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融合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病变的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因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曾行后路减压、后外侧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0.6个月)出现新的难治性持续性下腰痛症状的病例。运用骶髂关节内封闭进行诊断性治疗。阳性标准:疼痛缓解7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阳性率为26.5%,术后腰痛部位不同于术前以及融合范围包含L5、S1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可能部分是由骶髂关节病变引起的,骶髂关节内封闭是当前诊断和治疗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神经传导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骶髂关节病变引起的下腰痛占整个下腰痛比例的20%,近年来国外对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可能发病机制和其神经支配模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该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2例腰椎融合术后难治性下腰痛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病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因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曾行后路减压、后外侧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42.6个月)出现新的难治性持续性下腰痛症状的病例。本研究运用骶髂关节内封闭进行诊断性治疗。阳性标准:疼痛缓解≥75%,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阳性12例(28.57%),是否融合L5/S1、术后疼痛缓解期是否≥3个月与诊断阳性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部分可能是由骶髂关节病变引起的,L5/S1融合可能促进骶髂关节发生退变。症状以下腰痛症状为主者,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腰骶髂"梯形区"从腰背部看来,上界为两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下界为腰骶间隙的水平线,两边为骶髂关节线的延长线,上界线长于平行的下界线形成一"倒梯形",而两骶髂关节呈"漏斗口"样向两后外侧伸展,骶髂关节线与腰骶椎间隙横向平行线即梯形的底边约呈65°~70°外夹角,由于髂后上下棘之间的髂脊骨最为肥厚,并向后内翘出,腰椎又是向前呈弧形的凸出,因而"腰骶髂"梯形区,也是一个站立姿势下向前向的"簸箕"状的梯形反向"小骨盆区",L5的骶化,S1的腰化,腰骶椎的各式各样的隐性裂,可在该区形成非对称性的腰骶、腰髂假关节的形成,造就了下腰部一个生理上的弱点[1],导致了腰骶部两侧软组织活动度的不协调,易于引起腰部劳损和腰痛.  相似文献   

5.
骶髂关节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的骨结核发生在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结核常伴有其它部位的结核病变,如腰大肌寒性脓肿或脊柱结核。本研究旨在对骶髂关节结核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1972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16例骶髂关节结核病人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6.
骶髂关节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是下腰痛重要病因之一,由于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及形态上的特点,普通X线检查难以清晰显示,增加了对骶髂关节疾患认识和诊断的难度,以至于迄今为止,骶髂关节仍然是个谜。骨扫描、SPECT、尤其是CT和MRI的问世及其它影像技术的进步为骶髂关节的检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现将骶髂关节影像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骶髂关节疼痛作为下腰痛的一个病因,目前尚未被证实,其发病率在10%~60%,平均发病率为25%[1]。目前骶髂关节疼痛尚缺乏明确的定义,结合大多数参考文献,骶髂关节疼痛是指由于骶髂关节炎症、创伤、退行性改变及妊娠等因素引起的以髂后上棘区域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骶髂关节功能障碍、骶髂关节综合征、骶髂关节障碍、骶髂关节炎。由于骶髂关节疼痛具有多变性,不同的个体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造成了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发现由于骶骨与骶髂关节结构特殊 ,应用常规的横断位扫描往往不能满意显示骶骨及骶髂关节的结构和病变 ,通过利用反角度CT扫描技术[1] 检查骶骨及骶髂关节取得很好的效果 ,国内尚未见报道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6例CT检查对象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2 0~ 5 2岁 ,其中有外伤史 10例 ,腰痛或臀部疼痛者 6例。检查机型 :西门子SMATOMARC型CT机。1 2 反角度扫描方法 扫描对象仰卧于扫描床上 ,双臂交叉置于胸前 ,做常规骶骨侧位定位像 ,根据腰骶角情况决定是否直接定位扫描 ,若腰骶角过大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67例骶髂关节病损所致腰痛病人的临床分析,归纳出4种临床类型:(1)单纯性髂关节疼痛;(2)应力传导性疼痛;(3)感应性疼痛;(4)放射性疼痛。同时介绍了7种主要的物理检查方法。封闭是治疗骶髂关节病损所致腰腱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功能紊乱所致下腰痛的诊断和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骶髂关节的紊乱引起的慢性下腰痛约占整个下腰痛的10%~27%。临床上对其诊断尚缺乏必要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的证据。本文对1997—2007年的MEDLINE数据库,Cochrane Reviews进行检索,回顾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骶髂关节所致下腰痛的诊断,以及推拿手法对其干预研究情况的文献资料,对骶髂关节紊乱所致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提高骶髂关节紊乱所致下腰痛的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