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姚军  胡蝶 《医药与保健》2002,10(8):28-29
1988年我从上海大学文学院毕业,一心想留在我神往已久的这个城市,可那时举目无亲的外地人在上海找工作比登天还难。为了生存,只好暂在一个作坊式的私人小厂靠干苦活为生。那一年我26岁。那年暑假,我遇到一位来此勤工俭学的女大学生梦迪。她父亲患癌症刚去世,留下了万余元债务,母亲长年病休在家,改变命运的共同愿望使我们走到了一起。尽管此举遭到了她母亲的强烈反对,但梦迪还是死心塌地跟我走了下去。1990年春,上海股市重新启动,学财经的梦迪敏锐地感到机遇来了。她鼓动我拿出打工的全部积蓄,加上她父亲的抚恤金共三千…  相似文献   

2.
"爸,让我也倒着读您一回吧!"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在心底暗暗喊道. 两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养儿育女的重任落在了父亲的肩上.看到父亲如此劳累,邻居们纷纷劝父亲把我送人,或是放到福利院……父亲虽没文化,但听着邻居们的劝说,他坚定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3.
韩美龄 《家庭健康》2011,(20):44-45
父亲和母亲同龄,结婚时,年方十四.父亲婚后上的中师,工作一年,之后又去读了大学.母亲总共生了八个孩子,我是他们夫妇的第七个孩子.我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多岁了.小时候,我睡着了,父亲才回来;我醒了,父亲已走了.母亲对于父亲一直是崇爱有加,有时她也抱怨父亲,比如:她说我给你爸做两件上衣穿,他送人一件,还是只有一件衣服,连个...  相似文献   

4.
做个好父亲     
曾子 《药物与人》2006,19(6):24-25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简直就是个赚钱的机器,他经常早出晚归,每天都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和我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我五六岁时,因为工作需要,他被调往大西北工作,直到4年后才回家,我感到生命中最亲密的时光一直是和母亲在一起,因此直到今天,有什么心事我都愿意和母亲讲,至于父亲,我们平时在一起,也大都是谈些天气、工作之类的话题,从不涉及个人的内心和感情,我始终感到和父亲有一层隔膜,具体是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一个大学生眼中的父亲  相似文献   

5.
周莹 《健康大视野》2014,(24):120-121
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太好,总是和母亲闹别扭,不懂得关心爱护母亲。后来,父亲和母亲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那年,我12岁,弟弟10岁。离婚后,父亲不让母亲带走我们其中任何一个。母亲只好去外地打工,父亲留在家里照顾我和弟弟。自从母亲走后,我就对父亲有了深深的成见。  相似文献   

6.
牵挂     
菲菲 《长寿》2005,(10):51-51
总觉得,母亲并不爱父亲。印象中,母亲性子躁,对父亲贼凶。父亲稍有不是,母亲会吼叫暴跳,将父亲训得灰头灰脸。即使在我们儿女的面前,母亲也从不给父亲任何颜面。哪怕是他们已结婚33年的今天,母亲面对父亲时,很少见到她摆出一副热脸。二姨偷偷告诉我,母亲年轻时曾喜欢过一个当兵的。我又得知,母亲与父亲的结合,完全是外婆采取“铁血政策”后出现的结果。去年,父亲患重病,姐姐从纽约打电话来,一定要父亲前往美国治病,说美国的医疗技术好。犹豫再三,父亲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父亲去的那天,母亲一直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兮兮地盯着电视。我奇怪,…  相似文献   

7.
<正>回到老家,父亲和母亲照例兴致勃勃地张罗饭菜。父亲擅长做糖醋鱼,母亲就在一旁帮着打下手。两个人配合得极为默契,父亲一伸手,母亲就把油桶递过去。父亲再一伸手,母亲又把白糖传过去。整个过程,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但默契度简直让人称奇。我笑着对母亲说:"妈,我爸的一个手势你都能看懂啥意思吗?"母亲说:"那当然!他一皱眉,我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一抬眼,我就知道  相似文献   

8.
母亲是文盲     
我母亲是文盲,她除了认识我和三个姐姐的名字以外,基本上再也没有其它能够认识的字,但是她却凭着自己一个人瘦弱的肩膀,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为我们姐弟四人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41岁。当时作为全家唯一的一个男人,我13岁上初一,大姐也刚刚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9.
周一海 《健康》2020,(1):36-37
今年我32岁了,还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母亲跟父亲都已经60多岁了。现在照顾母亲的重任全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以后还要不要照顾父亲现在还说不清,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烦。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母亲从没生过我,但是我没得选。  相似文献   

10.
母亲是个性格温顺的人,记忆中从没对我发过火。记不得从多久以前开始,母亲时不时地就对我和老爸吼上一嗓子,伴随着脾气大,记忆力也差了,常常因为找不到一样东西而发脾气。晚上失眠,闹心得在客厅看电视,虽然声音不大,但也影响了我和父亲休息,父亲稍有微词,母亲又是一通抢白。我和父亲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估计母亲是到了更年期。作为女儿,我体谅母亲,  相似文献   

