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立体定向~(32)P间质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最佳方法 ,研究立体定向 32 P间质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性。方法 :对 31例囊性颅咽管瘤进行 CT立体定向 32 P腔内注入间质内放疗 ,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术后 2 8例随访 15 0 d~ 4.5 a,CT扫描显示 2 0例 (71.3 % )瘤腔消失 ,6例 (16 .1% )显著缩小 ,症状持续改善。 2例 (7.1% )分别于 2 7个月、33个月因肿瘤实质部分增大 ,症状恶化而死亡。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 32 P间质内放疗可作为治疗囊性颅咽管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56例颅内肿瘤伽玛刀治疗后跟踪随访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自强  江峰 《江西医药》1999,34(2):65-66
目的 研究伽玛刀对颅内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对伽玛刀治疗的56例颅内肿瘤进行6-48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 证明了立体定向伽玛刀对直径小于3cm的听神经瘤,垂体瘤,松果体瘤,血管畸形,转移瘤,脑膜瘤,实质性鼎咽管瘤等效果良好,只要剂量合适,定位精确,伽玛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以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不太满意,但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的治疗,结论伽玛对上的神经瘤,垂  相似文献   

3.
刁艺  朱义文 《江苏医药》2008,34(1):105-106
颅咽管瘤治疗目前缺乏根治性的方案.手术全切除困难,术中的危险及术后并发症多且易复发[1,2].近年来应用伽玛刀及放射性核素囊内放疗技术在治疗颅咽管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4].我们通过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32P胶体铬囊内放疗来评价对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疗效,从而为颅咽管瘤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转移性脑肿瘤38例伽玛刀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脑转移瘤患者38例(70个病灶)先进行常规全脑放疗后采用杭州华源伽玛医疗设备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WB.SRS260伽玛刀立体定向适形照射转移灶。肿瘤边缘剂量2.5~5Gy/次,1次/d,5次/周,计划靶区边缘(50%的等剂量线处)总剂量32~50Gy。结果完全缓解(CR)15例(39.5%),部分缓解(PR)19例(50%),肿瘤好转(MR)1例(2.6%),稳定(SD)3个(7.9%),有效率为89.5%。大多数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79%)。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颅咽管瘤是一种常见于鞍区的良性肿瘤,由于其复发率高,治疗预后大多不甚理想,故亦称其为恶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本文报告对120例术后复发的颅咽管瘤患者进行立体定向内放疗,旨在探讨其复发原因及进一步治疗对策。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复发性颅咽管瘤120例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6~63岁(15~35岁占80%)。外院开颅术后复发49例,直接作立体定向囊液抽吸加~(32)P内放疗术后复发71例;复发时间3个月至2年不等,平均8个月,其中最长1例达8年。1.2 临床症状 120例术前均有视力、视野改变。成  相似文献   

6.
庞心元  赵卫生  姜炜  吕仲虹 《天津医药》2000,28(12):721-723
目的:报告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颅外肿瘤的结果并做临床分析,方法:1997年5月-1998年7月治疗40例颅外肿瘤(42个病变)并进行了随访,肿瘤的临床靶体积从0.2-232cm^3(平均29.7cm^3),对计划靶体积的最小放射剂量每次3.12-11.8Gy,分1-10次照射,最大剂量为4.00-15.00Gy(平均6.63Gy),治疗后20-100(平均80),实体瘤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23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5例,随访114个月期间,观察到87.5%的肿瘤得到控制,80%的肿瘤缩小或消失,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颅外肿瘤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联合应用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放射性同位素 3 2 P内放疗和γ刀治疗颅咽管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2 7例非开颅手术患者 ,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 6例 ,立体定向囊液抽吸 + 3 2 P内放疗治疗 14例 ,立体定向抽吸 + 3 2 P内放疗 +γ刀治疗 6例 ,肿瘤活检 +囊液抽吸 +γ刀治疗 2例。结果 :术后近期 (至出院时 )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高颅压症状缓解 10 0 %。多饮多尿等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占 66% ;16例视力减退者有 12例好转占 75% ,术前视力好于光感者 ,视力不同程度皆有改善 ;1例死亡 ( 3 .7% )。无其他并发症。 5例患者出院时复查 CT,肿瘤囊腔完全消失 4例 ,明显缩小 1例。结论 :联合应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 (引流 )术、3 2 P内放疗、γ刀治疗颅咽管瘤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一种良性先天性肿瘤 ,大都生长在鞍区或三脑室 ,与视交叉、颈内动脉、下丘脑、垂体柄及垂体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如行肿瘤部分切除 ,复发率几乎达到 10 0 % ,全切除虽可降低复发率 ,但手术难度高 ,且术后并发症多 ,手术死亡率高 [1 ] 。