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舌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口腔癌症之一,生长快、转移、复发率高。以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常用,即患侧舌,下颌骨切除术和颈淋巴结清扫术,切除肿物彻底,基本上达到根治的目的。在临床治疗中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但破坏性较大,切除一侧下颁骨造成的面部改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甚至因此萌发轻生的念头。为此,近几年提出既要切除干净肿瘤,又要矫正手术破坏所造成的后果的观点。舌癌,下颌骨转移较少,尤其下颌骨下缘极少转移。我们采用保留下颌骨下缘施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的方法,在舌癌中、早期,口底波及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下颌骨损伤及其防治殷汉民,魏新林口腔及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可引起下颌骨损伤。作者就我院28例放射性下颌骨损伤资料予以报道。临床资料:16例鼻咽癌,4例口底癌,5例齿龈癌,3例颊粘膜癌。全部病例均用60Co照射,8例加电子束,3例加深部X射线。...  相似文献   

3.
总者,男,43岁。因双侧下颌骨进行性肿大5年人院。入院前患者曾两次行下颌骨肿物利治术,均出现术后复发。病理确诊为“下颌骨造釉细胞瘤”。体检:患者额部肿大约有7.0cmX4.0cm缺失,前庭沟变浅,们有“乒乓球”感,。舌侧骨板膨隆。日内粘膜正常,咬合关系正常。X线片示下颌骨正中有8.0cmx4.0cm透光区,边缘不齐,呈半月状切迹。在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中段截骨术及铁板一期重建术。采用双颌下经领部口外切口,口内切口位于近中颇舌侧、口底及移行沟。在近中截断双侧下颌骨体,剪断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口底肌群与肿瘤的连接,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2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头颈部恶性肿瘤应用放射治疗日趋普及。由此而引起的放疗并发症-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或称放射性骨髓炎的患者也随之增多,近年的文献报道下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的发生率约为5%~15%[1,2]。现就作者1980年至今所见26例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报道如下,并就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1性别和年龄:本组26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21∶1,年龄最大65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40~60岁为20例,占80%。2肿瘤类型与部位:26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癌19例,腺癌7例。其中鼻咽癌7例,舌癌6例,扁桃体癌5例,口底癌5例,下颌牙龈癌3例。3…  相似文献   

5.
自1976年开始,我们选用腮腺手术切口,解剖面神经颊支,施行咬肌下肿瘤切除术。 一、手术进路 切口由耳屏前0.5cm处开始,向下绕过耳垂,沿下颌支后缘下行,越过下颌角,再沿下颌骨下缘1.5~2.0cm,弧形向前延伸2~3cm,达咬肌前缘。切至腮腺筋膜表面,以筋膜为界,向前锐性分离皮辦,直至腮腺前缘1cm。此时可在口角、耳垂、鼻翼3点连线的三角区的腮腺前缘,找到腮腺导管,以导管为标志,在咬肌筋膜之下,寻找面神经上下颊支,并向前解剖至咬肌前缘。再沿面神经颊支向后分离部分腮腺组织,解剖咬肌表面段的面神经颊支,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0岁。因有下后牙区疼痛肿胀1周就诊。查体:全身一般状况良好,无手术及外伤史。专科检查:面部不对称,右侧下颌角区膨隆,局部皮肤无红肿及明显触压痛。开口型正常,轻度张口受限,屑舌无痛无麻小,口角针刺试验(+)并左右对称。44~47区段牙下颌骨颊舌向膨胀明显,前庭沟变浅。龈烦黏膜颜色正常,无瘘管及溃烂。膨胀处颊舌侧扪之均有乒乓球感。  相似文献   

7.
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我科于1987-1991年间收治口腔颌而部恶性肿瘤62例,现将术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25岁,其中颊癌18例,口底癌10例,舌癌11例,涎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3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51岁。因左下后牙疼痛就诊,3天前于外院拍曲面断层片发现左下颌骨囊性肿物,转院就诊。查体:颜面左右对称,下颌骨未见明显异常,无压痛,左下颌第二磨牙牙体缺损,口底挤压各腺体分泌正常。曲面断层:显示左下颌骨低密度减低区,病变呈卵圆形,位于下颌管与下颌骨下缘之间,下颌角前方,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有骨白线围绕。CBCT:横断位图像显示下颌骨舌侧皮质骨缺陷;矢状位图像  相似文献   

