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铍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7岁 ,某国防工厂工人 ,接触氧化铍尘 8年有余。在年度体检时发现其左肺门扩大 ,疑有占位性病变 ,在抗炎及抗痨治疗无效后行左上肺切除术。术后证实其左上肺叶内有 3.0cm× 3.5cm边界不清的灰白色病变 ,病理证实为炎性增生性病变 (假瘤 )。但在余肺内有多数细小、质软、直径在 0 .2~ 0 .5cm粟粒样病灶 ,尤以尖部稍多 ,病理检查结果为类结节状组织 ,内多为纤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夹杂少量淋巴细胞 ,未见明显胶原纤维增生 (图 1)。长期接触铍尘的工人 ,肺内病变应属肉芽肿性炎症性质 ,病变可在肺泡内或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周围、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移植(LTx)与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终末期尘肺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至2011年2月对5例尘肺患者进行LTx治疗,12例进行单肺WLL,对接受不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肺动脉压力、血气、影像学检杳、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LTx组患者治疗后咳嗽、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功能、血气分析较术前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至正常水平,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移植肺扩张良好、肺纹理清晰,但长期随访后,移植对侧肺有影像学病变进展.WLL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但症状缓解程度随时间逐步下降,WLL治疗后半年内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术后1年肺功能与术前相仿,术后2年肺功能明显下降,患者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普遍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后半年内无明显进展,但术后1~2年有明显的影像学病变进展.随访至今,LTx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0.5个月,WLL组为21.4个月.LTx组1例术后死于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MODS),1例术后7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另3例现已分别存活65、41、29个月.WLL组患者术后7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3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脑血管意外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9.0±8.7)个月,另5例现分别存活7、9、13、18、26个月.结论 LTx围术期死亡风险大,术后可长期存活,生存质量良好.WLL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但长期生存较差.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5 2岁 ,因右肺块状阴影 4月并有逐渐肿大趋向而作右上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 (中等分化 ) ,部分为细支气管肺泡癌。但在肺的中央部发现较多结节状分灶 ,其中央为深棕色的巨噬细胞堆 ,胞浆内充满了棕色颗粒状粉尘 ,粒径大部分为 2~ 8μm ,大小较均匀 ,结节周围为大量淋巴细胞包绕 ,仅有少量纤维母细胞形成 ,无胶原纤维形成 ,偏光显微检查为弱阳性 (即轻度双折光性 )。我们作了病史追踪 ,证实患者在 6 0年代曾有硫酸钡粉尘作业史 (5年 ) ,之后无任何不适 ,直至近年来出现咳嗽、劳动后气急、右背偶有疼痛等 ,来院就医并发现…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45岁 ,为锡矿矿工 ,从事采矿作业 14年 ,因肺癌(未予手术治疗 )死亡。病理检查结果 :两肺有尘性弥漫性散在类结节病变 ,并有间质纤维化 ,粉尘散在 ,偏光显微镜检查仅见少量SiO2 结晶存在 ,病变范围不足尘肺Ⅰ期。右上肺后段支气管内有一肿块(1.8cm× 2 .1cm) ,并累及周近肺段 ,镜检证实为中等分化鳞癌 ,我们在肿块边缘部分查见有分化较高疑似腺管及实心巢团的肿瘤成分 ,其结构为类癌 (图 1)。免疫酶标结果为 :NSE阳性 ,CK阳性 ,证实其神经内分泌特征。因而本例的病理诊断为 :肺鳞癌及类癌 (神经内分泌癌 ) ,肺内尘性病…  相似文献   

5.
