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国荣  朱怡悦 《中药材》1996,19(9):480-482
依据释名,结合植物形态,功效主治为验证等,考证结果认为:古代本草中剪草有两种;一种是宋以前本草的主虫剪草,其原植物是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另一种是宋及宋以后本草的主失血剪草,其原植物可能是慈姑Sagittria sagittifolia。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历代本草著作对蘘荷原植物的不同记载,造成了混乱。通过考证,指出其混乱种类,并认为宋《图经本草》所绘所叙的蘘荷原植物乃是正品,系姜科植物Zingiber mioga。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证认为,宋《普济本事方》中“剪草”应是金粟兰科植物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A. Gray) Solms],而古代剪草还包含其同属多种近缘植物,如及己[C. serratus(Thunb.)Roem. et Schult.]等。  相似文献   

4.
钟小清  吕高荣  邹节明 《中草药》2009,40(7):1140-1143
目的 对民间常用中药材金樱根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方法 查考古本草对金樱子原植物和根的记载及附图,野外调查金樱根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通过产地收集会樱根药材原植物标本,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和咨询分类专家,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TLC分析.结果 古本草记载的有关金樱根药材的植物来源为金樱子Rosa laevigata一个种.目前市场上商品金樱根药材原植物来源是蔷薇科蔷薇属多种植物:通过对收集的金樱根药材进行TLC分析表明不同植物来源的金樱根TLC有差异,但具有较为相似的主斑点.结论 能更好地为药厂金樱根药材收购提供依据,保证金樱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翦草之本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翦为剪之古字,翦草即剪草。本草著作中最早对它作过形态描述的是唐·陈藏器,云:“剪草,味甚苦、平,无毒。至虫疮、疥癣,浸酒服之。生山泽间,叶如(艹名)而细,江东用之”。在这里,陈藏器只提到剪草“叶如(艹名)而细”,(艹名),即晚收的茶。由于描述的过于简单,据此很难断定为何种植物。到了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中曰:“翦草生润州,味苦,有毒。主诸疮疥、痂瘘蚀及牛马诸疮。二月三月采,暴干用”。并且附了一个“润州翦草”图。苏颂对翦草没有进行形态描述,却提到翦草是有毒的。此与藏器正相反,说明对翦草的认识进了一步。所附“润州翦草”图有这么几个特征:(一)根部多须。(二)  相似文献   

6.
郭思妤  孙婉萍  谢明 《中医药导报》2024,(2):181-187+202
荠菜作为药材首载于《名医别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在中国各地乡间田野均随处可见,其别名众多。荠类中存在名称混用的现象,历代本草中与荠菜混用最多的是菥蓂,荠类中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与菥蓂Thlaspi arvense L.分属十字花科中的两种药用植物,从五代时期,开始有本草将荠菜子与菥蓂子混为一物,导致后续宋、明、清时期的部分本草对其原植物形态描述发生错误,将荠菜与菥蓂混淆,尤其是明代的部分本草更是将荠菜与菥蓂视为一物。对荠菜的基原进行梳理考证,为荠菜制定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威灵仙为常用中药,又名“灵仙”、“老虎须”、“黑须公”、“铁扫帚”、“百条根”、“铁脚威灵仙”等。本品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原著录有数种,《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类,李时珍曰:“威,其性猛也,灵仙,其功神也”,并指出“根干后呈深黑色,俗称‘铁脚威灵仙’,为正品。另有数种,根须一样,但色或黄或白皆不可用。”〔1〕《植物名实图考》也指出有数种,并释其名曰:“其力劲,故溢曰威;其效捷,故溢曰灵,威灵合德,仙之上药也。”其附图已可精确地鉴定系毛莨科铁线莲属植物,由此可见,历代本草所记载威灵仙原植物来源有数种,且同名异物情况严…  相似文献   

8.
中药木鳖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鳖子始载于宋<开宝本草>.文章就木鳖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考察,主要涉及原植物研究、化学成分研究、炮制研究、药理作用等,并对其研究的热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紫金牛属中药原植物的本草考证》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振声 《中药材》1999,22(7):363-365
对《紫金牛属中药原植物的本草考证》考订历代本草所载11种中药是紫金牛属的6种植物提出了异议,认为古本草所载11种中药至少包括14种紫金牛属和1种茄属植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西河柳进行始载年代、古名称、原植物、产地和药性功效等的考证.方法:查阅并考证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西河柳始载于<尔雅>,本草始载于<本草拾遗>;历代本草记载的名称有15余种,古代西河柳原植物的主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现代西河柳的主要药性、功效和主治与本草相似,但有差异.结论:古今西河柳的来源、产地和药性功效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金银花名实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占平  万德光 《中药材》2005,28(6):517-518
目的:考证历代金银花药用品种.方法:查阅古代和现代有关文献以及与产地观察、作者的活动范围相结合.结果与结论:宋<证类本草>及其以前本草所述"忍冬"和今"金银花"基原可能不同,明<本草纲目>和清<植物名实图考>等所载"金银花"基原应为今之忍冬.  相似文献   

