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骨折端分离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端分离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河南洛阳正骨研究所(471002)孙维琰,段更庚笔者对15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对骨折端分离与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观察方法选择18~65岁创伤性新鲜闭合股骨干骨折150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严...  相似文献   

2.
黄康 《颈腰痛杂志》2006,27(1):78-78
患者,男37岁,农民,因头颈部跌伤疼痛,活动受限2天入院。2天前患者工作时不慎自3米高处跌下,头部向下着地,当时无昏迷。伤后即感头部疼痛,颈部不能活动,喝水有哽阻感,  相似文献   

3.
臀肩式练功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叶劲  白书臣 《中国骨伤》1995,8(2):18-18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练功疗法,治疗患者28例,随诊其中24例3-41个月,效果满意,该练功疗法的特点是:运动幅度小,简单易学,易为中老年患者接受,并扼要介绍了该法与传统练功疗法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下肢长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41例患者,其中27例应用支架外固定治疗,14例应用联合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6个月。钉眼感染5例,骨折延迟愈合5例,再骨折1例,成角畸形3例。结论:支架外固定与联合内固定均为下肢长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支架外固定可使骨折满意复位,提供稳定的固定,可以维持肢体长度,特别适合合并有软组织病损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拉力螺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115例,其中45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2月~2006年10月,笔者运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15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71例上颌骨骨折患者资料分析,以探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方法。方法71例上颌骨骨折患者。60例行钢板内固定术;7例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术;3例选择保守治疗;1例未治。结果71例病例随访2~24个月,60例手术患者54例效果满意,成功率为90%。10例出现面神经颞支损伤,术后6个月,患者完全恢复。5例出现错颌、前牙开颌,通过颌间牵引和调颌,恢复正常。1例面部塌陷未进行修复。结论治疗上颌骨骨折的要旨有两。固定方法可分为两类:开放复位内固定和颅上颌支架外固定;可根据伤情,择优选用。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术后效果满意,但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对颌面缺损的修复,视力障碍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情况。结果 患者椎体高度,后凸角,椎体移位均明显改善,效果良好,2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多用途新器械,可用于严重胸腰段骨折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胫骨远端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2月-2005年12月,我科对16例Pilon骨折患者均采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非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武勇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61-463,I091
目的 总结使用大非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提高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1995年11月 ̄ ̄1997年4月使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有折54例,其中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45例。结果 患者6个月内髓折全部愈合,膝、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轻度术后感染,1例术后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结论 带锁髓内针可有效地稳定骨折,减少骨折局部软组织及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  相似文献   

11.
桡骨远端骨折十分常见,部分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则需要手术治疗。2002年4月-2006年2月,我科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2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适合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67例,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交锁髓内钉、加压钢板组和外固定支架3组,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加压钢板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外固定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关节僵硬及畸形愈合,发生率为22.4%,其中骨不连发生率为13.4%。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骨不连为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3.
单边外固定器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边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年6月~2003年6月,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3例,年龄65~93岁,平均77.8岁,所有患者至少合并一种以上系统性内科疾病。骨折类型包括顺转子间线骨折(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7例,ⅢA型27例,ⅢB型6例,Ⅳ型18例;逆转子间线骨折4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30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创伤性髋关节评分系统):优33例、良24例、差6例。术后有8例出现针道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等处理好转,无深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无肢体短缩等畸形愈合.结论单边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对伴有系统性内科疾病的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是有价值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70岁或70岁以上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平均年龄78岁。按Evans分型:Ⅱ型3例,ⅢA型12例,ⅢB型7例,Ⅳ型5例。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所有病人骨折均愈合,除1例病人出现股骨头、颈切割,其余病人均较好地康复。恢复了伤前的日常生活及行走。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坚强,利于患者早期活动与康复,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2006年2月我院采用单侧外固定架治疗24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58例(60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51例合并有较严重的各种内科疾病。骨折固定方法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包括短重建钉、经皮短重建钉及股骨近端钉。术后半年按照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5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8min(45~134min),平均出血量为215mL(50~800mL)。14例患者术后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出院后死亡。复位及固定不满意者2例。47例患者术后获6~42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根据Harris评分:优27例,良13例,可2例,差5例,优良率为85.1%。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适用于大多数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充分评估生理机能及控制合并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7例髋部骨折,其共同特征为致伤外力轻微,既往曾发生过Colles骨折。经测量髋部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股骨颈皮质骨指数和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均低于正常对照者,相差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邹妙华 《中国骨伤》2005,18(11):695-696
孟氏骨折是儿童常见损伤之一,就其损伤病史、明确诊断和适时治疗等方面,结合我院自1994年10月至2002年4月间临床诊治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胫骨结节骨折3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6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结节骨折患者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9例(9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特点。男4例,女5例;年龄60-85岁,平均71-4岁。T12 4例,L1 4例,L2 1例。均行X线片和MR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及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判断腰背部的疼痛变化,以此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腰背部疼痛,特点是卧床休息时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坐及行走等脊柱承受负荷时疼痛复发。X线片或CT可见不愈合椎体内有裂隙,边缘硬化,可表现为假关节形成;椎体内裂隙在MRI的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及脂肪抑制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脊柱序列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与其他骨折一样,也存在骨折不愈合,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保守治疗常无效而需要手术干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