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足母)外翻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9年7月,采用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足母)外翻23例37足;年龄61~76岁,平均67.9岁,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第1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术,一些患者还行了(足母)趾近节趾骨Akin手术;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诊断以Lee和Young的外观直接测量法为诊断标准,术前、术后12个月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第1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9例31足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2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31足第1跖楔关节最终都获得骨性愈合,其中6足术后延长石膏固定半个月;足底疼痛性胼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足母)外翻角较术前改善21°(P<0.05),第1、2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6.4°(P<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7足,良9足,可5足,优良率83.87%.[结论]联合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老年人(足母)外翻,可以纠正前足横弓的塌陷,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改良Lapidus手术治疗拇外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改良Lapidus手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自2004年4月~2008年4月,采用改良Lapidus方法治疗拇外翻患者16例21足,平均年龄54岁。术前症状为第1跖骨内侧拇囊突起疼痛,第2跖骨头下痛性胼胝,中足足背偏内侧疼痛。患者术前应力位摄X线片显示第1、2跖骨间角(IMA)平均17.4°(15.3~22.3°),拇外翻角(HVA)平均38.5°(32.2~50.4°),8侧足有第1跖楔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术前AOFAS评分平均46.7分。行改良Lapidus手术后,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7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达到骨性愈合,均在术后3~4个月后完全负重。除1例患者术后2年复发第2跖底痛外,其余所有患者第1跖骨头内侧痛、第2跖底痛及足背痛症状消失,且无复发。术后IMA平均5.9°,HVA平均10.3°,术后AOFA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 Lapidus方法纠正第1跖骨内收的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特别是伴有第1序列不稳或第1跖跗关节炎时非常有效。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手术中注意操作细节,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eller手术以"V"型截骨方法切除第一跖骨远端、趾骨近段多余骨赘,同时术中紧缩内侧关节囊,切断内收肌,截骨端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第一跖趾关节,术后辅以短腿石膏固定4周。[结果]23例(33足),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足伤口除2例出现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换药/理疗等处理痊愈,余31足皆一期愈合,1例(1足)诉偶有疼痛外,其他均无不适感,母外翻角(HVA)平均改善(15.89±4.52)°;第1、2跖骨间角(IMA)平均改善(7.90±1.25)°,与术前HVA和IMA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9.28±6.71)分提高到术后的(93.05±6.72)分(P≤0.05)。[结论]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母外翻的疗效可靠,尤其对老年性患者适用,可避免金属物对软组织的刺激,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1月,采用Austin手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足母)外翻病人16例,28足,年龄17~19岁,平均17.8岁,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术后15个月时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第1、2跖骨间角(IMA),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6例28足全部得到随访,最短随访到术后15个月,最长的1例随访到术后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9个月,(足母)外翻角较术前改善14.6°,第1跖骨间角较术前改善6.9°,近端关节周定角较术前改善8.3°(P值均小于0.05);根据顾湘杰等的评价标准,患者主观评价: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Austin手术具有良好的截骨稳定性,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推广,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治疗轻中度青少年躅外翻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重建足横弓治疗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合并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足横弓塌陷的外翻患者23例32足,均为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60.3±9.3)岁。第一跖骨头下压、外移及旋后并与失稳的第一跖楔关节融合,融合关节采用AO“T”形钢板固定。外翻畸形采用改良McBride软组织手术矫形。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后部分负重2周。结果20例患者28足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X线片显示第一跖楔关节均获得良好融合。外翻角从术前的平均51°±12°减小到术后的平均22°±6°;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平均15°±5°减小到术后的平均9°±4°。患者主观评价,优15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为85.7%。患者前足底疼痛均有明显好转,4足有不同程度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1足足中部不适,取内固定后消失。