12.
徐长卿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清  闫萍 《中医研究》2005,18(6):54-57
本文对徐长卿的名称、原植物、产地、采收时间、药用部位、加工炮制、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名称众多,多源于人名、植物形态、功效等;其原植物曾一度发生混乱,可能曾包含有其同属多种植物;分布范围较广,山东属于道地产区;本草记载主要以根部药用;各时期本草均称味辛、性温,但未见归经记载,功效主治多沿用<神农本草经>记述.  相似文献   

13.
何首乌净选加工、切制和干燥方法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丽  宋志前  李淑莉 《中草药》2004,35(4):404-406
何首乌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日华子本草》,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t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炮制方法起源于唐代。历代本草中记载其炮制方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原药材的净制方法、加热方式、辅料的种类等。古代在净制中多去黑皮,如宋《圣济总录》记载:“洗净,以竹刀刮去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药杂志》1987,12(12):61-65
专论建立我国东北商品甘草栽培基地的构想(5):3中药炮制学未来探讨(9)关于加强中药荆型研制的工作意见(6):2本草 魏荷的本草考证(l):中药青篙正品研究(4),2石消、芒消、朴消之厘定(2滩嗽的本草考证(3):3“雪蚕”考(5):6宋《普济本事方》中‘剪草,考证(7):6殿鼠、露鼠的本草考证(11):延胡索(元胡)源考(12):9 资派与鉴定 梅花鹿胎基源及化学成分的研究(1):6一种假三七的鉴别(1):9真伪鸟稍蛇的鉴别(1),10酸枣仁及其伪品的电泳鉴别(1),11西北产贯众生药学的研究(2):7杏仁与桃仁的简易鉴别(2):11秦皮与合欢皮的鉴别(2):封二麻黄不同部位中的挥发…  相似文献   

15.
茯苓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茯苓、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茯神木等茯苓类药材的药用历史沿革、来源及原植物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结论在东汉以前茯苓以整体入药,东汉的《中藏经》始载茯苓皮入药,东晋始有茯苓、茯神之分,白、赤茯苓的记载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其功效明确于唐、宋,其归经阐明于金、元,并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茯神木始载于唐代《药性论》。历代本草对茯苓的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茯苓原植物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茯苓类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桂枝古今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证认为,唐以前本草记载的‘桂枝”,为樟种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树干及粗枝之皮,并非现今使用的该植物的细小嫩枝。现在所用的“桂枝”,原名柳桂,始载于宋《本草别说》。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古代药用葱的原植物考证 葱是一种食药兼用的植物。据本草考察,我国古代药用葱有:茗葱、胡葱、冻葱、汉葱、楼葱等多种。为了探明这些葱的基源,今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药透骨草原植物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骨草为中医外科较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之功效,其来源极为复杂,历代本草记载不一.作者通过调查和各种书籍记载,计有20科42种5变种植物做透骨草使用或称做透骨草.本文对其原植物进行了初步考证,发现历代本草记载的透骨草有四种:益母草、地构叶、风仙花及铁线透骨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百部的基源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HPLC色谱鉴别对三种百部基源进行对比。结果:在对历代本草考证后认为古代百部来源应为天门冬属植物羊齿天门冬及现代药典中收载的蔓生百部;且药典中收载的三种百部在原植物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如:蔓生百部、对叶百部为多年生缠绕草本、直立百部为多年生直立草本等;另外,显微鉴别中蔓生百部与直立百部的根被细胞壁表面有致密的细条纹,而对叶百部根被细胞壁上无致密的细条纹;在HPLC色谱中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含有原百部碱,对叶百部中不含原百部碱。结论:三种基源的百部无论是本草考证,还是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生物碱种类及含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百合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是一味常用中药,功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百合来源于百合科的多种植物,此外也有一些混乱品种,有必要作一本草考证。一、百合科百合鹰植物《神农本草经》仅载其别名与疗效,对它的形态一无所述。苏敬《唐本草》始载:“此有二种;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一种细叶花红色。”宋《图经本草》中也提出了两种百合:“百合三月生苗,高二、三尺,竿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又似柳叶青色,近茎处微紫,茎端碧白,四、五月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