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困难(Learning difficult.L.D)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1].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环境和素质等诸多因素引起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指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情感智力对人生成功与否的作用远远大于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的身心健康及学业成绩。ADHD是一种早年发生、具有遗传特性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或不能维持注意、多动和冲动,对儿童认知行为功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1]。其中注意力集中困难是这样儿童最突出的表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如果未及时干预治疗,70%患儿的症状可持  相似文献   

3.
肥胖好发于各年龄段人群,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的肥胖发生率不断升高,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肥胖问题不仅会影响学龄期儿童的正常体质发育,还会诱发一系列糖脂代谢异常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异常等,给学龄期儿童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状态造成不良影响。故加强对学龄期肥胖儿童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预防糖脂代谢异常疾病的发生,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人体的各种成分,如脂肪、蛋白质、水分和无机盐等。近年来,随着对人体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人体成分对于学龄期儿童肥胖的检测及干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预测肥胖相关疾病。鉴于此,本文就学龄期肥胖儿童人体成分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糖脂代谢异常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学龄期儿童抑郁症在西方国家报告较多,发病率高,而在我国较少见。但随着当今社会及家庭环境的改变,学习生活的紧张度加剧,校园及社会上的压力增大。家庭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丧失父母,使其产生绝望感、无助感;父母不和,使其产生无家庭温暖感,且受父母影响,喜欢攻击和不顾危险,这些因素均可增加发生情感性障碍的危险性。同时失败经历过频、过强时,如小学升不上中学,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等,易形成无助感,进而产生绝望感患抑郁症。我国学龄期儿童抑郁症往往是通过与其年龄有关的各种行为问题表现出来,这使基本抑郁症状态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对82例ADHD儿童和82例正常组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CBCL( Children Behavior Check List)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行为评定。结果Conner’s父母问卷和CBCL评定量表中,ADHD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攻击性、多动因子得分和总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ADHD儿童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应重视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困难是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非常复杂,尤其是在注意力集中的表现上与优良儿童差异较为明显,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也因此难度增大。本文通过对1例学习困难少年进行行为治疗,结合家长合理性情绪疗法,使求助者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逐渐消失,顺利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针对家长的教  相似文献   

7.
学习困难儿童在学校并不少见,其原因多种多样,除智力低下外,还与基因遗传,环境、家庭、医学、教育问题有关,今就我科神经专科门诊对1994年9月~1995年1月间,来我科门诊就诊的70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临床体检及智力测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围产期脑缺血、脑缺氧所致,可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共济失调、癫痫、学习困难等,严重影响儿童生理及心理健康发育,造成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受人口素质下降[1].为了能够减少和防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们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为进一步给患儿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0例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及28例正常学龄期儿童进行个性心理调查,并进行统计对照。结果 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N、P、L量表得分较高,E量表得分较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焦虑值和抑郁值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着情绪不稳定、精神质、易掩饰、内向的不良人格特征,而且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应早期注重他们的心理卫生,积极给予干预,以达到综合防治肾病综合征、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学习困难比例逐年提升,引发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日益突显。高校学生学习困难可分为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意志薄弱、学习策略失调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从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有智力因素、学习动机、情绪因素及自我观念;从外部因素分析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该文通过了解高校学生学习困难现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是儿童常见病症,虽然本症的某些症状随生长发育可有改善,但孩子耽误的学业、染上的行为问题会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本院多动症和学习困难专科门诊自1995年8月开诊以来,接待了41例学习困难儿,其中27例确诊为注意力缺陷障碍,并获得一次以上随访。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学生发生学习困难后,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担忧,所以,对儿童学习困难的研究深受学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欢迎。此项研究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卫生、儿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我们从儿童精神卫生的角度进行此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拔牙产生的恐惧心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学龄期的儿童,对儿童对拔牙产生的恐惧进行测评,分析相关的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年龄对恐惧心理无明显影响,按照年龄分组的三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陪伴者对拔牙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诊断次数对患儿心理恐惧有一定的影响,在比较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拔牙前对其进行相应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建立好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儿童的配合度,消除家庭及社会的负面因素,是拔牙的手术可以顺利的完成,减轻儿童对拔牙的恐惧心理,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青山区437名儿童,采用Achenbach氏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8.2%。女孩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孩(P〈0.01),母亲职业、父母关系、学习环境、父母的态度、和父母谈心理话对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P〈0.05)。结论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关注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的种类,分析严重影响学龄期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构成,以便为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收集的开封市4家三级医院学龄期儿童8421份住院病历进行分析。结果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18.3%)、消化系统疾病(16.7%)、意外损伤和中毒(15.6%)为主。结论学龄期儿童中男生和女生、城市和农村前10位住院疾病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应针对不同情况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预防保健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进行体检的共362例学龄儿童实施研究,采用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所有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情况及饮食、运动、睡眠、是否定期体检以及父母婚姻状况。观察对比预防保健干预前后儿童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 学龄期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中,8岁儿童的身高明显高于6、7岁儿童,且头围也比其他两组儿童大,在体质量指数(BMI)方面,7、8岁儿童的BMI均高于6岁儿童(P <0.05),不同年龄阶段的学龄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发育不同,挑食儿童的身高和头围均低于不挑食的儿童,运动3 h以上儿童的身高和体质量比运动3 h以下的儿童低,头围较大(均P <0.05)。不同年龄段的学龄儿童进行保健干预前后情况对比,预防保健干预后的学龄儿童身高、BMI、头围均高于未进行预防保健干预的儿童(均P <0.05)。结论 学龄期儿童的饮食、运动、睡眠及体检等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对学龄期儿童加强预防保健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促进儿童的神经功能发育,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九江市某小学8~12岁的436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所用调查表为Moss家庭环境量表和Achen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并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健全家庭与非健全家庭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以及父母文化水平等方面对两者关系作出评价。结果 436例儿童中有68例至少有1种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60%;非健全家庭儿童,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矛盾较大,组织性或娱乐性较低的家庭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多与家庭、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矛盾等有关,家庭环境的不同对儿童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阐述了老年期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常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规律,认为我国老年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突出的社会问题.提出了社会、家庭、个人和心理卫生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维护老年心理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照分析45例单纯肥胖(CSO)学龄期儿童睡眠习惯表现。方法 CSO学龄期儿童(CSO学童组),并按年龄和性别相同条件1:1与体重正常学龄期儿童(对照组)配对,两组对象均接受了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CSHQ)评估。结果共配成45对,CSO学童组CSHQ问卷中的睡眠时间抵触、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睡眠夜醒、睡眠异态、睡眠呼吸障碍及日间嗜睡的各项因子评分以及CSHQ总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O学龄期儿童睡眠习惯、行为评分较差,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3~10岁儿童的铁营养状况。方法对600例3~10岁儿童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检测,分析各年龄段的铁营养状况。结果各年龄段均存在潜在性缺铁现象,但学龄期儿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学龄前期。结论学龄期儿童是发生铁缺乏的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