梁硕 《医疗装备》2021,(5):30-32
目的讨论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的CT检查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诊疗的100例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与手术治疗,术中将病理组织送检,对CT影像反馈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检出肺结节100枚,均为单发结节。病理诊断结果提示,慢性炎症29枚、癌性结节37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4枚。慢性炎症、癌性结节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性质的亚厘米肺小结节的CT检查影像特征(边界、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结节位置、磨玻璃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临床上的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可以根据影像特征对疾病性质进行评估,结合CT检查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联性进一步确认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8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其中良性102例、恶性78例。入选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同时检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抗原(SCC)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水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孤立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评价MSCT和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对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患者磨玻璃或混合密度、分叶征、空泡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结节患者CEA、NSE、SCC及CYFRA-2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73.89%(133/180),肿瘤标志物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69.44%(125/180),联合检查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8.89%(16...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35岁 ,无明显诱因发热 1周 ,体温 37.0℃~ 38.5℃ ,自服“扑热息痛”后降温不明显 ,在发热 3d后出现咳嗽 ,咳黄痰 ,随即出现咯血 ,咯血量约2 0 0~ 40 0ml/d不等 ;持续 3d。在当地卫生所X线提示 :左肺下野片状浓淡不均阴影。诊断为“左下叶肺炎” ,静点青霉素、先锋V及对症处置后转入市医院 ,诊断为“左下肺结核伴大咯血”。行“左肺下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机化性肺炎” ,术后 2周出院。该患术后 2~ 3个月 (逐渐出现 )仍有口腔溃疡。伴有发热 37℃~ 38℃ ,双膝、双肘出现“牛皮癣” ,直径约 1 .5cm ,头部、前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CT)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OCT结节及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声像图,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1例患者中甲状腺小结节共有35个,术后病理证实26例为OCT,诊断率为83.87%(26/31例)。29个为恶性结节,5例患者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共6个)。超声表现为实性低回声OCT27个,25个形态不规则,16个前后径/上下径(T/L)比值≥1;26例中有29个结节,其中27个结节内部出现砂粒样强回声,后方衰减26个,后方增强0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结节内及周边不丰富27个,超声检查误诊为OCT5例,术后病理报告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形成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胶原结节1例。结论:OCT的声像图表现具有较高特征性,有利于超声对OCT的诊断。但仍有少数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的超声表现与OCT难以区别,超声检查易引起误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RFA)效果中的运用与相应影像学特征。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癌RFA患者(共86个病灶),观察患者行RFA术后的MRI图像。结果:术后MRI图像可以观察到,术后1个月,有95.35%(82个)的病灶比术前大,术后12个月,有90.70%(78个)的病灶比术前小。术后1个月,T1WI高信号环完整病灶有80个,术后12个月,其中有12个(15.00%)病灶复发;高信号不完整病灶有6个,有6.67%(4个)的病灶复发,P<0.05;病灶病复发患者的MRI图像主要显示为DWI信号为高强度信号,T1、T2长改变,行增强扫描后发现为结节样增强。结论:给予肝癌RFA术患者MRI检查,可以准确定性原发性肝癌,有效辨别残留、复发的肿瘤组织,能为患者诊治方案的设定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51岁 ,曾接触石棉生产 1 1年。 45岁时曾被诊断为石棉肺Ⅰ期 ,3年前因胸水导致呼吸困难伴肺内多发结节阴影而入院 ,终因呼吸衰竭死亡。尸检时主要见 :两肺弥漫性纤维化并有直径为 2~ 3mm灰白色结节病变 ,病理证实为间皮瘤 ,而肺内纤维性病变符合石棉肺Ⅰ期。脏层及壁层胸膜均有不规则的纤维性斑片形成 ,地图状分布 ,病理证实为石棉所致的胸膜斑。此外 ,在患者胃窦部有 2~ 3处直径为 3~ 5mm的黏膜有丘疹样改变 ,稍隆起 ,镜检发现已明显癌变 (管状腺癌 ) ,而周围黏膜尚基本完好 (图 1 )。石棉与间皮瘤的关系已众所周知 ,但石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结缔组织病 (CTD)伴间质性肺疾病 (ILD)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方法  13例CTD伴ILD患者治疗半年后复查。结果  12例患者血沉 (ESR)下降 ,肺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PO2 有明显改善 ,且P <0 .0 5。胸片检查 :1例毛玻璃样改变和 1例斑片网格状阴影基本消失。 1例网格状阴影形成蜂窝状影。HRCT检查 :9例毛玻璃样改变中 ,7例有改善 ,2例形成索条蜂窝样改变 ;2例胸膜下结节和 2例胸膜边缘不规则消失 ;3例小叶间隔增厚消失。其余的网状、索条、蜂窝状和肺大泡基本无改变。 1例SLE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 对急性ILD早期强的松或强的松加免疫抑制剂治疗 ,对慢性ILD可不予特别治疗。对ILD合并肺部感染者 ,要严格掌握激素用量 ,同时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CT影像诊断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其术前及(或)术后的肺部CT表现,术后回访时间≥12个月,观察肺内结节影的CT图像特点及肺外转移灶.结果:原位癌3例发现肺内转移瘤1例;早期浸润癌4例未发现肺内转移瘤;浸润癌60例发现肺内转移瘤12例,结节影数目≥2个者多见;明确诊断乳腺癌后发现肺内转移的时间为0~72个月(平均48个月).12例肺内转移瘤的浸润癌患者肺外转移与肺内结节影的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易发生肺内转移,且肺内转移瘤常为多发,有肺外转移者提示肺内结节为转移瘤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上误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直径≤10 mm)超声声像图和病理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超声检查误诊为PTMC的甲状腺良性小结节共29例患者(31个结节),对其术前超声及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误诊的31个甲状腺良性小结节中,术前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28个)、边界模糊(13个)、形态不规则(10个)、极低回声(16个)、结节纵横比≥1(12个)及钙化(12个)。术后病理诊断主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1个)、腺瘤伴纤维化(5个)、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4个)和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1个),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广泛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25个)、淋巴细胞浸润和滤泡上皮嗜酸性变(11个)、钙化(8个)、浓缩胶质(4个)、炎性细胞浸润(2个)及陈旧性出血(1个)。结论甲状腺良性小结节在超声检查时易误诊为PTMC,临床应结合病理学及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4.
