异地求学、异地工作等,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空巢老人”现象,正逼近一些中年家庭,“新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