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69膝)其中53例(55膝)得到随访。手术均先行膝关节镜检查,继于腓骨中段截断并截除1cm腓骨,胫骨结节近侧关节面下2cm外侧闭合楔形截骨,一至二枚自制骑缝钉内固定截骨端,伸膝位石膏固定4周。结果随访6~60(41±3.6)月,取得了90.9%的优良率。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可改善膝关节负重力线,获得较佳的远期疗效,是治疗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晚期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进行人工TKA的晚期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9例(78膝),人工TKA术前和术后1、6个月分别进行HSS评分、影像学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的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人工TKA术后1、6个月的HSS评分均明显高于人工TKA术前(P<0.05).TKA术后6个月,部分指标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活动度、稳定性的HSS评分[分别为(27.3±8.1)、(17.8±2.1)、(14.5±1.2)、10.0分]较TKA术后1个月[分别为(22.1±7.6)、(15.3±1.3)、(9.3±1.5)、(9.1±0.2)分]明显增高(P<0.05).所有患者人工TKA术后的膝胫骨和股骨假体未见松动.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TKA是治疗晚期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很好术式,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手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10例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手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5例患者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治疗,对照组105例术后应用酮基布洛芬治疗,应用疼痛程度计分(VAS)、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率、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表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估.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计分(VAS)实验组为(3.5±2.0)分;对照组为(3.4±1.8)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实验组为(81.3±3.2)分,对照组为(81.1±4.3)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为(80.1±2.9)分,对照组为(81.5±4.5)分.最后随访时,VAS评分实验组为(1.1±0.8)分,对照组为(2.3±1.2)分;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实验组为(89.9±7.3)分,对照组为(82.0±4.1)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实验组为(91.3±7.3)分,对照组为(81.9±5.4)分.实验组随访与术后各项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试验充分证明,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手术后应用滑膜炎颗粒对治疗手术后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的效果确切,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有突出效果,并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全膝置换术治疗伴膝外翻畸形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膝关节炎伴膝外翻。术前X线测量膝外翻畸形10°~35°,平均21.6°。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术后X线测量膝外翻角度3°~9°,平均5.7°。HSS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4分,术后91分;活动范围术前平均83°,术后118°。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外侧软组织的松解是手术的关键。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技术联合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病例,对照组行关节镜手术,观察组行关节镜联合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手术。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患肢疼痛改善情况、膝关节HSS评分评估患肢功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记录术前和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综合评分均比术前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的VAS疼痛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术后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关节镜联合腓骨截骨和微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聚焦超声波治疗.采用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L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定患者的康复疗效.结果 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1、2、4周后膝关节疼痛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9±1.6)分、(59.7±7.5)分、(35.1±8.3)°,(3.2±1.7)分、(69.3±8.1)分、(85.2±8.6)°,(1.5±1.3)分、(89.6±8.5)分、(106.5±9.8)°]均较治疗前[(7.8±1.9)分、(36.9±7.4)分、(11.8±7.6)°]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聚焦超声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软组织平衡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7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畸形程度、膝关节功能及术后畸形矫正情况和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等。结果 57膝均采用软组织平衡及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均未出现感染情况。术后经过功能康复3,个月至5年随访,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4~53分提高到76~88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并适当的软组织平衡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良好疗法。  相似文献   

8.
