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少或避免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17例行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的病例。结果①2012年急诊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11年;②胎盘因素是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的主要指征(58.82%)。结论为尽量避免或减少产科急诊子宫切除,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产科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对我院近 24年产科子宫切除术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为 0 .079%, 其中, 剖宫产子宫切除占 80%, 子宫切除术主要指征为胎盘因素和子宫收缩乏力。结论: 做好孕产妇监测和计划生育, 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产科子宫切除术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可能性。方法:对产科近15年间所做的产科子宫切除术43例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为0.15%,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为D IC、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子宫破裂。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多胎妊娠、分娩方式等因素与产科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产科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做好计划生育和孕产妇监护,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急症子宫切除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析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 ,手术原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6例急症子宫切除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手术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 (76 .9% )、子宫破裂 (11.5 % )、子宫收缩乏力 (7.6 % )、剖宫产切口缝合不良 (3.6 % )。结论 :胎盘因素是近年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项抢救急危重出血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499-2501
目的: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年6月~2005年6月产科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占分娩总人数的0.095%,其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2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8例,子宫全切除术3例。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16例,占51.61%(前置胎盘并胎盘粘连6例,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3例),子宫破裂6例,占19.35%,宫缩乏力5例,占16.13%,宫腔感染、羊水栓塞、D IC及宫颈残端出血各1例,占3.2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多孕多产及分娩方式等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建立健全3级妇幼保健网,加强孕产妇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科医师业务培训和急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方法7年间10例产科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因胎盘早剥引起DIC,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引起失血性休克,是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及时行子宫切除术抢救产妇生命。结论加强产前宣教,加强产时监护,严格防止产科并发症,及时有效地控制产科大出血。  相似文献   

7.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军恒  高亚利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28-5129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我区3所2级医院18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病例。结果:5年间分娩总数16077例产妇中18例实施了急症子宫切除术,发生率0.112%,胎盘因素是引起产科大出血导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主要指征。治愈率100%,围生儿死亡率22.22%。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产科临床中子宫切除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子宫切除术孕产妇8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子宫切除术产妇的资料,对她们的子宫切除术指征、分娩方式、母婴预后等进行研究。结果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是导致子宫切除术的前两位因素,其次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植入;86例孕产妇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6.6%,生儿存活85例,存活率为95.5%,死亡4例。结论 产科临床中子宫切除术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要有效降低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要对子宫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全面分析,加强围生期保健,掌握子宫切除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指征、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莆田市第一医院10年间收治的35例产科子宫切除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转诊组和本院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出血量等。结果2008—2017年该院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为10.1/万(35/34 791),其中剖宫产子宫切除率14.5/万(22/15 195)、阴道分娩子宫切除率6.6/万(13/19 596),剖宫产子宫切除率较高。产科子宫切除主要指征转诊组为子宫破裂,占53.8%(7/13),本院组为胎盘因素,占54.5%(12/22)。结论剖宫产子宫切除率较高。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胎盘因素是产科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产科子宫切除是治疗产科严重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切除术在产科大出血的应用条件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的共计40例病患。观察患者手术指征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情况。结果: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及胎盘植入等相关胎盘原因作为子宫次全切除或全切除的主要治疗指征,在行子宫切除术给予产科出血治疗的相关并发症中,失血性休克占到大多数,行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的共计40例孕产妇,死亡4例,出现死胎的3例,发生新生儿死亡的2例,死产的2例。结论:降低产科出血时应用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需要医生护士对相关手术指征严格把握,及时发现各种手术指征相关胎盘因素,同时对孕妇及其家属积极宣教围产期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金美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58-1659,1667
目的讨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子宫切除的时机和指征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可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并且选择同期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子宫未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晚期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疤痕子宫、宫腔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等方面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单变量(χ2检验)进行对比,筛选出与子宫切除术有关因素。以及多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前置胎盘(P﹤0.05)、胎盘早剥(P﹤0.05)、胎盘植入(P﹤0.05)、子宫破裂(P﹤0.05)、DIC(P﹤0.05)、出血量多(P﹤0.05)、子宫肌瘤(P﹤0.05)这7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只有前置胎盘(P﹤0.05)、胎盘早剥(P﹤0.05)、胎盘植入(P﹤0.05)、子宫破裂(P﹤0.05)、DIC(P﹤0.05)5个因素显示是危险因素,与子宫切除密切相关。结论子宫切除术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对妇女患者的监测、提高警惕、减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珺  刘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4-2285
