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心脏手术后在胸片上常有一系列的改变,本文研究这些改变对患者住院期限的影响,估计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分析维也纳医学院附属第二外科医院手术医治冠心病或心脏瓣膜疾患的100例胸部平片,包括术前站立位所摄后前位胸片、侧位胸片和术后摄的站位胸片(资料不全的病例均未统计在内). 结果35例心脏阴影增大超过1cm.43例有胸膜腔积液(13例右侧,21例左侧,9例双侧).  相似文献   

2.
纵隔异位胸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异位胸腺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胸腺瘤患者的胸片、CT、MRI的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1例异位胸腺瘤分别位于左侧中中、中下纵隔3例,右侧中中、中下纵隔4例,右侧前中、前下纵隔4例。结论 正侧位胸片、CT、MRI是诊断异位胸腺瘤的重要方法,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了4年中胸部钝伤及怀疑主动脉破裂的86例胸片。胸片均为前后位,仰卧式。焦-片距100cm,75kV、2~3 mAs。以8cm 为最大正常纵隔宽度,大于8cm 者为阳性;在无旋转的照片上鼻胃管和气管移位,其左侧壁位于胸4棘突右侧者为阳性;左主支气管与水平面的角度大于  相似文献   

4.
胸骨骨折并发肺不张三例吕守民我们遇到3例胸骨骨折并发肺不张的患者,较为少见,报道如下。例1男,33岁。5天前被车撞伤,昏迷半小时,醒后胸痛、气急,当时正位胸片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3天后右侧胸痛加剧,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再次正、侧位胸片检查,发现胸骨骨折...  相似文献   

5.
右支气管异物并肺不张误诊为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1岁。因咳嗽、吐痰、痰中带血 ,右侧胸疼 2 0余天 ,抗炎治疗无效而就诊。查体 :老年男性 ,全身淋巴结不大 ,胸廓对称 ,右肺呼吸音低 ,未闻及干湿罗音。X线检查 :正位胸片示右肺下野内带近心缘处见有一尖端向外 ,边缘光图 1 正位胸片示右肺下野内带近心缘处有一尖端向外 ,三角形阴影 图 2 右侧位片示三角形阴影位于右肺中叶滑略内陷似三角形阴影 ,右侧位片示右肺中叶内侧段见三角形阴影 ,尖端指向肺门 ,肺门未见肿块阴影 ,右肺野未见异常(图 1 ,2 )。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内侧段示有片状高密度影 ,边缘较清 ,其支气管壁增厚 ,…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梅育医院对4618名45岁以上男性重度吸烟者(每天一包以上),以每四个月的间隔拍胸片正侧位及痰细胞学检查,作肺癌的普查。六年中共检测山109例肺癌,其中85例胸片阳性,15例由痰细胞学发现,7例胸片及痰均阳性,2例两者皆阴性。胸片检测出的92例肺癌中,50例为边缘型小结节,内6例并有肺门、2例并有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增大;36例为中心型肺癌,其中16例有肺门周围(距肺门4厘米之内)结节,20例有肺门肿块、肺门淋巴结增大或纵隔淋巴结增大;6例以肺炎为主要X 线所见,无肺门累及证据。90例肺癌在正位胸片中见到,2例仅在侧位片中被见到。边缘型肺癌大  相似文献   

7.
在成人后前位胸片上,作者观察到一种单侧性或双侧性的肺尖不透光影,常易误认为异常。作者复习了423份正常成人后前位胸片。肺尖不透光影的出现率右侧为12.8%,左侧为16.8%。其中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有的在不同时期胸片上可出现或消失。典型的肺尖不透光影位于锁骨上方、第二或三后肋间、脊柱与第一前肋内缘之间的中部,不与第一前肋重叠,两肺尖同时出现时一般位于相同后肋水平。一般为椭圆形,垂直径约为8mm(范围:5—11mm),水平径约为11mm(范围:8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右侧胸闷、气喘1个多月就诊.3周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摄胸片发现右侧液气胸,当时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但引流2周肺未完全复张.  相似文献   

9.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右侧胸闷、气喘1个多月就诊.3周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摄胸片发现右侧液气胸,当时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但引流2周肺未完全复张.  相似文献   

10.
男,21岁.体检时发现纵隔肿块,但无明显症状,未经治疗.半年来自觉胸痛、胸闷、气喘,吞咽困难而来我院诊治.查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血沉68mm/h.X 线检查,后前位胸片示肿块位于右侧纵隔,大小为9cm×17cm,密度均匀,轮廓规则光整(图1),肿瘤上达胸骨柄下缘,下突出右心隔角,食管中下段受压向左移位,直径约13cm。胸部右侧位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病例1 女,56岁。右侧胸痛2个月,偶有咯血,有肺结核史3年。X线胸片示右中肺野片絮状模糊影,密度不均,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CT诊断为右上肺后段浸润型肺结核。后在北京友谊医院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腺癌(图1)。病例2 男,63岁,右侧胸痛2周,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史。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高密度影,气管右移,肋间隙变窄,诊断为右上肺陈旧性结核伴胸膜增厚。CT诊断与其相同,2个月后胸片复查见右侧2.5两肋骨有溶骨性破坏(图2)。病例3 男,61岁。咳嗽,咯血半月余。X线胸片示右中肺野大片均匀致密阴影,边缘模糊,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42岁。因“右胸闷伴咳嗽咯血 6d”入院。体检 :右侧呼吸动度弱 ,于右锁骨中线第 3肋以下、右腋中线第 2肋以下 (平卧位 )叩诊实音 ,呼吸音消失。X线检查 :后前位胸片 (图 1) ,右肺中下野可见一上界清楚 ,密度较均匀肿块 ,同时伴右胸腔中等量积液。右侧位胸片(图 2 ) ,肿块主体位于胸椎前方并与胸椎重叠 ,上缘光滑 ,下缘不清。螺旋CT所见 (图 3) :右肺可见大块状高密度灶 ,右胸腔“月牙”形中等量积液 ,纵隔略左移 ,其内未见肿大淋巴结。手术所见 :肿块位于右胸腔下部 ,大小约 2 0cm× 2 5cm×2 0cm ,有包膜 ,呈实性感 ,…  相似文献   

