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2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应用MALT概念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本级资料显示临床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性别之比为1.4:1。病变好发于胃窦、体部。22例经免疫组化证实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6例病理形态学呈典型MALT淋巴瘤,13例呈不典型MALT淋巴瘤。3例肿瘤由单一高度恶性中心母细胞样细胞组成,其中2例内可见LEL现象和浆细胞浸润。结论:胃原发性B细胞性淋巴瘤均为MALT淋巴瘤。单一星高度恶性图像的淋巴瘤可能是MALT淋巴瘤转化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40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的形态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40例PGIL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40例PGIL中,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29例,高度恶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低恶成分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 本组PGIL以MALToma为主,占72.5﹪,病理上需与炎症性病变区别,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 本病临床上无特异性,2例患者平均年龄57岁.证实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B细胞性,1例为T细胞性.组织学上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免疫表型LCA、CD43、CD3、CD20、CD79α阳性;Vimentin、Actin、Myoglobin、Myosin、EMA、CK、CgA、Syn、NSE、Melon A和S-100 2例瘤细胞均不表达.结论 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中老年患者出现软组织内弥漫性肿块,应考虑到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本病的明确诊断依赖病理学,而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MLB)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方法:对9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EnVision法)。结果:8例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1例为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以中心或中心母细胞为主,伴浆样分化,大多围绕血管排列。结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其独特性,脑淋巴瘤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1对9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病变位于左侧6例,右侧2例。双侧1例。组织学分型:7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为继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患者多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主要类型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病变位于左侧6例,右侧2例,双侧1例。组织学分型:7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为继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患者多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主要类型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文勇  楼瑛  张谷 《中国肿瘤》2003,12(7):427-42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I。)的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0例PCNSL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PCNSL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8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结论]PCNSL是少见的颅内肿瘤,绝大部分为B细胞性,其亲血管性常形成血管袖套状结构。免疫组化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生在睾丸、卵巢的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1例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5例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依据WHO新分类进行分型.AnnArber(1971)国际分期法进行临床分期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睾丸恶性淋巴瘤平均好发于60.70岁,随访21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3例,中住生存期35.2个月,5年生存率38.5%;T细胞性淋巴瘤5例,中位生存期18.6个月,2年生存率40.0%,无5年生存率。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及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例.5年生存率100%。就诊时病程处于Ⅰ期8例,中位生存期75.1个月。Ⅱ期8例.中位生存期36.5个月。Ⅲ、Ⅳ期5例,中位生存期8个月。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本组5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小淋巴细胞性3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例,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例,其中2例失访,随诊3例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关系密切,术后放、化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髌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以右膝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 患者确诊为髌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放化疗联合治疗后,患者获得完全缓解,随访8个月,患者未见转移复发。结论 原发性髌骨淋巴瘤较为少见,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治疗上以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腰椎原发性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腰椎原发性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和基因重排,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小不一,胞质较丰富,核染色质呈粉尘状。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99、LCA、CD20、CD79a弥漫阳性,CD3灶性阳性,VIM肿瘤细胞阴性,间质阳性,Ki-67增值指数为37%。结论: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1例原发于垂体的罕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垂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镜下肿瘤由排列呈片状的小至中等大小的细胞构成,于蝶窦黏膜内弥漫性生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圆形,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染色质粗块状,核分裂多见,胞浆稀少。免疫表型:肿瘤细胞LCA、CD20、CD79α弥漫阳性,CD99弱阳性,FSH、LH、ACTH、GH、Pro、TSH、AE1/AE3、EMA、CD3、CD45RO、CD117、PLAP均阴性,Ki-67显示肿瘤细胞增殖指数约80%。结论:垂体原发性淋巴瘤(PP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5例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BNHL)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均弥漫分布,2例瘤细胞中等大,圆形、卵圆形,胞质中等量,核大,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2例瘤细胞呈空泡状,核仁明显;2例瘤细胞内可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5例核分裂均多见。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均CD20、CD79a和LCA弥漫阳性,CD3和CD45RO灶性阳性。1例仅LCA阳性,而CD20、CD79a、CD3和CD45RO均阴性。结论: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异质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也存在其他不常见的亚型。我们将描述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特点,重点在发病机理、分期、风险分层、预后及最新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检验确诊的56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多属NHL,以咽淋巴环淋巴瘤占首位,其次为胃肠道淋巴瘤;咽淋巴环淋巴瘤病理类型以T细胞型或NK/T细胞型为多见;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均为B细胞肿瘤。分期以Ⅰ期、Ⅱ期为主。结论:应重视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便减少误诊率与漏诊率,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有上腹不适、肿块、黑便或贫血等临床表现。31例中原发于胃底3例,胃体6例,胃角9例,胃窦13例。18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做免疫组化染色及幽门螺杆菌监测,证实为B细胞型淋巴瘤29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0.2%。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29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45.1%。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并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胃镜检查是术前最有效诊断价值的方法之一。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术后化疗与手术治疗同等重要,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骼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1 例骨骼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为肌肉脓肿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初诊为肌肉脓肿,切开引流后病情持续不愈,病理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症状减轻.结论 原发骨骼肌淋巴瘤临床少见,易误诊,磁共振成像具有一定特异性,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当临床表现与诊断不符时需进一步拓宽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孙文勇  张谷 《浙江肿瘤》1997,3(2):91-92
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2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应用MALT概念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临床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性别之比为1.4:1.病变好发于胃窦,体部。22例经免疫组化证实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6例病理形态学呈典型MAL淋巴瘤,13例呈不典型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回顾性总结7例膀胱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免疫表型。结果 6例原发性,1例继发性。7例均为老年患者,女性5例,男性2例;6例原发性结外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1例继发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膀胱恶性淋巴瘤好发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血尿和膀胱肿块。常见病理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结外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并阅读及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为(右)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积极治疗后现考虑肿瘤复发。结论:原发性卵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预后不佳,常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排列疏密不一,形态多样。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异型性明显,细胞界限尚清,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胞核大,常呈马蹄形,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为弥漫细颗粒状,核分裂象较多见。免疫组化显示:CD30表达均阳性, CD20、CD79α、Pax-5表达均阴性,符合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论掌握间变大细胞瘤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提高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对其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