目的:探讨产科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0例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失血量、手术方式、分娩方式、术后并发症、子宫切除指征以及母婴预后等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中胎盘因素为46.7%(14/30),子宫因素为33.3%(10/30);经产妇占70.0%(21/30),剖宫产占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前置出血量最大,平均(3 143.5±427.8)ml,羊水栓塞出血量最小,平均(2 101.3±252.5)ml;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1例,其中胎盘前置最多,其次为宫缩乏力;产妇死亡3例,围产儿死亡6例。结论: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子宫因素,其中宫缩乏力仍是第一指征,多产次和剖宫产是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及漏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确诊率,改善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近10年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55%(131/24022)。急诊入院患者61例(46.56%),有明确发病诱因77例(58.78%),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使用缩宫素、外伤性因素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或腰腹胀、阴道流血、子宫高张、胎心率异常。B超检出54例(41.22%)。Ⅰ度胎盘早剥70例(53.44%),Ⅱ度胎盘早剥34例(25.95%),Ⅲ度胎盘早剥27例(20.61%)。出现症状到就诊及处理时间Ⅱ、Ⅲ度胎盘早剥组均长于Ⅰ度胎盘早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胎盘卒中2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4例。剖宫产96例(73.28%),阴道分娩35例(26.72%),另有1例患者从基层医院因孕足月顺产后、胎盘早剥、失血性休克、DIC转诊住院而急诊行子宫次全切除。死胎20例,转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37例。结论应高度警惕有高危因素者,严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率;胎盘早剥临床表现易与先兆临产、临产、先兆早产、胎儿窘迫等混淆;临床发病到临床处理时间是影响胎盘早剥程度的重要因素;后壁胎盘、发育异常的胎盘等发生胎盘早剥时,超声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4.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妇产医院近12年间分娩总数126959例,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占分娩总数的0.046%,其中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47例。手术指征中胎盘因素占44.83%,其中20例(76.92%)因剖宫产史合并胎盘异常。其次为子宫收缩乏力(32.76%)。产科急症子宫切除与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史、孕周、多胎妊娠显著相关(χ^2值分别为151.785、22.568、200.694、114.547、37.084,均P<0.01)。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手段,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纱布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4年我院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采用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治疗的5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导致出血的原因分成3组,其中宫缩乏力29例,胎盘因素19例,两种因素叠加11例。59例中成功57例,总有效率96.61%。结果此方法用于控制产后出血的成功率高,减少了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率。结论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的方法,尤其对胎盘剥离面渗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论对剖宫产或阴道分娩者均有效。  相似文献   

16.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经验,为胎盘植入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并行子宫切除的27例患者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提示:27例中,81.5%(22/27)有人工终止妊娠术史及刮宫史,有1次剖宫产史者为85.2%(23/27),≥2次剖宫产者为14.8%(4/27);中央性前置胎盘为92.6%(25/27),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各为3.7%(1/27);11.1%(3/27)在本院产前检查,88.9%(24/27)由外院转诊至本院.本组患者的诊断方式100.0%(27/27)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8.9%(24/27)行MRI检查,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48.1%(13/27),MRI诊断的灵敏度为87.5%(21/24).本组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为(35.53±2.55)孕周.胎盘植入直径≥8 cm 为77.8%(21/27),穿透性植入为48.1%(13/27).手术出血量为800~9 300 mL,其中,择期手术17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796.7±560.89)mL;急诊手术10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 538.9±600.90)mL,择期手术患者比急诊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RBC(8.07±5.24)U、血浆(622.22±569.3)mL.本组患者40.0%(4/10)急诊手术术后入ICU监护,100.0%(27/27)痊愈出院.结论 剖宫产术史、人工终止妊娠术史及刮宫史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直径≥8 cm或穿透性植入,或伴失血性休克,应果断及时切除子宫挽救患者生命;规范术前准备,可减少严重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1990~2003年14例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结果17064例孕产妇中14例实施了急症子宫切除术,其中阴道分娩后发生率为0.05%,剖宫产后为0.12%,最常见的手术原因为胎盘因素(42.86%),其次为软产道损伤(21.43%)及子宫破裂(14.29%)(其中4例均为非法接生),合并DIC者占57%。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科急重症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杜绝非法接生可减少不必要的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度产后出血(PPH)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对其预防及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重度PP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年龄、孕次、产次、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因素、胎儿数、胎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疤痕子宫、会阴侧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重度PPH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60例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为34例(57%),胎盘因素为7例(12%),腹腔内血肿为1例(2%),软产道损伤为4例(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因素、胎儿出生体重、软产道损伤、疤痕子宫是重度PPH的高危因素.②39例经行人工按摩子宫、应用促宫缩药物、输血治疗及缝扎止血等常规治疗有效,21例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其中8例行B-Lynch缝合术,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9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B-Lynch缝合术,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右侧卵巢动脉栓塞术+全子宫切除术,均有效止血,无一例死亡.结论 对具有重度PPH高危因素者,应积极预防,这对降低重度PPH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