9.
马斌  江珉  刘玉柱 《西南军医》2007,9(6):160-160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6岁,因无意中扪及左侧下颌骨体部颊侧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查体:左侧下颌骨体部颊侧可扪及一3·5cm×1cm骨性突起区域边界模糊,质较硬,无活动度,无触痛,无乒乓球感,表面皮温及颜色正常,对应舌侧骨壁无异常,无任何牙体松动;辅助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左侧下颌  相似文献   

10.
上下颌骨同时受累的多发角化囊肿罕见。将我院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男,20岁.因上下颌骨肿物来院就诊。1年半以前发现左上颌颊侧牙龈部长一肿物,开始如黄豆大小,质软,无活动性,生长缓慢。近10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下颌骨牙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颌骨牙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共44例,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成釉细胞瘤14例,其中9例单囊者CT表现为边缘规则的局部骨质膨胀性病变,以向唇颊侧膨胀为主,5例多囊/实性者呈多房分隔,实性部分有强化。牙源性角化囊性瘤7例,主要表现为沿着下颌骨长轴生长的长椭圆形低密度影。恶性者牙龈癌4例,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骨质破坏,病变密度不均,伴有邻近软组织肿块。牙源性纤维瘤和牙源性囊性钙化瘤各1例。肿瘤样病变17例,其中含牙囊肿9例,CT主要表现为内含牙,以牙冠侧为中心围绕着冠根交界处形成的类圆形低密度囊肿。根端囊肿4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骨性纤维结构不良2例,孤立性骨囊肿1例。结论:牙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不同的影像特点,CT检查对下颌骨各类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很少见的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常发生于脊柱、胫骨,发生于下颌骨的骨母细胞瘤极为少见。我科25年中遇到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讨论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25岁。因右下磨牙区肿胀疼痛不适2个月入院。入院前曾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肿瘤增长较快。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口腔颌面部情况:面部两侧不对称,右侧下颌部明显隆起,皮肤不红,8~5 颊侧龈粘膜处肿胀,表面光滑,色泽正常,龈颊沟消失,质硬,轻度压痛。牙齿无缺失及松动,张口轻度受限,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无下唇麻木感。下颌骨X线片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牙龈癌的MS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评价CT检查在牙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牙龈癌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8岁。1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对病变的部位、形状、密度及向周围浸润转移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下颌骨前牙区8例,下颌骨磨牙区4例,上颌骨前牙区5例,上颌骨磨牙区1例,18例均伴有颌骨溶骨性骨质破坏,15例伴有溃疡,侵犯颊部软组织1例,侵犯上颌窦1例,侵犯口底2例,同时侵犯腭部及上颌窦1例,7例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牙龈癌CT平扫表现为上下颌骨牙龈区等或稍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均模糊不清,内密度不均匀,浸润性生长。CT增强扫描后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增强后肿块边界及轮廓显示清楚,呈分叶状,7例颌下区及颈部间隙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检查对原发性牙龈癌的形态、大小、密度及周围结构侵犯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增强扫描对病灶显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舌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癌的CT、MRI表现。方法  2 1例舌癌中 ,7例行CT扫描 ,14例行MR扫描。结果 CT检查 7例中 5例显示肿瘤 ,MRI 14例全部显示肿瘤 ;CT及MRI均清楚显示肿瘤周围直接侵犯 ;CT显示 2例下颌骨破坏 ,MRI未发现破坏 ;MRI平扫及CT增强扫描均可显示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结论 MRI在显示舌癌及转移的软组织病变方面优于CT ,CT是发现骨皮质受侵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涎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广泛开展 ,放射性涎腺炎患者越来越多。由此而引起的其它并发症也多有报道[1 ,2 ] ,现将作者 1985年至今搜集 46例放射性涎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性别和年龄 :46例患者 ,男性 2 9例 ,女性 17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8岁 ,平均年龄为 40 5岁。 (2 )原发肿瘤部位 :鼻咽癌 9例 ,舌癌 8例 ,扁桃体癌 6例 ,口底癌 7例 ,下颌牙龈癌 6例 ,上颌窦癌 7例 ,颈部非何杰金氏病 3例。 (3)放疗后发病时间 :2周~ 2年不等 ,1月以内发病 9例 ,1~ 3个月发病 14例 ,3~ 6个月发病 12例 ,6~ 12个…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较多,但术后吻合口瘘及胆汁返流性胃炎仍是棘手的问题[1,2]。我们采用Plenk定向引流术行消化道重建15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6.5岁。胰头癌11例,壶腹周围癌4例。1.2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游离空肠,将空肠目结肠后上提,行空肠胰腺端端吻合.胰管内放置细枝胶管经空肠壁引出体外,距胰肠吻合口8~10cm处行胆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再距空肠胆管吻合口25~30cm处行胃空肠端侧吻合术,在胃肠吻合口下方6cm处行…  相似文献   