结论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治疗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能很好地纠正足横弓的塌陷、第一跖骨内翻畸形,对恢复第一跖骨头的负重功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采用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提高融合部位的稳定,利于前足的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 对(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静态直立加载人体重力,矢状位模拟第1跖楔关节角度分别在9°、12°、15°时,综合观察前足第1~5跖骨头下应力数值变化特点.[结果]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应力分析,第2、3、5跖骨头下Von Mises应力呈增大趋势,内侧籽骨应力逐渐减小,外侧籽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第4跖骨头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结论]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第1跖楔关节对前足的应力影响,随着第1跖楔关节角度增加,前足外侧应力负荷有增大趋势.第1跖楔关节失稳可能是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对第1跖楔关节失稳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术前检查存在第1跖楔关节失稳,X线片有阳性表现的患者应向其交待术后出现转移性跖痛症的风险,并建议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术,以减少术后出现跖痛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Austin手术治疗[][母]外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改良Austin手术治疗[][母]外翻患者34例62足,男13例22足,女21例40足;年龄32-67岁,平均43岁。术前、术后2周、随访时分别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近端关节固定角(PASA)、远端关节固定角(DASA),并观察其变化和测量角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和测量角度个体化选择Austin手术改良式即chevron-gerbert或chevron-youngswick截骨术。[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6年;患者[][母]外翻角(HVA)术前为33.50&#176;&#177;1.02&#176;,术后为13.6&#176;&#177;0.826&#176;;第1、2跖骨间角(IMA)术前为16.0&#176;&#177;0.837&#176;,术后为8.6&#176;&#177;1.078&#176;;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制定的足[][母]趾功能评分标准评价。AOFAS评分术前为(44.8&#177;5.7)分,术后为(87.6&#177;4.2)分。优46足,良10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0.3%。[结论]改良Austin手术是治疗[][母]外翻畸形的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更适合矫正PASA增大的重度[][母]外翻。对年龄较轻的轻、中度[][母]外翻患者手术应尽量不必干扰[][母]内收肌和籽骨也可达到矫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Lapidus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分析。方法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对11例[足母]外翻患者行Lapidus手术,其中男3例(3足),女8例(8足);年龄56~72岁,平均(64.2±3.0)岁;左侧6例,右侧5例。矢状面不稳定8例,水平面不稳定3例;均为第1跖楔关节不稳所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ne scale,VA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行走功能、疼痛感、跖趾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0±3.0)个月。[足母]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术前症状基本消失,术后复查X线片证实第1跖楔关节已达到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不愈合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所有伤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及伤口不愈合发生。VAS评分从术前(5.0±1.4)分减少为术后(3.1±1.2)分,AOFAS评分从术前(52.3±6.1)分增加为术后(73.7±5.6)分。有2例术后负重行走时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结论Lapidus手术治疗第1跖跗关节不稳导致的足母外翻疗效可靠,但术中要尽量恢复第1跖列的长度,保持融合时足弓的角度,避免转移性跖骨痛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5采用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23例(27足)足拇外翻畸形。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9(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第1跖楔关节均骨性融合,未出现螺钉断裂或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第1跖趾关节外翻角为(16.2±2.4)°,第1、2跖骨间角为(8.5±1.0)°,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为(8.5±1.2)°,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88.2±4.7)分,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第1跖楔关节松弛的中、重度足拇外翻患者效果良好,但该术式对术者要求较高,特别是行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时一定要把握截骨的分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3年10月对18例28足(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Mitchell手术.术前摄负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30.5°,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o-phalangeal angle,IMA)13.5°.本术式与传统Mitchell手术不同的是在第1跖骨远端只行一次横行截骨,不留外侧棘,根据IMA的大小决定截骨远端外移的多少,再向跖侧移位2~3 mm,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8足,随访时间为10~32个月,优24足,良3足,差1足,优良率为92.9%.术后负重X线片测量HVA 15.5°,平均改善15°;IMA平均为8.5°,平均改善5°.[结论]改良Mitchell手术可矫正第1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足母)趾的生物力学作用,第1跖骨头的跖侧移位,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足母)趾的负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