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超声观察子宫下段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科中晚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中随机选取124例作为观察组,阴道分娩后再次妊娠孕妇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孕妇均实施经腹及经阴方式扫查,观察不同扫查方式检查子宫下段等的价值与优势。结果在不同孕龄,经腹扫查效果均显著高于经会阴扫查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孕龄的增加,子宫前壁下段的厚度逐渐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孕龄相同时,观察组子宫前面壁下段的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4次(11.67%)检查能辨别瘢痕位置,其余106次(88.33%)未辨别瘢痕位置。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超声观察子宫下段可行性较好,且采用经腹扫查效果更为理想。随着孕周的逐渐增加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变薄,孕周相同时剖宫产孕妇下段肌层最薄。超声扫查能较客观的显示出子宫下段情况,但不可表示为子宫下段超声正常则预测出阴道试产安全的这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超声观察子宫下段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特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9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孕期孕妇实施腹部超声检查为观察组,且选取同时期的经阴道分娩后再妊娠的88例孕妇为对照组,分别对比分析两组孕后经过腹部和阴式检查特点。结果统计结果发现不同孕龄采用经腹部超声效果明显高于经会阴效果,差距显著(P0.05);相同孕龄观察组孕妇子宫前段下段厚度明显较对照组薄,差距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晚期超声检查孕妇子宫下段使用经腹部扫描效果较好,但应结合相应检查作出最终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22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35周起采用高频探头,观察子宫下段的厚度及结构(其中下段厚度≥3 mm 67例,<3 mm 55例);下段厚度≥3 mm孕妇中32例进行阴道试产;<3 mm适时行再次剖宫产术,于再次剖宫产术中对子宫下段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无瘢痕子宫孕妇(P<0.05);(2)高频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呈“鼠尾状”及“截断状”的病例,子宫不全破裂和瘢痕愈合不良的比例较“均匀一致”组高(χ2=27.99,P〈0.05);(3)瘢痕子宫下段厚度≥3 mm且超声呈“均匀一致”孕妇阴道试产率为47.76%,试产成功率为81.25%。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肌层状态,为临床判断是否可以经阴道试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洪莲  万映  关莹  柏雪菲  韩笑 《重庆医学》2017,(34):4841-4843
目的 比较妊娠中期和晚期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评估分娩方式及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54例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分别于孕28周和孕36周时测量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比较孕28周和孕36周时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患者分娩方式及子宫破裂发生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孕36周时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明显较28周时下降(P<0.05),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在孕中、晚期均显著低于经阴道分娩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发生子宫撕裂孕妇的前壁下段厚度显著低于未发生子宫撕裂孕妇(P<0.05).孕36周时,11例中有10例患者子宫瘢痕厚度小于2 mm,孕28周时有3例发生子宫撕裂的孕妇前壁下段厚度大于平均值.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有利于评估分娩方式及预测子宫破裂风险,孕28周时的结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及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根据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子宫下段切口部位可见妊囊(5例)或混合回声包块(2例)。结论:经阴道彩超结合经腹彩超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凸阵探头经腹检测与腔内探头经腹联合凸阵探头经会阴检测孕晚期孕妇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晚期孕妇100例,同时采用常规超声凸阵探头经腹检测(常规方法)及腔内探头经腹联合凸阵探头经会阴检测(研究方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清晰度及视野、测量值及其与术中诊断符合率.结果 研究方法在显示子宫下段肌层清晰度及视野及符合率(100%比65.22%,x2=9.684,P=0.002)优于常规方法.研究方法测得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小于常规方法(P<0.05).结论 腔内探头经腹联合凸阵探头经会阴检测法检测孕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全自动容积成像系统在晚孕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晚孕期剖宫后产再次妊娠孕妇,产前用超声三维容积探头观察子宫下段形态并测量所有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对产前超声检查及测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中见无薄弱122例,子宫下段局部偏薄73例,子宫先兆破裂5例,术后诊断子宫破裂0例,各组间术前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三维全自动容积系统观察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三维超声测量其厚度与再度剖宫产术中所见基本相符,以1mm为诊断分界线,说明子宫下段肌层缺陷,考虑可能为子宫破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对晚孕期产妇的前置胎盘采用经腹壁超声与经会阴超声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晚孕期产妇前置胎盘4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给予对照组使用经腹壁超声对孕妇进行检查,而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加入经会阴超声对孕妇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孕妇的诊断情况.