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分析采用立体定向方式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总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治疗HICH血肿清除率为35.4%、8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3个月的总病死率为2.5%、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方式治疗HICH患者术后3个月ADL预后评价优于小骨窗开颅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消除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不但具有损伤小、方便快捷、疗效明显,费用低廉的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德胜  莫祖娥  张力 《山东医药》2008,48(12):99-100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组(22例)和小骨窗组(24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以拔管时间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立体定向术组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拔管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P<0.05);而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认为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清除血肿较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赣江 《山东医药》2011,51(26):58-59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组和大骨瓣组,各65例。分别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手术总有效率。结果术后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4%、病死率为3.1%,均显著低于大骨瓣组的32.3%、9.2%(P均〈0.05),小骨窗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大骨瓣组的64.6%(P均〈0.05),小骨窗组疗效显著优于大骨瓣组。结论小骨窗开颅较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3例,将其按手术方式分为定向引流组93例、小骨窗开颅组73例和骨瓣开颅组47例,并对3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8例,其中定向引流组病死率为18.3%,小骨窗开颅组病死率为17.8%,骨瓣开颅组病死率为17.0%,3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肿量分组,血肿量在20~50ml和81~110ml时,3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3种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尤其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创伤较小、患者恢复快、能够有效及时解除脑受压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微创手术治疗的356例ICH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组、立体定向组、小骨窗开颅组。分析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以及长期预后情况,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的安全性、有效性。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6例患者,其中内镜手术组116例,立体定向组135例,小骨窗开颅组105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出血位置以及术前GC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组,而立体定向组术后再发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立体定向组,内镜组术后3 d血肿清除率优于小骨窗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开颅组与立体定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立体定向组和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亦高于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内镜组和立体定向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效果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其中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效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组,每组86例,应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脑梗死。小骨窗显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显著低于大骨瓣开颅组18.6%(P0.05)。小骨窗显微组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率(ADLⅠ~Ⅲ级)显著高于大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具有微创、血肿清除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128例,其中65例行小骨窗开颅手术(小骨窗组),63例行常规骨瓣血肿清除术(骨瓣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小于骨瓣组(P<0.05),小骨窗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骨瓣组,术后并发症低于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CS评分在9~12分的患者术后1个月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组病死率15.9%,病死率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ADL分级发现,骨瓣组患者总有效率42.9%,小骨窗组患者总有效率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好、死亡率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德  杨庆岩  谷席娟 《山东医药》2010,50(23):100-101
目的 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7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观察两组病死率、血肿清除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死亡1例(2.6%)、对照组死亡2例(5.1%),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0%者36例(36/39)、〈80%者2例(2/39),对照组分别为28例(28/39)、〈80%者2例(9/39),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ADL恢复情况略差于对照组.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HICH各有优势,前者可获得较佳的血肿清除率,后者 ADL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双侧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双侧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取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病死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双侧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单方便,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小骨窗组62例。分别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并对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内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vs 83.9%,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和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ND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vs 20.0%,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与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试验组)和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每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是77.50%,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是72.50%,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与小骨窗开颅相比,二者的术后恢复良好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操作及并发症方面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疗效及预后,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之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与疗效。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患者3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9例,死亡4例;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患者4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0例,死亡2例;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按ADL量表评定疗效,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组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重症脑出血预后效果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 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五年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出血量50 mL以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228例,在病死率、重残率、恢复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小骨窗开颅术组在血肿清除率、恢复率、术后并发症及死残率均优于钻孔引流术组.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较钻孔引流术具有血肿清除彻底、恢复率高、并发症少而轻、死残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大骨瓣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大骨瓣组和小骨窗组,各42例。大骨瓣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小骨窗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总有效率及肺部感染、胃出血、再出血、水电解质紊乱、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大骨瓣组病死率为9.5%(4/42),小骨窗组为4.8%(2/42)。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P0.05)。大骨瓣组总有效率为66.7%(28/42),低于小骨窗组的92.9%(39/42)(χ2=14.58,P0.05)。大骨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5/42),高于小骨窗组的14.3%(6/42)(χ2=12.64,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优于大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7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9)、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术,研究组予以立体定向手术。统计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预后(GOS)。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3.33%),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师少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89-1091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6-03就诊于该院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相比,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治疗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血肿清除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潼 《山东医药》2008,48(48):73-74
将107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对照组采用早期骨瓣开颅手术,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再出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3个月后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均〈0.05),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认为超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术能提高HICH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0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164例,根据病人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锥颅引流术组(引流组)88例和小骨窗开颅术组(开颅组)76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血肿清除效果、死亡率、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及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引流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1 d血肿清除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肺部感染和总发生率均低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和预后的影响相近,小骨窗开颅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脑水肿程度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ADL分级、脑水肿程度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3%,观察组患者为2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与大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好,有助于减轻患者脑水肿程度,改善患者ADL,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和血肿穿刺清除两种术式早期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同期收住的11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行血肿穿刺引流(引流组),69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开颅组)。术后分别行临床随访,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以及病死率。结果开颅组在血肿清除程度、病死率同引流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早期手术治疗中,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可作为首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