17.
陈德健  杨春济 《人民军医》2000,43(12):732-733
1979年以来 ,我科用口内开窗刮治方法治疗颌骨囊肿 1 88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 1 3例 ,女 75例 ;年龄 7~ 70岁 ,平均 31 3岁。上颌骨囊肿 83例 ,下颌骨囊肿 1 0 5例。大中型囊肿 1 0 7例 (中型直径 5~ 8cm ,大型直径 >8cm) ,小型囊肿 81例 (直径 <5cm) ,囊肿伴有感染 36例 ,复发囊肿 2 2例。1 2 手术方法 较小囊肿 (直径 <4cm)经唇颊侧牙龈肿物表面切开粘膜 ,暴露囊肿外侧骨壁 ,开窗将囊肿壁完整刮除 (含牙根者作根尖切除术 ) ,缝合粘膜或以碘仿纱条填塞 ,5~ 7d换 1次药 ,直至囊腔消失。对侵及多个…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81年 9月以来以高压氧 (HBO)为主治疗 2 0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中男 13例 ,女 7例。年龄 2 4~ 6 5岁。其中鼻咽癌 14例、口底癌 2例、舌癌 1例、龈癌 1例、腮腺混合瘤 1例、颌下血管瘤 1例。发病时间为放疗后 2个月至 2 3年不等。所有患者均为下颌骨骨坏死 ,其中 14例为右下颌、6例为左下颌。患者多数衰弱、体瘦。伴有持续性疼痛的 18例 ,开口受限的 16例 ,口干、口臭 15例 ,瘘道溢脓 12例。在 HBO治疗前有 1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局部换药…  相似文献   

19.
吴达玲 《西南军医》2008,10(5):161-162
口底癌手术破坏性大,手术范围广泛,常需行上颌骨或下颌骨切除术,术后可产生语言不清、流涎、进食困难、感染麻木和影响容貌等。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成功护理20例口底癌患者总结出以下护理要点: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重视口腔、呼吸道、移植皮瓣、饮食的护理,并观察效果;加强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20.
2003年7月~2007年12月,我们共行直肠癌保肛切除术后经肛旁骶前腔引流56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68例中,男313例,女255例;年龄27~90岁,平均55岁。直肠癌呈溃疡型292例,隆起型173例,浸润型例103例。高分化腺癌257例,中分化腺癌190例,低分化腺癌87例,未分化癌34例。癌下缘距肛缘5~12 cm。1·2手术方法严格执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规定,本组病例均行直肠癌前切吻合。切除标本远端切缘与癌下缘距离均超2·0 cm,术后病理学证实两端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直肠癌前切吻合术完成后行盆底腹膜重建时,将吻合口置于腹膜返折线下,同时选取经肛旁骶前腔引流,肛旁骶前腔引流管自左侧会阴切口引出,平均置管时间为10天。术后患者均禁食、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3引流管的选择和放置选取大口径腹腔双套管(康丽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直径为9 mm),前端有4个左右对称、呈上下排列直径1 cm侧孔,其后是4排纵行交错排列的间隔为2 cm,直径为4 mm的小侧孔。套管表面经抗凝处理,不易堵塞,且管壁内含显影线,便于术后透视定位。在肠道拖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