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     
<正> 1、处方:人参、五味子各10克,麦冬20克,桔梗、米壳各15克。用法: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取出,再加水150毫升,煎至50毫升过滤,两次煎液混合一起,分3次服。病例:许xx,男,50岁。素有肺虚咳嗽病史,感冒后咳嗽加重,咯黄色粘痰,胸痛,出虚汗。西医诊断为肺内感染,用青、链霉素及止咳化痰等药治疗无效。服此药3剂而愈。  相似文献   

2.
例一:咯血刘×,女,49岁,农民,1983年5月16日入院,住院号:2823。哮喘史九年,支扩三年。五天前与他人争吵时突然咯鲜血150毫升而住院治疗。经西药治疗咯血好转,前日咯血仍有10毫升左右。改服中药。证见咳喘咳痰,痰中带暗红血块,胸闷且痛,舌紫黯、苔薄白,脉细而涩。脉症合参,系瘀血留恋肺经,络脉受阻所  相似文献   

3.
病例:李某某,男,18岁,待业知青。初诊:1985年3月2日。病史:1984年9月至12月,先后咯鲜血三次(每次约150毫升左右)。本次于2月21日上午又突然感咽痒,咯出大量鲜血约400毫升,无液体及胃内容物,血从口腔,鼻腔喷出,即往医院,急诊住院。经用维生素K、止血敏、止血环酸、云南白药粉等止血药,并输入鲜血总量达2600毫升,使用垂体后叶素总量达180单位。总共出血2000毫升左右,但每日仍然继续咯血不止,因请中医  相似文献   

4.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女,30岁。于1980年2月17日入院。住院号80/789。支扩史5年余,平素常咳嗽咯痰。昨夜饮白酒后突然咯鲜血约200毫升。急诊留观期间,又咯血约500毫升。经静滴止血后出血好转而收入病房。  相似文献   

5.
(一)冬花冰糖汤白冰糖款冬花各10克。水煎30分钟,煎成药液150毫升,每剂煎2次。1~5岁每日服50毫升,6~10岁服100毫升,11~15岁服150毫升,分2次服。适应于哮喘、咳嗽寒邪束肺者。 (二)沙糖散北沙参黑糖各250克。沙参研细过筛,炒黄,与黑糖拌匀。1~5岁每次服5克,6~10岁服10克,11~15岁服15克。早晚2次。温开水冲服。适应于哮喘、咳嗽热邪犯肺者。  相似文献   

6.
方剂:人参10克寸冬20克五味子10克桔梗15克米壳15克用法: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取出,再加水150毫升,煎至50毫升过滤,两次煎液混合一起,分三次服。日三次。病例一:许××,男,50岁,锦西县卫生局干部,素有肺虚咳嗽病史,感冒后咳嗽加重,咯黄色粘痰,胸痛,出虚汗,舌布黄苔,右侧寸脉虚而无力,因  相似文献   

7.
戴××,男,67岁,某厂技师。住院号95190。1985年元月16日,以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阻塞性肺气肿,带状疱疹入院治疗。证见:咳嗽喘促,喉中哮鸣,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青紫,舌质紫黯,腹胀大,腹痛拒按,大便一周未行。舌苔黄糙而厚,脉弦滑且数。辨为实热与积滞结于阳明之腑,腑气不通,致痰热壅肺病势加重。拟寒下通腑,佐以泻肺降气之味。方药:大黄9克(同下),厚朴12克,枳实9克,芒硝15克,(冲),桑白皮、番泻叶、前胡、玄参各9克,杏仁、全瓜蒌各12克,甘草6克,水煎分服,三帖。药后泻下大量如羊屎及稀水样恶臭秽便,哮  相似文献   

8.
患者武××,男,51岁,住院号:2341。因肺结核咯血四天于1982年10月22日入院。住院后的第五天上午,突然腹痛腹胀,阵发性加剧,呕吐二次,无恶寒发热。体检:痛处有包块拒按,腹膨,叩之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腹平片可见数个气液平面。血检:白血球11000/立方毫米,中性70%。诊断:急性肠梗阻。外科建议服中药治疗。刻诊舌苔黄厚,脉沉实有力,大便四日未行,无矢气;辨为阳明腑实,用急下之剂,荡腑除积。处方:生大黄20克(后下),生枳实15克,川厚朴15  相似文献   