结果 对照组孕妇单纯采用经腹超声进行诊断的检出率相比于观察组孕妇采用两种方法(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联合进行诊断的检出率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孕期产妇前置胎盘采用经腹壁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进行检测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早期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187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早孕期在我院行阴道超声检查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将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妊娠结局及临床病理进行比较,评估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早期妊娠的应用价值。结果 临床病理诊断瘢痕妊娠37例,超声诊断瘢痕妊娠正确31例(83.8%),误诊4例(10.8%),漏诊2例(5.4%)。瘢痕妊娠分3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16例,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7例,包块型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敏感度、特异度为0.838和0.998。结论 经阴道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孕囊与子宫瘢痕的关系,对早期诊断子宫瘢痕妊娠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200例超声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该院接收的200例均有1次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先采取经腹部或阴道超声,再将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测,并将联合超声检测结果与剖宫产术中验证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子宫瘢痕分级对其妊娠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对比。结果(1)观察组200例孕妇联合超声检测子宫瘢痕显影率(100.0%)显著高于单纯经腹超声检测(92.0%)和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测(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分级诊断与术中验证瘢痕分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Ⅱ级、Ⅲ级瘢痕组孕妇剖宫产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高于Ⅰ级瘢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超声检测能有效提升子宫瘢痕检测诊断符合率,明确瘢痕愈合情况有效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超声在剖宫产子宫再孕36~40周瘢痕厚度的规范性测量方法及瘢痕破裂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426例剖宫产子宫再孕36~40周孕妇,按再次生产时证实是否有子宫下段瘢痕肌层缺陷分为A、B和C组,其中A组(n=351)和B组(n=61)分别为剖宫产3年后和3年内的再孕孕妇,且再次术中或自然分娩未发现下段瘢痕肌层缺陷,C组(n=14)为再次剖宫产发现了下段瘢痕肌层缺陷,另设随机同期80例无剖宫产史孕36~40周孕妇为D组。产前超声对各组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瘢痕处)肌层厚度进行观察、测量及风险评估,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超声能清晰显示剖宫产再孕子宫瘢痕处肌层;产前超声测量A组前壁下段瘢痕肌层与B组间无显著差异(P=0.89),A、B两组与C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与D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无剖宫产史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薄密切相关,瘢痕缺陷者产前超声肌层明显较无缺陷者薄;产前超声可以显示、测量并评价瘢痕缺陷风险,建议瘢痕肌层安全阈值为2.3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不同频率超声联合扫查瘢痕子宫前壁下段情况对指导孕产方式的价值。方法选择有一次剖宫产史孕妇323例,且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其中剖宫产8~12个月7例,13~24个月49例,25~36个月98例,>37个月169例。应用经腹不同频率超声联合扫查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及愈合情况,观察妊娠结局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随着剖宫时间的延长,Ⅰ级瘢痕子宫亦随之增加,以25~36个月以上增加最为明显,而Ⅱ级和Ⅲ级瘢痕相应减少。以25~36个月组为对照组,与8~12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与>37个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手术证实,323例中有7例子宫破裂,破裂率约2.1%。其中8~12个月组中破裂率约28.6%;13~24个月组中破裂率约2.0%;25~36个月组中破裂率约1.0%;>37个月组中破裂率约1.2%。以25~36个月组为对照组,与8~12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与>37个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腹不同频率超声联合扫查可监测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及连续性,评估测瘢痕愈合及瘢痕子宫分级情况,指导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疑似子宫瘢痕妊娠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做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后得出具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经检查后有86例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其余为宫颈处妊娠。