129例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7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对 12 9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2 9例病人中 ,男性 98例 ,女性 31例 ,年龄 12岁~ 6 8岁 ,平均 4 1 0岁。按病变累及部位、病因分类和术式选择列表 1。表 1病变部位、病因分类和术式选择病变部位 病因分类化脓性结核性其他 合并咯血手术方式左上肺 3例 6例 4例 9例左上肺切除 (1例急诊手术 ,2例加部分胸改 )左下肺 2 0例 4例 9例 2 5例左下肺切除 (4例急诊手术 )左下肺、舌段 1 3例 3例 7例 1 6例左下肺加左上肺舌段切除 (2例急诊手术 )左上、下肺 5例 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结缔组织病(CTD)伴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方法 13例CTD伴ILD患者治疗半年后复查.结果 12例患者血沉(ESR)下降,肺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O2有明显改善,且P<0.05.胸片检查:1例毛玻璃样改变和1例斑片网格状阴影基本消失.1例网格状阴影形成蜂窝状影.HRCT检查:9例毛玻璃样改变中,7例有改善,2例形成索条蜂窝样改变;2例胸膜下结节和2例胸膜边缘不规则消失;3例小叶间隔增厚消失.其余的网状、索条、蜂窝状和肺大泡基本无改变.1例SLE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对急性ILD早期强的松或强的松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慢性ILD可不予特别治疗.对ILD合并肺部感染者,要严格掌握激素用量,同时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1.5T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行1.5T MR常规序列及多b值DWI检查且完成后期病理学检查的60例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的38例恶性病变患者纳入试验组,另22例良性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CD)值及DWI信号强度(SI)值的差异,采用不同b值的ROC曲线确定ACD值及SI值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及最优b值。结果b值为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 s/mm2时,两组S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得到结果,b值取800 s/mm2时,经弥散加权成像得到的ADC值、SI值,用于鉴别诊断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且灵敏度最高。结论1.5T多b值DWI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的影像学早期鉴别诊断提供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内孤立性结节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4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肺内孤立性结节通常是指直径<4cm的肺内类园形病灶,其诊断一直是临床和影像学难题[1] 。文献报道以细针抽吸较多,但细针抽吸仅能做细胞学活检,病灶诊断准确率不高。作者分析2 0 0 2 -0 4~2 0 0 3 -0 3我院资料完整的41例肺内孤立性结节CT导向下经皮活检枪穿刺活检病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1例中男3 7例,女4例,年龄2 1~86(平均5 1)岁,均为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难以确诊的肺内孤立性结节行诊断目的介入穿刺活检。结节直径1~2cm者7例,2~3cm者9例,3~4cm者2 5例。部位:右上肺5例,右中肺11例,右下肺12例,左上肺4例,左下肺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剥除术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7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单侧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54例(单侧组),双侧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48例(双侧组)。于术前及术后各时段分别抽血检测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人附睾蛋白4(HE4)、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结果术前、术后24 h和术后1个月,双侧组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的CA125、CA199、HE4水平在术后24 h显著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4 h和1个月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间段两组的CA125、CA199、HE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单侧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24 h E_2水平显著降低,FSH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与单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恢复,与术前、与单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单侧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影响不明显,腹腔镜下行双侧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剥除术短时间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可恢复。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剥除术后24 h相关肿瘤标志物明显上升,而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19.
双肺多发转移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8岁。咳嗽1月,无高血压史,无病理体征。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呈转移瘤形态。头颅、腹部CT和ECT骨扫描均无阳性发现。两次肺结节穿刺活检未能明确诊断。治疗:行胸腔镜左肺结节活检术。术中见病灶分布于肺的浅表部位,呈黄色,实质性。冰冻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不能确定。行左肺多发结节摘除。术后病理诊断左肺多发性副神经节瘤。术后2周再次行右肺多发结节摘除。两次手术共摘除大小肿瘤16个,直径5—20mm。右肺结节病理报告同为副神经节瘤。电镜下肿瘤细胞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经MIBG-I^131。检查发现第一腰椎两旁各有一直径1cm的放射性浓聚区,提示为原发病灶所在。给予MIBG-I^131。同位素治疗,3个月后原放射性浓聚区缩小成0.5cm大小。随访10个月情况良好,无新的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对肺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CT检查的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0 m A CT常规剂量)和观察组(30 m A低剂量CT),各40例。对比两组结节检出率、CT扫描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比较、不同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对比及对直径≤5 mm结节诊断的评价等。结果接受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为75.00%,低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肺结节扫描数量、直径大小等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结节密度不均匀、钙化、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粘连症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测量肺结节直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74.55%vs 84.62%)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在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间(72.73%vs 86.54%; 94.55%vs 98.0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结节的检出率虽略低,但大部分临床诊断价值均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价值相当,且对人体损伤程度更小,更适合作为临床筛查、诊断肺结节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