9.
吴××,男,32岁。住院号:01856。患者因突然大咯血而急诊入院。入院前三天伤风感冒,轻度咳嗽,咳少量黄浓痰夹血丝,经门诊医务室对症治疗,症状未能控制,且感咽喉干痒,咳嗽加剧,胸闷,自觉有一股气往上冲,顷而吐出暗红色血液、血块约500毫升。入院诊断疑为枝气管扩张症合并大咯  相似文献   

10.
葛×,女,9岁。1987年1月12日诊。1982年4月起咳嗽,逐渐加重到咳吐铁诱色痰和鲜血。翌年确诊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后因咳嗽咯血、贫血多次住院,经抗炎,激素等药物治疗未愈。诊见:咳嗽咯血,伴头昏、心慌、乏力、纳食不馨、易感冒,面色(?)白不华,舌质淡红、少津,苔薄白,脉象细数。血常规:血红蛋白72g/L,红细胞2.69×10~(12)/L,白细胞0.72,多核0.49,淋巴0.47,嘱停服西药,递减激素,以中药治疗:北沙参、百合、连翘各15克,麦冬、淡竹叶各10克,黄芩、牡丹皮各8克,炒栀子、青黛(包煎)各6克,茅根、藕节各  相似文献   

11.
陈××,男,49岁。1984年3月20日诊。反复发作哮喘20年。曾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为“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近两年来发作频繁,服中西药均不见效。症见:呼吸困难,气喘哮鸣,痰少,咯痰不畅,大便秘结,四、五日一次。舌红,苔微黄,少津,脉弦数。辨证为阴津亏虚,腑气不通,肺失肃降。处方增液承气汤加味:大黄15克,芒硝15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陈皮6克,苏子10克。紫菀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咯血为呼吸道急症之一。笔者经临床摸索,拟出宁肺止血汤,用以治疗轻度咯血,疗效甚佳;对西药无效的肺结核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也有一定效果。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宁肺止血汤组成:生地12~30克玄参18~30克天麦冬各12~18克生侧柏叶18~30克白芨12~30克制附子1.5~4.5克白蔻仁1.5~3克参三七粉3~6克(冲)阿胶12~30克(烊冲),日一帖,分三次服。加减:低热盗汗加青蒿10~15克,炒黄芩3~6克,或醋调五倍子粉10克敷脐用胶布固定;剧咳加罂粟壳、百部、贝母;大便闭结加大黄、蒌仁;气虚去天冬,加党参12~30克或红参3~  相似文献   

13.
肺血管畸形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于2008年2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为暗红色,每日咯2~3次,每次咯血量约10毫升.于外院拍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淡片影.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2周,咯血量明显减少,2008年3月1日复查胸部CT:双肺阴影较前增多;为系统诊治入我院.  相似文献   

14.
由蜂蜜、红参两药组成的蜂参汤,可用于治疗胃大部切除后,中阳受损、运化失司而致水湿停滞、腑气不通所造成之吻合口梗阻.方中蜂蜜甘缓、润肺补中、润肠通便:红参大补元气、益肺补中.两药相伍,补气之中又能润肠通便.用法是:红参9克煎汤,加蜂蜜200毫升冲和,少量频服.病例1 于×,男,45岁,医生.1976年11月13日入院,住院号197148.患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疤痕收缩、疤痕与周围组织粘连行胃大部切除术(毕罗氏Ⅱ式).术中经过顺利,病人情况良好.术后第8天吃一只馒头后即感胃部不适,夜间呕吐草绿色胃内容物约2000毫升.拟诊输出襻梗阻,给禁食、胃肠减压、4%苏打水洗胃、补液及激素治疗.5天后症情不见改善,即予蜂参汤.药后自感肠鸣,上腹胀感减轻,抽出之胃液已减少.  相似文献   

15.
张××,男,40岁。住院号:78161。于78年4月8日诊。昨日下午腹部骤然胀满疼痛、拒按、呕吐较甚、大便秘结。诊见:体温正常,舌苔厚腻、脉象滑实。腹部X光透视:膈下无游离气体,中腹部有充气肠曲伴有3~4个液平面。详询病史:昨日食后曾与人争吵斗殴,而后即发此病。综观症情,显系饱食之后,因于暴怒气机紊乱,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滞瘀阻肠腑,不通则痛,形成肠道梗阻。治拟通里攻下,行气散结,处方: 生大黄15克(后下),元明粉10克(冲),枳实、川补、桃仁、木香、当归、赤芍各10克,红藤20克,莱菔子15克。上药浓煎成200毫升,肛门滴注;同时鼻饲麻油200毫升,一日两次;再加静脉输液,以纠  相似文献   

