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谨 《药物与人》1999,12(1):4-5
今年12月1日,是世界第11个艾滋病日,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预防艾滋病教育展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的主题为“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在一块并不醒目的展板前,人们不约而同地长久驻足,为一个正在被艾滋病扼杀的小生命叹息,她就是小相麦。 5年前,小相麦出生在中缅边境云南省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小相麦的父亲是村里人常说的“四号客”,即离不开海洛因的人,在静脉吸毒的过程中,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无知的他,依旧结婚生子,于是生下了无辜的小相麦,她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因母婴传播感染艾滋  相似文献   

2.
倪合一 《药物与人》2000,13(12):554-555
1981年6月5日,美国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发现并命名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人。短短20年问,艾滋病已席卷全球,到1999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已达343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的已逾一千万。  相似文献   

3.
1981年6月5日,美国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发现并命名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人。短短20年间,艾滋病已席卷全球,到1999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已达343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的已逾一千万。从1985年艾滋病流入我国以来,现在,这个恶魔已从沿边、沿海地区扩散到内陆地区。1999年年底,全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17316例。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宁 《预防医学论坛》2004,10(5):635-640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 ,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1981年 6月 5日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向全世界报道AIDS。回顾 2 0多年HIV/AIDS在人类的流行史 ,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艾滋病流行规模之大 ,感染的人数之多 ,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害之大 ,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截止 2 0 0 3年底估计己造成6 90 0万人感染HIV ,其中 2 30 0万人死于AIDS ,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幸免。HIV/AIDS在 1…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随访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视角,初步了解随访干预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吸毒严重的艾滋病流行地区的随访模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4名主管艾滋病工作人员,14名随访责任人、40名HIV/AIDS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四免一关怀"政策、社区维持治疗、随访工作人员数量、HIV/AIDS的流动、歧视、家庭支持、违法犯罪被公安抓获、交通不便等是影响HIV/AIDS随访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社会歧视,方便提供心理支持,减少HIV/AIDS暴露的机会,还可以及时地随访到外出流动而失访的HIV/AIDS。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MMT)在HIV/AIDS随访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艾滋病流行地区迅速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发挥MMT的随访管理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场所随访HIV/AIDS。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于1998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截止2006年底,合计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感染者)208例,其中本市户籍或长期居住本市的外地患者53例.为了做好HIV感染者的管理工作,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济南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科学有效的艾滋病感染者综合管理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艾滋病病毒导致的严重传染病,当人体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至今尚无治愈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也无疫苗。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2007年全球艾滋病感染  相似文献   

10.
认识艾滋病     
12月1日是世界预防艾滋病日。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艾滋病实际感染者已达104万,其中已经死亡的约20万。中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为此,我国制订了周密的艾滋病遏制与防治行动计划,并确定了艾滋病控制总目标。预计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下。 现组织了两篇防治艾滋病文章,希望广大读者对艾滋病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疫苗     
去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世界某些地区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发生率急剧增加,估计全世界有800~1000万人受到HIV感染。针对这种情况,艾滋病疫苗研究的进展也很迅速,已有20多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有7种可能抗HIV的疫苗现在正在小规模临床评价,以确定它们的安全性和是否能刺激免疫反应,这7种疫苗中,5种是用基因工程制备的  相似文献   

12.
了解艾滋病     
一、美国卫生署长的序这本小册子是由美国政府赠送给你的。编写时,我们咨询了国内一些高级卫生专家,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对于艾滋病毒这一被总统称之为“头号公敌”的健康问题,你们得到了与之战斗的最有效的武器。遏止艾滋病全在于你、你的家庭和你心爱的人们。小册子中谈到的某些细节也许是你不习惯于公开谈论的事,这我理解。但是现在你不得不谈论这些事,关心这些事。很多学校,教室,犹太教会,社会团体都在开展艾滋病教育活动。我鼓励你,根据理解和强烈的个人价值感,采取负责任的行为。这就是为阻止艾滋病你能够做的事。二、艾滋病的涵义艾滋病是美国公众所面临到的一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无论是谁,重要的是我们都要了解这一疾病。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腹泻很普遍,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中,虽然多数胃肠道病变不重,但肠功能紊乱明显,腹泻持续时间长,易反复。本文就艾滋病腹泻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认知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行为传播疾病,预防控制的关健在于宣传教育,普及知识.鉴于社会上恐惧、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提高公众区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促进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区滋病的良好的氛围,太原市卫生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入手,组织编印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问答>.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咨询     
生活中,您是否常被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所困扰?别担心,从此以后,您就有了一个忠实而权威的健康指导热线——北京市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本栏目将陆续刊登12320热线接到的老百姓提出的各类健康问题,并请专业人士解答,您的问题在这里或许也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杀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与自杀是全球面临的两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1,2].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能有效控制艾滋病,延长艾滋病患者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艾滋病已成为慢性疾病.从感染HIV发展为艾滋病约需要3~10年时间.在这期间,感染者具有完好的社会功能,可以继续为社会和家庭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了解艾滋病     
《了解艾滋病》,是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编写的预防艾滋病的通俗科普读物,它向美国每个家庭介绍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如何预防等有关科学知识。现将这个读物介绍给大家参考。 ▲艾滋病的含义 艾滋病是美国民众所面临到的一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无论是谁,重要的是我们都要了解这一疾病。 艾滋病的科学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免疫缺陷性病毒或叫艾滋病毒引起的。 艾滋病在产生明显症状之前,可以在人体生存数年,它先感染人,使之不能抵御其他疾病,再由继发的疾病置人于死地。  相似文献   

18.
关注艾滋病     
《人人健康》2001,(2):36-37
专家与您面对面 全世界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艾滋病疫苗与治疗方法的研究,如果人们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我们与艾滋病的斗争终将会失败.  相似文献   

19.
阴性艾滋病     
《家庭医生》2011,(11):2-2
3月初,有媒体报道,北京、上海、广东等六省市出现一群特殊病人:出现盗汗、手脚麻木等与哎滋病病毒(HIV)感染极为相似的症状,但反复查验,HIV都呈阴性。这些人便认为自己感染了“未知病毒”,或者是“阴性艾滋病”,一时引发恐慌。  相似文献   

20.
面对艾滋病     
目前防治艾滋病面临的主要问题 宣传教育力不够。 群众普遍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 艾滋病宣传时空覆盖率低,多集中于“艾滋病日”前后,平时很少宣传。 大众媒介尚未将艾滋病宣传工作纳入常规工作计划。 对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