13.
作者复习了9例因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上腔静脉穿孔的病人。作者见到,诊断穿孔前4小时至7天,6例胸片显示导管的顶端轻度弯曲,其中4例见于侧位片,2例正侧位均可见。其中4只是单腔导管,2只为双腔导管;未见顶端弯曲的另3例2只双腔导管,一单腔者。上腔静脉穿孔与导管类型无关,但与穿刺进路密切相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成90°,导管经左头臂静脉和左颈静脉置入达腔静脉必须拐向右侧,导管的顶端可能位于右侧壁。本组病例中有3例导管贴在右侧血管壁上。未固定的导  相似文献   

14.
读片窗     
患者,女,36岁。感右上胸壁麻木不适三月,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摄胸片发现右上胸部肿块。 X线表现:右上胸部第一前肋间密度增高肿块影,内缘较清晰,第二前肋骨有局部侵蚀破坏区(图1)。右侧位前上胸壁宽基底附着的突起块影,与上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放射医师仅用常规胸片与联合使用常规胸片和骨抑制像胸片对于检出局灶性肺炎的能力。方法本观察研究包括36例病人的常规胸片,共有肺炎所致的46个局灶性斑片影(10例为双侧斑片),还有20张没有局灶性斑片的胸片。采用骨抑制图像处理系统对56张胸片进行后处理,生成骨抑制影像。共有8位放射医师,6位主治医师,2位住院医师,先对常规胸片阅片,然后再增加骨抑制像,分别对每侧肺内是否存在肺炎所致的局灶性斑片进行评价。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各观察者的诊断。结果对于这46侧阳性肺和66侧阴性肺,8位医师的ROC曲线下面积的平均值从仅用常规胸片的0.844提高到常规胸片联合骨抑制像的0.880(P<0.001)。结论使用骨抑制像可以提高放射医师在胸片中检出局灶性肺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男,5岁,因生后反复发作肺部感染就诊于当地医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胸片提示存在心血管畸形可能.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降主动脉狭窄可能.为明确诊断就诊于本院,行双源CT心血管成像(CTA)检查,检查显示:主动脉弓部位于脊柱右侧,延续为降主动脉后,沿脊柱右侧下行,至膈肌水平与另一沿脊柱左侧下行血管(左侧降主动脉)汇合后,穿过膈肌延续为腹主动脉(图1,2).脊柱右侧降主动脉管腔迂曲,脊柱左侧降主动脉管腔较纤细,近心端为盲端(图3).左侧锁骨下动脉起自左侧降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锁骨下动脉依次自右位主动脉弓发出.CTA诊断: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双降主动脉畸形.  相似文献   

17.
心包积气极为少见,作者在12年期间依靠传统的胸部X线诊断标准诊断了15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17~44岁。5例刺伤位于剑突附近或剑突下,2例紧靠左侧胸骨下缘,1例位于左侧胸部,1例位于右侧胸部,其余6例不能准确定位。所有病例均有直立后前位胸片,10例有侧位片,8例有卧位片。同时均有左侧卧位片,显示气体从左侧移动到右侧,因此排除了左侧纵隔积气。7例合并气胸和/或血胸,1例合并少量气腹。在心包积气量较大的病例,正位片均显示出升主动脉和左心耳的轮廓,在右肺动脉和左心耳之间出现一个恒定的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的位置关系,寻找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的最佳定位点。方法:选择我院行胸部16排CT平扫的体检者213例,以CT定位相模拟X线平片,通过对应CT图像测量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至CAJ的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至CAJ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93,P=0.000)。PICC导管头端置于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时,其与CAJ距离0~20 mm及0 m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0,P=0.000)。结论 :右侧第七后肋是最接近CAJ投影点位置,但作为PICC置管定位标志安全性较低;综合比较,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作为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为宜。  相似文献   

19.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自幼反复咳嗽、咯痰,近日加重并痰中伴有血丝. 查体:左下肺可听到散在的湿罗音,心尖搏动点在锁骨中线偏右侧,余无异常.T 37.6 ℃,P 80次/分,Bp 130/90 mmHg,WBC 13.6×109,N 78.2%,胸片示右位心,左肺下野肺纹理增多(图1).  相似文献   

20.
在侧位胸片上,作者偶于主动脉弓上方观察到一重叠于气管之上的结节样阴影,在后前位胸片上则见不到。这迄今尚未见诸报道。为确定其出现率、特征及解剖基础,作者复习了连续的500份10~80岁(平均47岁)男女的侧位和后前位胸片。这些胸片均采用了高仟伏摄影技术(120kVp),见有能改变上胸部正常解剖关系的情况者都不包括在内。500例患者中15例(3%)的侧位胸片上存在上述节影。15例中7例年龄小于50岁(其中3例小于20岁)。该影直径0.5~2.0cm、边缘不锐利、密度均匀,仅1例在结节影前缘有钙斑。结节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