16.
验案三则     
例一哮喘案张某男17岁学生1984年10月某日诊。患者素有“哮喘”痼疾,每触寒邪而暴作。三天前深夜受凉,发作欲死,经西医抢救,病情有所控制。余诊视症见: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喉中阵阵拽锯声,面色潮红,额汗如珠,脘腹不满,小便短少如茶,舌质红绛,苔簿黄腻,脉洪大有力。此乃外邪闭肺,大肠热蕴,金气上下不达,腑气暴迫华盖之险证。急拟方:酒军15克(后煎) 枳实30克厚朴12克瓜萎实60克黄连6克地骨皮30克地龙30克姜半夏15克紫苏叶2克(后煎) 沉香2克(磨汁兑服)。水煎300毫升,顿服。一剂尽,大便一次,量多质薄,病势顿挫。次日减大黄,嘱服二贴,药后五日出院。例二便秘、近血案  相似文献   

17.
王××,女,40岁,住院号33971。患者以“咳嗽咯血(每日150毫升以上)三天”急诊入院。诊断:“支气管扩张”。入院后,经中西结合止血治疗,五天后咯血停止,转为痰中挟紫暗色血丝。至入院第八天患者感胸闷不适,呼吸欠畅,咳嗽心慌。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胸透见右下肺实质性变,提示肺不张。考虑为血块阻塞引起。中医辨证:瘀血阻滞,  相似文献   

18.
一、经期咯血许××,24岁.1991年10月6日诊.连续5次月经期间咯血,色鲜红.并现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胸胁胀满,食少乏力.此次月经来潮,量中等,色暗红,无不适感,第2日咯血约200ml,第3日约150ml.胸片示:双肺无病变阴影,心影未见异常,曾用西药垂体后叶素、止血敏,维生素K等治疗罔效,月经过后咯血停止,每次咯血均为鲜红色,一年前曾做人工流产2次,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肺气虚.肝失条达,经血逆乱.治以补脾益气、疏肝调经,引血归源.处方:黄芪、党参、当归、茯苓、生熟地各15克,阿胶10克(烊化)、艾叶、牡丹皮、川芎、白术、香附、牛膝各10克,益母草2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嘱其在下次行经时提前1天服药,每日1剂.服2剂,咯血量减少,第4~5日咯血量约50ml,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守方继服2剂,咯血已止,诸证消失,并嘱下次月经时提前3日守方再服3剂,两月后告之,月经正常,无咯血,痊愈.按:本例两次做人工流产手术而致脾肺气虚,肝失条达,冲任失调,血失统摄,不循常道上逆由口而出,取归脾汤加减补脾益肺气、摄血归源、调理冲任.加牡丹皮、益母草、生地、香附理气疏肝调冲任,养血和血,使血止而不留瘀,牛膝引血下行,诸药相合共奏补益脾肺、疏肝调经理冲任、使血循常道,故经调咯血自止.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药:内服骨炎丸,壁虎50份,穿山甲20份,全蜈蚣18份,麝香2份,浙贝20份,病位在上加野菊花15份,在下加牛膝15份。共研细粉,每日6克(儿童酌减),装入胶囊,骨头汤或淡盐水早晚两次送服。若见脾肾阳虚用鹿角胶(烊化分服)、党参各10克;气阴两虚用太子参15克,干生地10克;瘀血内阻用三七粉(分冲)4克,当归10克;湿热内蕴用  相似文献   

20.
患者李某某,男,33岁,1986年8月13日入院。住院号:23093。自诉从1979年开始,反复发作哮喘,每于春夏季发作频繁,症状剧烈,服用氨茶硷、强的松等药物可缓解。本次发作从7月中旬起,经用上述西药,痰鸣气喘如故,且见脘腹胀闷,大便两日一行,小便黄赤。体检:营养发育良好,呼吸急促。唇微绀,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呼吸28次/分,两肺满布哮鸣音,右肺底湿罗音少许。舌苔黄糙,脉弦数。治以:通腑泄热。药用:生大黄12克(后下),厚朴15克,枳实15克,芒硝9克(冲服)。服一剂,入夜大便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