11.
父亲     
刘玉梅 《长寿》2007,(6):49-49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他是一位既慈祥又严厉的父亲。说他慈祥,因为他在生活上给予了我们姐妹三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许多按理说是母亲管的事,父亲却总能想在母亲前面。尽可能地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我小时候的衣服、鞋袜有很多就是父亲买的,直到我长大参加工作,父亲还会给我买衣物。在生活上父亲是慈父,  相似文献   

12.
父亲·母亲     
在我们兄妹的心目中,父亲是位爱儿女胜过一切的好父亲,母亲也是和蔼可亲的好母亲。只是不知道岁月何时在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生活里划下了一条深深的沟痕:父亲对母亲常常发脾气,母亲则对父亲左挑右剔,唠唠叨叨。起先两个人是因一点小事吵架,后来发展到连话也懒得说了。我们作为儿女,为此事很是烦心。就在为父母关系无可奈何时,我们几个也纷纷离开父母,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了。记得离家走的前几天,我曾试探着问母亲:“你们之间是不是感情上有什么障碍?”母亲极肯定地摇了摇头:“不是,我只是受不了他的倔脾气。”也是这次,我知道了,父母之间并…  相似文献   

13.
误读的爱     
扑在父亲身边,我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世上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有的只是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误读了父母的的爱。去年,我大学毕业。由于省城大学生多,竞争激烈,加之我也不喜欢漂在外面,于是便回到家乡找工作。我想家乡有父母帮我,一样可以找到一份好差事。父亲拒绝帮我找工作然而,回到家里,父亲却不肯帮我一把,母亲更是束手无策,我只好去人才市场碰运气。没想到,小城的大学生照样很多,竞争一样激烈,而工资待遇却远远不如省城,我找了好些日子,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爱她的最爱     
母亲去乡下大姐家了,临走时说要住上一段时间才回来。这样,父亲就一个人在家。母亲走了,我们白天也要上班,父亲好像很适应这种一个人的生活。自从母亲去乡下后,我见他从来没有给母亲打过电话,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难道他真的不想念他的老伴?倒是母亲经常打电话来,问长问短的。我有时也劝父亲打个电话过去,他淡淡一笑:"在你大姐家,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别糟蹋了电话费!"他既然这么想,我也不好多说,老人家自己的事情,他们总会处理的。母亲不在家的那段日子,父亲每天总要花上几个小时,伺弄阳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我知道,那是母亲的最爱。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感情深厚的亲生母亲,和为自己提供大笔资金炒股的父亲情人,是和母亲站在一起,还是纵容父亲的婚外情?金融专业大学生张裕陷入了两难选择。最终,疯狂的股市却让他做出错误的决定,一场悲剧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6.
幸福会遗传     
母亲走的时候是含着笑的。所以,当看着母亲安详地闭上眼睛,父亲没有哭,我也没有哭。我们知道,母亲走得没有一丝遗憾。母亲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只是因为干活的时候摔了一跤,脑出血彻底击倒了她,一躺就是整整8年。我在离家数百里的外地工作,照料母亲的重担全都压在父亲一个人身上。家里还种着一小片果树,父亲的劳累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7.
人到老年     
每次吃饭都是父亲最早放下碗筷而母亲则会习惯性地再给父亲添勺饭。春节回到家中,终于又和父母同桌吃饭了。照例在父亲吃完后母亲扬起勺子准备给父亲添点,父亲却端着碗避开。我和母亲都很惊讶。父亲叹气说,你们就不知道人老的感受,多吃一点都会难过,第一次听父亲说自己老了,心里浮起一层薄薄的凄凉。其实父亲斑白的头发,迟缓的脚步,睡觉时艰难而滞重的喘息,早就在告诉我父亲经不起岁月的消磨,可在这样庸常的生活小事中让我看到父亲的老境,我还是骇然心惊。  相似文献   

18.
父亲在世时,母亲因不放心多病的父亲独自在家,放弃了好几次出外旅游的机会。年前去探望母亲,母亲第一次流露出了也想出外走走的意思。我心中一震,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疏忽,于是便说出了我们夫妻春节带她一道出外旅游的大话。母亲高兴地笑了,我也很开心地离开了母亲家。  相似文献   

19.
父亲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懂母亲!父亲一生中从没对母亲说过谎,但这唯一的一次谎言里,却包藏着父亲对母亲所有的爱!母亲遛弯回来,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父亲问是什么?母亲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好东西,能治疗好些病呢……"原来,母亲在街上看到一个摊子前围了一大群人,母亲好奇地挤了进去,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倾情讲述:"我妈妈就是吃了这个叫人参果药材煮的水,治好了折磨她近30年的老哮喘。这不,我又赶过来买一些,让妈妈再喝上一段时间,把  相似文献   

20.
南风起,小麦泛黄,我的生日也到了。父亲早早把镰刀收拾出来,磨刀霍霍。镰刀的刀锋在我眼前一晃,雪亮亮地刺眼。我的生日,已经被父亲忘得一干二净。我扯了扯母亲的衣角,等着母亲提一下。母亲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父亲也像没听见一样。在他看来,生日没什么大不了的,和土地长庄稼一样自然,过生日实在是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