王春菊  王轶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40-134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应用人工全膝关节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共39例(52膝)患者采用术前急性期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期康复护理。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定体系(HSS)评分60~82分,平均75.3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2~90分,平均87.5分。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膝关节置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纳入天津市北辰医院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4月,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单髁组24例和全膝组38例,单髁组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全膝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结果全膝组、单髁组中均有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全膝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高于单髁组的4.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髁组术后随访6、12个月的膝关节AKS评分分别为(136. 23±15. 85)分、(167. 90±20. 12)分,与全膝组的(137. 70±14. 98)分、(169. 01±20. 04)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当,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后内侧小切口暴露,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9-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3±2.32)分。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中医在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患有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采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西医采用西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8.24%,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3±0.56)分,疼痛程度(0.56±0.22)分,功能恢复时间(65.36±11.33)d,西医组膝关节功能评分(2.84±1.32)分,疼痛程度(2.84±1.35)分,功能恢复时间(125.14±8.62)d,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更快更好,总有效率更高,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4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间融合器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使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及疼痛状况进行评价。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7-95)min(165-29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13-307)mL(550~1250mL)。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或脊神经根损伤等。随访1-5年,平均26个月。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指数001(25.7%±4.71%)显著低于治疗前(59.1±10.2%),P〈0.001;JOA评分显著升高(25.9±2.1)分vs(15.2±1.3)分,(P〈0.001)。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30例,良8例,可7例,优良率为84.44%。无滑脱复发、内固定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疼痛状况;术后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观察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日本骨科学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15.45±2.73)、(27.18±2.08)、(28.18± 1.25)、(28.54±1.21)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与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访时间1~ 10年,平均7.9年,术后随访优8例,良2例,可1例.无复发及医源性腰椎不稳.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且能与传统切开手术达到相同的减压目的,故其可作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总结1998年9月至2010年8月门诊和住院按疗程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12例,玻璃酸钠20mg关节腔内注射,1周1次。连续注射5周后评定疗效。术前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64.8±3.0)。通过6个月~5年的随访,观察患者自我评价、下蹲活动及运动疼痛、关节肿胀、跛行、支撑、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等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Lyshlom膝关节功能评分(90.0±1.4)。优良率91.96%。结论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的局部症状,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康复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6例(268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术前和随访时患者的HSS评分、膝前痛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随访到的199例(256膝),平均随访(31±11.65)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从术前平均HSS评分(加.33±12.02)分增加到随访时的平均(87.28±10.13)分,优良率为92.8%。疼痛评分从术前的平均(13.15±3.32)分增加到随访时的平均(25.40±6.51)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平均(8.46±2.18)分增加到随访时的平均(17.82±3.82)分。疼痛完全缓解率88.67%(227/256),85.61%(170/199)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手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术中和术后处理,重视术后康复锻炼,方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行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功能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方法病例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共48例,其中46例获得随访,年龄16~44岁,平均27.80岁,其中男32例,女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75天,平均25.85d。对46例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的单束重建手术治疗,股骨端应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时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2000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46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45例患者(97.82%)前抽屉试验阴性,43例患者(93.48%)Lachman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1.33±7.8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1.61±4.04)分(t=-22.720,P〈0.001),IKDC-2000主观评分由术前平均(65.67±8.1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2.39±4.15)分(t=-18.298,P〈0.00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单束重建手术,能够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膝关节,术后本体感觉较术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07年6月收治的20例前方压迫较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51.5岁。其中A组10例行颈前路手术,4例行颈后路手术;B组6例I期行后前路联合手术。依据JOA17分评分法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术后1周和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节断性神经根麻痹1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1.5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为7.35±1.23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4.45±0.78分。JOA评分改善率在术后一周时无显著性差异(A组中颈前路68.13%,颈后路66.35%,B组72.04%,P〉0.05),术后1年时B组(81.68%)明显优于A组(颈前路72.12%,颈后路70.79%)(P〈0.05)。结论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前路联合手术较单纯前路手术或单纯后路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手术效果好,有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率,临床上应视患者前方压迫程度及是否合并有颈椎OPLL症或颈椎管狭窄症等情况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潘承波 《现代保健》2014,(25):44-47
目的:探讨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改良单骨道技术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胫骨结节内移治疗。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髌骨稳定性,膝关节X片检查测量对比术前、术后髌骨适配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3.1)月。切口按期愈合,无感染,髌骨稳定,运动能力恢复,33例病例均无髌骨再脱位,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髌骨适配角为(21.8±5.9)°、(-2.5±4.0)°,髌骨倾斜角(24.9±5.8)°、(14.8±4.2)°,外侧髌股角(-6.1±2.3)°、(5.4±1.6)°。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35.10±9.31)分和(89.11±5.21)分, Kujala评分术前、术后分别为(36.26±13.36)分和(90.45±4.5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骨道双束重建技术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具有操作简单,牢固可靠、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的优点,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胫骨结节内移,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单侧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经单侧椎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单侧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系统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s,VAS)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及自觉症状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例患者再次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26个月。JOA评分:术前(9.08±3.05)分;术后1个月(20.36±5.23)分;末次随访为(19.92±5.13)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6.89±0.93)分,术后1个月为(2.36±0.83)分,末次随访为(2.19±0.61)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椎间植骨融合率86.2%;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断裂以及Cage移位。结论经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单侧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