我院自 1996年以来采用立体定向术置入 Ommaya囊 ,以磷 - 32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 5例 ,术后随访 2~ 5年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 .7~ 5 6岁 ,平均2 1.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 5例 ,视力下降 1例。 5例术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伽玛刀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PRL垂体瘤)的方法和疗效,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PRL垂体瘤210例,5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周边剂量25—35Gy(平均26.7Gy),中心剂量50~70Gy(平均57.8Gy),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分组,总结各组疗效。随访时间6~46个月,随访方式为临床+影像学+激素水平测定。结果表明,症状消失/改善139例(66.19%),无变化47例(22.38%),加重24例(11.43%);肿瘤消失/缩小123例(58.57%),无变化57例(21.14%),增大30例(14.29%),肿瘤控制率88.57%。12例于治疗后3~9月肿瘤坏死液化、体积增大、视力急剧下降而行手术视神经减压。垂体低功能17例,无早期临床死亡。结论:伽玛刀治疗PRL垂体瘤安全、有效,不同大小的垂体瘤应制定相应合理的治疗规划。  相似文献   

10.
颅咽管瘤起源于垂体胚胎发生过程中残存的鳞形上皮细胞,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肿瘤,约占脑瘤总数的4%~6%。水钠代谢紊乱是颅咽管瘤术后突出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口。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颅咽管瘤患者35例,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通过对这35例颅咽管瘤患者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了术后的水钠代谢紊乱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伽玛刀分次治疗功能性垂体巨腺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伽玛刀分次治疗功能性垂体巨腺瘤的疗效。方法对95例功能性垂体巨腺瘤短期内进行了分次伽玛刀治疗,男性29例,女性66例,年龄13~74岁,平均38.6岁。每次周边剂量为5.5~20 Gy(平均9.5 Gy),等剂量曲线35%~55%,两次治疗间隔10~19 d,平均15.5 d,平均随访43.2个月,分析肿瘤体积及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观察其不良作用。结果肿瘤生长的局部控制率为94.7%,其中体积缩小超过50%的占64.2%,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者占61.1%,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达50%以上者占30.5%。21例于治疗后3~10个月出现顽固性头闷、钝性头痛。2例治疗后1年内出现视物模糊,视力进行性下降,经开颅手术治疗后1例恢复,1例病情控制;9例治疗后2~3年血清激素复查发现新发垂体激素水平下降。随访期内未见其余并发症出现。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功能性垂体巨腺瘤可以有效提高功能性垂体腺瘤局部控制率和降低激素分泌水平,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膜瘤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58例单发脑膜瘤伽玛刀单次治疗后的影像学资料。治疗前肿瘤容积为0.88~35.90ml,平均10.57ml;治疗中心剂量为22.5~40Gy,平均29.04Gy;边缘剂量为10~20Gy,平均14.27Gy。等剂量线为40%~60%,平均49.43%。等中心数目2~16个,平均9.24。结果:治疗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4.31个月,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肿瘤伽马刀治疗的容积效应,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及生命安全。方法根据颅内囊性肿瘤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囊液抽吸方式(直接穿刺抽吸或置入Ommaya储液囊),待囊液抽出后实施伽马刀治疗,应用Logistic综合方程分别计算颅内囊性肿瘤患者抽囊前后风险概率,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颅内囊性肿瘤患者抽液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且风险概率显著降低,提示颅内囊性肿瘤内容物容积与风险呈正比,即内容物容积越大,则风险越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颅内囊性肿瘤患者进行伽马刀治疗时,应于治疗前首先对其颅内肿瘤囊液抽取,从而有效降低其治疗风险,保障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达到理想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失败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例听神经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后不同时期复查MRI发现肿瘤继续生长或临床症状加重,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与面神经及周围结构粘连明显。肿瘤全切及近全切除共18例(占90%),次全切除共2例(占10%)。面神经解剖保留18例(占90%),功能保留16例(占80%)。