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后有效率达95.56%(86/90),并确诊48例患者属于混合性包块型,另38例患者属于孕囊型,误诊率较低。结论:经腹经阴道联合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能更精准的辨识,过程操作简便,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B超监测评价剖宫产再孕的孕妇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剖宫产瘢痕处的形态改变,并评价最后的分娩结局。方法:应用阴道超声观察320例有剖宫产史并再次妊娠的妇女怀孕11~13周、19~21周以及32~34周时剖宫产瘢痕的变化,主要测量剖宫产瘢痕处子宫肌层的厚度变化。结果:在320例孕妇中,284例发现剖宫产瘢痕的宽度、长度及厚度均发生改变,比例达到88.7%,瘢痕的长度和宽度明显增大,瘢痕的厚度明显变薄。2例孕妇因剖宫产瘢痕处子宫肌层发生破裂而终止妊娠,这2例病例,B超监测瘢痕处子宫肌层厚度为0.5 mm,整个孕期减少了2.7 mm、2.5 mm。结论:通过观察,建立了相关的B超参考数据,并证明了剖宫产瘢痕在下一次妊娠中会发生形态学上的改变。菲薄的瘢痕处肌层厚度以及该处厚度的快速减少是剖宫产瘢痕破裂的先兆,在剖宫产再孕产妇的孕期监测过程中,瘢痕处肌层厚度的快速改变是提示剖宫产瘢痕破裂的潜在预警信号。这对防止剖宫产再孕的孕妇发生子宫破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区肌层厚度来判断其瘢痕愈合情况,从而为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52例,以剖宫产术后2年为界限进行分组,利用经腹部超声测量所有孕妇的瘢痕区肌层厚度,随访最终分娩方式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手术距离本次妊娠的时间在2年以上者其瘢痕区肌层厚度明显大于2年以内者(P<0.05),但2组间子宫破裂征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13例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其成功率92%.结论 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对2006-01-2008-12本院前次剖宫史病例行B超检测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和检测数值,分娩结局为阴道分娩141例,再次剖宫产为205例。再次剖宫产子宫瘢痕厚度≤3mm组为39例及〉3mm组166例,比较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子宫下段瘢痕为Ⅰ级愈合在阴道分娩率与Ⅱ级Ⅲ级相比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术孕妇≤3mm组在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产后出血情况与〉3mm组相比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次剖宫产史孕妇妊娠晚期检测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选择再次分娩方式就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琳 《当代医学》2022,28(8):8-11
目的 探究超声检诊在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再次妊娠剖宫产时机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检诊的118例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孕妇作为瘢痕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检诊无子宫手术既往史的117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超声检诊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情况,比较瘢痕子宫不同级别孕妇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设备对剖宫产孕妇再次妊娠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进行观测,探究其对孕妇分娩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再次妊娠的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孕妇均有剖宫产史。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在孕期37~39周时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比孕期31~33周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期在31~33周和37~39周时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比对照组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剖宫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肌层会变薄,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对孕妇子宫下段肌层记性检测对临床分娩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腹部联合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诊断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正确为25例,正确率89.29%,误诊3例。结论经阴道、腹部联合超声诊断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妊娠是可靠的检查方法,并对临床选择后续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剖宫产史对孕妇再次妊娠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再次妊娠的孕妇70例,均分为2组(n=35)。观察组有剖宫产史,对照组无剖宫产史。分析2组孕妇的子宫基层厚度及分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32±1)周、孕(38±1)周子宫肌层厚度分别为(1.93±0.39) mm和(1.69±0.43)mm,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2.86%,较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8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孕妇再次妊娠时会伴随子宫肌层厚变薄,可能诱发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对孕妇的超声检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