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是挽救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失败后的有效方法,面神经功能保护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比较替莫唑胺联合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癌与单独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确诊脑转移癌病人34例,分成两组:单独伽马刀治疗组(单独组,总剂量35~48 Gy/10~12 f);替莫唑胺联合伽马刀治疗组(联合组,伽马刀治疗期间同时予以口服替莫唑胺150 mg·m-2·d-1,d1~5,放疗结束后继续予以3周期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方案为150 mg·m-2·d-1,d1~5,28 d为1周期).比较分析两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单独组和联合组治疗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6.25%和88.89%(P=0.031),1年生存率分别为43.75%和55.56%(P=0.216).两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概率相似(P>0.05).急性脑损伤发生率较高,均以I级损伤为主(联合组为44.44%,单独组为50%).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手段,病人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胃肠癌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对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40例(18女和22男)胃肠癌转移脑瘤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效果做一汇总,肿瘤平均体积为4.3 cm3,肿瘤边缘放射剂量:为8.330.4 Gy(平均16.3 Gy)。结果伽玛刀治疗肿瘤控制率为91.43%。平均存活时间为6.7个月,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25%。提高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KPS)(≤70与≥80)有显著性(P=0.018)。结论伽玛刀可以成为治疗胃肠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伽玛刀治疗小脑蚓部区肿瘤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脑蚓部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注意事项、方法,观察围术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经伽玛刀治疗,治疗过程顺利。28例患者中,5例(17.8%)情绪波动,2例(7.1%)治疗前出现晕厥,1例(3.5%)术中出现呕吐。结论:充分的术前宣教、细致的治疗,全过程观察和围术期护理是伽玛刀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伽玛刀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压迫气管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宗涛  费振乐  彭勇  陆林 《安徽医药》2009,13(11):1377-1379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压迫气管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刀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压迫气管患者24例,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用不同大小的准直器,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靶区,单次周边剂量给予3—5Gy,周边总剂量35—50Gy,分割8~12次,每周3~5次。结果24例中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CR7例,PR14例,总有效率(CR+PR)为87.5%。结论伽玛刀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压迫气管安全有效,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明显,可作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的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对骨肉瘤肺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骨肉瘤肺转移癌患者采用LUNA-260型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刀治疗,PTV周边照射总剂量44~50Gy,分割处方剂量4~5Gy,治疗9~12次,隔日1次。结果 101个病灶中CR29例(28.7%),PR30例(29.7%),SD16例(15.8%),PD26例(25.8%),总有效率为58.4%。1年生存率为40.0%(6/15),肿瘤病灶数<3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83.3%,明显高于病灶数≥3的11.1%。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癌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旋转式伽玛刀(γ-刀)治疗颅内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5T GE MRI定位,以2~3mm的层厚扫描获得定位图像,用Super Plan 2.5/3.0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治疗方案,设靶点1~13个,以35%-75%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周边剂量为8-98GY,以Masep新一代旋转式伽玛刀做治疗,2002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2783例颅内疾病患者,其中2205例获完整随访,男1212例,女993例。结果随访时间为3~127个月,平均58.30个月。伽玛刀治疗各种颅内疾病有效率为:良性肿瘤88.57%(922/1041),恶性肿瘤83.59%(494/591),脑血管畸形85.92%(360/419),功能性疾病85.06%(131/154),5例于伽玛刀术后因脑水肿或肿瘤复发而行手术开颅减压或切除肿瘤,12例因病灶太大或多发病灶而行2~5次伽玛刀治疗。结论旋转式伽玛刀对颅内良、恶性肿瘤及脑血管畸形、功能性疾病有明确疗效,已成为神经外科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